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早产儿早期干预降低脑瘫发生率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68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何丹【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2【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时胎龄为30 ~36孕周的早产儿120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早产儿均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并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超早期干预模式治疗.早产儿出院后,对照组由家长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早期教育计划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对照组则在早期教育基础上,继续按照超早期干预模式时早产儿重点进行强化体操、动作和运动训练干预.两组早产儿均定期接受生长发育评估和《盖塞尔量表》智能评价.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龄、12个月龄时,平均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追踪随访至干预组早产儿和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发现干预组早产儿发生脑瘫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脑瘫的严重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进行超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瘫的残障程度、提高早产儿的生活品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总页数】2页(P42-43)【作者】何丹【作者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四川达州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相关文献】1.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J], 谢洋;2.早期康复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J], 邵宪花;杨震英;陈震3.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 [J], 王芸;张春燕4.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观察研究 [J], 于丽莉;胡恕香5.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J], 谢华;付小红;代玉静;鲁红;王国莲;王艳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的影响及相关护理措施和康复教育方法。
方法:将78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30例。
干预组自早产儿出生1-2周病情稳定后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接受视觉、触觉、听觉、水疗、按摩、主被动运动等康复锻炼,出现运动异常者接受相应康复训练。
对照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育儿指导。
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10个月龄时,平均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
跟踪随访到干预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2岁时,发现干预组患儿发生脑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脑瘫的患儿干预组也轻于对照组。
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减轻脑瘫残障程度,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干预;脑瘫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27-02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多年来,许多围生期危险因素被认为与脑瘫的发生有关,主要包括: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性脑病,产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生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但是新生儿脑瘫发生率却未见下降。
早产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脑瘫危险因素[1]。
我国小儿脑瘫调查结果显示:1-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1.92‰,其中早产儿患病率为35.13%,是足月儿脑瘫患病率1.58‰的22.26倍[2]。
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分娩的78例胎龄不足37周,无先天畸形和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产儿,按照下列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开始前出生和研究开始后出生但家长不接受早期干预的30例早产患儿为对照组,研究开始后出生且家长接受早期干预的48例早产患儿为干预组,共78例。
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鲍秀兰1.脑瘫(CP)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2.应寻找减少CP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性的解决办法。
3.预防是首选的。
CP的两个主要伴随情况是窒息和早产。
预防窒息和早产并使之得到最优的处理以减少脑损伤,对减少脑瘫发生有重要意义。
4.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减少或减轻CP 发生。
一.脑瘫的早期诊断脑瘫是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1。
运动发育落后;2。
肌张力和姿势异常;3。
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4。
反射异常。
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的发育延迟。
发育诊断方法:1.发育历史2.发育性体格检查3. 发育性神经检查4. 发育筛查5. 实验室评价6.诊断1)发育延迟; 2) 脑瘫1.发育历史1)主诉2)家庭及遗传史(1)妊娠;(2)临产/分娩;(3)围产/新生儿。
3)发育指标微笑、俯卧抬头、手抓握、坐、爬和站立等。
4)其他发育特征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和情绪。
5)既往史特别是惊厥和行为异常等。
2.发育性体格检查:头围、异常体征、对环境反应、各感觉器官功能活动情况、行为特点。
3. 发育性神经检查1) 一般性观察2)一般运动(GMs)质量GMs有两种类型:(1)扭动运动(Writhing Movement) 从孕9周至生后第8周(2)不安定运动(Fidgety Movement) 足月后6~9周开始到生后20周GMs质量的改变是脑功能障碍的可靠指针。
预测2岁预后有很高的敏感性(94.5%)和特异性(82~100%)。
3)肌张力4)运动行为型(1)原始运动型即原始反射(2)姿势运动型即姿势反射5)感觉:触摸、疼痛 6)颅神经 7)小脑功能;8)张力障碍;9)运动征象上神经元下神经元4. 发育筛查NBNA、0~1岁神经运动检查方法、CDCC等。
5 . 实验室评价有选择性的检查。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展摘要】当前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较为多样,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干预、家庭模式的干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感知器官的刺激、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
加强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大脑和机体的发育,可以预防脑瘫的发生率。
【关键词】早产儿;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06-02前言早产儿的脑神经损伤不仅给患儿留下终身疾病,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据统计,大概有10.0%~20.0%的脑神经损伤发生在存活的早产儿中。
国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逐步修复患儿受损的脑神经,有利于改善患儿的智力状况,促进其身体发育成长,避免后天的永久性伤残[1]。
为此,本文针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行简要的综述,分析当前的脑损伤护理的主要特点,为国内早产儿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尽可能地降低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1.早产儿的特点早产儿出生的时间段刚好是大脑易受周围因素影响受损的时期,因此,早产儿出生后大脑的发育成熟度较低,且易受到子宫外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并发症。
国外研究表明,0~3周岁是婴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代偿的最好阶段;一旦错过这一阶段,脑损伤而引起的中枢神经障碍便不可逆[2]。
临床医学实验表明,多种药物可以促进未成熟大脑的重新生长发育,外界足够的感知刺激也可以促进脑神经髓鞘以及神经细胞的重新发育成熟,加之脑损伤早期婴儿的行为异常还未被固定,可以被矫正恢复;故在2周岁前对脑损伤患儿进行必要的刺激和矫正,可以改善患儿后天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2.早期护理干预的模式和方法2.1 早期护理干预的模式当前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有三种:(1)医疗机构中的护理干预;(2)家庭模式的护理干预;(3)家庭和医院结合的护理干预模式。
·综述·家庭干预对我国早产儿智能发育结局的影响张军陈永凤邹智杰杨冰香张莺子欧阳燕琼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1中国图书分类号R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411(2011)28-4469-03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37周,体重<2500g的新生儿。
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10%。
伴随早产儿生存率的大幅提高,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听力及各种感官障碍等的比例也不断扩大〔1〕。
早产和低体重作为一种新生儿期缺陷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发育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这部分人群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该文对相关文献做系统综述,旨在探讨家庭干预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结局的影响。
1家庭干预的理论框架根据秦秀丽等〔2,3〕的报道,为了提高早产儿的长期生存质量,20世纪80年代起专业人员开始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developmental care)。
该理论框架延伸至早产儿的家庭护理,以促进早产儿智能和行为的发展。
发展性照顾理论认为发育支持是一种针对早产儿采取的个体化照顾模式。
此理论是建立在早产儿行为发育协作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原则是尽可能减少不利环境因素的刺激,同时根据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提供促进个体自身发展的相应支持。
该理论综合考虑了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内外环境因素,包括未发育完善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子宫内外环境因素,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过程对早产儿及家庭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中国,家庭是提供早产儿照护的主要场所,在家庭干预中应照顾到儿童成长的差异和滞后性,提供能促进儿童神经、生理和行为发育的各种有效刺激,减轻和消除儿童行为和身体潜在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了解早产儿童特定生长发育的需要就成为医护工作者,特别是护理人员的中心任务。
护士除了做好出院前的健康指导外,应能定期追踪和探访早产儿家庭,了解患儿出院后的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护知识和技能,保证早产儿身体康复和机能的发展。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研究发表时间:2016-06-14T10:17:33.3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作者:李宏毅魏学燕康会玲赵月芝[导读] 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和研究。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和研究。
方法就2014年03月01日—2015年06月01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早产儿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经由随机分类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干预组的早产儿经由常规治疗,生命体征正常后即开始超早期的康复干预,而对照组的早产儿经由常规治疗后三个月开始康复干预。
一周岁时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的脑瘫发生率情况。
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早产儿干预后的数据分析发现,干预组早产儿经过超早期康复干预后的认知,情绪,社交,大运动,精细动作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早产儿。
结论对于早产儿经由超早期康复的干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早产儿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早产儿;脑瘫发生率;超早期康复;应用效果早产儿由于其心,肝,肾,肺等主要脏器尤其脑发育尚未成熟。
早产儿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情况,如出现颅内出血,呼吸困难,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低血糖等并发症,并且早产儿还易发脑瘫的情况[1]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脑瘫风险越高。
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脑瘫情况一般情况下会对于早产儿进行一些治疗和护理,但是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对于早产儿提出了经由超早期康复干预的方式。
因此,我医院就超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影响进行讨论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03月01日—2015年06月01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分析。
以上90例早产儿的参加均得到了家属的同意进行试验,并由签署签署了相关协议,且已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同意。
早期干预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及脑瘫发生率的影响发表时间:2013-11-11T14:45:07.513Z 来源:《医药前治》第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唐婷李小莉李安芳向启灵[导读]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唐婷李小莉李安芳向启灵(广东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528000)【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并在我院儿保科随诊的102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
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n=54)和对照组(n=58)。
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
干预组从新生儿科病房出院后即在我院康复科进行相应的超早期干预治疗。
两组均随访至12个月,采用Gesell儿童发育检查方法进行智能发育评估。
根据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进行脑瘫筛查。
结果干预组发生脑瘫1例,常规组发生脑瘫6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8例,干预组的1岁的各能区DQ值明显高于常规组。
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智能发育,对降低脑瘫发生率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干预脑性瘫痪【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084-02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新生儿[1],早产儿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5.0%~6.4%[2],极低出生体重儿占0.5%~1.2%[3],随着围产医学水平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能够存活的早产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也越来越低。
但是随着而来运动及智力发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据国外报道,10-15%的极早出生儿发展为脑性瘫痪,其中30%-60%有认知障碍[4]。
为了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降低脑瘫发生率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科对入住本院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有计划的早期干预,并进行系统随访,观察疗效,现就结果报道如下。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能力及脑瘫发生的影响早产儿发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和医疗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和护理水平相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许多早产儿在发育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因此,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能力及脑瘫发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早期干预指的是在早产儿出生后的头几周或头几个月内,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帮助早产儿更好地完成生长和发育。
这些措施包括脑部影像学、听力和视力筛查、营养补充、康复训练等。
对于智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早产儿克服与智力相关的障碍,提高智力水平。
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在成年后智力水平要明显高于未接受干预的早产儿。
这说明,早期干预是提高早产儿智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对于运动能力的影响,早期干预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早期干预的帮助下,早产儿可以克服肌肉关节发育不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正常的运动发育水平。
一项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在10岁时,其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明显高于未接受干预的早产儿。
因此,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运动能力发展也至关重要。
最后就是对脑瘫发生的影响问题。
早产儿因出生早,经常会出现神经系统不完全成熟,易导致脑瘫发生。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对早产儿进行定期的脑部影像学检查,及早发现脑损伤,避免脑瘫的发生。
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患脑瘫的概率要低于未接受干预的早产儿。
综上可见,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在智力和运动能力方面提高早产儿的发育水平,同时可以减少脑瘫的发生,让早产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
因此,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未来发展,早期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黄丽敏;张雅丽【期刊名称】《四川医学》【年(卷),期】2009(30)7【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住院的13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除常规保健和治疗外,干预组施行相应干预措施.随访两年后,采用脑瘫发生率和新生儿的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进行效果的评估.结果有3例失访,随访率97.8%.干预组脑瘫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3.85,P=0.049),OR 0.151,95%CI 0.018~0.956.干预组早产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与对照组在3个月时相当,但在6个月时已有所差异,12~24个月时干预组早产儿的MDI(t=6.13,P=0.000)和PDI(t=4.73,P=0.000)明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并且对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明显的提升作用.%Objective W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for early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cerebral palsy for preterm in-fants. Metbods 134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andomly ,67 cases each. All the case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reducing cerebral palsy interventions were give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ditional. After two years follow-up,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pals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as well as the neonatal development and the exercise of intelligence. Results 3 cases lost, follow-up rate of two years was 97.8%.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it in the controlgroup(χ2=3.85,P=0.049),OR 0.151,95% CI 0.018~0.956. At the 3th months,the intelleetual and exercise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in two groups was the same;but the 60thmonths,it showed the difference;at the 24th month,the MDI(t=6.13,P=0.000) and PDI(t=4.73 ,P=0.000)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i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e early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mental and moto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总页数】3页(P1069-1071)【作者】黄丽敏;张雅丽【作者单位】广元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四川广元,628000;广元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四川广元,6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相关文献】1.早期康复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J], 邵宪花;杨震英;陈震2.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J], 郑琴;张水堂;李素萍;郭艳;袁贵龙;周守方;余少明;刘天福3.家庭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影响 [J], 廖火生;赵萍;郭秀东;严文康;曾雪飞4.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J], 邓晓青;赵萍;金光寰;张伟忠;严文康;曾雪飞5.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J], 彭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