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酰基乙酸丁酯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和偏摩尔体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9.06 KB
- 文档页数:5
超临界CO_(2)萃取石榴籽油及石榴酸甲酯富集
任小娜;李兴梅;吴江超;库尔班江·艾买提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24(45)8
【摘要】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从石榴籽中提取石榴籽油,对其脂肪酸和甘三酯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尿素包合法富集石榴酸甲酯。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与有机溶剂萃取相比更有利于获得高石榴酸含量的石榴籽油,石榴籽油中检测出14种甘三酯。
尿素包合法富集石榴酸甲酯的最佳工艺为尿素包合温度5℃、包合时间20 h、尿素与脂肪酸甲酯的质量比1∶1、尿素和95%乙醇的质量比1∶5,此最佳包合条件下获得的石榴酸甲酯的含量为78.82%。
【总页数】6页(P85-90)
【作者】任小娜;李兴梅;吴江超;库尔班江·艾买提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新疆帕米尔高原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
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
【相关文献】
1.新疆石榴籽油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研究
2.分子蒸馏富集石榴籽油脂肪酸乙酯中共轭亚麻酸乙酯的研究
3.前处理保护对超临界萃取石榴籽油的影响研究
4.响应面优
化超临界CO2萃取怀远石榴籽油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研究5.响应面法优化番石榴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临界CO_2选择性驱油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sub>2</sub>)驱油作为石油化工领域中的新兴技术,具有较强的潜在技术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对此人们做出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为缓解石油资源短缺危机带来新的曙光。
然而,在CO<sub>2</sub>驱替原油过程中CO<sub>2</sub>与油藏各组分间的作用机理复杂,限制了驱油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本文以CO<sub>2</sub>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CO<sub>2</sub>/原油组分/二氧化硅表面等多种模型,针对驱替过程中出现的CO<sub>2</sub>对原油的溶解及剥离现象,研究CO<sub>2</sub>对不同原油组分溶解剥离的差异规律,对CO<sub>2</sub>选择性剥离原油的机理与规律展开深入研究。
首先,对不同温度下CO<sub>2</sub>剥离烷烃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CO<sub>2</sub>剥离原油存在最佳温度范围,并着重分析了303 K、343 K及383 K温度下的体系。
303 K时CO<sub>2</sub>对膜的剥离方式以整体剥离为主,343 K时以逐层溶解为主,当温度升高至383 K时,有大量烷烃吸附残留在岩石表面。
特别在343 K时原油剥离效率最高,并以最短的时间达到体系平衡。
CO<sub>2</sub>对原油流动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弯曲度及扩散系数的分析,表明处于343 K下的体系具有更高的降粘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利用CO<sub>2</sub>对混相油膜的剥离行为进行了MD模拟,探究了CO<sub>2</sub>的选择性溶解剥离行为对油藏润湿性影响的现象机制。
超临界CO_2萃取新疆产孜然油的成分分析1.引言孜然油是一种以孜然籽为原料提取的精油,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
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被广泛用于提取天然植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无残留溶剂等优点。
因此,在本研究中使用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提取新疆产孜然油,并进行成分分析。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选取新疆产的孜然籽作为提取原料。
2.2超临界CO₂萃取使用超临界CO₂萃取仪器对孜然籽进行提取。
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将CO₂转变为超临界状态,通过对孜然籽的浸泡和流动,使其成分溶解到超临界CO₂中。
2.3成分分析提取得到的孜然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
可以运用以下分析方法进行:(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使用气相色谱(GC)仪器将孜然油样品分离,再通过质谱(MS)仪器进行成分的鉴定与分析。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LC-MS):使用液相色谱(LC)仪器对孜然油样品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MS)仪器进行成分的鉴定与分析。
(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NMR):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孜然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核自旋的共振信号进行结构分析。
3.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成分分析方法,对超临界CO₂提取得到的孜然油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与分析。
可以得到孜然油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可以通过对孜然油的成分与香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孜然油具有独特香气的原因。
4.结论通过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提取新疆产孜然油,并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可以得到孜然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这些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孜然油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孜然油成分与香气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孜然油具有独特香气的物质基础。
总之,超临界CO₂萃取新疆产孜然油的成分分析对于了解孜然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孜然油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乙酸在超临界水中氧化分解的动力学研究潘志彦;林春绵;周红艺;杨馗【期刊名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03(017)001【摘要】乙酸被认为是含碳氢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中间产物,甚至是关键的反应速率控制产物.今对影响超临界水中乙酸氧化降解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总有机碳(TOC)含量来表示浓度,用幂指数方程来描述反应速率, 通过多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了动力学参数; 反应活化能为144.8kJ@mol-1, 潜力因子为5.09×1010,对乙酸TOC浓度的反应级数为1.28, 对氧为0.4.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乙酸,去除率最高可达99%以上.在实验的条件范围, 氧气过量倍数和温度越高, 乙酸水溶液质量流量越小, 乙酸的降解率也越高.求得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际结果.【总页数】5页(P101-105)【作者】潘志彦;林春绵;周红艺;杨馗【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85.419;TQ031.7;X703【相关文献】1.甘油三乙酸酯超临界酯交换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 [J], 鞠庆华;郭卫军;张利雄;徐南平;杜泽学;闵恩泽2.超临界水中2-萘酚氧化分解的研究 [J], 张欣;伍俊康3.超临界水中苯酚的氧化分解 [J], 林春绵;金耀门4.超临界水中萘酚氧化分解的研究 [J], 林春绵;章渊昶;周红艺;潘志彦5.饮用水中卤乙酸的氧化分解研究 [J], 汪昆平;杨敏;张昱;广辻淳二;邓荣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O_2超临界萃取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龙继红;王兴文
【期刊名称】《华西药学杂志》
【年(卷),期】2007(22)5
【摘要】当CO2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对化学成分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因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性、高附加值、单用量少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
【总页数】2页(P595-596)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萃取;二氧化碳;夹带剂
【作者】龙继红;王兴文
【作者单位】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J], 李倩;蒲彪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J], 陈波;田越琳;张国峰
3.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J], 罗珊珊;凌建亚;马小清;张长铠
4.浅谈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J], 解成骏
5.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J], 张晨;刘志伟;梁世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临界CO_2中乙酰乙酸乙酯异构化反应平衡的研究
柯杰;鲁洁;钟明宏;邹蕾;韩布兴;阎海科
【期刊名称】《化学世界》
【年(卷),期】1996(0)S1
【摘要】超临界CO_2中乙酰乙酸乙酯异构化反应平衡的研究柯杰,鲁洁,钟明宏,邹蕾,韩布兴,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北京100080)超临界流体(SCF)的性质对压力和温度十分敏感。
而且非极性的SCF(溶剂)中加入少量共溶剂往往可以大大增加流体的极性,改善其选?..
【总页数】3页(P14-16)
【关键词】偏摩尔体积;超临界流体;正庚烷;二元系;乙醇;溶质浓度;密
度;CO<sub>2</sub>;共溶剂;相互作用
【作者】柯杰;鲁洁;钟明宏;邹蕾;韩布兴;阎海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5.16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乙酰乙酸乙酯制备脱氢乙酸反应液中的脱氢乙酸和乙酰乙酸乙酯 [J], 陈秋云;段正康;李海涛;颜志祥;彭叶;曾航日
2.乙醇对超临界CO2中乙酰乙酸乙酯异构化平衡的影响 [J], 柯杰;鲁洁
3.固液相烃化反应的研究——乙酰乙酸乙酯的烃化反应 [J], 李琳
4.CO_2超临界流体介质中无污染制革技术研究(Ⅲ) CO_2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皮革染色研究 [J], 廖隆理;冯豫川;陈敏;李志强
5.超临界CO_2中CO_2参与的化学反应 [J], 魏福祥;王浩然;李彤;王占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临界CO 2萃取灵芝孢子油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高宇杰1,赵立艳2,安辛欣2,杨文建1,方 勇1,马 宁1,胡秋辉1,*(1.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2.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摘 要:研究超临界CO 2萃取灵芝孢子油的工艺条件及灵芝孢子油中挥发性物质组成,为灵芝孢子油鉴别、质量控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以灵芝孢子油脂得率和三萜类化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灵芝孢子油中的挥发性物质组成。
获得最佳萃取分离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分离釜Ⅰ压力8MPa、分离釜Ⅰ温度56℃。
在此条件下灵芝孢子油脂得率29.45%、三萜类化合物得率38.14g/kg。
灵芝孢子油中共分离鉴定6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3.87%,以烃类、醇类、醛类、酯类成分为主。
灵芝孢子油中主要气味物质为醇类、萜烯类、芳香烃和醛类,其中苯甲醇和苯乙醇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6.35%、5.74%,初步判断为灵芝孢子油中特征性挥发性物质。
关键词:超临界CO 2萃取;灵芝孢子油;顶空固相微萃取;挥发性化合物Supercritical CO 2 Extraction of Oil from Ganoderma lucidum Spore and Analysis of its Volatile CompoundsGAO Yu-jie 1, ZHAO Li-yan 2, AN Xin-xin 2, YANG Wen-jian 1, FANG Yong 1, MA Ning 1, HU Qiu-hui 1,*(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210023, China ;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for supercritical CO 2 extraction of oil from Ganoderma lucidum spore and its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aim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identific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were employ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ith respect to oil yield and triterpenoid compounds yield;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 oil were analyzed b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optimal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the follows: extraction pressure, 30 MPa; extraction temperature, 40 ℃; separation pressure, 8 MPa, and separation temperature, 56 ℃.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oil yield and triterpenoid compounds yield were 29.45%, and 38.14 g/kg,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65 volatile compounds, accounting for 83.87% of the total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Ganoderma lucidum spore oil, among which hydrocarbons, alcohols, aldehydes and esters were the major components. Terpenes, alcohols,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aldehydes were main odor compounds, among which benzyl alcohol (16.35%) and phenylethyl alcohol (5.74%) with the highest relative proportion may be the characteristic volatile compounds.Key words: supercritical CO 2 extraction ; Ganoderma lucidum spore oil ;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tion ; volatile compounds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4)02-0041-06doi:10.7506/spkx1002-6630-201402008收稿日期:2013-12-03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80)作者简介:高宇杰(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功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