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缩短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难溶性药物溶解时间的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06.14 KB
- 文档页数:3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工作流程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或用药医嘱→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打印标签→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包装→分病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由工人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开封)核对签收→给患者用药前护士应当再次与病历用药医嘱核对→给患者静脉输注用药。
二、临床医师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医师依据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开具病区按规定时间将患者次日需要静脉输液的长期医嘱传送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
临时静脉用药医嘱调配模式由各医疗机构按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三、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操作规程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二)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三)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四)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五)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六)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七)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八)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四、打印标签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一)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
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注射液溶媒与配置时间及滴速注射液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需选择相应的溶媒。
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和溶媒选择不合理,使药物发生沉淀、混浊、结晶和变色等理化反应, 发生输液反应, 违背用药目的, 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在临床运用中,应加强防范意识。
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药物过敏试验,同时注意药物质量,如果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不得使用,并且尽量避免多药混合同用,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加重。
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慎重、安全的应用药物就可做到既有治疗疾病,又可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为保障用药安全,现对我院日常药物配置溶媒的选择,配置时间与滴速、注意事项等做一分析总结,以作为临床使用的参考。
表1 化学药品与生物药品注射药物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药品名称规格适宜溶媒配制和滴注时备注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 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使用,供肌内或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给药速度不能超过50万单位每分钟,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因此应用本品应新鲜配置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g 灭菌注射用水静脉推注:1.0g至少用10ml以上注射用水溶解后推注静脉滴注:2.25g和2.5g至少用18ml和20ml注射用水溶解后摇匀滴注严禁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3.0g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1.0g 肌肉注射:1 克溶于 3.5 毫升1 %盐酸利多卡因中;静脉注射:1克溶于10ml以上注射用水中本品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0.75g 肌注溶媒为灭菌注射用水或0.5%利多卡因注射液,静注溶媒为灭菌注射用水、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
静滴则可溶于注射用水后再加入输液中,控制滴入时间0.5~2小时。
注射用头孢吡肟0.5g 静脉滴注:1~2g本品溶于50~100ml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注射液,M/6乳酸钠注射液,5%葡萄糖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溶液,乳酸林格氏与5%葡萄糖混合溶液,药物浓度不能超过40mg/ml肌肉注射:1g本品加上述溶液中任意一种3ml,深部肌群注射本品禁用于对头孢吡肟或L-精氨酸,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素有即刻过敏反应的病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混合调配操作规程I目的规范混合调配操作流程,保证调配输液质量。
II范围适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混合调配。
IIl规程一、调配操作前准备(一)在调配操作前30分钟,按操作规程启动净化系统和水平层流工作台风机,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操作间室温控制于18C〜26℃、湿度40%〜65%、室内外压差符合规定,操作人员填写《PIVAS温湿度/空气压差登记表》并签名。
(二)按更衣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操作间,首先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层流洁净台内部的各个部位。
(三)将摆好药品容器的药车推至水平层流工作台附近相应的位置。
(四)辅助人员将溶媒、药品摆放在操作台中央区域,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用量、有效期及完整性,并进行消毒。
(五)混合调配人员核对输液标签与药品名称、规格、用量,无误后进入加药混合调配操作程序。
二、调配操作程序(一)使用时将水平层流工作台工作区域划分为3个部分:1.内区:靠近高效过滤器IoCIn-15Crn区域,放置己打开的安甑、已开包装的无菌物体、已经消过毒的小件物品。
2.中区:工作台中央区域,所有调配操作在此区域内完成。
3.外区:操作台边缘往内15Cin-20Cin的区域,放置未拆除外包装的注射器、未经过消毒的小件物品。
(二)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相反方向,将注射器垂直放置于水平层流工作台的内区。
(三)用75%乙醇消毒输液袋(瓶)的加药处,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中央区域。
(四)安甑类药品:将安甑乳头部药液弹至体部,用75%乙醇消毒颈部及砂轮后,在安瓶颈部划一锯痕,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瓶;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瓶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将安甑中的药液吸入注射器,再注入溶媒内;西林瓶类药品:消毒西林瓶胶塞及瓶颈部,注意消毒的方法、顺序;抽吸药液时首先将针头插入瓶塞内,往瓶内注入所需药液等量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倒转西林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针头,将药液注入相应溶媒内(如为粉针剂,应先将溶媒注入西林瓶内,使其充分溶解后再按如上步骤进行操作)。
两种难溶性药物的输液调配规范王超;谭喜莹;陈树;刘秦;邰怡悦;徐韩;姚毅【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7(25)5【摘要】考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两种难溶性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与溶媒、振荡时间及调配方法之间的关系,建立其调配规范.通过光阻法测定环磷酰胺和表柔比星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探讨这两种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最合理的调配方法,使输液中不溶微粒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兼顾调配效率.研究两种难溶性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控制输液中的不溶微粒数,对保证输液的安全性和提高药师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soluble particles and solvent, oscillation time and ad-mixture method of somedrug products in PIVAS, then to establish insoluble drug admixture standard. A light blockag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est cyclophosphamide and epirubicin products for reasonable dispens-ing. The most reasonable method was found to control the insoluble particles in the transfusion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efficienctly. Rational dispensing of insoluble drug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infusion product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m work.【总页数】3页(P400-402)【作者】王超;谭喜莹;陈树;刘秦;邰怡悦;徐韩;姚毅【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42【相关文献】1.静脉输液调配中心环境与自然环境输液调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对比研究 [J], 刘兴;李世东2.静脉输液调配中心环境与自然环境输液调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对比研究 [J], 刘兴;李世东;3.静脉输液调配中心环境下输液调配对静脉用药质量的影响 [J], 凡雪;安益国;胡琳琳;熊江磊4.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难溶性药物调配策略及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J], 王登;闫抗抗;叶丹;王新;杨海凌;王媛;曹青5.规范静脉输液混合调配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静脉药物的配置质量及效率的技巧摘要】目的总结静脉药物的配置技巧,提高药物的配置质量及效率。
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根据药物的特性采用不同配置技巧,并与传统配置方法进行比较,寻找更合理、更科学的配置方法。
结果使用科学、合理的配置技巧,比传统的配置方法节约时间,并提高了药物的配置质量。
结论根据药物的特性,改变传统的配置方法,应用更科学的配置技巧能明显提高药物质量及工作效率。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配置质量;配置效率;技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
在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护士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等药物的配置。
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如何做到确保药物剂量准确、输液质量可靠并提高配置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寻找各种简便、科学的冲配技巧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经过一年的实践操作,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对冲配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了冲配效率和冲配质量,现总结如下。
1粉剂抗生素类药物的溶解1.1加入稀释剂前先将药粉敲松,使药物迅速充分溶解稀释粉剂抗生素,如头孢哌酮钠、氨苄西林、美洛西林钠等时,药物往往凝结成块,不易溶解,经常有一部分药粘在药瓶底部,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振荡才能将药溶尽,这样比较浪费时间,并且容易导致给药剂量不准。
在实践中发现只要在加入无菌稀释剂之前将药瓶倒置,轻轻敲击,使药粉松散并脱离瓶底,然后按常规加入稀释液,经振荡后药物将很快被溶解。
1.2适量增加稀释剂的用量,加速药物溶解在待冲配的抗生素中,大多数是比较难溶解的粉剂,需要较长时间来充分溶解,通过实践发现适量增加稀释液的用量就能明显加快药物的溶解。
如溶解一瓶1g的哌拉西林舒巴坦(百定),加入3ml稀释液后,放入振荡器后需要45s溶解,而加入5ml稀释液只需要30s就完全溶解。
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一、静脉用药的调配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未开展之前,可在病区治疗室内调配,但需参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规范》有关要求严格管理,其他场所不能用于静脉用药的调配。
二、进行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人员需接受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否则,不能进行此项工作。
三、静脉用药调配操作程序:(一)按输液贴核对摆放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的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检查输液袋(瓶)有无裂纹,瓶口有无松动、裂缝,输液袋(瓶)内有无沉淀、絮状物等,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调配。
(二)用75%乙醇消毒输液袋(瓶)口,待干。
(三)除去西林瓶盖,用75%乙醇消毒西林瓶胶塞;安瓿用砂轮切割后,需用75%乙醇仔细擦拭消毒,去除微粒。
(四)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
(五)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
(六)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袋(瓶)内,轻轻摇匀。
(七)调配结束后,进行检查及核对:1、再次检查已配药液有无沉淀、变色、异物等;2、进行挤压试验,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3、按医嘱执行单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空西林瓶与安瓿的药名、规格、用量等是否相符;4、核检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标识是否相符;5、操作人员和核对人员应当分别签名,签名需清晰可辨;6、核查完成后,空安瓿等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处理。
(八)输液调配操作完成后,应立即清场,用清水或75%乙醇擦拭台面,除去残留药液,不得留有与下批输液调配无关的药物、余液、注射器等。
三、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注意事项:(一)不得采用交叉调配流程。
(二)静脉用药调配所用的药物,如果不是整瓶(支)用量,则必须将实际所用剂量在输液贴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一、引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将药物通过特定的设备和操作流程,集中进行配制、包装和标签,以供临床使用的过程。
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药品配送方式,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探讨,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用药安全和质量。
二、质量管理的原则1.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管理必须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特别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相关要求,确保药物的配制过程符合合法合规的要求。
2. 确保设备和环境的适宜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和环境符合相关的要求。
药品配制区域应具备净化设施,且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所有从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药物的配制、检查、包装和标签等环节,以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4. 确保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控制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药物配制过程中各种控制点的监控和检测等,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
三、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1. 药物配制的环境要求药物配制区域应具备洁净、无尘、无异味的环境,并达到一定的温湿度要求。
对于设备和操作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药物配制过程中的无菌性。
2. 药物配制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应选用符合GMP要求的专业设备,确保其质量可靠、操作简便。
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药物配制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应编制符合GMP要求的药物配制操作规程,明确每个操作步骤的要求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按照规程执行,同时实施严格的操作记录和审核机制。
4. 药物配制过程的标准化控制药物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操作和质量,包括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等。
对于每个操作环节,都要有相关的标准和标准物质,以确保整个过程的质量可控。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语解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语解释引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是现代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涉及到药物的配置、制备和管理等环节。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这些术语的了解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术中常用的术语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
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1.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Intravenous Medication Centralized Compounding,简称IVMCC)是指将多种不同的药物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制备成满足特定需要的药物溶液,以便于快速、准确地输注给患者。
2. IVMCC通常由配制室的药学师或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他们按照特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通过精确计量和配比来制备各种静脉用药溶液。
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术语解释1. 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直径较大的静脉血管,通常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骨静脉等。
这些血管具有较高的输液速度和流量,适用于输注药物。
2. 外周静脉:外周静脉是距离心脏较远、直径较小的静脉血管,通常包括手臂、足背等部位的静脉。
与中心静脉相比,外周静脉输注药物的速度较慢且流量限制较多。
3. 静脉导管: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插入体内的管状装置,用于输注药物或取得静脉血液样本。
常见的静脉导管有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
4. 静脉药物溶液:静脉药物溶液是一种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液体制剂,用于静脉输注给患者。
常见的静脉药物溶液有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注射用药物溶液等。
5.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通过静脉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实现药物快速进入循环系统。
这种注射方式适用于需要迅速发挥药物疗效的情况,如紧急抢救和重症治疗等。
6. 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是通过静脉导管将药物以稳定的速度滴注入静脉血管,以达到持续、持久的药物疗效。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相关术语和定义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年(卷),期】2022(19)9
【摘要】(一)危害药品是指能产生职业暴露危险或者危害的药品,即具有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或对生育有损害作用以及在低剂量下可产生严重的器官或其他方
面毒性的药品,包括肿瘤化疗药品和细胞毒药品。
(二)成品输液按照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适宜性审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将一种或数种静脉用药品进行混合调配,可供临床直接用于患者静脉输注的药液。
【总页数】1页(P119-1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
【相关文献】
1.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为患者集中调配静脉用药对其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2.国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相关药事服务费情况概述
3.168条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审核
的抗肿瘤药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分析4.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
配中心调配药品差错率的研究5.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难溶性药物调配策略及实
验方法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著(护理研究)缩短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难溶性药物溶解时间的方法方静,李彬,娄晟,钱正,陈京缦[摘要]目的根据难溶性药物的不同特点,分析影响其溶解速度的因素,采取适当的配置方法,加快难溶性药物的溶解速度,减少配置所需时间,提高配置效率。
方法将门冬氨酸鸟氨酸、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替考拉宁、奥美拉唑钠注射液、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5种难溶性药物的常规配药方法作为对照组,以增加溶媒量、配置前敲松药瓶内药粉、减少泡沫产生、使用专用溶媒及提高溶解温度等改进后的方法分别作为5种药物配置的实验组进行观察和对比实验,药物配置完成至完全溶解为澄清透明液体计时。
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替考拉宁、奥美拉唑钠注射液、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药物实验组完全溶解为澄清透明液体平均需时分别为(42ʃ5)s 、(3ʃ1)min 、(5ʃ1)min 、(5ʃ3)s 、(2ʃ1)min ,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需时(246ʃ35)s 、(30ʃ3)min 、(10ʃ3)min 、(10ʃ5)s 、(10ʃ1)min 。
5种药物经过改进前后不同配置方法比较,完全溶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取适当增加溶媒量、加药前敲松药粉、减少加药过程中泡沫产生、专用溶媒的使用及提高溶解温度等溶解方法,可有效缩短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时间,提高静脉用药配置效率。
[关键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难溶性药物;溶解时间[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199(2015)04-0420-03基金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0100)作者单位:210006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方静、李彬、娄晟、钱正、陈京缦)通讯作者:陈京缦,E -mai :cjmnj@sohu.com Method to shorten the dissolution time of insoluble drugs in centralized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FANG Jing ,LI Bin ,LOU Sheng ,QIAN Zheng ,CHEN Jing-man(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 ,Nanjing 210006,Jiangsu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rticle was to speed up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reduce the configur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allocative efficiency by 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dissolution and adoption of proper allocative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saluble drugs.Methods 5insaluable drugs were chosen for the study ,which were ornithine as-partate ,mezlo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teicoplanin ,omeprazole sodium injection and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The control group were allocated by routine configuration approach ,while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solvent ,loosing the powder inside the bottle before configuration ,reducing the bubble ,adopting special solvent and increasing the dis-solution temperature.Observation and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ere made on two groups along with the timing from configuration to com-plete dissolution into clear transparent liquid.Results As to the average complete dissolution time of 5drugs ,significant difference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42ʃ5]s vs [246ʃ35]s ,[3ʃ1]min vs [30ʃ3]min ,[5ʃ1]min vs [10ʃ3]min ,[5ʃ3]min vs [10ʃ5]min ,[2ʃ1]min vs [10ʃ1]min ,P <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ssolution time of 5drugs was cut down by 83%,90%,50%,50%,80%in experiment group.Conclusion Appropriate increase of solvent ,loose powder ,bubble reduction ,special solvent and increased solution temperature contribute to shortening the dissolution time of insoluble drugs and improving the configura-tion efficiency of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Key words ]Centralized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Insoluble drug ;Dissolution time0引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1]。
目的在于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维护患者的用药权益;确保药品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与病区环境的洁净[2]。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 )自2010年成立以来,均严格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对输液进行调配。
在静脉输液的调配过程中,有部分难溶性药物,如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等,因待完全溶解时间长而造成配置所需时间延长,配置效率降低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不同的调配方案,并进行对比试验,找出能够有效缩短难溶药物溶解时间的方法,提高配置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和用药安全。
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验设备及材料①BSC-II A2型生物安全柜(购自上海上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②WZR-D951A型振荡器(购自苏州市东吴医用电子仪器厂);③50mL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购自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4011101);④电子计时器;⑤药品:80支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2.5g/支,购自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04312);60支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1.25 g/支,购自瑞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21002);20支注射用替考拉宁(200mg/支,购自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号:A3355);20支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支,购自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14111221);40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支,购自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K007390)。
溶媒:20袋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袋,购自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批号:S1404003);80袋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袋,购自浙江济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526E24)。
1.2方法1.2.1实验分组①将门冬氨酸鸟氨酸的常规配药方法作为对照组,以增加溶媒量配制方法作为实验组,主要测定增加溶媒量对难溶药物溶解时间的影响,标准处方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门冬氨酸鸟氨酸10g(2.5g/支ˑ4支)静脉滴注。
②将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常规配药方法作为对照组,以配置前敲松药瓶内药粉的配制方法作为实验组,测定增加药物表面积对难溶药物溶解时间的影响,标准处方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3.75g(1.25g/支ˑ3支)静脉滴注。
③将注射用替考拉宁的常规配药方法作为对照组,以配置时沿壁注液,加药台面滚动药瓶助溶的配置方法作为实验组,测定减少加药过程中泡沫产生对难溶药物溶解时间的影响,标准处方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替考拉宁200mg(200mg/支ˑ1支)静脉滴注。
④将奥美拉唑钠注射液应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的配药方法作为对照组,以应用专用溶媒的配置方法作为实验组,测定应用专用溶媒对难溶药物溶解时间的影响,标准处方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美拉唑钠注射液40mg(40mg/支ˑ1支)静脉滴注。
⑤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常规配药方法作为对照组,以配置完成后放入密闭袋内,用37ħ温水加温的方法作为实验组,测定增加溶解温度对难溶药物溶解时间的影响,标准处方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2g(1g/支ˑ2支)静脉滴注。
每种药物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配置10次计时,取平均需时作为组间对比。
1.2.2配量方法①门冬氨酸鸟氨酸的配置方法:配置时适当增加溶媒量。
对照组加入的溶媒量为5 mL;实验组加入溶媒量为10mL。
②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配置方法:配置前敲松药瓶内的药粉。
对照组配置时在药瓶中直接加入溶媒10mL;实验组为先轻敲震动药瓶,待药物团块松散后,再加入溶媒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