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最给力2005年生物高考试题及考试情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8
2005年生物高考试题及考试情况分析华中师大一附中生物组吴建阶2005年高考已经结束,当我们回首顾盼时,发现今年的高考试题的风格与前几年的高考题相比有很大的差别,现就生物试题进行如下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体验的同时,继续保持注重考查基本知识、注重考查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各学科核心知识的特点。
试卷的整体结构稳定,难度系数与2004年的理科难度系数相比估计略有减小,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
1、试题体现了2005年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首先,表现在理综试卷仍为拼盘式,各科界限分明,试题排列方式和大纲一致,它有利于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综合能力进行深入的考查;其次,表现在生物部分在理综中所占分值、题数、比例没有变化,仍是五道选择题共30分和两道大题共42分,占理综试卷总分的24%,但主观题部分变化较大,表现在题目设问减少,每问分值增加;再次,表现在仍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突出了2005年大纲新增加的能力要求:2005年新大纲第二条比2004年新增加了“正确分析文字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用文字准确描述和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的内容”。
今年的两道生物大题全是文字表述,而第30题更是既体现了对文字的分析能力,又体现了文字表述能力。
3、试题体现了考查生物主干知识的原则。
试题分布比较集中,选择题分别出自遗传学部分(第1、3题)、新陈代谢部分(第2、4题)和生态学部分(第5题),大题则来自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0题)和遗传学(第31题)两部分内容。
二、对试题的具体分析:1、从试题难易度上看,第1题、第30题的第(1)、(3)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比较容易的试题,第2、4题、第30题的第(2)问则属于应用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是特别复杂,只是略加分析即可得出结论,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而第3、5和第31题则属于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的能力的考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属于较难题目。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试题总体评价: 试题基本符合《考试大纲》的精神,以考查各科基础知识为主,注重考查基本能力,试题的背景材料新颖,试题没有科学性错误,答案比较准确,试题编排顺序较合理,试题区分度较大,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生物学科:试卷注重能力测试,综合考察基础知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
试卷较好地覆盖了《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范围。
题目比较新颖。
试题难度与去年相近,保持相对稳定,区分度较好。
简答题的答案多样,有一定的开放性。
化学学科:化学试题较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的精神,发挥了应有的考查功能,相对于往年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立足于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对应用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力的考查,试题长度适中,难度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要求,适当考虑了对中学化学知识点的覆盖,题目设计有层次,文字语言表述清楚、简洁,试题的阅读量不大,可以使考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地思考,试题和答案基本无科学性错误,但有的开放性试题答案省略,给制定评分标准及阅卷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物理学科:注重基础,特别突等出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突出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突出考查判断、分析、归纳和推理等能力;2005年物理试题知识的覆盖面比去年更大。
试题的改革和创新性比2004年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没有旧题、成题。
有的题难度太大,应放在后面(如24题)。
有些题目提供的参考答案太繁琐,不能符合大多数考生的做题情况。
理科综合试卷学科内综合建议在广度上进一步扩大,体现基础,降低难度.2005年理科综合试题难度有所上升,物理第二卷24题过难。
一、试题结构二、试题特点生物学科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包括5个选择题和2个非选择题,共计72分。
试题结构基本稳定,题干简捷,要求明确。
试题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好地覆盖了《考试大纲》列表中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其中13项内容涉及到7项内容。
2005年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及答案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3、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A.DNA B.脂肪 C.蛋白质 D.氨基酸6、1921年弗雷德里克·班廷从狗的体内分离得到天然胰岛素。
40多年后,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科学家是AA.中国人 B.加拿大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7、组成DNA的结构的基本成分是C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10、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CA.6 18 B.5 18 C.5 17 D.6 171、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D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21、(多选)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CA.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C.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1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形状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两种细胞D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2、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BA.麦芽糖酶 B.核糖核酸 C.腆岛索 D.载体蛋白5、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DA.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B.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c.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D.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3、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
52生物学通报2005年第40卷第11期试卷知识考点分布生命的基础分值内稳态及调节分值生命的延续分值生物与环境分值Ⅰ检测还原糖、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C4途径与C3途径15血糖平衡意义、胰岛素的作用2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分离规律、杂交方案设计、基因突变、基因工程30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6ⅡⅢ鉴定细胞物质、细胞吸水与失水细胞周期、光合作用、矿质营养2723细胞免疫、糖尿病及其防治、体温调节、植物激素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抗体2412DNA粗提取与鉴定、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基因工程、单倍体育种1527生态因子对动物的影响竞争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因素610在2005年高考中,有3套全国理科综合试卷。
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对考生备考复习的要求,我们对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生物学试题学习与分析如下:1解析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学试题的依据解析全国统一考试的理科综合试卷,要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5年理科综合考试大纲。
大纲中明确地指出,高考始终贯彻在全面考查“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考查的原则。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考试大纲还提醒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要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不要求单纯记忆。
综合科要在学好本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科内的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能适当联系实际,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问题。
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2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2.1初步统计夯实知识强化技能提升能力———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学试题解析王冬梅(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北京102488)试题编号题目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要点全国试卷Ⅰ全国试卷Ⅱ全国试卷Ⅲ34点突变的发生原因限制性内切酶的功能萌发种子的糖类分解代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还原糖的鉴定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变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人的体温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抗体的本质、来源及其作用5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不同实验中的试剂作用(染色体着色、色素提取、提取DNA、鉴定脂肪)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与方法12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C4途径与C3途径的联系糖尿病患者的内稳态异常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细胞周期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C3植物与C4植物的比较单元知识点数选修知识比例%1328.61425.01230.83031维持血糖平衡的生理意义胰岛素的生理效应基因的分离规律及其应用设计杂交实验方案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方案的设计乙烯的生理作用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原理的应用矿质营养及研究方法叶绿体色素及其提取和分离种间竞争实验数据的整理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单倍体植物的特征单倍体育种方法表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要点2.2综合评述高中生物学知识可分为“生命的基础”(分子与细胞)、“稳态及其调节”、“生命的延续”(遗传与进化)和“生物与环境”4个组块,上述3套试卷考查的单元知识点的分布如下:表2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中的生物学单元知识考点及分数分配2005年第40卷第11期生物学通报53能力水平Ⅰ理解Ⅱ信息Ⅲ科学Ⅳ科技与应用处理探究与社会16263646Ⅰ563014731147分数值2620206比例%36.1127.7827.788.3316263646Ⅱ563010173115分数值3316176比例%45.8322.2323.618.3316263646Ⅲ56304173121分数值33101712比例%45.8313.8923.6116.67试卷及题号从表2看出,试题围绕着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展开,具体说有以下几点:1)试题覆盖面相对广泛每套试题内容都涉及到每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005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评卷分析2005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评卷分析30题⑴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3分),(注:降低血糖、减少血糖等均给分)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浓度下降(1分),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血糖症状(1分),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2分)(本小问共7分)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4分),导致能量供应不足(2分)而发生功能障碍(1分),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本小问共7分)注:只答组织细胞而无脑细胞血糖供应减少只给3分,只答脑细胞血糖供应减少给4分⑶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3分),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3分),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1分)。
31题⑴不能确定(2分),凡有否定含义均给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1分)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1分)母牛的基因型为aa,(1分)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为1/2,(1分)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1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1分)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1分)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1分)AA的后代均为有角,(1分)Aa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1分),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2分)综上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1分)(本小问共15 分)补充:①以上得分点如果全部写出,没有多写,则是满分。
若多写,则多写部分出现错误则适当扣分。
若未写出全部得分点,则按点给分,不考虑多写部分。
②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1分)可以写成会出现题中结果。
第二种答案不能确定(2分),凡有否定含义均给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1分)♂Aa X aa♀ (2分) 雌雄必须至少标出一个,标错无分。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
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2.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3)A.同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C.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D.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4.在育种研究中,给普通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出现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
两种胚珠中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的分裂中,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
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甲胚珠发育成无生活力的种子B.乙胚珠发育为无胚乳的种子C.甲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D.乙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5.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二、非选择题30.(22分)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
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
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密蜂的性别由决定。
3 , . s, , ,2005年生物高考试题及考试情况分析华中师大一附中生物组吴建阶2005年高考已经结束,当我们回首顾盼时,发现今年的高考试题的风格与前几年的高考题相比有很大的差别,现就生物试题进行如下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体验的同时,继续保持注重考查基本知识、注重考查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各学科核心知识的特点。
试卷的整体结构稳定,难度系数与2004年的理科难度系数相比估计略有减小,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
1、试题体现了2005年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首先,表现在理综试卷仍为拼盘式,各科界限分明,试题排列方式和大纲一致,它有利于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综合能力进行深入的考查;其次,表现在生物部分在理综中所占分值、题数、比例没有变化,仍是五道选择题共30分和两道大题共42分,占理综试卷总分的24%,但主观题部分变化较大,表现在题目设问减少,每问分值增加;再次,表现在仍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突出了2005年大纲新增加的能力要求:2005年新大纲第二条比2004年新增加了“正确分析文字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用文字准确描述和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的内容”。
今年的两道生物大题全是文字表述,而第30题更是既体现了对文字的分析能力,又体现了文字表述能力。
3、试题体现了考查生物主干知识的原则。
试题分布比较集中,选择题分别出自遗传学部分(第1、3题)、新陈代谢部分(第2、4题)和生态学部分(第5题),大题则来自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0题)和遗传学(第31题)两部分内容。
二、对试题的具体分析:1、从试题难易度上看,第1题、第30题的第(1)、(3)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比较容易的试题,第2、4题、第30题的第(2)问则属于应用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是特别复杂,只是略加分析即可得出结论,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而第3、5和第31题则属于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的能力的考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属于较难题目。
尽管试题照顾了难、中、易三个方面,但分值分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难∶中∶易=33∶19∶20,故使学生感觉试题较难。
2、从试题严谨度上看,我认为第3题出题并不规范,此题考查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相结合方面的内容,把答案选定为“限制性内切酶”并不恰当。
因为限制酶的作用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的,要检测碱基序列一般都应当解开螺旋,而并不一定要提取出这段碱基;题目更容易让学生想到用解旋酶处理,题目并没要求将其提取出来,选A(解旋酶)更合理,此题的出错率最高。
第30题问题的设问方式不太合理(欠妥)、所考查的3个答案相近,考查的知识点单一、知识覆盖面狭窄(相互重叠),学生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的细微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21分的题仅仅考查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别几个小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在答题时要么把几个小题的答案相互错位、要么跳不出血糖的来路和去路这一圈子。
并且高中教材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这些知识的分类关系,区分它们应当是大学要注意的问题。
因此,尽管学生掌握住了知识,但答题并不规范,得分很低。
3、从试题的灵活性和能力要求方面看,大部分题目能够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结合,特别是第31题属于比较成功的题目,第31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考查了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体现出考试大纲第四条“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的要求。
两个大题都注重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题目答案文字表达太多,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完成答题要求或抓不准得分要点。
因此造成此题得分率比较低,两个大题全省均分只有16分左右。
下面就第30题和第31题分析如下:第30题:(21分)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1)该实验原理是:(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一)、答案:(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3分)。
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2分),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2分)。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2分),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3分),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2分)。
(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3分),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3分),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1分)(二)、考查的知识点:实验原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题目考查内容隶属必修本、第一册、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内容,本实验题有三个小题:①回答实验原理;②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③回答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三)、考查的能力要求:1.前几年的实验题着重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等。
今年的实验题通过题干所给的实验步骤,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解释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能力(这是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
2.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能力。
(四)、得分情况:(五)、学生答题错误及分析第(1)小题:学生混淆了实验原理和实验原则、实验假设、实验步骤(过程)、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结论、探究性实验结果预测等的区别。
因此把实验原理回答成了“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回答成了为什么可以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相互对照等等),回答成了“如果…如果…”,还有的学生把实验过程重抄一遍等等。
第(2)小题:主要表现在审题不清,学生没有抓住“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回答成了“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来路减少,去路增加,血糖下降)”,出现了错位的情况,也就是回答成了第3小题的答案,因此就漏掉了“脑组织细胞血糖供应减少,能量供应不足”两个得分点。
第(3)小题:本小题考查课本上的一段话,可能是由于学生审题不清、或平时根本没有弄清“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错误地回答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有的学生只回答了来路或去路,只回答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重要作用[胰岛素可以分解(调节)血糖(浓度)]等等。
第31题:(21分)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一)、答案:(1)不能确定(2分)。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1分),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1分),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1分),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1分)。
6个组合后代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1分)。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1分),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1分),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1分)。
AA的后代均为有角(1分)。
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1分),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1分),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1分)。
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x有角牛) (2分)。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2分);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2分)。
(二)、考查的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考查内容隶属必修本、第二册、遗传和变异中的经典遗传规律,题目首先给出了公牛和母牛的表现型以及后代小牛的头数和表现型,然后设置了2个小题。
(三)考查的能力要求:1.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2.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考查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四)、得分情况:(五)、学生答题错误及分析1、审题不仔细:误认为是性染色体上的遗传。
2、答题不规范,随意性大:遗传图解书写差(雌雄个体不注明、箭头、后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不注明)。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部分学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遗传定律掌握不好。
如有的同学把相对性状写成相同性状,有的同学基因型表述不正确,混淆Aa,aa,AA的表示方法。
4、语言表达能力差,逻辑推理能力差:(1)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1)时,尽管也做了合理的假设,如假设无角为显性,可以推断6个组合后代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这一现象,但就此做出结论只可以确定这一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造成严重失分。
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在推断分析过程中判断过于武断,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
(2)回答问题(1)时,多数同学没有能够全面具体地分析在两种假设情况下,均能够得到6个组合后代中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这一现象,在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欠缺。
如很多学生只做这样的论述:无论有角的为显性还是无角的为显性,杂交后都会产生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这一现象,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推断过程。
(3)回答问题(2)时,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差,语言组织得比较混乱,有的只写杂交组合但没有预期结果,也有些给出多种组合但没有正确的表示式。
四、对2005年生物复习备考的回顾尽管今年高考题相对于去年难度明显加大,但我们生物老师会毫不遗憾、理直气壮说,高考知识复习是系统的、全面的,复习题的训练是到位的。
1、紧抓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首先2005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刚出台,武汉市教研室生物科多次召开高三生物中心指导小组研讨会,群策群力、各抒己见。
然后在全市高三生物备考会上充分的学习了今年的考纲和去年的考纲的不同点(增加的、减少的、改变说法的内容)和相同点。
使全体高三生物教师对今年的考试内容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做到了有的放矢,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