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读书卡片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第十章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大纲早期干预大纲是实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效果的基础,家庭既是早期干预赖以实施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早期干预效果得以体现的强有力的支持来源,对早期干预影响甚深。
在以家庭干预方式为主的著名早期干预大纲中,有以父母辅导的干预方式,即主要由受训后的专业人员对特殊儿童的父母进行辅导,由父母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专职人员定期从旁辅佐;也有以家长——教师为辅导的干预方式,即父母通过专业训练后,同时担任家长和教师的角色,直接在家庭中对特殊儿童进行的干预方式,而从早期干预的发展历程来看,由于最初较成体系家庭中对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主要是针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的,因此这些早期著名的干预大纲是以智力落后儿童为干预对象展开的。
第一节以父母为主导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大纲一、海勃尔的密尔瓦基大纲海勃尔的密尔瓦基大纲是最著名的早期干预大纲。
海勃尔等人认为,在美国的智力落后人群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智商在70到75分之间,这些人身体是没有缺陷的,被称为社会文化型的智力落后者,这种落后是由环境引起的。
二、波特奇计划波特奇(Portage)计划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早期干预计划,这是一项包括唐氏综合征儿童在内的干预大纲。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基础,着重发挥家长的作用。
1968年,美国制定了《残障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最早有203个研究项目申请资助,结果只有21项申请得到批准,并从残障儿童教育局得到连续3 年的赞助经费,而Portage 计划就是其中的一项。
Portage计划又称《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残障教育局主持开发,于1972年正式问世的一套适用于0~6 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材。
该教材不仅适合专业教师家访时对家长进行指导,其内容详细、具体。
而且更适合于家长直接参考自学,以对幼儿展开合适的训练活动。
在1976年经修订公开发行后已向世界40 多个国家推广。
1986年苗波新教授将该教材引入我国,经试用取得显著效。
1: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普通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西康可以被看作是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鼻祖。
3:1958年美国教育学家柯尔克制订了第一个早期干预的教育大纲4: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念,朴永馨教授认为在特殊教育领域,早期干预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
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其能进入正常的教育系统和尽可能少的接受特殊教育。
5: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相关法律:1: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一九八四年颁布其中规定了特殊教育的实施分为学前教育阶段国民教育阶段和国民教育阶段完成之后的教育,进一步强调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规定身心障碍儿童的教育从三岁开始。
2:台湾地区是《身心障碍报告书》,1995年发表,提出要建立特殊儿童通报系统,并试办学前特殊幼儿评估中心和转介系统,试办三到五岁早期干预中心,两年内办理普及免费的五岁前特殊幼儿教育,并考虑向下延伸至三岁,有力推动了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要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注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卫生保健机构和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询指导6: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的意义。
(1早期干预对儿童自身发展的影响,能较大程度降低成长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促进残障更好的发展,也能及早补偿残障,儿童的障碍缺陷。
对超常儿童而言早期干预也是相当重要的能够促进其天赋潜能得到最大发展。
(2)早期干预对儿童家庭的影响。
可以减少家庭的烦恼压力和负担,节省家长的时间,对于超常儿童来说一方面有助于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形成良好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营造积极和谐家庭。
(3)早期干于对社会的意义。
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也有利于前进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压力要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7:特殊儿童早期干预领域,既往研究的不足。
第九章超常儿童的早期干预从古至今,有许多光辉的人物用他们的才智装饰了科学和艺术的殿堂,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他们被称为天才,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对社会的进步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
因此,对超常儿童的培养意义重大。
从个体来讲,针对超常儿童的培养和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
可以促进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从国家角度讲对他们进行特殊培养超常儿童是国家的一笔财富,使他们成长成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建立强大的人才储备库。
第一节超常儿童的概念一、超常儿童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和时代对那些智慧非凡或者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有不同的称呼,这种不同反映了人们对这类儿童认识上的差别。
随着社会的进步、研究的深入以及认识的深化,这些定义有了变化和发展。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很重视这类儿童,他把智能特别优异的人称为金人,并主张教授金人以哲学、玄学和科学知识,把他们培养为社会领袖。
16世纪中叶,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天才”(genius)一词作为这类儿童的总称呼,但不同地区有所区别,如英美等国一般称之为天才儿童、日本称之为英才儿童,苏联称之为高天赋儿童,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称之为资优儿童。
一个世纪以来,天才儿童的概念不断发展,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说,从单一智力到多元智力,从只关注智力到重视智力与个性、创造力的相互作用,从个体内部拓展到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天才”的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充实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这类旷世奇才被看成是从天而降或者由神赐予,世人称为神童和圣童。
超常儿童:指智力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
首先,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并不是完全天生的。
也更加强调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
其次,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的一部分,并不是完全独立与儿童群体之外。
最后,那些在儿童群体中智力和能力非常落的一部分儿童是低常,那些优秀非凡的儿童是“超常”,介于两者之间的绝大部分儿童是“常态”。
这三者是个连续的整体,这在钟形曲线上也能更好地反映出来。
读书卡片
课程名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作者:张福娟杨福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资料来源:购于淘宝网
阅读者:张竹青阅读时间:2013.3.8—2013.3.23
本资料概要:主要叙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基本理论,说明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脑瘫儿童、肢体残疾和病弱儿童、言语语言障碍儿童灯的早期干预内容、途径与方法等。
本资料功用:
1、完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课程,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为特殊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学习的素材;
3、为基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机构和相关人员开展早期干预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4、各类特殊儿童早期干典型案列的分析也可以为家长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重要观念及知识点:
值得应用之处:
错误及不妥之处:
进一步探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