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西部副中心规划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90.48 MB
- 文档页数:48
昆山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启示市委政策研究室郝敬东4月22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市委组织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培训班,赴江苏昆山实地听讲座、看发展、悟真谛,所见所闻,耳目一新,感受深刻,启发良多。
昆山的发展可以用“五个先进”来概括,即:观念先进,规划先进,产业先进,管理先进,惠民先进。
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而其坚持从城乡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入手,以自费开发为起点,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的特色经验更是堪称样板,值得借鉴。
一、经验与成效(一)推进城乡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一体。
2006年,昆山市按照全覆盖规划、片区发展和大区域联动发展的思路,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将市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方位统筹布局和规划建设,从空间布局上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探索出了以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发展道路。
他们打破原有乡镇村的行政界限,规划城市东、西部两个副中心和三个2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片区与片区之间通过便捷的快速通道连接,以绿地隔离,在规划上实现无缝对接、功能互补,最大程度地提升区域整体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
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5.1%。
在城乡产业布局规划上,依托上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优势,先后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花桥国际商务城以及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创新科技园、浦东软件园昆山分园、光电产业园和各镇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城乡一体、衔接紧密的光电、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软件、传感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上下游产业链。
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8001.6亿元。
同时,规划建设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产业化园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发展优质粮油10万亩、特种水产10万亩、特色果蔬及花卉苗木10万亩。
赴江苏昆山学习考察报告4月7日至14日,**县党政干部代表团赴江苏昆山市委党校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
代表团就“昆山之路的发展历程与精神内涵”、“昆山招商引资实践与思考”、“昆山城乡一体化建设”、“昆山新型工业化与城镇规划建设”、“昆山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等专题认真进行了学习和研讨,并先后深入昆山市科技博览中心、昆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三得利啤酒公司、昆山市周市镇及市北村、江苏好孩子集团、花桥国际商务城、水乡周庄和江阴华西村等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考察,还与在昆山及其周边地区创业的**籍老板进行了友好互动和招商洽谈。
通过学习考察,全面了解昆山市在抓改革、促开放、谋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优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再结合**实际,我们得到许多启示,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强在哪里一是率先发展打造“实力昆山”。
率先发展是昆山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的人口和地域都不大(93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3.7万),发展起点也不高(1985年,昆山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总量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但昆山人敢闯、敢冒、敢试,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四个阶段,成功走出一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崛起之路。
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大陆第一家台资银行;第一家县级市台商协会;第一个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的县级市。
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从1978年的2.4亿元和466元增至2012年的2720亿元和16万多元。
2005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2012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3亿元;工业总产值8520.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69亿元,进出口总额865.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770亿元。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十一五”是昆山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本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昆山市委《关于制定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的,是“十一五”时期昆山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昆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之路”精神,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科教兴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富民强市”五大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率先实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十五”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通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民营赶超战略和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30亿元,与期初相比增长2.6倍,年均递增29.5%;全口径财政收入116.8亿元,增长4.8倍,年均递增42.1%;工业总产值2333.2亿元,增长4.6倍,年均递增41.1%;进出口总额330亿美元,与期初相比增长7.8倍,年均递增54.4%;累计吸收合同外资超过110亿美元,到帐外资52亿美元,比期初分别增长6.3倍和6.4倍;民营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民企数接近15000家,注册资本超过220亿元,分别比期初增长4倍和13倍;启动实施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由期初的70亿元上升到期末的220亿元,增长2倍多。
——“十五”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重要目标取向,按照“四个巩固发展和提升”的要求,注重招商选资,强化精细招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花桥国际商务城博览中心新展馆建筑设计特点分析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花桥国际商务城博览中心实例,就其相关的建筑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力求探索此类场馆设计手法及发展趋势,为同类型大型展览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览中心;展览馆;建筑设计;特点;发展趋势花桥国际商务城博览中心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花桥地处苏沪交界处,是江苏与上海的首位交融区。
新展馆所在的花桥国际商务城东依上海国际汽车城,西邻昆山国家级开发区,是江苏省三大商务聚集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
新展馆紧邻花桥国际商务城核心区,基地东至规划路,南隔规划道路与主展馆相望,西临薛赵路,北至安博路。
一、工程概况“花桥国际商务城博览中心新展馆” 项目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毗邻上海嘉定区安亭镇上海国际汽车城,是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城重点建设的功能性项目,着力打造国内外产品展览展示贸易中心。
项目采取展贸结合、以展带会、以贸促展的商业业态,集技术服务、广告服务、商务服务、停车场、物业服务等功能设施,融展览功能、会议功能、文化活动功能于一体,定位为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西部副中心和华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会展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展、贸、商、办、会五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区。
(如图 1)5.5.1 自然采光新展馆四个大展厅和中展厅采光效果极佳。
展厅部分虽进深较大,但以采光天窗的方式改善了其内部的采光效果。
卫生间、楼梯间、配电间等区域对自然采光效果没有特别需求,故未设置足够的窗户进行自然采光,该类房间可根据使用情况辅以人工照明。
为体现采光天窗对室内采光效果的影响,对天窗安装前后的采光效果分别做模拟,并进行比较。
前后采光效果从模拟效果图上可以看出,设置采光天窗前后,室内自然采光优化效果明显。
尤其是内区部分,平均采光系数从 3.2% 提高到了 6.78%,满足了室内采光标准要求,节约了建筑照明能耗。
5.5.2遮阳建筑遮阳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已经考虑在设计理念之内,南向的金属幕墙竖向瓦楞板与横向的百叶窗形成有趣的肌理,丰富了立面效果,而东西两侧的玻璃幕墙则巧妙的将百叶帘隐藏在金属挑檐内,不会对立面效果产生任何影响。
附件1昆山阳澄湖科技园概念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昆山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东接上海,西依苏州,是苏南及整个江苏接轨上海的门户。
自1990年代初设立开发区以来,依托外向型经济,昆山获得了迅猛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已成为长三角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
台资企业最青睐的大陆投资城市之一,整体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百强县之首。
目前,昆山正处于深入推进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科技核心要素,市委市政府于今年7月批准成立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前身为昆山科教园)。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阳澄湖科技园将建成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引领区,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的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
1、现状概况阳澄湖科技园坐落在昆山市西部,东抱二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森林公园,南临连接昆山最美的山水马鞍山和阳澄湖的生态景观大道马鞍山路,西接城市水源傀儡湖,北靠城市外环线,是昆山市中心西部集生活、教育科研、休闲、运动为一体的中心区域。
阳澄湖科技园交通便利,东依上海,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42公里,浦东国际机场92公里;西接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距苏州市中心仅35公里。
沪宁高速、京沪铁路、312国道、苏沪国际机场路、苏昆太高速穿境而过,距上海港、张家港港口60公里。
目前,阳澄湖科技园已初步建成高校、研究所、孵化器、产业基地的创新创业体系,形成了人才培养、自主研发、技术转移与孵化,以及产业化的创新创业路径。
园区内入驻项目主要有:教育机构:美国杜克大学昆山分校、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福纳影视学院、昆山职业一中、中共昆山市委党校。
研发中心: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是昆山市政府投资,企业化运作,围绕昆山产业需要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活动的独立法人公司。
是昆山市委市政府推动昆山产业升级、提升昆山区域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