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课《 姓氏歌》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年级语⽂下册姓⽒歌原⽂ ⼀年级上半学期结束了,⼤家可以利⽤暑期给⾃⼰充电!⼩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部编版⼀年级语⽂下册姓⽒歌原⽂ 《姓⽒歌》原⽂ 姓⽒歌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长张。
古⽉胡,⼝天吴, 双⼈徐,⾔午许。
中国姓⽒有很多,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诸葛、东⽅, 上官、欧阳…… 2《姓⽒歌》教案 教学⽬标 1.诵读《姓⽒歌》,了解中国⼈的传统姓⽒⽂化。
培养热爱祖国⽂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歌》认识12个⽣字、会写7个⽣字,认识部⾸“⼸、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
教学重难点 1.采⽤多种⽅法诵读《姓⽒歌》,正确、规范姓⽒读法。
2.了解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歌第⼀⼩节中的6个⽣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
了解常见的姓⽒,区分读⾳相近的姓⽒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节并练习背诵。
3.结合学⽣⾃⾝的姓⽒激发学⽣的识字兴趣 教学步骤: ⼀、结合学⽣姓⽒,谈话导⼊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说说⾃⼰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的交流情况进⾏⼩结:每个⼈都有⾃⼰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个字就是姓。
(相机指导⽣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加⽣,“⼥”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 3.板书课题:姓⽒歌,指名学⽣朗读,注意正⾳:“姓”是后⿐⾳,“⽒”是整体认读⾳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学习课⽂第⼀⼩节 1.学⽣借助汉语拼⾳⾃主朗读课⽂第⼀⼩节,注意读准字⾳,读通句⼦。
2.检查学⽣的⾃读情况。
(1)指名学⽣朗读第⼀、⼆句,相机出⽰词语卡⽚“什么”、“李”,指名学⽣认读,注意正⾳:“什”是前⿐⾳,“么”读轻声;“李”是边⾳,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法:上下结构,⽊加⼦。
部编版小学语文《姓氏歌》课文原文及赏析
《姓氏歌》课文原文: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赏析:
《姓氏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的姓氏文化。
课文通过问答的方式,生动有趣地展示了“李”、“张”、“胡”、“吴”、“徐”、“许”等常见姓氏的字源和写法,同时也列举了一些复姓如“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姓氏多样性。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韵脚和谐,易于诵读和记忆。
通过反复的问答和呼应,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汉字和姓氏文化的兴趣。
同时,课文内容富含教育意义,让学生了解到每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含义,从而增强了他们对自身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和尊重。
总的来说,《姓氏歌》是一篇寓教于乐、富有文化内涵的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姓氏歌》教案一、教学内容《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2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
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二、教学思路本课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识字文,将一些常见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
全文节奏鲜明,易于理解和背诵。
而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教案设计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的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
借助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将识字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三、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教法:听读 看图想象 随文识字 启发式教学学法: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游戏活动 合作交流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和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指一至二人上台介绍。
(多媒体图片、思维导图、遮罩)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名分为两部分,姓氏和名字,比如(课件出示自己的姓名卡片),这个同学叫张雪娇,姓张,名字叫雪娇。
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氏。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文原文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黄色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
(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
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口天——()子小——()言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文篇三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一、概述《姓氏歌》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富有韵律和趣味性的课文。
它以传统姓氏文化为内容,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国的姓氏知识。
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常见的姓氏,并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和节奏,使得整篇课文读起来既有趣又易于记忆。
《姓氏歌》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姓氏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 简要介绍《姓氏歌》的背景和目的从背景上看,《姓氏歌》承载着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
姓氏作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重要标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篇课文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将姓氏文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则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面。
《姓氏歌》旨在通过简单易懂、富有韵律感的儿歌,帮助一年级的学生识记汉字,扩大识字量,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介绍常见的姓氏和相关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课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创作和传唱《姓氏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姓氏歌》不仅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识字课文,更是一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 强调姓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长河中,姓氏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
姓氏不仅是个体身份的象征,更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姓氏。
在古代社会,姓氏是区分血缘、维系家族关系的重要纽带。
同姓之人往往被视为同宗同源,共同尊崇着祖先的遗训,分享着家族的荣耀与责任。
姓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虽然血缘关系逐渐淡化,但姓氏依然是中国人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场合,人们都会自豪地提及自己的姓氏,以彰显自己的家族背景和民族尊严。
2 姓氏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张、古、吴”等6个汉字;认识“弓字旁”;会写“姓、什、么、双”4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小节。
3、能运用“加一加”“说偏旁”“组词”等方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记6个生字,认识弓字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了解百家姓
师:孩子们,瞧!这是什么?——(生: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里面记载了568个姓氏。
这里面也包括了你们的姓氏。
谁来说,你姓什么?
(引导孩子区分姓和名,强调姓和名合在一起,才能叫做姓名)
师: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姓氏歌》。
齐读课题。
(强调姓为后鼻韵;氏为翘舌音。
)再读课题。
2、学习书写“姓”
师:“姓”是一个生字。
它是什么结构,什么旁?左边是个——女字旁;右边是个什么字?——学生的生。
师:考考你们,女子作旁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请你什么小小手,跟我一起板书课题。
(姓:左右结构女字旁,女子作旁横变提,提不能超过女的一撇;右边的生,撇要短,第一横压横中线,第二横最短,竖与撇点的起笔一样高,最后一横长。
)师:请你在手心写一个“姓”;谁还能给“姓”找朋友?(生组词)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师: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第4页,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咱们读课文的要求(姿势端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读了几遍比手势。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划分小节
师:儿歌我们已经读了很多遍。
谁告诉我儿歌一共有几个小节?(生说)
师:拿起笔,和老师一起划小节。
这今课,咱们先来学习第一小节。
(对照投影仪标小节)
2、学习1-4行
师:请大家先自己读读前4行。
再指名读,随机正音。
师:这4行里藏了两个姓氏,谁发现啦?(生说)
师请出来“张、李”的孩子教读这两个字。
3、问答游戏。
第一遍:师问生答。
(如果班里有姓“李、张”的孩子,可以请上讲台来作答)第二遍:生问师答。
4、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识记这两个姓氏呢?(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者“合一合”的方法来识记)
5、介绍“弓字旁”:当学生说到“弓长张”时,相机介绍弓字旁,并请学生跟读两遍,书空一遍弓字旁。
6、学习5-6行
师:谁来读后两行。
师随机正因。
齐读。
(强调:胡和吴的声母不通;许、徐的声调不同)
师:这两行里,你又发现了几个姓氏?
(请生说,并请找出姓氏的孩子教读“胡、吴、许、徐”)
7、师生问答,介绍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什么胡?古月胡
什么吴?口天吴
什么许?言午许
8、出示“徐”,师生问答。
什么徐?双人徐
师:“徐”姓的介绍方法和刚刚三个字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是通过“说偏旁”的方式。
9、拓展练习:这些姓也可以通过“说偏旁”的方式来介绍,谁试试?
例如:何(单立何)刘(立刀刘)黄(草头黄)
10、结合课后问答游戏。
师:问答游戏好玩吗?咱们一起接着玩。
出示:你姓什么?
我姓方。
什么方?
方向的方。
师:这又是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的姓呢?(组词的方式)
11、介绍自己的姓氏
请生运用“加一加”“说偏旁”“组词”等方式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孩子先跟同桌互相介绍,之后老师再抽人起来介绍自己的姓。
出示格式:你姓什么?
我姓()。
什么()?
()。
12、齐读第一小节。
四、生字书写“什、么、双”
1、什——左右结构,单人旁。
“十”的横起笔靠近单人旁的竖起笔,沿横中线走。
“十”的竖收笔低于单人旁的竖。
2、么——独体字。
撇竖中线起笔,横中线收笔。
“撇折”要穿过中线点,折时微微往上倾斜。
3、双——左右结构,又字旁。
注意第一个又捺变一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赵、钱、孙、周、王、官”等6个汉字;认识“走字旁、金字旁”;会写“国、王、方”4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二小节。
3、明白单姓和复姓的区别,知道姓氏的多样。
教学重难点:
1、识记6个生字,认识走字旁、金字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小节。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这些姓氏起叫叫它们的名字,两遍。
(师相机正音)
出示:李、张、胡、吴、徐、许。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学习前三行
师引读“中国的姓氏有很多”——生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2、PPt出示问答小游戏,加强识记。
例如:什么赵?赵俊宇的赵。
什么钱?金钱的钱。
什么孙?孙敬轩的孙。
什么李?李恺桐的李。
什么周?周益羽的周。
什么吴?吴天涵的吴。
什么郑?郑成功的郑。
什么王?王茂林的王。
3、认识“走字旁和金字旁”。
4、复习单姓
师:原来,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姓,一起来读读。
“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
4、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生说)
5、学习4—5行
师:我也知道一些姓氏,请你跟我读。
师教读复姓。
师:你们发现这些姓氏和之前的姓氏有什么不一样吗?(生说)
师总结:我们把含两个及两个以上汉字的姓氏,成为复姓;把只有一个汉字的姓称为单姓。
师:像这样的复姓还有很多呢。
师相机介绍一些复姓。
6、谁来读读第二小节?(生读、齐读)
7、尝试背诵第二小节。
8、儿歌《姓氏谣》欣赏。
咱们中国的姓有五百多个,有人把姓氏创作成了一首儿歌,想听吗?一起听听!如果你们想认识更多的姓氏,课后,可以自己去读读百家姓,好吗?(真是一群爱学习的孩子!)
三、学习生字“国、王、方”
1、国——全包围结构,国字框。
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2、王——独体字。
竖压竖中线,短横压横中线。
3、方——独体字。
注意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