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55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一部分:有关城市一城市的属性: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城市既是事又是物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实质载体:·资源·生态·实体建设空间·居住生活建设·经济产业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城市的起源和发展1 起源:群居――原始群落――――固定居民点(雏形)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2 发展(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其历史进程如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2)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3 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城市设计》讲义目录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9)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0)第三讲、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17)第四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一)——(24)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二)——(27)第六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三)——(32)第七讲、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42)第八讲、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48)第九讲、城市设计实例分析——————(58)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一.城市设计为何古已有之——传统城市的历史积淀1.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2.城市理想的不懈追求3.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二.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1.传统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学的主导作用-古代城市2.近代城市中城市规划学科的逐渐形成-近代城市3.现代城市中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分野-现代城市4.从CIIC DESIGN 到URBAN DESIGN-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形成“建立城市设计概念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恢复对一个基本的环境问题的重视。
”-----《Towns and Cities》(A.I.A. 1965)5.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6.美国的城市创造7.中国的城市形象工程三.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1.体形环境思想---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的继承2.文脉、形态、机能、感知…---城市设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四.城市设计的再认识-传统的积淀、纷繁的理论、多样的设计、管理的政策、工程的实践、发展的观念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一.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城市与城市设计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 ----吴良镛“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城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建筑、道路、公共空间等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设计逐渐成为解决城市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都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
其中,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城市设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时期,城市经过规划与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格局,例如雅典这种以中央广场为中心,辐射出一系列小街道的城市布局。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更加注重街道的设计,他们采用了以大道为轴心,两旁设有商店、剧院和浴池等设施的经典设计方法,同时还有严密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保证城市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中世纪是城市设计的一个低潮期,城市规划几乎停滞不前。
直到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建设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将古希腊罗马的城市规划理念重新应用到城市设计领域。
例如意大利的弗农提诺、罗马等城市就采用了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方法,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风貌。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设计面临了全新的挑战。
在19世纪中叶的巴黎,奥斯曼•普雷尔通过重新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公园和广场等方式,为巴黎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此外,他还提出了“塞纳河区”的设想,即通过修建直线的主干道和环绕水域的城市环路,使城市结构更加合理。
20世纪是城市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城市设计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在20世纪初期,由于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交通规划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例如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就强调了城市绿地与交通流线的有机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人居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
20世纪中期以后,城市设计逐渐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21世纪,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设计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人们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需求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道路、建筑、公园等要素外,还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例如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文化遗产保护等。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第二讲: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1。
18~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工业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出现—寻求解决途径。
主要代表有:(1)英国的“公园运动”;(2)欧洲的“如画的城镇布局”;(3)美国的“公园建设”与“城市美化运动”。
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关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
主要代表有:(1)分散发展(代表人物:霍华德):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问题。
产生的影响:卫星城、新城理论与实践。
(2)集中发展(代表人物:勒.柯布西埃):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产生的影响:城市改建;高层建筑快速发展。
3。
20世纪20年代~60年代:现代建筑运动、城市—区域研究以及当代社会科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城市规划在现代建筑运动框架中发展。
主要代表:《雅典宪章》:—— 1933年,CIAM在雅典召开主体为“功能城市”的会议,对34个欧洲城市进行比较,对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
《雅典宪章》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2)城市—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
主要代表:20世纪20年代美国“以居住和交通为主体”的纽约市规划与田纳西流域规划;20世纪年50年代“区域科学”的学科群基本形成,其中“区位理论”从经济合理性出发为城市中各项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安排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成为城市规划进行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间分配的基本依据。
(3)当代哲学思想和社会科学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
主要有: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源泉;理性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价值基础和方法论;人文生态学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空间分布和土地使用配置的基础;“邻里单位”理论成为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思想方法;经济学对城市土地空间分配、布局、组织和运行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思想和具体方法。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其实质在于使城市规划更加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发展。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是指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中合适的布局和组织。
全球各地的古代文明都有明确的建筑和城市规划。
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 - 4500年),我们就可以发现城市的出现和城市规划的原型。
此时期,人们开始定居并形成城市。
例如,早期的马雅文明建造了庞大的城市、雕塑和建筑,而埃及的金字塔和古老的城市也是城市规划的早期表现。
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古代中国的朝代。
因为彼时人口较为集中,所以需要有规划。
例如,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修建长城和道路,建造大型宫殿和工程设施,但也因过度强调统一和中央集权,使城市规划逐渐消失。
但此时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可是开创性的,如秦陵的“三坑一库”,是很多大型皇家工程的缩影。
此外汉初制定的城市规划法也是治国的重要部分。
二、古代文明中的建筑和城市规划1. 埃及古埃及开创了历史上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在不同朝代都可以看到其女王陵墓、金字塔和神庙等建筑。
古代埃及人的确切建筑规划尚不清楚,但是根据现存的考古证据来看,他们所建造的建筑具有高度的技术能力和密集的组织结构。
例如,陵墓是埃及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字塔排列上,绕着蝴蝶结般的布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坟墓群,也就是“金字塔裂谷”( Pyramid City)。
在城市规划方面,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埃及人也很有思虑。
他们的河流控制能力非常强,也建造了大型的水管理系统,比如尼罗河沿岸建有许多水坝、渠道、堤防和灌溉系统。
2. 希腊和罗马希腊建筑和城市规划中最有名的就是雅典卫城。
卫城坐落于城市的最高点,在这里可以俯视整个城市。
城市规划中,街道被规划成方形网格状,而镇中心则建起多座公共和贸易建筑。
另一方面,罗马则建成非常复杂的城市规划。
罗马的城市规划是围绕一系列基点展开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古罗马的“经枢纽”为中心建造的。
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由大型半圆形广场、要塞、大型宫殿、公园、剧院、赛马场和其他娱乐设施和公共建筑组成。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随着人类意识的的进步,人类进行了三次社会的大分工,尤其是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手工业者和商人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自然向有利于加工和交易的地点聚集,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城市。
因此,城市设计几乎随着人类最早集居点的建设而产生的。
纵观世界早期的各地城市的形成和营造,大都依从自然环境条件的共同法则,沿着河道发展城镇以满足灌溉生活之需,并将重要的公共建筑修筑在自然的高地和人工高台上,为保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和加强防御,建造了坚固的城墙。
就如“城市”所解释,城即为城郭,一圈城墙,而市即为商品交易互换的场所。
城市设计即为城市的建造提供方法与准则。
城市设计发展是曲折多变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城市发展历程也是多样的。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遗产。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礼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
对于礼来说,强调了等级的制度,严格区分了贫富贵贱,尊卑的差异,并结合《周易》等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形成早期的“营国制度”。
但随着儒学的盛行,礼制思想更加被统治者接受,成为官方城市设计因偱的思想主线。
对称、规整、轴线等手法技巧的运用日趋丰富与成熟。
北京城就是最有代表的作品。
严格强调了轴线对称,居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
通过院墙体系形成一系列向纵深发展的闭合空间,并借助空间的内外之分与围合建筑的等级差异实现空间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对应。
相对于古代中国,西方的城市设计方法是不同但同时也有相似之处。
古希腊人并不在意自己小规模的城邦与低矮的屋舍,而是将智慧与热情投入到生活乐趣的挖掘中去,并借由一种集体的自尊心理引发公民城邦精神的向往,雅典及雅典卫城就是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的杰出的传世之作。
而古罗马的城市,随着古罗马的强大,其城市设计思想基础来自于伊特鲁利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并在实践中广泛吸收了亚、非等城市的做法。
它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二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具有享乐主义特征,古罗马的强大使得整个社会沉醉在巨大的物质享受的氛围之中,众多的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大量出现。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的城市规划中,人们根据地理环境和社会需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城市。
例如,古埃及的城市规划以尼罗河为中心,将城市分为不同区域,如宫殿、庙宇、住宅区等。
到了中世纪,城市规划逐渐与城市防御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城市规划开始考虑城市的布局、街道的宽度、建筑的高度等因素。
例如,欧洲的中世纪城市规划通常以城墙为边界,并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居民区和政府机构所在的区域。
工业化时期,城市规划进入了现代阶段。
城市规划开始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在19世纪的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了新的街道、桥梁、公园等。
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
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规划开始认识到城市发展应该更加人性化,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
例如,新城市主义运动提倡建设便利的步行和骑行交通系统,同时注重社区设计和环境保护。
当前,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师开始探索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城市概念,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规划也更加重视解决城市内部的社会和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公平和包容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
到多元的过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也从单纯的城市管理,逐渐演变为关注人民福祉、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