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信息提取.ppt
- 格式:ppt
- 大小:442.50 KB
- 文档页数:20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2——筛选与提取信息一、考点解读“信息提取”题,主要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从阅读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概括或整合。
二、考查内容①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直接提取信息,多为关键词或句;②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信息;③根据要求在全文中找照应点。
三、考查形式典式:“……”的原因是什么?变式:1.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说明某词、句具体指的是什么。
2.阅读第×段,说说……的具体表现,请分条概括(有时还有字数要求)。
3.根据第×段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
4.根据第×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或高兴、悲伤等)?四、方法指导筛选与提取信息常用的方法有:1.标志法:抓语言标志,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等,获得相关信息。
2.摘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关键语句。
3.合取法: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
4.自撰法:透过义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做出概括。
五、筛选与提取信息的一般步骤是: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这是理解与概括内容的前提条件。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
3.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整合信息的原则是依据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含有答题的主要信息。
答题形式:从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例题1:阅读《秋天的怀念》文字,完成题目。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看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概括、提炼知识讲解1、新闻类提取信息题主要类型为拟写一句话新闻2、解答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策略(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
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
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
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有的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这类考题既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一句话新闻常常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
我们要筛选出这些要素,采用“人物(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一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
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区别,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字数常常超出限制,这时还必须结合字数要求对信息再次筛选,可以删去一些次要信息,然后组合成句。
练习题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提取信息主讲教师——张嘉楠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反映新课程理念,由于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有独到的优势,因而又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来分析综合性学习题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答题策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综合性学习中第一种题型——提取信息题。
例题①三、综合性学习(共分)(北京)《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将于年月日起实施。
为了深入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
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
(分)主要信息:①现状:②例题②三、综合性学习(共分)(昌平一模)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媒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某学校举办了“健康上网”的宣传活动。
在宣传活动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概括上网对学生的影响。
(分)主要信息:①影响②例题③三、综合性学习(共分)(海淀一模)今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的重要一年。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月下发的《关于开展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各地将开展各类阅读活动。
你所在学校的文学社要把“走近图书馆讲座”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介绍给同学们。
你是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 下面是对国家图书馆讲座的调研材料,请你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主要信息,并得出结论。
(分)【材料一】——年国家图书馆讲座内容场次比例情况统计【材料二】。
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命题规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中考中常见的语言运用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之后,把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有机组合,并要求简明扼要。
所提供的材料一般都是新闻报道,所答内容都有字数限制。
信息提取与概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信息捕捉筛选能力和语言归纳概括能力。
出题的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给新闻拟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将新闻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看似是三种题型,实质是一样的,都需要将材料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其中拟标题的要求相对要更高一些,需要更加精练和简洁。
所提供的材料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个或者若干生活现象组合而成的材料,说明性、议论性、记叙性文字都有可能。
叙述性材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信息;议论性材料,关键是要先找到其论点;说明性材料,则要抓住其对象特征、范围等;若是几层意思并列,就要归纳这几层意思的共同性或实质性。
这种材料往往有若干条信息让考生去筛选和概括,所以要仔细审读,分别把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概括。
常见题型一、给新闻材料拟写标题所给新闻材料一般不会太长,二百字左右,一分钟左右就可以读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信息基本上都会有比较完整的呈现,考生只要将最主要的关键词提取出来,然后组合成一个精练的句子,最好是客观性的表述,能涵盖最基本的信息即可。
二、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新闻信息提取题有个特点是要概括的内容基本都会在第一句话或者导语里面了,而正文只是更加具体翔实而已。
这类题目有个特点,就是通常都会有字数限制,所以一定要高度浓缩,像“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可以压缩成“北京奥运会”。
三、从若干材料中提取多项信息以上两点大多是指新闻类材料,对于其他时效性不强的组合型材料则要根据要求,分别将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浓缩组合。
要依次对诸多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看看哪些信息在材料中是起到提纲挈领作用,信息有轻重之别,应挑重要的概括,否则会因小失大。
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教案师:今天,我们是大班上课,有近200名同学。
因为同学们坐得比较挤,所以我们喊上下课和答问的时候,就不要站起来了,都坐着!好,上课!生:老师好!(有少部分同学站起来)师:同学们好!师:刚才站起来的同学没能获取我刚才讲话中的信息。
老师说的“不需要站起来”这个信息,就没有输入到这些同学的大脑里面。
——我们今天复习的内容就是:《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屏显)。
什么是信息提取?一般的来讲,就是概括,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把它说得广泛一点呢,还有很多其它形式,诸如要我们用语言、用图形等,把文章的内容或文段的内容简要地表达出来。
中考信息题应该说是这两年的一个热点,因为“课标”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屏显【课标要求】)(然后屏显【感受题型】1)1.能反映下面文段的全息内容的一个句子是: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找出例题1中能反映文段信息的一个句子。
生:我认为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句子。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认为?为什么不选它后面的一个句子?为什么不选第一个句子?而一定要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句子呢?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理由要充分。
生:第一个句子只说明了意义,没有说明是什么事件;而后面一个句子没有说明这一事件是否成功。
师:坐下,回答得有道理。
师:其实,“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个句子也可以选。
但我们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要说得更详细、更生动一点,最好的选择还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句(屏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