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总复习七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要围绕“想象”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字词句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一、单元内容
1. 课文:《夜宿山寺》、《敕勒歌》、《雾在哪里》、《雪孩子》。
2. 语文园地:《小花鹿》。
3. 口语交际:《保护有益的动物》。
二、知识点总结
1. 字词句知识:认识4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
会写25个字,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会写24个词语,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
2. 阅读理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能发挥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背诵民谣《数九歌》。
3. 口语交际: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保护有益动物的意义,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4. 习作:学习仿照课文句式发挥想象说话,编写关于自然现象、动植物的故事。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在字词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发音、书写和词汇积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总复习测量长度西南师大版教学目标1.复习理解长度的测量和单位,包括米、厘米、分米等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准确读数的重要性。
3.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求长度的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求长度的方法,准确读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运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机会。
2.教学难点:较为复杂的测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如何将测量结果用数字表示,保证精确读数。
教学过程热身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加减法运算。
导入1.让学生回想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以“长度”为关键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我们生活中会用到哪些长度单位?应该如何选择使用哪种单位来测量?应该如何用直尺或卷尺测量长度?让学生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并互相讨论。
拓展练习1.出示多个图形,要求学生用直尺或卷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随机选择一个图形进行计算,让学生用加减法运算来计算其长度,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让学生相互检查答案,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
讨论1.让学生合作讨论一个测量长度的问题,并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解决。
2.让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3.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展开相关问题的探讨。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题。
2.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用直尺或卷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完成课后作业,写下自己的测量过程和计算结果,并思考如何用更合适的单位表示长度。
评价方法1.根据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进行评价,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通过课堂的讨论和互相检查答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综合评定其数学学习成绩。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测量长度这一知识点,通过简单的运用直尺和卷尺的实践,引导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并通过加、减法运算来计算长度。
一、选择题1.亮亮的活动时间表钟面上时间亮亮正在()。
A. 读书B. 练琴C. 做作业2.从7:00到7:30,分针旋转了()。
A. 30°B. 90°C. 180°3.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A. 时B. 分C. 秒4.当钟面上显示的时间是5时15分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较小的角是()A. 周角B. 钝角C. 锐角5.从7:00到7:30,分针旋转了()。
A. 30°B. 60°C. 90°D. 180°6.下图中钟表显示的时间为()。
A. 7时5分B. 6时5分C. 7时55分7.2时32分是()分.A. 34B. 52C. 1528.星球六上午阿姨准备在家做早点,午饭前赶到电影院,其余的时间要到商场买衣服。
阿姨可能在下面的()时间到达商场。
A. B. C.9.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向7,这时是()。
A. 9:35B. 8:07C. 8:35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小红每分钟走5千米。
B. 10个鸡蛋500克。
C. 分针走1大格是1分钟。
11.苏萌每天放学回家,在路上用了()分.A. 4B. 20C. 3012.一分钟之内,小华不可能完成下面哪件事?()A. 跳绳40次B. 步行 500米C. 做口算题10道13.一天24小时,分针要走()圈。
A. 12B. 24C. 4814.小冬每天吃晚饭大约需要20()。
A. 时B. 分C. 秒15.下面的时刻中,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直角的是()A. 6时B. 3时半C. 3时D. 2时二、填空题16.分针指向11,时针即将指向5,这时是________时________分。
17.分针从12绕一圈走回到12,是________分,也就是________。
18.分针从6走到10,走了________分,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________时。
19.看钟面,写时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认识40个生字,写出24个生字,掌握26个生词的写法。
2.理解古诗的意境,形象地想象诗句表达的画面。
3.背诵本单元要求的篇目。
4.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
复习过程:一、复习《古诗二首》1.写出生字:危、敢、惊、阴、似、野、苍、茫。
2.认识生字:宿、寺、辰、恐、庐、笼、盖。
3.学习多音字:宿(sù,住宿;xiù,星宿)、似(sì,相似;shì,似的)、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
4.学习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危——险,惊——吓。
反义词:阴——阳,低——高。
5.理解《夜宿山寺》:这首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寺庙高耸的楼宇,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6.理解《敕勒歌》:这首诗描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7.理解《敕勒歌》的写作顺序:这首诗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
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是低处景物。
二、复习《雾在哪里》1.写出生字:于、论、岸、屋、切、久、散、步。
2.认识生字:雾、淘、暗、街、梁、甚、至、躲、失。
3.学习多音字:藏(cáng,躲藏;zàng,宝藏)、露(lù,露珠;lòu,露面)。
4.理解词语:于是、议论、上岸、房屋、一切、长久、散步、迈步、躲藏、丢失。
5.理解《雾在哪里》:这篇文章通过描写雾的特点和影响,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XXX。
作者建议我们在雾天里走路要小心,要留意路边的岸和屋,以免走失。
通过本次复习,我们掌握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提高了我们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散sàn(散步)sǎn(散文)4、近义词从前——以前淘气——顽皮霎时——顿时一切——所有悠闲——轻闲散步——漫步消失——消逝5、反义词远——近藏——露亮——暗现在——过去不久——很久淘气——乖巧悠闲——繁忙出现——消失6、发挥想象,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总复习测量长度(西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能进行单位间的转换。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数据记录。
3.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换算: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转换。
2. 直尺的使用方法。
3. 测量物体长度的技巧。
4. 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换算、直尺的使用、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直尺的使用方法等知识点。
2. 演示法:展示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换算讲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举例说明换算方法。
3. 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讲解直尺的刻度、零刻度线、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等。
4. 演示测量物体长度演示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动手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换算、直尺使用等知识点。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直尺使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例1】现在是6时20分,过一刻后是()。
A.7时B.6时45分C.6时15分D.6时35分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一刻”的理解。
解答时先明确的是“一刻”表示15分,“过一刻”就是在20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也就是35分,所以选D。
解答:D【例2】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分针。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能通过观察已知钟面上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及所表示时间,会分析发现规律并根据规律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分针。
解答时逐一认读和记录前三个钟面上的时间,再分析、发现规律,最后“画出分针”。
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是3:20、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3:40、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4:00,也就是说后面的一个钟面比前面的那个钟面多20分钟,所以最后一个钟面上的时刻应是4:20。
解答:3:20 3:40 4:00 4:20【例3】下面是红红周日下午的活动安排表,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对应法”解答与时间有关的连线问题。
解答时需先分析并将钟面上的时间分别纳入到几项活动对应的一段时间内,从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解答:【例4】如图是一个钟,用两条线把钟面分成三份,使每一份的数相加的和都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分组法解答钟面上的数字分组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钟面上1、2、3、4、5、6、7、8、9、10、11、12排列有规律:1+12=2+11=3+10=4+9=5+8=6+7.这12个数可以分成下面三组:第一组:1、2、11、12;第二组:3、4、9、10;第三组:5、6、7、8;然后用两条直线分成三份即可。
解答:【例5】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从1时到5时相遇了几次?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针和分针的相遇问题。
解答时要明确的是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每个小时相遇1次,从1时到5时经过了4个小时,所以相遇了4次。
解答:5-1=4(次)答:相遇了4次。
部编版二上第七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第七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上下结构,三点水紧凑,“亡”略扁切:左窄右宽,竖提注意一笔写成。
候:左窄右宽,中间的一竖不要漏写。
敢:右边是反文旁。
野:右边是“予”,不要多加一撇。
步:下面不要写成“少”。
论:右下方是“匕”。
旺:“日”要写得瘦长三、一字组多词。
危(wēi) (危险)(危难)敢(gǎn) (敢于)(果敢)惊(jīng) (惊吓)(吃惊)阴(yīn) (阴天)(阴山)似(sì) (好似)(似乎)野(yě) (山野)(野外)苍(cāng) (白发苍苍)(苍白)茫(máng) (白茫茫)(茫然)于(yú) (于是)(终于)论(lùn) (讨论)(言论)岸(àn) (河岸)(上岸)屋(wū) (房屋)(屋子)切(qiē) (哀切)(斩切)久(jiǔ) (长久)(久远)散(sàn) (分散)(散开)步(bù) (散步)(跑步)唱(chàng)(唱歌)(欢唱)赶(gǎn) (赶走)(赶快)旺(wàng) (兴旺)(旺火)旁(páng) (旁人)(身旁)浑(hún) (浑然天成)(浑水)谁(shuí) (谁的)(是谁)轻(qīng) (轻声)(轻快)汽(qì) (汽油)(汽水)四、多音字。
呀{ya(快去呀) yā(哎呀)露{lù(露珠)lòu(露面)散{sàn(散步)sǎn(散文)奔{bēn(奔跑)bèn(投奔)宿{sù(住宿)xiǔ(半宿)xiù(星宿)五、同音字和形近字久(长久) 步(止步) 汽(汽车) 今(今天) 于(于是) 士(士兵) 夕(夕阳) 止(停止) 气(气体) 令(命令) 干(干净) 土(土地) 于(于是) 步(脚步) 久(永久) 阴(阴天) 茫(茫然) 消(消失) 干(干净) 走(走路) 夕(夕阳) 阳(太阳) 范(范围) 悄(悄悄)六、查字典要查的字部首除去部首有几画组词亏一 2 吃亏亏本申 4 申请重申七、近义词停—止添—加淘气—顽皮无论—不管一切—所有伙伴—朋友浑身—全身悠闲—清闲霎时—瞬间消失—消散八、反义词远—近藏—露暗—亮淘气—乖巧消失—出现激动—平静出现—消失现在—过去悠闲—忙碌九、词语积累不敢惊人相似野外岸边一切船只出现同时水汽浑身旁边出门空地奔跑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十、词语解释霎时:霎时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
2 100以内的加法(二)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一)
6 表内乘法(二)
量一量,比一比
7 认识时间
8 数学广角 搭配(一)9 总复习
第七单元
必考知识点
一、认识钟表
1.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2.时和分之间的进率为60。
1时=60分,30分就是半小时。
例题演练例:
2时=120分
180分=3时
二、认识几时几分
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
再看分针指向几,指向几就用几乘5得出分钟数。
必考知识点
例题演练
例:
时针在4和5之间,表示4时多;
分针指向9,5×9=45(分),此时为4:45。
三、解决问题
先分析题意,再联系实际,按时间的先后进行合理推断。
必考知识点
例:快乐的周末。
下面是小文周日下午的活动安排表,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例题演练。
第二轮复习题第七单元1月13日完成家长检查
一、词语填空。
成()上()()重宣布迫不()待
服从()令叫()连天()论纷纷
二、区别字音、形、义,再组词。
夜()喜()重()轻()久()野()戏()里()软()酒()乎()羽()灵()晨()牵()呼()翅()邻()乘()牢()三、选字填空。
完玩顽
1、()皮的小猴子不肯下来。
2、昨天,我们去公园()了一天。
3、小明的作业写()了。
采彩踩
1、今天的电视节目很精()。
2、公园里挂着不准()小草的牌子。
3、小蜜蜂在花丛中()蜜。
四、多音字组词。
zhōnɡ( ) cháo( ) ɡān( )
中朝干
zhònɡ ( ) zhāo( ) ɡàn( )
五、把下面的词语用线边起来。
鸭子在花丛中蹦来蹦去
山羊爬到球上飞来飞去
蜜蜂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黑熊在草地上游来游去
青蛙跳进水里走来走去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清澈的()翠绿的()快活的()
美丽的()长长的()崭新的()
()的小草()的天空()的羽毛
()的桃花()的稻子()的苹果
捕捉()梳理()保护()
高唱()爱护()珍惜()
一()小花鹿一()鱼一()鸟
一()树枝一()小男孩一()被
七、分类写词。
梨子孔雀兔子苹果豹子黄鹂山羊西瓜香蕉
灰狼百灵老虎熊猫大雁水牛雄鹰白马橙子
家畜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果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兽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在括号里填上一对反义词,使句子通顺。
(1)我们做事要分辨()()。
(2)这根绳子(),那根绳子()。
(3)我们()听取别人的意见,取得好成绩,不能()。
九、词语接龙。
父亲—()—()—()—()—()—()
看见—()—()—()—()—()—()
十、阅读,回答问题。
(一)
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是“红领巾”来放鸟巢。
崭新的木牌上写着:“请爱护小鸟!”
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1)这里的“红领巾”指__________________ 。
(2)小鸟为什么高唱“‘红领巾’真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爱护小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________它掉进湖里。
哟,________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
一条________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呢!突然,一个小孩把________扔向小鱼。
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的景象不见了。
小洁回过头________地看了他一眼,又用________的目光望着湖水。
(1)在“________”处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共_______句。
(3)写小鱼在水中活动的美丽景色的句子是第______句。
(4)小鱼被______________吓跑了。
(5)“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色不见了”“皱纹”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