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长江沉积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深基坑综合施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6
富水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大基坑快速开挖技术摘要:本文结合长江过江通道某明挖段基坑工程开挖施工实例,重点介绍了在富水软弱地层条件下,同时周边环境复杂,建构筑物密布的情况下,对于超深大基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完成了干作业快速的开挖支护施工,总结了大量的施工经验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富水;复杂地质;超深基坑;干作业;开挖1概述近年来,城市交通工程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工程投入建设中,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工程风险。
尤其是大江、大河附近的繁华地区,处于松散沉积的冲积平原地区,地下水量大,且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周边多高大建筑物,工程建设施工条件极其复杂。
如何在这种富水的复杂条件下,实现工程基坑的安全、快速开挖施工,一直都是业界探索的重点。
长江过江通道某明挖段基坑在此类恶劣的施工条件下,通过采取优化降水施工技术、干作业快速开挖施工技术、大跨度内支撑施工技术和干开挖、干封底施工技术,实现了工程的顺利、快速施工,确保了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和工期。
2工程概况长江过江通道某明挖段基坑,位于长江高漫滩区,基坑长370m,宽度30~46.9m,最大开挖深度24.19m。
基坑开挖工程量大,工期紧,开挖计划工期100天。
该明挖段基坑周边环境恶劣,工作井距离长江大堤137m,场区南侧约51m为城市自来水厂及多幢高层建筑物,对地表沉降要求较高。
基坑开挖深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根据现场实际做的降排水试验,测得地下水渗透系数达到41m/d,因此,基坑降水难度大,加大了施工难度。
地质资料揭示,地层上部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成因类型较为复杂,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粉细砂、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其中以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为主,层厚12.50~27.90m。
地下水分属潜水和承压水类型,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附近鱼塘的入渗补给,承压水的补给以越流补给及江水补给为主;埋深一般在0.5m左右,又因工作井紧邻长江,承压水与长江水互为补排关系,地下水随江水潮汐变化明显。
长江漫滩地质超深基坑综合施工工法一、前言长江漫滩地质超深基坑是一种特殊的地质工程,它是在长江岸边基础上进行的。
这种基坑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包括土层的松软、地下水位的高涨和地质灾害的风险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需要采取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风险的施工工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基坑的深度开挖和周边环境的保护。
二、工法特点长江漫滩地质超深基坑综合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起点:施工前需要先进行地表基础加固和地下水位控制,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稳定。
2. 兼顾安全和效率:采用分层逐步开挖的方式,避免整个区域同时开挖造成的地质灾害风险和安全隐患。
3. 坑壁加固:采用多种加固材料和技术,对坑壁进行加固和防护,确保在开挖深度增加和周边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桩土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适应性强:根据实际场地条件,调整施工工艺和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适应范围长江漫滩地质超深基坑综合施工工法适用于长江岸边的超深基坑工程,例如桥梁、港口、码头、隧道等。
该工法可以有效解决长江河道的不稳定性和地质环境的不规则性,保证基坑开挖和地下设施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长江岸边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涨,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
因此,长江漫滩地质超深基坑综合施工工法的设计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使用高强度钢筋钻杆、混凝土关键块等装置对坑壁进行加固,采用分层逐渐开挖的方式,控制开挖深度、加强支护措施等。
2. 采取的技术措施(1)地表基础加固: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表基础加固。
加固措施包括预制桩加固、钢板桩加固、桩-土钢筋混凝土组合加固等。
(2)地下水位控制:长江岸边多为水中地域,地下水位高涨。
为了控制地下水位,需要进行降水措施。
措施包括深层井排水、井外排水和井内水封排水等。
(3)开挖和支护分层进行: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每层开挖深度一般控制在3-5米,保证周边环境的稳定性。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邓永彬发布时间:2021-06-22T09:53:30.87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作者:邓永彬[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基坑施工时会面临复杂的周边环境条件,如何在复杂环境条件下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300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基坑施工时会面临复杂的周边环境条件,如何在复杂环境条件下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南京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针对长江漫滩淤泥质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为今后类似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周边环境;基坑变形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施工技术也得到良好的优化与创新,但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人员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引用的重视度不高,以致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施工环境中,施工人员不能全面掌控施工现场,不能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给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应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环境,使用目前最先进的施工管理模式,增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运用效果,保障中国建筑工程的有效开展,同时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使用价值。
1深基坑支护技术运行特点深基坑建设工程开挖深度较大,施工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因此深基坑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建造深基坑时,在施工过程中只能保证深基坑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在建造深基坑时确保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安全。
建设工程中深基坑施工的重要前提是施工前要仔细检查各项参数。
深基坑的施工是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的,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对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性有很大影响,仔细检查各项参数,可以保证安全。
施工开始时的地质情况调查和测量数据非常复杂和困难,数据信息量非常大,因此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数据分析能力,并且深基坑施工人员的技术设计能力要非常优秀。
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深基坑是指在城市建设、地铁、地下商业等领域中需要挖掘深度较大的地下空间,因此需要经过精确设计和施工。
在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由于城市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加之基坑周围常常伴随着高楼大厦、桥梁等工程,因此在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基坑设计中,往往只考虑了地面以上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而未能充分考虑基坑的深度、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
针对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探讨,能够更好地保障基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也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涉及土力学、结构力学、施工工艺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问题提出在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稳定性差等情况下,基坑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大大增加。
深基坑常常受到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影响,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保障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风险控制也是一大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基坑的安全施工。
如何在复杂条件下设计和施工深基坑,成为了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合理设计支护结构、探讨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难题,保障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复杂条件下设计深基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工程领域提供参考与借鉴。
1.3 研究意义在复杂条件下进行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是当前工程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对于深基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结构要求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
对于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江边超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浅析摘要: 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力度越来越大,超深基坑的施工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长江边超深基坑的施工的概述,为其他工程超深基坑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超深基坑超深地下连续墙承压水治理1、工程概况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过江管工程是将青草沙水库的原水由长兴岛输送到浦东陆域的过江管线,整个工程由浦东盾构工作井、长兴岛盾构接收井和两根过江隧道组成。
工作井和接收井都属于长江边超深基坑,基坑施工完成后为过江隧道盾构机的工作井和接收井。
本文以接收井为例阐述超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
长兴岛盾构接收井为正方形结构,外包尺寸30m×30m,底板埋深39.4m,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基坑围护支撑体系:采用32幅1.2m厚62m深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连续墙采用C30S8水下砼,接头形式为十字钢板,墙趾进入⑦1-2砂质粉土。
基坑自上而下设9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
2、地质水文概况长兴岛接收井地质自上而下共划分为9层,除③、⑥、⑧层缺失,其他①、②、④、⑤、⑦、⑨层都有勘测。
长兴岛接收井地层描述:①1层人工填土:揭示厚度为0.30~2.60m,一般厚约1.50m,较松散。
②3层灰黄~灰色砂质粉土:厚度为18.10~19.10m,不均匀,呈稍密状,含云母,夹较多薄层粘性土,顶部以粘质粉土为主,局部为砂土。
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一般厚约7.50m,较均匀,呈流塑状。
⑤1层灰色粘土:一般厚为7.50m,较均匀,夹薄层粉砂,偶呈淤泥质,呈软塑状。
⑤3层灰色粉质粘土:一般厚为25.00m。
欠均匀,夹薄层粉砂,呈软塑状。
⑦1-2层灰色砂质粉土:一般厚为11.00m。
欠均匀,顶部含粘性土较多,局部为粘砂互层,呈密实状。
⑦2层灰色细砂:一般厚为9.50m。
尚均匀,呈密实状,中偏低压缩性。
⑨层灰色中砂:揭示层顶埋深为71.00~83.80m;层面标高一般为-73.00m。
不均匀,顶部以细砂为主,局部含砾石并以粗砂为主,呈密实状,低压缩性。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技术摘要:在软土地层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中,若施工稍有不慎,不仅危及基坑本身安全,还将会殃及周围的建筑物、道路和各种地下设施,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探讨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针对软土地区的工程特性和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通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基坑支护设计考虑的几个重点,以及支护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压灌桩围护结构与锚索的施工技术,可为今后的此类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重点;技术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在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
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与发展。
所谓基坑工程,就是为了保护建筑基坑的开挖、地下主体结构的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不被或少被破坏而采取的支档措施。
在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施工中,因软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低强度、高压缩性和弱透水性等特点,在该类地层中施工的锚索往往承载力较低,且徐变较大。
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技术是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基坑整体加固保护作用。
基于此,下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图2 ab/bc区段设计剖面1 工程概况某工程设2层地下室,采用静压桩基础。
基坑开挖深度为5.8~8.5m。
基坑面积约为70000m2,基坑周长约为1038m。
2 基坑支护设计考虑的几个重点(1)基坑面积大,周边有市政道路和建筑物,施工安全是本工程重点。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5.8~8.5m,面积为70315m2,为一超大型深基坑,基坑四周有重要的地下管线和架空高压电线,东边有昌宏路市政主干道,西北角有中闸中心小学(目前沉降较大,已超规范限值,且采用天然基础)、某村(2~5层砖混结构,天然基础),基坑开挖必须有足够保护上述建(构)筑物安全的措施。
(2)坑底开挖面基本处于③2层泥炭质土。
③2层泥炭质土力学性质特别差,承载力低,孔隙大、含水量高、有机质含量也高,对基坑、基础施工带来难度。
长江沉积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深基坑综合施工技术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张宝辉内容提要: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循礼门地铁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地连墙穿越30多米砂层(粉细砂层),墙深49.5~51m,为武汉地区施工的最深地连墙之一。
同时,基坑施工穿越运营中的轻轨一号线等重要建(构)筑物,其中,地连墙距轻轨桥墩的最小距离为1.4m。
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循礼门车站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是我集团公司首次在武汉进行的长江冲积地层的深基坑施工,因此,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深基坑穿越临近既有建筑物的综合快速施工技术尤为重要。
项目针对该基坑特点,在深入调研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不断对基坑施工中的重难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优化,实现了长江沉积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深基坑综合施工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基坑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深基坑长江沉积软土复杂环境施工技术1 工程简介1.1 工程概况循礼门车站为标准地下两层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总长183m,站台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主体建筑面积为10191.1m2,出入口通道、风道(风亭)建筑面积为3272.2m²,车站主体建筑面积13463.3m²。
总体建设工期23个月。
其标准段外包宽30.5m,车站共设5个出入口、1个与1号线换乘通道、1个消防疏散口和2组风亭。
主体结构顶板覆土厚度2.42~5.26m左右,底板埋深20.5m(有效站台中心处),基坑底位于4-1粉砂层和4-2粉细砂层上,潜水水位在地面以下0.5~2.0m。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在跨越京汉大道段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
沿车站长度方向(由解放大道向京汉大道方向)依次分别开挖施工。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采用复合墙的连接方式。
车站主体设全外包防水层。
盖挖段基坑底部采用旋喷被动区土体加固,加固厚度为坑底3m。
长江沉积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深基坑综合施工技术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张宝辉内容提要: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循礼门地铁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地连墙穿越30多米砂层(粉细砂层),墙深49.5~51m,为武汉地区施工的最深地连墙之一。
同时,基坑施工穿越运营中的轻轨一号线等重要建(构)筑物,其中,地连墙距轻轨桥墩的最小距离为1.4m。
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循礼门车站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是我集团公司首次在武汉进行的长江冲积地层的深基坑施工,因此,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深基坑穿越临近既有建筑物的综合快速施工技术尤为重要。
项目针对该基坑特点,在深入调研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不断对基坑施工中的重难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优化,实现了长江沉积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深基坑综合施工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基坑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深基坑长江沉积软土复杂环境施工技术1 工程简介1.1 工程概况循礼门车站为标准地下两层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总长183m,站台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主体建筑面积为10191.1m2,出入口通道、风道(风亭)建筑面积为3272.2m²,车站主体建筑面积13463.3m²。
总体建设工期23个月。
其标准段外包宽30.5m,车站共设5个出入口、1个与1号线换乘通道、1个消防疏散口和2组风亭。
主体结构顶板覆土厚度2.42~5.26m左右,底板埋深20.5m(有效站台中心处),基坑底位于4-1粉砂层和4-2粉细砂层上,潜水水位在地面以下0.5~2.0m。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在跨越京汉大道段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
沿车站长度方向(由解放大道向京汉大道方向)依次分别开挖施工。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采用复合墙的连接方式。
车站主体设全外包防水层。
盖挖段基坑底部采用旋喷被动区土体加固,加固厚度为坑底3m。
出入口通道、单层风道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本工程基坑降水采用坑内降水井降水。
本站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与京汉大道之间的江汉路正下方,平行于江汉路布设,车站西侧为循礼门地下通道,东侧为京汉大道上轻轨1号线桥梁区间,西南侧距离基坑7m(最近处4m)左右有地上3层、地下1层的大润发商场(基础类型为整体箱型基础),西北侧有30层武汉船舶工业公司大楼,距离基坑约为53m左右,车站东北有28层世纪大厦大楼,距离基坑约17m左右,东南侧为房地产开发商和记黄埔用地。
本站站址处地下管线经调查有40多条,施工期间采用改移和悬吊等措施,减少对车站施工的影响。
图1 站位现场平面图图2 循礼门站站位照片1.2 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1.2.1 重点一:运营中轻轨的保护本车站下穿运营中的轻轨一号线,地连墙距轻轨桥墩的最小距离为1.4m。
地连墙在成槽阶段可能因坍孔而造成桥墩桩基周边土体的松动,引起桩承载力降低或使桩基在土体中的应力传递发生重分布,引起土体和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对轻轨的运行安全带来影响。
设计要求轻轨桥墩的垂直沉降小于2cm,承台水平位移小于1cm。
具体技术措施为桩基周围土体加固压浆---排桩隔离---基底旋喷加固。
压浆深度53m,在地下水丰富、水压巨大的粉细砂、细砂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压浆效果、土体加固效果,是保证轻轨基础不变形的关键因素。
压浆工艺、浆液选取、压力控制、效果检验等指标是本工程的重点。
1.2.2 重点二:周边建筑物的保护本车站周边的关键建筑为大润发超市与循礼门下穿通道。
大润发超市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潜基础建筑,且其距离本工程围护结构的最近距离仅为2.4m。
循礼门下穿通道是汉口主干道解放大道的咽喉,距围护结构的距离为30m。
如果在施工中造成两建筑物沉降,势必引发巨大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损失。
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地连墙槽壁坍塌、冲击钻震动、基坑降水、基坑开挖变形等因素均能造成两建筑的沉降与位移。
如何控制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两建筑的安全,是本工程的重点。
1.2.3 重点三:基坑开挖与盖挖施工本工程土方开挖量为11.2万立方米。
由于本工程需切断京汉大道,按业主与交管部门的要求,在施工开始六个月内,必须恢复京汉大道的通车。
现设计为在京汉大道范围内地连墙施工结束后,现浇钢筋混凝土桥一座,幅宽28m,跨度20m,先行恢复通车,桥下采用盖挖顺做法施工。
由于盖挖段的存在,土方开挖无法顺车站方向接力开挖,且由于车站靠大润发一侧空间狭小,没有机械作业空间,这些不利因素均加大了本工程土方开挖的难度与速度,亦为本工程的难点。
1.2.4 重点四:地下连续墙施工本工程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cm厚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围护。
地下连续墙穿透3-5、4-1、4-2等承压水层,插入基岩1.5m左右,隔绝承压水,形成落底式帷幕,按湖北省基坑工程规范,本车站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车站主体基坑深为20.7m,连续墙入土深度为48m、入岩深度1.5m,单副钢筋笼重达60多吨。
标准段钢筋笼分两节加工吊装,钢筋笼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
采用150t履带吊(主吊)和50t 履带吊(副吊)配合完成钢筋笼的吊装下放,另外,由于车站东侧有轻轨线路的影响,此段连续墙钢筋笼只能分多节吊装,直螺纹连接。
连续墙过淤泥层、粉砂层施工选择合理的护壁泥浆参数:过砂层时,适当调整泥浆的参数,选择适宜性材料配制泥浆,并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泥浆比重宜控制在1.2~1.3g/ml范围内,粘度控制在20S 以内,同时掺加适量的重晶石、膨润土等材料,以加快形成护壁泥皮的速度。
严格控制导墙、成槽、冲孔入岩、泥浆循环、清空、刷璧、水下砼浇注、顶拔锁口管等地连墙各施工环节的质量。
因为其中任一环节有漏失都会影响地连墙的质量。
2 临近既有运营轻轨桥墩基坑施工预加固技术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循礼门车站基坑施工穿越运营中的轻轨一号线,地连墙距轻轨桥墩的最小距离为1.4m。
2.1 临近施工加固技术循礼门地铁车站地连墙距轻轨桥墩的最小距离为1.4m 。
轻轨桥墩基础为复合式基础,承台为4×3.8×2m,埋深4m,4根长度为36m摩擦桩。
在该桥墩处基坑施工时,轻轨桥墩将产生沉降或倾斜[1-3],如若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为确保轻轨桥墩安全,设计要求轻轨桥墩的垂直沉降小于4cm,承台水平位移小于2cm。
就当前临近施工技术而言,为防治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建筑物的破坏,往往采用对临近建筑物地基进行加固,加固措施有基地托换、设置隔离法、地层加固、结构补强等[4-7]。
通过对既有加固技术的分析,基坑施工前采用旋喷注浆和设置隔离桩墙的方法将轻轨桥墩与后期基坑隔离,注浆加固深度同隔离桩深均入岩2m(深度在50m至52m之间)。
具体技术措施为桩基周围土体加固压浆---排桩隔离---基底旋喷加固,加固采用的连续墙侧Ф800@1000隔离桩,桩长50m,桥墩周围设置连杆梁,桥墩范围内注浆加固。
2.2 施工方案2.2.1 注浆加固桥墩加固采用水玻璃+水泥浆液,浆液配方:水玻璃,45Be;水泥浆水灰比 1:1;水玻璃与水泥浆液体积比 1:1.3。
注浆施工采用二重管双液注浆法,由地上往下垂直注浆。
注浆压力:P=0.15MPa~0.75MPa;注浆扩散直径:R=1000~1500mm;注入率沙砾层为45~60%,粉土为25%,砾石40~60%;凝固时间:2~4分钟,为速凝注浆;钻杆回抽幅度:约15~20cm。
注浆工艺要求如下:根据现场实际勘察,拟采用地面往下垂直注浆法施工(外注浆)。
①定孔位:按照图纸要求,在地表上做出定位标示。
然后沿标示以梅花状将孔位定好。
定孔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钻孔角度偏差不得大于1°。
②钻机就位:钻机按照指定位置就位,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调整钻杆角度。
对准孔位后,钻机不得移位。
③钻进成孔:参照图纸要求,加固深度在标高23.8以下50m。
④注浆:按照设计配方配料,严格将压力控制在0.15~0.75MPa之间。
注浆还应密切关注浆液流量,当压力突然上升、下降,地面溢出时,应立即停止注浆。
必须查明异常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调节注浆参数、移位、打斜孔等方式)方可继续注浆。
图3 轻轨桥墩加固图2.2.2 隔离桩施工隔离柱桩采用钻孔灌注桩,见图3所示,图中1号至5号,12号至16号,17号至22号,29号至36号隔离桩统称为桥墩外围隔离桩;6号至11号,23号至28号隔离桩称为桥墩附近隔离桩。
1#桥墩附近10号隔离桩与桥墩承台之间净距为150mm,6号隔离桩与承台净距350mm;2#桥墩附近24号隔离桩与桥墩承台之间净距为1300mm,28号隔离桩与桥墩承台之间净距为1500mm。
,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见图4钻孔桩施工流程图。
具体步骤如下:①钻孔灌注桩定位:复核监理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符合要求后,经监理确认,测放出各桩桩位,桩位的测量放样根据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要求,以双向十字线控制桩中心。
开钻前先校核钻头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
②钻孔灌注桩护筒设置。
钢护筒用6mm厚的钢板加工制成,高度1.5~2m,内径大于桩径200mm,钢护筒顶部开设1~2个溢浆口,埋设时溢浆口高出地面0.2~0.3m使溢流泥浆流入排水沟,减少场地污染。
钢护筒中心与桩中心重合,偏差不大于50mm。
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液(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采用挖埋设置。
护筒埋设深度控制在1.5m左右,护筒四周采用粘土压实密封,防止泥浆渗漏。
③钻孔灌注桩泥浆制备:开孔使用的泥浆用IP≥17的细粒粘土(班脱土)制作,当钻孔至粘土层时可原土造浆。
④钻孔灌注桩成孔:采用旋挖钻机钻进,当轻轨下因净空不足采用冲击钻钻进。
泥浆护壁、泥浆循环出碴成孔工艺。
施工时每台钻机最少要配备2个护筒,护筒都预先埋设在桩位上。
钻机就位时,应保持底座平稳,不发生倾斜移位。
⑤钻孔灌注桩清底:在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及嵌固满足要求,并经监理验收后,应立即进行清孔工作。
⑥钢筋笼制作:钢筋笼按设计图纸加工制作,加劲箍一般设置在主筋外面,主筋不设弯钩,以免妨碍导管抽拔。
钢筋笼加工前先调直主筋,钢筋笼在现场制作,钢筋在放置和制作钢筋笼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混凝土垫块保护层。
钢筋笼制作根据轻轨桥墩的净空高度分节制作、分节吊装施工。
主筋接头采用10d 单面搭接焊或5d 双面搭接焊联接。
⑦隔离桩钢筋笼的吊放:钢筋笼吊装采用分节吊装,钢筋笼吊装采用起吊机吊装就位,钢筋外圈设置足够数量的保护层垫块,以确保钢筋笼居中。
钢筋笼吊起后要缓慢落入桩孔内就位。
分节吊装,套管连接两节钢筋笼,当整个钢筋笼均落入桩孔,由于钢筋笼离桩底均有一定的距离,待就位到正确位置后,用4根φ22钢吊钩钩住笼顶加强箍,用2根[16a 槽钢做横担悬挂在井壁上,借助自重保证钢筋笼标高及垂直度正确,待桩芯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再取掉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