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国际友好城市一览-gz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5
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巴黎13区与广州天河区牵手【】4月18日下午,巴黎13区区府洋溢着一派友好气氛,13区与广州市天河区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巴黎十三区区长顾梅(JEROMECOUMET)与天河区区长徐汉添代表两区政府在意向书上签字,并相互赠送了纪念品。
13区副区长陈文雄等区府官员,广东会馆名誉会长黄健成等侨领和双方代表30余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据了解,两区的交往始于2010年。
2010年12月、2011年1月,巴黎13区副区长陈文雄两次访问天河区,为推动两区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发展两区友好合作,增进两区人民的友谊,天河区人民政府区长徐汉添先生率领代表团对巴黎进行友好访问。
巴黎 13区区长顾梅与徐汉添先生进行了工作会晤,双方就今后发展两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交换了意见。
双方同意在两地区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共同促进两地区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断增进两地区人民在各个领域的了解和交往,并本着平等互利,互补有无的原则,积极开展经贸、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天河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区,处于广州市地理中心位置,面积137.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8万,是广州市“东进”、“南拓”重点发展战略交汇点、广州市新商业中心区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中央商务区和金融商务区所在地、中国重点软件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所在地,又是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主会场所在地。
巴黎13区是巴黎的一个大区,有人口18万,其规模相当于土伦16万人、圣太田18万人或里尔19万人等法国中等城市,该区有华裔人口5万多,因此被称为巴黎的“中国城”或“唐人街”。
著名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奥斯陆车站(Gared'Austerlitz)、以及很多大学都在该区。
巴黎13区与广州天河区既有相似点,又各有优势,互补性很强,合作交流潜力巨大。
签署协议前,天河区代表团在巴黎13区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该区的规划中心、大学城、火车站等正在改建的新区。
广州城市关系分析报告一、引言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城市,广州在全国的城市体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与国内外许多城市保持着紧密的交往和合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州城市关系的分析,揭示广州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广州的地理位置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3°08'至23°40',东经113°14'至114°04'之间。
它背靠南岭山脉,南临珠江入海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种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广州成为南方通向内地和世界的重要枢纽。
三、广州与国内的城市关系1. 广州与深圳广州与深圳两地紧密相连,构成了珠三角城市群之核心。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与广州相辅相成。
在经济发展方面,广州和深圳互为补充,形成了一座经济整合度极高的城市。
两地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物资往来频繁,交通网络也日益完善。
2. 广州与上海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与广州有着紧密的联系。
广州与上海之间的经济合作非常活跃,两地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相互吸引力较大。
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与上海形成了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动。
3. 广州与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与广州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
广州与北京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文化、科技和教育等领域。
双方经常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彼此的友好合作关系。
此外,广州与北京之间的航空交通密切,为两地的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
四、广州与国际的城市关系1. 广州与香港广州与香港之间的城市关系极为密切。
两地交通便捷,常年保持着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合作。
广州与香港在金融、贸易、物流和旅游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
同时,香港也是广州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通过广州与香港之间的合作,广东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2. 广州与东南亚国家由于广州的地理位置和航空交通的便捷性,广州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城市关系十分密切。
广州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公示【标题】广州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公示【引言】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之间的友好合作成为了提升城市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为中国重要的南方城市,广州积极开展友好城市战略合作,与众多国内外城市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本文将探讨广州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的公示情况,并分析其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1. 协议公示的背景和目的】1.1 友好城市战略合作的背景友好城市战略合作是城市之间深化合作、加强交流的重要举措。
广州积极响应国家倡议,主动寻求与全球城市的友好城市关系,旨在进一步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1.2 协议公示的目的协议公示是确保友好城市战略合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公示协议,广州市民和相关利益方可以了解合作方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监督协议的实施情况。
【2. 合作协议公示的情况】2.1 公示的方式和时间广州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的公示方式多样,包括官方网站公示、新闻媒体报导、社交媒体宣传等。
公示时间一般在协议签署后的合理时间内进行。
2.2 公示的内容协议公示应包含合作城市的名称、目标、合作领域、具体合作项目、时间计划、责任分工等重要内容。
公示还应包括预期效果、受益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等信息,以便公众全面了解合作的规模和影响力。
【3. 广州友好城市战略合作的意义和影响】3.1 提升城市形象和声誉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可以拉近广州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展示广州的城市形象和文化魅力,从而吸引更多投资、人才和旅游资源。
3.2 推动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友好城市战略合作为广州开启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贸易合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3 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友好城市战略合作为广州和其他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通过合作项目的开展,可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学术交流的加强,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南沙荣获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金奖当地时间10月31日晚上23时30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员、国际公园协会秘书长阿兰·史密斯先生在韩国首尔宣布:“我们把2011年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D类金奖授予中国的广州市南沙区。
”南沙区副区长黄卡登上主席台,庄重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广州南沙新区开发现场会”后,南沙获得的第一个重量级国际奖项,同时也是南沙迄今为止所获得的最高级别国际奖项。
南沙从容迈进“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行列,成为继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松江区之后,我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区。
此外,南沙推荐参赛的湿地生态保护、农村水环境改善也分别荣获单项国际大奖。
据了解,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竞赛活动是全球公认的“绿色奥斯卡”大赛,是目前全球唯一涉及城市与社区人居环境管理、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的国际竞赛,也是目前世界城市建设与社区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竞赛活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公园协会(IFPRA)联合主办。
该活动自1997年起至今已举办十五届。
目前已有来自亚、非、欧、大洋、美等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座城市加入到了国际花园城市的行列。
广州市南沙区是2011年“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中国赛区组委会半年来从中国近20个申报城市中遴选出来参赛的典型代表。
除南沙区外,还有来自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70个城市也获得了2011年“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全球总决赛的入场券,本届韩国首尔决赛的参赛规模达到历史之最,竞争异常激烈。
当地时间10月31日晚19时,2011年“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颁出首个单项奖,“南沙湿地生态保护”在全球56个参评项目中名列第三,率先荣获“可持续发展自然项目类银奖”。
23时30分许,分量最重的“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揭晓,南沙荣获D类金奖。
“南沙农村水环境改善”也荣获全球人居环境改善单项银奖,南沙获得一金两银共3项大奖,名列参赛城市奖牌榜榜首。
友好城市专业名词
友好城市,也被称为姐妹城市,是指两个城市之间建立的一种正式的、官方的友好关系,旨在促进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关系通常是通过签署正式的友好城市协议来建立的。
友好城市关系的建立,通常是基于双方城市之间的共同利益和互补性。
通过友好城市关系,双方可以共享资源、互相学习、促进贸易往来,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
这种关系可以为双方带来多方面的益处,例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文化交流、增强人民之间的友谊等。
在友好城市关系中,双方城市的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都可以参与其中,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双方可以互派代表团进行商务洽谈、文化交流和考察学习等活动;可以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等形式来增进了解和友谊;还可以开展教育交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友好城市关系不仅有助于推动双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还可以为双方城市带来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经过双方的充分了解和信任,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共同规划和承诺。
总之,友好城市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可以为双方带来多方面的益处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间合作的不断深化,友好城市关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