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57
岩浆岩常见的结构类型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的岩石特征。
一、结晶程度:是指岩石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物质的含量比例。
据其可将岩浆岩结构分成如下三类:1、全晶质结构:即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岩石结构。
这种结构多见于深成岩中,如花岗岩。
2、半晶质结构:即既有结晶矿物又有非晶质玻璃所组成的岩石结构。
这种结构也主要见于火山岩中,如流纹岩。
3、玻璃质结构:即全部由玻璃物质所组成的岩石结构。
这种结构常见于火山岩中,如黑曜岩(见图1)。
玻璃质是一种不稳定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化条件的改变,常常会发生脱玻璃化作用,形成一些细小的雏晶。
雏晶是一些形态多种多样的晶芽。
这些晶芽一般无明显的光性特征,当它们进一步转化,就会形成骨架状的骸晶或细小的微晶。
所以,除了时代较新的火山岩中可见玻璃质结构之外,那些较老的前新生代的岩浆岩中很少有玻璃质结构存在。
当火山玻璃中有微晶发育时,它们就可转变成微晶结构或晶体轮廓不清的隐晶质集合体,而组成霏细结构;和霏细结构伴存的还常有一些由放射状纤维组成的球粒,当球粒特别发育时即称为球粒结构(见图2)。
雏晶结构→ 骸晶结构→ 霏细结构球粒结构图2 玻璃质脱玻化后形成的结构类型二、矿物颗粒大小(粒度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个方面。
(一)按照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粒度)和肉眼下可辨别的程度,可将岩浆岩的结构划分为: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者。
按岩石中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又可分为: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1mm。
2、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肉眼或放大镜下不可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矿物晶粒者。
这是浅成侵入岩和熔岩中常有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很致密,有时和玻璃物质不易区分,但是它们的手标本一般无玻璃光泽和贝壳状断口,也不像玻璃那样脆,常有瓷状断面(见图3)。
岩浆岩结构特征岩浆岩是一种由地球内部的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它们通常是火山喷发或地壳运动的产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浆岩的结构特征。
一、岩浆岩的基本组成岩浆岩主要由矿物质和玻璃质基质组成。
其中,矿物质包括硅酸盐类矿物和非硅酸盐类矿物,如长石、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等;玻璃质基质则是由高温下快速冷却形成的无定形物质,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
二、岩浆岩的结晶程度根据岩浆冷却速率不同,可以分为深成岩浆和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喷出物两种类型。
深成岩浆冷却缓慢,因此结晶程度较高;而火山喷出物则在空气中迅速冷却,结晶程度较低。
三、岩浆岩的结构特征1. 斑状结构斑状结构是岩浆岩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
它由不同颜色和尺寸的矿物质组成,呈现出斑点状的分布形态。
这种结构形成于深成岩浆中,因为深部岩浆冷却缓慢,矿物质有足够时间结晶并形成大块。
2. 粒状结构粒状结构是由一种或多种大小相近的矿物质组成的,呈现出均匀颗粒状的分布形态。
这种结构通常在火山喷出物中出现,因为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岩浆冷却速度很快,没有足够时间让矿物质充分生长。
3. 玻璃体玻璃体是由玻璃质基质组成的无定形物质,在外观上呈现出透明或半透明状态。
它通常在火山喷发后迅速冷却形成,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
4. 斑晶斑晶是指在基质中分散着一些较大、完整、与基质相异或相同的矿物晶体。
这种结构形成于深成岩浆中,因为在深部岩浆中,矿物质有足够时间生长并形成大块。
5. 换位结构换位结构是指在矿物晶体中出现的原子位置变化。
这种结构常见于长石、角闪石等硅酸盐类矿物中,它对于岩浆岩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岩浆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岩浆岩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地球内部环境划分,可以分为深成岩浆和火山喷出物;按照主要矿物质组成划分,可以分为花岗岩、辉长岩、榴辉岩等;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洛基山脉花岗质、中国东北玄武质等。
五、岩浆岩的应用价值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组成特点,岩浆岩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道路建设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岩浆岩结构的特征和差异主要表现在结晶的完全程度、颗粒的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结晶自形程度和形态特征、岩石中各矿物间的相互关系等。
一、超基性岩(代表岩石:橄榄岩)二者均是一种矿物被其它矿物包围。
(1)反应边结构该结构见于全晶质的侵入岩中;可见全包围也可为部分镶边;包围矿物成分单一晶体较大,可清楚鉴定,可出现二次反应变,系由先形成矿物与岩浆反应的结果。
(2)暗化边结构该结构见于半晶质的喷出岩(或超浅成侵入岩)中,一般均为全包围,暗化边为极细小的磁铁矿、透长石、辉石等矿物组成,成分极其复杂且细小,系由氧化作用形成。
二、基性岩辉长岩:二者均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等暗色矿物组成的全晶质结构,均见于基性侵入岩。
(1)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与辉石等暗色矿物都呈近似等轴粒状,大小相当,均为半自形—他形,互相随机排列,表明二者是几乎同时结晶形成的,主要见于深成侵入的辉长岩中。
(2)辉绿结构基性斜长石与辉石颗粒大小相当,但斜长石自形程度明显高于辉石,数量较多的板条状斜长石随机分布,其三角孔中被单粒辉石填充,主要见于浅成侵入的辉绿岩中。
玄武岩:二者均是自形程度较高的板条状基性斜长石随机或半定向分布,结晶更细,长石粒间为多粒更细小的暗色矿物,均见于基性喷出岩。
(3)间粒结构长石粒间被数粒辉石、橄榄石及磁铁矿的细小晶体充填。
(4)间隐结构长石粒间被细小的玻璃质或隐晶质所充填。
(5)间粒--间隐结构长石粒间既有辉石、磁铁矿的细小物质,又有玻璃质存在。
三、中性岩都具有斑状结构。
闪长岩:(1)交织结构中性斜长石的板条状微晶呈平行—半平行排列,遇斑晶环绕而过,辉石、磁铁矿等细小晶体夹杂其间,玻璃质及隐晶质几乎没有,表明岩浆冷却时具有一定的流动方向。
安山岩:(2)安山结构中性斜长石微晶杂乱排列、无一定方向,遇斑晶环绕而过,粒间被玻璃质及隐晶质充填。
四、酸性岩花岗岩:(1)花岗结构岩石为全晶质等粒,大部分矿物为半自形,其中暗色矿物自形程度稍高,浅色矿物中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钾长石稍高,钾长石又较石英自形程度稍高,总体上石英(>20%)和钾长石呈不规则他形晶充填于斜长石和暗色矿物粒间。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壳或地幔中凝固而成的岩石,具有以下结构和构造特征:
1. 结晶结构:岩浆岩由于形成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多种结晶结构。
最常见的是同质结构和斑晶结构,同时也有玻璃状和母岩状结构等。
2. 组成成分:岩浆岩主要由硅酸盐类的矿物质组成,如长石、石英、黑云母等,同时也包含钙、镁、铁、钾等多种元素。
3. 变化性:岩浆岩的成分和结构在形成后会受到地质变化的影响,导致发生改变。
比如,岩浆岩中的成分可以发生溶解、迁移、再结晶等现象,从而形成多种同质异像和斑晶岩的变异。
4. 产状特征:岩浆岩形成时介质一般为高温高压的气液体系,其流动状态不同于固体岩石,因此岩浆岩在产状上呈现为火山喷发或侵入地层等形式。
5. 蚀变特征:由于岩浆岩中包含大量的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易受到氧化和腐蚀的物质,因此岩浆岩在长期地水侵蚀和化学侵蚀下会出现差异大的变化,形成多样的风化层和耐侵蚀岩。
总之,岩浆岩具有种类丰富、变化多样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其属性和变异性有助
于对地壳演化过程的认知。
岩浆岩的结构一、根据结晶程度全晶质、玻璃质、半晶质、隐晶质结构;霏细结构、球粒结构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
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又有玻璃质。
隐晶质结构:颗粒小于0.02mm,肉眼不能辨认,包括微晶结构、霏细结构和球粒结构等。
霏细结构:脱玻化作用形成的,由极细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集合体构成,颗粒间的界线模糊。
球粒结构:长英质矿物形成放射状的球形集合体,正交偏光镜下呈十字消光。
二、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一)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1.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够分辨矿物颗粒伟晶:d>3cm 巨晶:d=1~3cm粗晶结构:d=10 ~ 5mm中晶结构:d=2 ~ 5mm细晶结构:d =0.2 ~ 2mm微晶结构:d =0.02 ~ 0.2mm2.隐晶质结构:d <0.02mm,肉眼不能够分辨矿物颗粒(二)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基质中、粗粒)等粒结构与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斑晶(先形成)和基质为两个世代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为同一世代的产物三、根据矿物的自形程度1.自形粒状结构:岩石主要由自形晶矿物组成。
2.它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形态——它形晶。
3.半自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其它的晶面发育不好呈不规则的形态,称为半自形晶。
四、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矿物与隐晶质之间的关系1.条纹结构:钾长石和钠(奥)长石有规律地交生称为条纹结构。
具条纹结构的长石叫条纹长石。
正条纹结构(钾长石主晶);反条纹结构(钠长石主晶)。
2.文象结构:石英晶体呈似象形文字状(尖棱状)等形态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晶体中。
在正交偏光镜下,在同一钾长石中或相当大的范围内石英的晶体同时消光。
3.蠕虫结构: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石英(蠕英石)穿插生长在长石中,并且石英的消光位多是一致的,称为蠕虫结构。
1.等轴粒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比较自形的橄榄石和辉石紧密镶嵌组成(岩石主要由自行状橄榄石和辉石镶嵌组成)2.海绵陨铁结构:半自行的橄榄石与辉石晶体之间,为他形的金属矿物(磁铁矿等)所填充,是他形的金属矿物成网状或海绵乳状,似为橄榄石,辉石,斜充填在长石颗粒的胶结物(橄榄岩中它形的磁铁矿(黑色)充填在粒状蛇纹石化的橄榄石晶体间似胶结物状)3.包橄结构:岩石中大的辉石、斜长石、角闪石晶体中包裹有小的呈圆形或卵形的橄榄石晶体(大颗粒的辉石(主晶)中包裹有一些较小的浑圆粒状的橄榄石(容晶))4.5.蠕虫结构:是石英与斜长石的交生,在酸性斜长石中,许多细小的形似虫状或指状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中(花岗岩中石英呈蠕虫状穿插生长于斜长石、钾长石接触处)6.嵌晶含长结构:岩石中自行的斜长石晶体,呈不规则细条状被包裹在较大的它形辉石或橄榄石晶体中,且二者的晶粒相差很大,前者大后者小(岩石中粗粒它形辉石晶体包裹小的自形条状基性斜长石)7.辉长结构:岩石中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单斜辉石等矿物呈近似等轴粒状自形程度大致相同,互相不规则排列(岩石中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均大致相等)8.辉长辉绿结构:介于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之间的过渡类型,板状或短柱状斜长石晶体比等轴或短柱状辉石的自形程度稍高一些9.辉绿结构:岩石中大部分矿物为自形晶,斜长石自形程度高于辉石,较自形和斜长石柱状晶体构成不规则的空隙,在每个空隙中充填一个它形的辉石颗粒,在正交偏光下相当面积中,辉石是同时消光(岩石中柱状斜长石的空隙中充填了一个它形辉石,在正交镜下相当面积中,辉石是同时消光)10.反应边结构:岩石中早期析出的矿物由于结晶条件的改变与周围熔岩蒸发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矿物,将新生成的矿物在原矿物的周围形成反应边(辉长岩中先晶出的橄榄石与岩浆反应,在四周生成了辉石的镶边)11.环带结构:在单偏光下为一个晶体外形,正交偏光下明显看出,干涉色和消光不一致的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