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2学时)
- 格式:ppt
- 大小:25.03 MB
- 文档页数:47
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等的形态和相互(组合)关系。
一般并不包括岩体构造(火山机构等),也不包括矿物本身晶体格架方面的特征。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不仅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也是岩石形成时地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还是岩浆性质、成分变化的真实记录。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玻璃)的比例,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三大类: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
这是岩浆在温度下降缓慢的条件下(如地壳深处)从容结晶而形成的,所以多见于较深的侵入岩中。
2、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
这是岩浆在温度快速下降条件下(如喷出地表),岩浆中的各种组份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即已冷即,因而形成玻璃质。
玻璃质主要出现在酸性喷出岩中,或浅成、超浅成侵入体的边部。
3、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晶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
多见于喷出岩中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即其中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律的)的,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的固态物质。
它很少无色,常由于含少量过渡性元素(如铁等),在手标本上呈现不同的颜色。
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质,叫去玻化作用。
一般来说,中生代火山岩已部分脱玻化,中人有新生代火山岩玻璃质保存较好。
当有一定的挥发份及温度、压力较高时,转化则相对迅速。
所以古老的熔岩中或遭受区域变质的熔岩中很少有玻璃质,多已转变为呈微晶质的集合体。
霏细结构:脱玻化作用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叫霏细结构。
脱玻化产生的霏细结构,颗粒之间的界线模糊,且形状很不规则,粒度较小。
霏细结构也有原生的,原生霏细结构是在岩浆过冷却条件下形成的,也是由极细的,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组成,但不同于前者的在于:颗粒之间的界线较清晰,颗粒外形比较规则,粒度较大。
岩浆岩的分类与结构构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玻璃质所组成的结构,它是由于岩浆温度在快速下降条件下,各种组分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而冷却。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一种岩石结构,半晶质结构:由部分结晶矿物和部分非晶质玻璃质说组成,多见于喷出岩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二、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矿物的绝对大小:粗粒结构直径>5mm,中粒直径5—1mm,细粒直径1—0.1mm微粒<0.1mm矿物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不等粒结构⑴、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同,粒度依次降低,形成一个连续的变化系列。
⑵板状结构:岩石由两类大小明显不同的颗粒组成,大的颗粒散步或玻璃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为微晶、隐晶或玻璃质结构。
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特征。
这里的斑晶和基质是不同世代的产物。
⑶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不同大小额矿物颗粒组成,但颗粒大小相差不悬殊。
斑晶颗粒粗大基质为显晶质(粗粒、中粒)结构,且斑晶与基质成分一致。
是同一个世代产物。
见于部分中深成或浅成侵入岩。
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岩石矿物自形程度:组成岩石的矿物形态,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演讲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
四、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1交生结构:两种矿物相互穿插、有规则地生长在一起。
根据矿物交生的形态可分为(文象结构:石英晶体呈尖棱状、象形文字状有规则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条纹结构:钾长是和钠长石油规律地交生。
蠕虫结构:蠕虫状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边部,并且石英的消失位一致)2、反应边结构:早期生成的矿物与残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期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3、环带结构4、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5、填隙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一、侵入岩的构造1、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呈各项均匀地分布,岩石各部分在成分或结构上都是一致的2、带状构造:游雨岩石各部分的成分、颜色或粒度有差异并相间成带状分布。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各类岩浆岩的识别就是根据它们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
一、岩浆岩的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相对大小以及组合方式。
按结晶程度:
全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全部结晶.
半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部分结晶
非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未结晶
结晶程度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岩浆成分。
深成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冷凝而成的岩石,因围岩导热性不好,挥发成分不易逸散,岩浆冷凝缓慢,往往形成全晶质岩石。
据研究大岩体冷却时间常为100 万年以上。
喷出岩形成于地表,往往形成结晶程度差的岩石。
按晶粒大小:
显晶质矿物结晶颗粒大于0.1mm,用肉眼可识别。
隐晶质小于0.1mm,需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按晶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大小基本一致。
斑状结构由斑晶和石基组成。
似斑状结构石基部分也为显晶质。
具斑状结构的岩石,矿物颗粒相对悬殊,较大颗粒称为斑晶,斑晶与斑晶之间的物质称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
一般斑晶结晶早,晶形较好,而基质部分结晶较晚。
似斑状结构类似斑状结构,但斑晶更为粗大(可超过1cm),而基质则多为。
岩浆岩常见的结构类型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 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的岩石特征。
一、结晶程度:是指岩石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物质的含量比例。
据其可将岩浆岩结构分成如下三类:1、 全晶质结构:即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岩石结构。
这种结构多见于深成岩中,如花岗岩。
2、 半晶质结构:即既有结晶矿物又有非晶质玻璃所组成的岩石结构。
这种结构也流纹岩。
3^玻璃质结构:即全部由玻璃物质 图1按结晶程度划分的三种结构所组成的岩石结构。
这种结构常见于火山岩中,如黑 曜岩(见图1) O玻璃质是一种不稳定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化条件的改变,常常 会发生脱玻璃化作用,形成一些细小的雏晶。
雏晶是一些形态多种多样的晶 芽。
这些晶芽一般无明显的光性特征,当它们进一步转化,就会形成骨架状 的骸晶或细小的微晶。
所以,除了时代较新的火山岩中可见玻璃质结构之 外,那些较主要见予吹讪岩中;如"I 构A —全丛质结构;B —半质结构;C —玻璃质絡构(已去玻化)老的前新生代的岩浆岩中很少有玻璃质结构存在。
当火山玻璃中有微晶发育时,它们就可转变成微晶结构或晶体轮廓不清的隐晶质集合体,而组成霏细结构;和霏细结构伴存的还常有一些由放射状纤维组成的球粒,当球粒特别发育时即称为球粒结构(见图2)。
雏晶结构丁骸晶结构I 霏细结构球粒结构图2玻璃质脫玻化后形成的结构类型二、矿物颗粒大小(粒度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个方面。
(一)按照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粒度)和肉眼下可辨别的程度,可将岩浆岩的结构划分为: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者。
按岩石中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又可分为:粗粒结构,颗粒直径> 5mm;中粒结构,颗粒直径外lmm;细粒结构,颗粒直径r 0. l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V0・lmmo2、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肉眼或放大镜下不可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矿物晶粒者。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壳中冷却结晶形成的一类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其形成过程和成分组成的结果,它们对于理解地壳演化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受到岩浆的形成过程的影响。
岩浆是由地幔中的岩石物质通过地壳中的岩石圈上升形成的。
在地幔中,由于高压和高温的作用,岩石物质呈流动状态,形成了熔融状态的岩浆。
岩浆中的矿物质和气体被带到地壳中,当岩浆在地壳中冷却时,其中的矿物质开始结晶,形成岩浆岩。
其次,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与其成分组成密切相关。
岩浆中的矿物质主要由硅酸盐和非硅酸盐矿物质组成。
硅酸盐矿物质是岩浆岩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石英、长石和角闪石等。
非硅酸盐矿物质包括橄榄石、斜长石和辉石等。
这些矿物质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决定了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有晶粒结构和玻璃结构两种。
晶粒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的矿物质呈晶体状态排列,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
晶粒结构的岩浆岩通常具有均匀的晶粒大小和明显的物理性质差异。
玻璃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的矿物质没有完全结晶,呈无定形状态。
玻璃结构的岩浆岩通常具有均匀的外观,但其物理性质比晶粒结构的岩浆岩差。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内部的排列方式和组成关系。
岩浆岩中的矿物质通过化学和物理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构造特征。
例如,岩浆岩中的矿物质可以以长石、角闪石和石英等不同的物质组合形式存在,形成不同的构造类型。
此外,岩浆岩中还可能存在岩浆基质,即未完全结晶的岩浆物质。
岩浆基质的存在可以增加岩浆岩的强度和密度。
总之,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其形成过程和成分组成的结果。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对于理解地壳演化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可以揭示地壳演化的规律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这对于人类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壳或地幔中凝固而成的岩石,具有以下结构和构造特征:
1. 结晶结构:岩浆岩由于形成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多种结晶结构。
最常见的是同质结构和斑晶结构,同时也有玻璃状和母岩状结构等。
2. 组成成分:岩浆岩主要由硅酸盐类的矿物质组成,如长石、石英、黑云母等,同时也包含钙、镁、铁、钾等多种元素。
3. 变化性:岩浆岩的成分和结构在形成后会受到地质变化的影响,导致发生改变。
比如,岩浆岩中的成分可以发生溶解、迁移、再结晶等现象,从而形成多种同质异像和斑晶岩的变异。
4. 产状特征:岩浆岩形成时介质一般为高温高压的气液体系,其流动状态不同于固体岩石,因此岩浆岩在产状上呈现为火山喷发或侵入地层等形式。
5. 蚀变特征:由于岩浆岩中包含大量的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易受到氧化和腐蚀的物质,因此岩浆岩在长期地水侵蚀和化学侵蚀下会出现差异大的变化,形成多样的风化层和耐侵蚀岩。
总之,岩浆岩具有种类丰富、变化多样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其属性和变异性有助
于对地壳演化过程的认知。
岩浆岩的结构一、根据结晶程度全晶质、玻璃质、半晶质、隐晶质结构;霏细结构、球粒结构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
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又有玻璃质。
隐晶质结构:颗粒小于0.02mm,肉眼不能辨认,包括微晶结构、霏细结构和球粒结构等。
霏细结构:脱玻化作用形成的,由极细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集合体构成,颗粒间的界线模糊。
球粒结构:长英质矿物形成放射状的球形集合体,正交偏光镜下呈十字消光。
二、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一)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1.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够分辨矿物颗粒伟晶:d>3cm 巨晶:d=1~3cm粗晶结构:d=10 ~ 5mm中晶结构:d=2 ~ 5mm细晶结构:d =0.2 ~ 2mm微晶结构:d =0.02 ~ 0.2mm2.隐晶质结构:d <0.02mm,肉眼不能够分辨矿物颗粒(二)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基质中、粗粒)等粒结构与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斑晶(先形成)和基质为两个世代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为同一世代的产物三、根据矿物的自形程度1.自形粒状结构:岩石主要由自形晶矿物组成。
2.它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形态——它形晶。
3.半自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其它的晶面发育不好呈不规则的形态,称为半自形晶。
四、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矿物与隐晶质之间的关系1.条纹结构:钾长石和钠(奥)长石有规律地交生称为条纹结构。
具条纹结构的长石叫条纹长石。
正条纹结构(钾长石主晶);反条纹结构(钠长石主晶)。
2.文象结构:石英晶体呈似象形文字状(尖棱状)等形态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晶体中。
在正交偏光镜下,在同一钾长石中或相当大的范围内石英的晶体同时消光。
3.蠕虫结构: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石英(蠕英石)穿插生长在长石中,并且石英的消光位多是一致的,称为蠕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