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排水设施
- 格式:ppt
- 大小:4.89 MB
- 文档页数:36
隧道工程施工:公路隧道路面结构底部排水
设施有哪些要求
1、路面结构下宜设纵向中心水沟(管),集中引排地下水。
2、中心水沟(管)断面积应根据隧道长度、纵坡、地下水渗流量,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3、中心水沟(管)纵向应按间距50m设沉沙池,并根据需要设检查井。
检查井的位置、构造不得影响行车安全,并应便于清理和检查。
4、隧底应设横向导水管,以连接中心水沟(管)与衬砌墙背排水盲管。
横向导水管的直径不宜小于l00mm,横向坡度不应小于2%,其纵向间距应根据地下水量确定,一般可按3050m设置。
当不设隧底中心水沟(管)时,横向导水管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l0m。
5、路面底部应设不小于1.5%的横向排水坡度。
6、寒冷和严寒地区有地下水的隧道,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0℃时,应采用深埋中心水沟。
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5℃时,,应在隧道下没防寒泄水隧洞。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是我国公路工程领域的重要
规范之一,主要针对公路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规范。
该规范分为总则、排水设施、排水设计、排水施工、排水验收等5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对公路排水工程进行了全面规范。
其中,排水设施部分主要包括涵洞、下穿隧道、涵洞管廊、桥墩、桥面排水、路侧排水等设施的设计要求;排水设计部分则着重介绍了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排水量计算、排水管道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排水施工部分则规范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排水验收部分则包括施工验收、竣工验收等环节,对验收标准和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总之,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的出台,为提高公路排水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和保障。
- 1 -。
公路工程中关于排水系统维护的规范要求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系统的维护对于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公路工程中关于排水系统维护的规范要求。
一、定期巡视与清理为了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公路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巡视和清理。
这包括检查雨水井、排水沟、沉砂池等设施是否存在堵塞或损坏情况,并及时进行清理和修复。
巡视频率应根据当地气候和道路使用情况而定,以确保排水设施保持良好状态。
二、清除垃圾与杂草公路排水系统往往容易受到垃圾和杂草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清除。
在巡视和清理的过程中,除了排除设施堵塞和损坏的问题,还应清除雨水井、排水沟和沉砂池中的垃圾与杂草,确保排水通畅。
同时,要对排水管网进行检查,清除其中的杂物和淤泥,防止堵塞。
三、防止侵蚀和冲刷排水系统的维护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侵蚀和冲刷的发生。
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和水流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排水设施不被侵蚀和冲刷。
例如,在排水口周围设置适当的护坡和挡土墙,稳固排水设施,并采取植被覆盖等手段来减缓水流速度和减少侵蚀风险。
四、维修和更换损坏设施对于损坏的排水设施,必须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如果发现井盖、排水沟覆盖物或排水管道存在破损、失效或变形情况,应立即进行修复或更换。
此外,对于老化的设施,在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保证排水效果时,也需要进行及时更换和升级。
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排水系统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确保巡视和清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在维修和更换设施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此外,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排水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六、监测与记录为了及时发现排水系统问题,对于公路工程,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与记录制度。
通过定期监测排水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排水效果,及时反馈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同时,在维护过程中需对巡视、清理、维修等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内容和人员等信息,以备查阅和追溯。
不得不说,这次把路基排水讲清楚了一、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
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过于集中,做到及时分散,就近分流。
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
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须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
二、地面排水设施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等,必要时还有渡槽、倒虹吸及积水池等。
这些排水设备分别设在路基的不同部位,各自的排水功能、布置要求或构造形式,均有差异。
2.1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平坦地面填方路段的路旁取土坑,常与路基排水设计综合考虑,使之起到边沟的排水作用。
边沟的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水文和水利计算,依据沿线具体条件,选用标准横断面形式。
边沟仅靠路基,通常不允许其他排水沟渠的水流引入,亦不能与其他人工沟渠合并使用。
边沟不宜过长,尽量使沟内水流就近排至路旁自然水沟或低洼地带,必要时设置涵洞,将边沟水横穿路基从另一侧排出。
边沟的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型等。
边沟可采用浆砌片石、栽砌卵石和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
砌筑用的砂浆强度,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M7.5,对于其他等级公路采用M5。
边沟出水口附近,水流冲刷比较严重,必须慎重布置和采用相应措施。
由于边沟泄出水流流向路堤坡脚处,两者高差大,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形与地质等具体条件,将出水口延伸至坡脚以外,以免边沟水冲刷填方坡脚。
沟水流流向桥涵进水口时,为避免边沟流水产生冲刷,应作适当处治。
当边沟水流流至回头曲线处,一般边沟水较满,且流速较大,此时宜顺着边沟方向沿山坡设置引水沟,将水引至路基范围以外的自然沟中,或设急流槽或涵洞等结构物,将水引下山坡或路基另一侧,以免对回头曲线路段冲刷。
公路排水的典型例子
公路排水的典型例子有以下几种:
1. 沟渠排水:在公路两侧设置沟渠,用于收集并排走雨水和路面上的水。
2. 排水管网:在公路底部或路边铺设排水管道,用于收集路面积水,并将其导入排水渠或水源。
3. 排水沟:在公路路缘设置一定坡度的排水沟,用于排走路面积水。
4. 排水井:在公路路缘或路面上设置排水井,用于收集并集中排走雨水和路面积水。
5. 排水泵站:在地势较低的地方,需要通过排水泵站将积水抽放至更高处或周边水源。
这些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可以根据公路的地势、降雨情况和交通量等因素来确定,目的是有效地排除积水,确保公路畅通和安全。
公路排水设施维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公路排水设施是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排除雨水、地下水和路面积水,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公路排水设施的老化和损坏,导致了许多排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和安全。
因此,对公路排水设施进行维修是非常必要的。
二、维修目标1. 维护公路排水设施的正常功能,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2. 提高公路排水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和费用。
3. 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性,减少因排水问题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三、维修内容1. 清理排水设施:对公路排水沟、雨水篦、排水管道等进行清理,清除杂物、淤泥等堵塞物,保证排水设施通畅。
2. 检查排水设施: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3. 维修排水设施:对老化、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排水设施的完好性。
4. 测试排水设施:对维修后的排水设施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排水效果良好。
四、实施步骤1. 制定维修计划:根据公路排水设施的具体情况,制定维修计划,明确维修内容、时间和责任人。
2. 准备维修工具和材料:根据维修计划,准备好所需的维修工具和材料,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组织维修人员:安排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确保维修质量。
4. 实施维修工作:按照维修计划和维修内容,对公路排水设施进行清理、检查、维修和测试。
5. 完成维修记录:对维修工作进行记录,包括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维修时间等信息,作为维修工作的证明和备案。
五、维修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排水设施维修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2. 环境保护:在维修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 质量保证:维修工作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维修质量和效果。
4. 节约成本:在维修过程中,要尽量节约材料和人力成本,提高维修效益。
六、维修效果评估1. 维修后的排水设施要进行效果评估,检查排水设施的排水情况和使用效果。
路基排水设施的种类和施工要点1、前言排水设施是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系统对于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做好路基排水,确保路基达到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而解决路基排水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此,对路基排水设施的种类和施工要点探讨如下。
2、排水设施分类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所以路基排水工程分为地面排水及地下排水两大类。
2.1地面排水地面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
其作用是将可能停滞在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防止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流入路基内。
地面排水又分为临时排水和永久排水,临时排水应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疏导、堵截、隔离等工程措施。
2.2地下排水地下排水设施有排水沟、暗沟(管)、渗沟、渗井、检查井等。
其作用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或拦截地下水并将其排出路基范围以外。
3、排水设施设置原则3.1地面排水施3.1.1边沟边沟设置于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以利于将雨水及路面水排出路基以外。
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
边沟和涵洞接合处应与涵洞洞口建筑配合,以便水流通畅进入涵洞。
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
3.1.2排水沟排水沟的线形要求平顺,尽可能采用直线形,转弯处宜做成弧线,其半径不宜小于10m。
排水沟长度通常不宜超过500m。
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3%。
排水沟的出水口,应设置跌水和急流槽将水流引出。
3.1.3截水沟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
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
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m。
截水沟应先施工,与其他排水设施应衔接平顺。
截水沟长度超过500m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
公路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制度一、概述公路排水设施是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排水设施的良好状态对公路的使用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障公路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服务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探讨公路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公路排水设施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二、养护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目标和原则:公路排水设施的养护管理制度应当以保障公路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延长设施使用寿命为目标,以预防为主,合理利用资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为原则。
2.法律法规依据:公路排水设施的养护管理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公路法》、《公路法实施条例》等,保障公路设施的养护工作合法合规。
3.组织架构:公路排水设施的养护管理制度应当建立适当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划分管理范围,并建立养护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
4.养护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人员队伍,包括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监督人员等,确保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5.养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制度,包括养护方案、工作流程、检查标准、维护措施等,确保公路排水设施的全面、及时、有效养护。
6.设施养护标准:建立公路排水设施养护的标准化制度,明确设施各部位的养护要求和标准,保障设施养护的质量和效果。
7.养护管理资金: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资金制度,明确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和管理程序等,保障养护管理经费的有效使用。
8.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公路排水设施养护的监督检查制度,包括定期检查、抽查、监督等,确保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三、公路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工作内容1.设施养护计划:建立全面的排水设施养护计划,包括设施养护的时间、地点、人员、资金等,确保养护工作的有条不紊。
2.设施养护检查:建立设施养护的检查制度,包括定期巡查、不定期检查、特殊情况检查等,确保设施养护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3.设施养护维修:建立设施养护的维修制度,包括设施的常规维护、突发事件处理、紧急维修等,确保设施维修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
路面排水设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路面排水设施的管理,提高城市水文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交通运输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城市道路、市政道路、村组公路等各类道路的排水设施管理。
三、管理内容1.设施建设管理(1)设施建设前需进行规划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道路排水标准,提供有效的排水功能。
(2)设施建设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质量和技术标准。
(3)设施建设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杜绝污染排放和破坏环境。
2.设施维护管理(1)定期进行排水设施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排水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功能。
(3)对于排水设施的故障和损坏,需要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其持续运行。
3.设施清淤管理(1)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清淤作业,保证排水通畅。
(2)排水设施的清淤工作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禁止乱倾倒清淤物料。
(3)对于特殊设施,如雨水口、雨水篦、雨水井等,必须实行定期清淤管理,确保排水畅通。
4.设施改造管理(1)对老化和损坏严重的排水设施,需要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设施效能。
(2)改造升级的排水设施必须符合城市道路排水标准,提高其排水能力。
5.设施监测管理(1)对排水设施的排水性能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2)对排水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6.设施事故管理(1)对于排水设施发生事故,需及时处理,保障交通安全。
(2)对事故设施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对以后建设维护提出改进措施。
四、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限和程序。
2.完善设施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3.加强巡查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加强对排水设施维护和清淤工作的监管,确保排水通畅。
5.强化对设施改造和事故处理的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效能和安全性。
五、管理责任1.市政相关部门负责制定排水设施管理计划,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2.路政管理部门负责排水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
3.城管部门负责对设施维护和清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排水沟国标07j306J306《道路排水设施设计规范》是我国公路行业的一项行业标准,于2007年发布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排水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旨在保障公路的排水安全和通行能力。
J306标准规定,道路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雨水篦、雨水口、雨水管和排水渠等建筑物和设施。
本文主要介绍排水沟的相关规定。
一、排水沟的种类和分类排水沟按材质可分为石质排水沟和混凝土排水沟,按用途可分为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和过渡排水沟。
1.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一般设置在路面,主要由排水隔板和排水沟组成。
排水隔板的高度应不低于路面,沟底应略高于最高积水面。
2.横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一般设置在路肩,主要由排水沟和雨水篦组成。
该类型排水沟适用于路宽较狭窄或交叉路口等交通节点。
3.过渡排水沟:过渡排水沟用于连接两种不同类型的排水沟,如纵向排水沟与横向排水沟的连接。
二、排水沟设计J306标准规定,排水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排水沟的布置应遵循“先便民、后交通”的原则,应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2.排水沟的横断面应为V形或梯形,便于污水清理和排除。
3.排水沟的坡度应符合道路路面横向坡度的要求,并应避免积水。
4.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设计车速和路面宽度确定。
5.排水沟的排水口间距应根据道路水流量和排水能力确定。
三、排水沟施工J306标准规定,排水沟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排水沟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预先备料,包括沟石、砖块、水泥、排水格栅等材料。
2.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施工现场整洁,避免渣土和废弃物堆放在排水沟内。
3.排水沟底部应夯实并加入适量的钢筋加固,以防止沟底塌陷和破损。
4.排水沟的连接处应采用扣板式连接或焊接连接,避免出现漏水现象。
5.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排水沟并进行测试,确保排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J306国标规范了道路排水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保障了公路的排水安全和通行能力。
在实际的排水沟设计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国标要求进行,确保排水设施的安全和稳定。
公路排水设施维修施工方案1. 引言在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排水设施的维护至关重要。
公路排水设施维修施工方案旨在确保公路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防止因排水设施问题引起的道路损坏和交通事故。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排水设施维修施工方案的内容,以及施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排水设施维修施工内容公路排水设施维修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2.1 清理排水设施定期清理排水设施,包括雨水口、排水管道、溪涧和污水收集设备等。
清理的目的是确保排水设施通畅,防止因堵塞而导致的积水和路面损坏。
2.2 修复排水设施对于受损的排水设施,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修复的方式包括疏通堵塞的排水管道、修补断裂的雨水口等。
更换的情况下,需要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新设施进行替换。
2.3 检修排水设施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修,检查排水设施的运行状态和结构安全性。
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2.4 检测排水设施定期使用专业设备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视频检测、压力测试等。
3. 施工步骤3.1 制定施工计划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施工时间、施工地点、施工人员和所需设备等信息。
3.2 清理排水设施按照计划,对待清理的排水设施进行清理。
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设施造成二次破坏。
3.3 修复排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修复或更换受损的排水设施。
修复过程中,需要确保修复质量,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和工艺。
3.4 检修排水设施对排水设施进行定期检修。
检修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设施的运行状态和结构安全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5 检测排水设施定期使用专业设备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设施的运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4. 施工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佩戴相关安全装备,并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4.2 防止污染在排水设施维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