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604.00 KB
- 文档页数:15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这个倒影形成的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3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D.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3.(3分)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4.(3分)下列关于太阳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属于二次能源B.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D.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5.(3分)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6.(3分)用一个动滑轮在8s内将一重为3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2m,拉力为200N。
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和拉力的功率分别是()A.66.7%;50W B.66.7%;100W C.75%;50W D.75%;100W7.(3分)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的水或盐水,将重为3.0N的圆柱体依次放入这三个容器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乙和图甲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之差大于0.7NB.图丙和图乙中容器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等于0.1NC.图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D.圆柱体的密度是3.0×103kg/m38.(3分)下列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A.B.C.D.9.(3分)某同学利用表格中的几种导体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024年湖北省中考物理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本试卷共1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一律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A. 琴弦B. 匣子C. 指头D. 耳朵2. 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
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
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升华B. 凝华C. 熔化D. 凝固3.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 阳光下日晷的影B. 水中小鸟的倒影C. 筷子在水面“弯折”D. 白光分解为七色光4. 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
“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A. 3mmB. 3cmC. 3dmD. 3m5. 2024年5月25日,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
关于核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B. “华龙一号”是利用聚变产生能量C. 核燃料中的铀原子核由大量质子和电子组成D. 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6. 如图是小明煮的一碗冒着“白气”的面条。
他将木筷和金属勺同时放入其中,过一会感觉金属勺烫手而木筷不烫手。
2023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全卷共12页,两大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第1页右上“贴条形码区”。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g=10Nkg水=1.0×103kg/m3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某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青山……走”所选的参照物是()A.竹排B.江岸C.房屋D.青山【答案】A【解析】【详解】研究机械运动时,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
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的运动,所以应选青山之外并且与青山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竹排为参照物,故A符合题意,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熔化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3.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振动发声;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增强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D.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答案】A【详解】A.用力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会振动,而我们会听到振动的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的空气减少,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故B错误;C.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则物体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也不同,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C.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答案】B【详解】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A不符合题意;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故B符合题意;C.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大,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纸板NOF可以向前或向后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B.入射光线靠近ON时,反射光线远离ONC.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NO方向射到O点,这时没有反射光射出D.使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否可逆【答案】A【详解】A.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B.入射光线靠近ON时,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会靠近ON,故B错误;C.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NO方向射到O点,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故C错误;D.使用此实验装置能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只要将一束光沿着反射光线方向射向O点,故D错误。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物理四调试卷1. 古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因音域宽广,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
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如图所示是小演员演奏古筝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古筝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B. 演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C. 演奏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D. 弹奏古筝时发出的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2. 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学校走廊里放置的一块仪容镜平面镜,它提醒我们“正衣冠、端品行、树形象”。
下列四个实验能揭示仪容镜成像原理的是( )A. 小孔成像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3. 学校开展“学生进厨房”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某同学和妈妈一起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气灶炒菜时,燃料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 炒菜时用锅铲不停地翻动,主要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C. 高压锅煨汤,排气孔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 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 如图所示,歼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高性能的隐形战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歼20发动机使用的石油燃料是可再生能源B. 歼20离地起飞,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C. 歼20飞行员与地面指挥中心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D. 歼20发动机散失的热量能够全部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飞机前进5.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车应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B. 实验装置中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C. 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左、右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一定不相等D. 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6. 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分别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7. 电动叉车托着质量为1000kg的货物,在25s时间内沿水平方向行驶了100m,如图甲所示;接着在10s内把货物匀速竖直提升1m,如图乙所示。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将在东湖绿道上进行。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美丽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东湖绿道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B。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物理学角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有关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分析】①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噪声: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的温时传播声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③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④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这种特点可以应用在医学上。
【解答】解:A、从物理学角说: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
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有关。
故B正确:C、不同发声体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和响:但由于材质和构造的区别:音色可能是不同的。
故C错误:D、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
故D正确。
故选:C。
3.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关于其四个冲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吸气冲程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B.压缩冲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C.做功冲程中:燃料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D.排气冲程中:废气带走了燃料释放的能量的极少部分【分析】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做功、压缩和排气:其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还有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根据气门的状态、活塞运动的方向确定冲程的种类。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蔡甸区中考五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悦耳声音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它发出的声音总能让人心情愉悦C.敲击大钟比敲击小钟的响度大D.敲击小钟比敲击大钟的音调高2.2023年“五一”,武汉东湖上榜全国游客量前十。
在此期间,小明拍到了白鹤如图所示“对影成三人”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能够看到白鹤,是因为白鹤反射的光进入了小明的眼睛B.小明看到鹤是白色的,是因为白鹤吸收了所有的色光C.图乙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穿衣镜成像原理相同D.图丙是光的反射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3.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4.下列关于太阳能凉帽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太阳能实质是太阳内部核聚变的链式反应所释放的能量B.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属于电磁波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明认为实验过程中难以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动长木板时,方木块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水平向右匀速拉动长木板时,拉力F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C.长木板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拉动长木板向右加速运动时,方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变大6.如图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
在两容器中距离容器底部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
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A.p A>p B B.p A<p BC.p A=p B D.无法确定7.如图1的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先后做直线运动。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1?武汉〕如下图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2.〔2021?武汉〕如下图,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3.〔2021?武汉〕关于能量和能源,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时是有方向性的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4.〔2021?武汉〕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橡皮膜会向外凸。
以下关于瓶内气体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分于子的无规那么运动会加剧B.内能会增大第1页〔共27页〕C.质量会不变D.压强会减小5.〔2021?武汉〕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要做这项研究,可选取如图中的两个实验是〔〕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丙D.丙与丁6.〔2021?武汉〕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标枪运发动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发动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去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7.〔2021?武汉〕如下图,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比照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21?武汉〕如下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
湖北省武汉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3分)(2015•武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B.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速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2)根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分析;(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4)声具有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解答:解: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温度有关,故A错误;B、超声波和次声波是指人耳听不到声音;不能说统称声音,故B错误;C、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C错误;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声的产生、传播、声速影响因素、声的应用、声音的三个特征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属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2.(3分)(2015•武汉)关于内能及其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内能是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其影响因素包括:①材料(分子种类);②温度(分子动能);③状态、体积(分子势能);④质量(分子数量).(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4)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答:解:A、在状态、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C、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均无关;故C错误;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物体内能的改变、比热容的概念、热机中的能量转化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但总体难度不大.3.(3分)(2015•武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f <u<2f,在屛上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减小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向右远离透镜移动,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此题比较有拓展性,有一定难度.4.(3分)(2015•武汉)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t/℃0 1 2 3 4 5 6 7 8ρ/(kg▪m﹣3)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A.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B.水在4℃时密度最大C.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D.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考点:密度与温度.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将0~8℃分两个阶段分析:0~4℃,4℃~8℃,然后根据表格中温度对应的密度数值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表格中记录的是在0~8℃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没有涉及到体积,因此不能得出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B、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4℃时密度为1000.00kg/m3,在0~3℃,5℃~8℃时的密度数值都小于水在4℃时密度,故可以得出水在4℃时密度最大的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C、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数值由999.97~999.94~999.90~999.85,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C不符合题意;D、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999.97~999.94~999.90~999.84,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通过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难易程度适中.5.(3分)(2015•武汉)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平衡力的辨别;力的作用效果.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同时满足时,两个力彼此平衡.解答:解:(1)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不动,跳板被压弯,是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故A错误,B正确;(2)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6.(3分)(2015•武汉)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物体,若拉力的大小为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A点的拉力为F A,则下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A.B.C.D.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①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此时A处绳子的拉力与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②本题中使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拉力F所做的功为总功,克服物体摩擦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从图可知,由2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则S=2s物,可利用公式η=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答:解:从图可知,由2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则S=2s,物η====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此时A处绳子的拉力与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和地面之间摩擦力为f,A处的拉力大小为F A=f.则η==.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以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弄清哪些力是平衡力,不要被多余的条件所迷惑.7.(3分)(2015•武汉)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B.跟水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波长和波速C.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约为30万千米每秒D.微波炉内的微波是一种波长很长、频率很低的电磁波考点:电磁波的传播.专题:信息的传递.分析:电磁波是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与磁场相互激发由近及远的传播,其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解答:解:A、电视机、收音机和移动电话所接收的信号是无线电波,手机接收的信号是微波,也是无线电波;故都属于电磁波,故A正确;B、跟水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波长和波速,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频率绐终保持不变,波长会随波速的改变而改变,故B正确;C、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才为3×108m/s,故C正确;D、微波炉内的微波是一种高频率、波长短的电磁波,故D错误.故选D.点评:知道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8.(3分)(2015•武汉)如图是一种充电鞋的结构示意图.当人走动时,会驱动磁性转子旋转,使线圈中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进入鞋面上锂聚合物电池.这种充电鞋的工作原理是()A.电磁感应现象B.电流的磁效应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考点:电磁感应.专题:电动机、磁生电.分析:充电鞋垫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解答:解:A、充电鞋垫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给鞋面上的充电电池充电.故A正确;B、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与充电鞋垫原理无关,故B错误;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充电鞋垫原理无关,故C错误;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与充电鞋垫原理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电磁继电器、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点.首先根据题意明确充电鞋垫的制成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3分)(2015•武汉)如图中,小磁针静止后指向正确的是()A.B.C.D.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专题:磁现象、电生磁.分析:首先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判定电流方向,由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然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定小磁针指向正确性.解答:解:A 图中根据安培定则,如图所示:,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右端应为S极,故A错误;B 图中中根据安培定则,如图所示: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上端应为S极,故B错误;C图中根据安培定则,如图所示: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右端应为N极,故C正确;D 图中根据安培定则,如图所示: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应逆时针转动,转到水平方向,且左端应为S极,故D错误.故选C.点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螺线管的磁极、电流的方向,知道其中的一者,其他的两者都能进行判断.10.(3分)(2015•武汉)某同学观察他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后发现:不管捏紧左边还是右边的车闸,车尾的一盏刹车指示灯均会亮起,而拨动扶手旁向左或向右的转向开关时,车尾只有对应一侧的转向指示灯会亮起,下列指示灯的示意图合理的是()A.B.C.D.考点:电路图设计.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不管捏紧左边还是右边的车闸,车尾的一盏刹车指示灯均会亮起,可知车尾的一盏刹车指示灯由两个开关控制;而拨动扶手旁向左或向右的转向开关时,车尾只有对应一侧的转向指示灯会亮起,说明车尾转向指示灯由两个开关分别控制;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分析即可.解答:解:不管捏紧左边还是右边的车闸,车尾的一盏刹车指示灯均会亮起,说明这两个开关都能控制指示灯,而且两开关互不影响,即两开关并联;汽车的前后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拨动扶手旁向左或向右的转向开关时,车尾只有对应一侧的转向指示灯会亮起,说明由两个开关而且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综上分析,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首先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看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11.(3分)(2015•武汉)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的变化反应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B.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Ω的电阻丝后,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C.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大D.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应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的考点:焦耳定律.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1)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2)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通电时间关系时,控制电流和电阻不变;(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和电阻大小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4)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体现的是转换思想.解答:解:(1)装置中一个5Ω的电阻与两个5Ω的电阻并联后再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右端两个电阻的总电流和左端的电阻电流相等,即I右=I左,两个5Ω的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I右=I1+I2,两电阻阻值相等,则支路中电流相等,I1=I2,所以右边容器中的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左侧通过电流的一半,即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由Q=I2Rt可知,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温度升得较快;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左侧液面高度差更大,故A错误,C正确.(2)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Ω的电阻丝后,左右两端的电阻和电流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所以不能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B错误;(3)由Q=I2Rt可知,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的多少,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变形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12.(3分)(2015•武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电流表A1的示数为1.2A,再将滑片移至最右端,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了4V,电流表A1的示数变化了0.8A;只闭合开关S1、S2时,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只闭合开关S1、S3时,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已知P:P′=1:2.若将开关S1、S2和S3都闭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1、R3的阻值分别为2.5Ω、5ΩB.电压表V1的示数始终为18VC.电流表A2最小示数为0.6A D.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108W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专题:欧姆定律;电与热、生活用电.分析:分析开关在不同状态下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相应的关系式,联立得出结论.解答:解:只闭合开关S1时,R1、R2、R3串联,滑片移至最左端,R2的阻值为零,由题意知:=1.2A ①;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时,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由题意知:=1.2A﹣0.8A ②;电压表V2测量R3两端的电压,由题意知:R3===5Ω;只闭合开关S1、S2时,电路中只有R1,则P=;只闭合开关S1、S3时,电路中只有R3,则P′=;由题意知,:=1:2,解得:R1=2R3=2×5Ω=10Ω;将R1=10Ω,R3=5Ω代入①②并联立解得:U=18V,R2=30Ω;A、由以上分析知,R1=10Ω,R3=5Ω,A错误;B、开关S1、S2和S3都闭合,电压表V1被短路,示数为零,B错误;C、电流表A2测量R1、R2的总电流,当R2阻值最大时,其电流值最小,可知最小示数为I小=++=2.4A,C错误;D、当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的电功率最小,则P小=++=++=108W,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有关电学计算的综合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对电路进行分析,搞清电路的连接形式,并能够利用已知条件列出相应关系式,计算出各电阻值及电源电压值,然后根据各项进行分析即可.二、非选择题13.(3分)(2015•武汉)如图是新建的华中第一高楼武汉中心大厦,已于4月16日封顶(1)武汉中心大厦竣工后,游客乘坐高速电梯从地面到410m的观光层只需40s,电梯的平均速度为10.25m/s.(2)电梯匀速上行时,动能不变,机械能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专题:长度、时间、速度;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解速度;(2)判断物体的动能大小看质量和速度,判断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看质量和高度,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解答:解:(1)电梯的平均速度为:v===10.25m/s;(2)电梯匀速上行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大小不变,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变大.故答案为:(1)10.25;(2)不变;变大.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运用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思维能力.14.(4分)(2015•武汉)某同学观察到他家里的电能表及空气开关如图所示.电能表上标识的“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他家同时工作的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该同学家的进户线是①②(填序号)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专题:电能和电功率.分析:(1)“220V”表示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压,“5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20A”表示电能表短时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由公式P=UI计算电路允许同时使用的最大功率.(2)根据火线和零线两条输电线进户以后首先接到电能表上,然后接总开关分析.解答:解:(1)“1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20A”表示电能表短时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家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P大=UI=220V×10A=2200W;(2)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两条输电线进户以后先接到电能表上,电能表后接的是总开关,由图可知①②是该同学家的进户线,故答案为:标定;额定最大;2200;①②.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能表各个参数物理意义的正确理解、电功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15.(3分)(2015•武汉)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画出丙图中海绵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①(填序号)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分析图示实验现象,然后得出实验结论.解答:解:(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央,过作用点作垂直于水平地面,如图所示:(2)图甲和图乙,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乙图压力大,乙图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由此可得: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①货车行驶时,地面的受力面相同,承载质量越大,对地面压力越大,压强越大,路面易损坏.符合题意;②蚊子口器尖,受力面积小,在压力的情况,压强大,易刺破皮肤,不符合题意;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见上图;(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①.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和压力效果因素的认识和理解,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6.(4分)(2015•武汉)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等;(3)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解答:解:(1)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小华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故答案为:(1)水蒸气;(2)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是比较简单的实验题.17.(4分)(2015•武汉)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分析;(2)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需分别测量出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分析得出结论;(3)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需将F沿ON向后折,观察纸板F上是否出现反射光线.解答:解:(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2)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这样可通过将F纸板沿ON向后折,观察F上是否能够发现反射光线,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反射角与入射角;(3)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点评:本题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要掌握规律的内容,注意纸板的放置方法及各个特点探究的方法.18.(6分)(2015•武汉)图甲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和3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