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复习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4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原创习题: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半夜)(2)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3)回清倒影(清波)(4)属引凄异(延长)(5)晓雾将歇(消散)(6)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7)泉水激石(冲击,撞击)(8)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9)而后喻(了解、明白)(10)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11)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12)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13)将军约(规定)(14)军霸上(驻军)(15)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控制)(16)介胄之士不拜(将领)(17)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略无阙处(阙,同“缺”)(2)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3)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4)往之女家(女,同“汝”,你)(5)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6)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7)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9)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10)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11)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良多趣味(形容词用做副词,甚,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做名词,飞奔的马)(3)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4)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惑乱,迷惑)(5)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6)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7)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4.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②念无与为乐者(和,同)(3)许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②杂然相许(赞同)(4)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到极点)②猿则百叫无绝(断,停)(5)诚①帝感其诚(诚心)②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6)之①春冬之时(助词,的)②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跳往助之(代词,他们)(7)焉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②始一反焉(语气词,可不译)③且焉置土石(往哪里)(8)且①年且九十(将近)②且焉置土石(况且)③天子且至(将要)(9)以①不以疾也(如此,这么)⑤以顺为正者(依据,按照)(10)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担任)②天子为动(被)③以顺为正者(作为)5.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2)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4)自非亭午夜分..夜分:半夜(5)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6)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8)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9)不以疾.也疾:快(10)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1)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15)每至晴初霜旦..霜旦:下霜的早晨(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积累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 略无阙处2. 蝉则千转不穷3. 窥谷忘反4. 往之女家5. 曾益其所不能6. 困于心,衡于虑7. 入则无法家拂士 8. 甚矣,汝之不惠9. 军士吏被甲 10.改容式车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 互相轩邈..7.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8. 军.霸上介胄..之士不拜3.一词多义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九绝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4.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春冬之.时甚矣,汝之.不惠跳往助之.7.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8.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9.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以顺为.正者10.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11.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12.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3.不闻天子之诏.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4.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2、月色入户.古义:今义: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3、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5.晓雾将歇.古义:今义:6.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8.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古义:今义:10.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古义:今义:9.使人称谢.古义:今义:二、文言文阅读。
【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二、考点清单1.通假字亲戚畔.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原意为:限制在疆域内,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动词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原意为:稳固,安定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重点实词(1)七里之郭.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委.而去.之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多助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得道..(8)寡助之至.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亲戚畔之亲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下顺.之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虚词(1)之①三里之城___________________②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③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天下之所顺 ___________________(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5.句子翻译(1)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专题训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2)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4)自非亭午夜分..夜分:半夜(5)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6)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8)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9)不以疾.也疾:快(10)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1)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15)每至晴初霜旦..霜旦:下霜的早晨(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课后复习题(附答案)《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1 桃花源记1陶渊明晋太元2中,武陵3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4缤纷5。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6,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7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8。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9。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1。
阡陌交通12,鸡犬相闻13。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14。
黄发垂髫15,并怡然自乐。
2018年秋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复习——课内文言文(含答案)第三单元复习重点词语解释9.三峡①重岩叠嶂.(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不见曦.月( )④夏水襄陵..( )⑤沿溯..阻绝( ; )⑥虽乘奔.御风( )⑦不以疾..也( )⑧素湍.绿潭( )⑨绝多生怪柏()⑩飞漱.其间( )⑪清荣.峻茂( )⑫良.多趣味( )⑬属引..凄异( ; )⑭空谷传响.( )⑮哀转久绝.( )3、通假字略无阙.处( )10.短文二篇①五色交辉..( )②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 )④夕日欲颓.( )⑤沉鳞..竞跃( )⑥实是欲界..( ; )..之仙都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⑧欣然..起行( )⑨念.无与为乐者( )⑩相与..( ; )..步于中庭⑪庭下如积水空明..( )⑫水中藻.、荇.交横( )⑬盖.竹柏影也( )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11.与朱元思书①风烟..俱净( )②天山共色..( )③从.流飘荡(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⑤水皆缥碧..( )⑥急湍甚箭..( )⑦猛浪若奔.( )⑧皆生寒.树( )⑨负.势竞上( )⑩互相轩邈..( ; )⑪争高直指..( )⑫泉水激.石( )⑬泠泠..作响( )⑭蝉则千.转不穷( )⑮鸢飞戾.天( )⑯经纶..世务( )⑰横柯.上蔽( )⑱疏条交映..( )12.唐诗五首①东皋薄.暮望( )②徙倚..欲何依( )③长歌怀采薇..( )④白云千载空悠悠..(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⑥芳草萋萋..鹦鹉洲( )⑦单车欲问边..( )⑧征蓬..出汉塞( )⑨长河..落日圆( )⑩江入大荒..流( )⑪仍怜.故乡水( )⑫水面初.平云脚..低( ; )⑬几处早莺争暖树..( )作家作品9.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地理学家。
撰《》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也是一部优美的。
八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复习篇目:《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第一篇《三峡》一.重点字词解释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见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没有这么快)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12.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良:甚,很)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5.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17.空谷传响.(响:回声)18.哀转..久绝(哀转:声音悲凉婉转)二.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五.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六.重要语句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泉水、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无限趣味。
(二)答谢中书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四时:四季(3)晓雾将歇歇:消散(4)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解释下列多义词。
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夕日欲颓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3)步于中庭中庭:院子里(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5)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2.解释下列多义词。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跟,同)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月色入户古义:多指门窗今义:住户、人家(2)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罢了(1)绝①天下独绝(绝妙)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2)上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2)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3)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4)经纶世务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腾的骏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也仍然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能见到阳光。
(五)富贵不能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怎么,哪里(3)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4)与民由之由:遵循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之①妾妇之道也(助词,的)②父命之(代词,代他)③女子之嫁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居住)(1)于①管夷吾举于士(从)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③征于色,发于声(在)(2)士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2)征于色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征讨(3)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喻(4)然后知生于忧患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2)所以动心忍性忍:使动用法,使……坚忍(3)人恒过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①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②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③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4)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5)以①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6)焉①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②且焉置土石(往哪里)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河阳之北古义: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今义:太阳(2)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3)指通豫南古义: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6)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4)寒暑易节寒:形容词用作名词,冬季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3)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八)周亚夫军细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上自劳军劳:慰问(2)彀弓弩彀:张开(3)天子先驱至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4)天子且至且:将要(5)居无何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6)以备胡以:表目的,用来(7)曩者霸上、棘门军曩:先前(8)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必,一定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扶轼3.解释下列多义词。
(1)军①军细柳(驻军)②上自劳军(军队)③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2)诏①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②诏将军(下诏)(3)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担任)②天子为动(被)(4)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②使人称谢(派遣,打发)(5)入①匈奴大入边(侵入)②直驰入(进入)(6)之①已而之细柳(到,往)②介胄之士不拜(结构助词,的)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军细柳军:名词作动词,驻军(2)将军约约:名词作动词,规定(3)介胄之士介胄: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后,(皇上的车队)到达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将刀拔出鞘,张开了弩,并把弓拉满。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又(被拦住)不得进入。
在这个时候,皇上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
(3)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于是,天子的车队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的横木俯下身子,(向周亚夫)表示敬意。
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慰劳将军。
”礼仪完毕即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