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强自制_肖申克的救赎_中安迪的性格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56.45 KB
- 文档页数:2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安迪评价《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Different Seasons)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因而在公映时成为卖座鼎盛的黑马。
《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电影的主题是以下三种:希望、自由、友谊。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安迪和瑞德。
我在这个作文里主要评价安迪这个人物。
电影里面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用枪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在监狱里,安迪是个另类人物。
他深知这个世界是悖谬、黑白颠倒的,知道自己是无罪的,但是,他并没有太多的怨恨,而是平静地接受监狱的惩罚,狱前狱后的生活落差也并没有让他精神崩溃,焦虑不安,而是极其冷静地面对眼前的一切。
无论是面对“姐妹花”的骚扰,还是监狱制度的残暴,他都表现得平静、宽容和忍耐。
如他的好朋友瑞德所说,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像在公园里一样。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我们不禁感到疑惑:是什么让他在一个泯灭人性的场所保持如此的沉静和逍遥?进一步说,是什么让他超然于这样的人性恶汇集的空间而成为特立独行的人?这是因为他始终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的世俗世界。
另一个理想的希望世界。
重要的是,在两个世界中,理性是平衡现实与理想的重要支撑点。
作为社会人,安迪能够凭借理性、通过自主自律的观念倡导一种合理的、更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方式。
在监狱中,他能够适应其中的日常生活,完成固定的工作,按时吃饭休息、放风。
同时,他能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用从瑞德那里搞来的小铁锄雕刻石头;他也能够沉静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天籁之音中,尽管违反狱规被监禁两周。
影片充分利用了这极短的音乐时间来渲染和烘托安迪精神世界的超越性。
《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篇一信念拯救希望——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叙述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影片以监狱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安迪的坚韧与智慧,展现了信念如何拯救希望,以及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本文将就电影中的救赎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安迪的信念与坚持安迪,这位银行家的角色,因为一场冤案而进入肖申克监狱。
在黑暗的监狱生活中,安迪并未沉沦,反而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面对困境。
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够逃脱监狱的束缚,而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不断寻找逃脱的机会。
他的智慧和毅力体现在他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由的渴望上,使他在困境中不断成长。
二、信念的力量在电影中,安迪的信念成为了拯救希望的力量。
他的信念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实现自由。
这种信念使他在面对种种困境时,始终保持冷静和乐观,同时也感染了其他囚犯和狱警。
三、救赎的内涵电影中的救赎不仅体现在安迪的自我救赎上,还体现在他对其他囚犯的影响上。
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其他囚犯摆脱困境,让他们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此外,他还为狱警们带来了人性的关怀和温暖,使他们逐渐摆脱冷漠和麻木。
这种救赎的内涵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希望的力量。
四、希望的种子电影中的肖申克监狱象征着人性的困境和社会的黑暗面。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安迪等人的信念和坚持为观众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这种希望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够驱使人们不断前进,克服一切困难。
五、超越现实的思考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还让我们思考了一些超越现实的问题。
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信念?如何面对人生的低谷?电影通过安迪等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境、积极寻找出路,才能在逆境中寻找到希望的光芒。
2011.8下半月\·欧美文学·作品评析及其它·周全伟陈永明等《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性格解读陈永明摘要: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心中存有希望,怀抱对自由的憧憬和向往,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和影响着狱友,最后终于实现了对自我和他人的拯救和救赎。
其独特的选材和对人性的解读成就了作者和作品,本文从主人公安迪的救赎入手,对小说中的人性特征的基本的解析。
关键词:信心;信仰;理性;人性;韧性一、前言斯蒂芬·金(Stephen King )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历时30多年写出40多本小说和200多部短篇小说,作品被翻译成33种语言,发行超过3亿本,被誉为“每个美国家庭的必备书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斯蒂芬·金异军突起,声名鹊起,金的作品之所以倍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在描写恐怖、科幻和奇妙故事上有其独到之处。
他的《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 shankRedemption,1994)是一部迥异于作者其它作品风格和主题的“另类”之作。
它是通过对人性的深情解读和严肃思考征服来读者的。
令人眼前一亮,其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全书以瑞德的角度叙述了安迪的故事,也讲了整个肖申克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在一个失意的深夜之后,被当作杀害妻子与情夫的凶手送上法庭。
他被判无期徒刑,送进了固若金汤的鲨堡监狱(Shaw shank)。
妻子的不忠、律师的奸诈、法官的误判、狱警的凶暴、典狱长的贪心与卑鄙,将正处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世间地狱。
然而,他却从没有沉沦在肖申克,他热衷于对地质的研究,所以让瑞德帮他弄来一把小石锤,就在监狱里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小石器。
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他这把小石锤的真正用途;他教典狱长和警卫如何逃税,为此他所得到的最大回报赢得所有人的善意对待。
他因此得到特批,在监狱里办起了图书馆,他还帮助狱友们考得同等学历证等等。
肖申克的救赎形象分析肖申克的救赎形象分析该片根据斯蒂芬·埃德温·金1982年的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改编,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被误判为枪杀妻子及其情人的罪名入狱后,他不动声色、步步为营地谋划自我拯救并最终成功越狱,重获自由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肖申克的救赎形象分析作者通过重温1994年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仍然能够被影片情节所深深地吸引。
被影片中主人公身上满满的正能量所打动,每一个角色的成功打造都能令人引发思考。
虽然是一部牢狱题材的电影,却像是冷色背景上的一抹暖色,能够让人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是一部很成功的励志型电影。
一、Andy的狱中好友,“好人缘”的黑人Red影片中的第二主角“Red”,他是Andy的狱中好友,最后也成为Andy救赎成功的对象。
给人留下印象很深的是Red多次在出狱的面试中态度诚恳,却屡屡不被通过。
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他有一定地位,有朋友圈,而且他的人脉很广,上到狱警,下到狱友都很吃得开。
他通过帮人弄到一些属于监狱里的违禁品,既能满足他人所需,自己也有所收入,一箭双雕,可见他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
但是由于多年的牢狱生活,也让他成为监狱“体制化”的产物。
记得有句他出狱后的内心独白曾说,没有听到命令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
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足以说明他和老布一样早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方式,他也给人略显保守和安于现状,已经不适应监狱之外的生活。
但是他最终还是被安迪的精神所影响,战胜了自己的内心,选择去投靠安迪,开启自己新的生活。
Red由好莱坞老戏骨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所饰演,成功地塑造成了一个睿智、诚恳的黑人形象。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黑人形象与以往美国电影作品中的黑人形象不同之处是,不再是负面形象(种族歧视的影响)当道,但还是没有摆脱为白人主角服务衬托的作用。
二、完全被监狱“体制化”的老好人“老布”老布鲁克斯,50多年的牢狱生活,是一名几乎在监狱中生活了一辈子的囚犯,完全适应了监狱的“体制化”生活。
简析《肖申克救赎》中安迪文学院134班13113136杨念念摘要:本文主要对斯蒂芬金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佛尼救赎自己,救赎他人的解读分析,来诠释人性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追求自由,心存希望。
小说主人公安迪心怀希望,一心追求自由,面对各种挫折,默默承受,开始了救赎自己的道路,他身上的别于常人的可贵的坚韧品质帮助他获得想要的生活。
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安迪的救赎经历和性格分析来阐述“安迪精神”对同伴的影响,对读者的借鉴,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即:心怀希望,追求自由,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应该具备的思想,而拥有坚忍不拔的信念等品质则是达到目的必备品。
关键词:自由、希望、信念、救赎、生存小说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其婚外情的男子,因而入狱,被判无期。
故事并未因此而结束,相反,真正的故事才开始上演。
当所有的不利矛头都指向安迪时,只有他自己知道,所谓的上帝所谓的法律都不能救赎他,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
冷静沉默的外表下,并不是所谓的屈服与投降,只是,另一种方式的自我解救。
当他面对着狱卒的蛮横打压,同性恋的侮辱欺凌,典狱长的无情冷漠时,当他冒着生命危险,拿着鹤嘴锄,一天天,一点点凿着墙壁,挖着逃亡的地道时······是什么支撑着他?——是希望,是信念,也是他的思想。
他至始至终都用坚定而冷漠的眼神告诉自己和他人,总有一天,他会离开,他和别人不一样!另一个主人公瑞德说过:“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来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有人一点一点被体制化打到,有人一步一步摧蚀着体制化,安迪显然是后者,即使他也习惯适应监狱的生活,并靠自己的本事混得不错,但是,他知道,他和别的囚犯不一样,自己梦想的终点不是停留在监狱里。
因此,不管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他确实是打破了高墙,得到了自由,救赎了自己。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令人难忘的剧情和精彩演技而享誉世界。
然而,在其中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探索了生活、希望以及人性的本质。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1. 坚持信念与追求自由1.1 安迪・杜弗雷恩主角形象分析安迪・杜弗雷恩这个角色代表了坚持信念和追求自由的意志力与毅力。
他被错误地判罪并关押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但他不因此沮丧,反而利用时间和资源筹划逃狱,并最终获得自由。
通过安迪的经历,观众可以看到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奋斗的重要性。
1.2 狱友关系与互助精神在监狱中,安迪与其他犯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展现了互助精神。
他帮助狱友获得知识和逃避残酷现实的方式。
这种相互扶持、信任和团结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电影通过这些关系展示了人类之间真实而温暖的情感。
2. 社会体制与个人反抗2.1 监狱体制下的反抗《肖申克的救赎》通过描述监狱体制下犯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来探讨社会体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安迪抵抗了系统中存在的腐败和虐待行为,表明个人能够以不同方式对抗强权和压迫。
2.2 安迪作为象征反叛者安迪被塑造成一个代表着反叛者形象的角色,他在监狱里不仅维持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而且激发其他囚犯也要开始怀抱希望、争取自由。
这个角色代表了对社会体制的反抗和追求公正的勇气。
3. 希望与救赎3.1 安迪的逃亡与希望安迪通过长期的计划和努力最终成功逃离肖申克州立监狱,实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这一结果传达出关于希望和持久奋斗意义的信息。
3.2 复仇与救赎之间的选择电影展示了很多复仇主题,但最终强调了原谅和救赎。
安迪在拥有报复机会时选择向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提供辩护,并使他们面对自己的罪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结论《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引发深思并探讨人性、希望、自由和救赎等主题的电影。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一、本文概述《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体现的个人主义精神。
该片以斯蒂芬·埃德温·金的中篇小说为蓝本,通过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的精湛演技,呈现了一个银行家安迪如何在错误的指控下入狱,并通过坚定的信念和智慧成功越狱,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感人故事。
文章将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安迪如何在严酷的监狱环境中坚持自我,展现个人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并探讨这部电影如何成为个人主义精神的经典诠释。
二、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体现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这部电影以肖申克监狱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安迪·杜佛兰的个人经历,展示了个人主义如何在逆境中挣扎、成长并最终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杜佛兰是一个被错误指控杀害妻子及其情人的银行家,他的遭遇充分展示了个人主义者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的坚韧和毅力。
安迪并没有因为被冤枉入狱而放弃希望,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逐步改变了监狱的环境,赢得了狱警和狱友的尊重。
在肖申克监狱中,安迪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与周围的环境同流合污。
他建立了图书馆,帮助狱友们提高知识水平,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的自由。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监狱的氛围,使得原本冷漠、残忍的监狱变得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安迪的个人主义精神还体现在他对自由的追求上。
尽管身陷囹圄,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的向往。
他通过精心策划,最终成功越狱,实现了自己的救赎。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安迪的勇气和智慧,更展示了个人主义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精神还体现在其他角色身上。
例如,瑞德是安迪在监狱中的好友,他也在安迪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影片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赞誉,被视为经典之作。
其中,个人主义是一个核心主题,贯穿整个故事。
影片以主人公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被误判谋杀妻子与妻子情人而被判处终身监禁为开篇。
在监狱里,安迪面对冷酷残酷的环境和不公正的对待,却从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他不愿接受在监狱里度过余生的命运,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仅成功获得了独特的地位,还改变了监狱里许多人的命运。
从个人层面来看,安迪的个人主义充满勇气、坚持和智慧。
首先,他勇敢地面对困境,从不因现实的残酷而妥协。
尽管面临终生监禁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内心强大的自由意志,从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
即使监狱生活让他失去了自由,他依然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寻找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安迪以非常聪明的方式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为狱警和其他囚犯提供各种帮助。
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在监狱图书馆里负责图书整理和管理的工作,并在其中发现了一扇通向自由的窗户。
通过帮助他人,他以一种非凡的方式影响了囚犯和狱警,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建立了自己在监狱内的权力地位。
安迪的个人主义在影片的结尾达到了巅峰。
他以巧妙的计划成功逃离了监狱,并揭露了自己被冤枉的事实。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个人权利的捍卫,也是对正义的追求。
他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尽管他之前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对自由的信念。
除了安迪,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展现了个人主义的一面。
莎顿兄弟以自己的勇气和无畏之心转变了监狱里残暴的环境。
布鲁克斯老人在获得自由后,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快速变化,最终选择了自我毁灭。
这些角色都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被视为对个人主义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