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支撑结构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17 KB
- 文档页数:5
基坑内支撑施工方案基坑内支撑施工方案基坑内支撑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用各种支撑材料和结构来支撑土体,防止土体失稳和坍塌。
下面是本次施工的基坑内支撑方案:一、基坑内支撑设计原则:1.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控制基坑变形,保证周边建筑和地下管道的安全;3.选择合适的支撑材料和结构,使施工过程简化和效率提高。
二、基坑内支撑的具体方案:1.支撑结构:在基坑内部设置钢支撑桩和横撑,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2.支撑材料:钢支撑桩采用Q345B材料,具有高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大型基坑的支撑。
3.支撑间距和深度: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体的性质,设计合适的支撑间距和深度,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4.加固土体:在支撑结构之外,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固土体,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
5.监测系统:在施工过程中设置监测系统,监测基坑的变形和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及时调整支撑方案。
三、支撑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测量,确定基坑的大小和形状;组织钢支撑桩和横撑的制作和加工。
2.支撑施工:将钢支撑桩根据设计要求打入地下,确保支撑稳固。
在支撑桩之间安装横撑,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3.喷射混凝土施工:在支撑结构之外,使用喷射混凝土加固土体,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
4.监测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土体位移监测系统和支撑结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基坑的变形和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加固。
四、安全措施:1.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2.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识,防止他人误入;3.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保持现场的整洁和有序;4.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5.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通过以上的基坑内支撑施工方案,可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后续的工程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内支撑支护方案内支撑支护方案是指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悬臂梁、大跨度结构等在自重和施工阶段的外力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横向和纵向变形等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支撑和加固措施。
该方案的制定旨在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以下是针对内支撑支护方案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支撑原理:1. 内支撑支护方案根据结构形式和施工要求,选用适当的支撑方式,如压力杆、拉杆、撑杆等,以保证给定的荷载下结构的稳定性。
2. 确定内支撑支护的位置和布置,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设计要求:1. 内支撑支护方案需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确保结构不产生过大的变形。
2. 内支撑支护应能适应施工工艺和工序的要求,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和调整。
三、设计步骤:1. 了解结构的总体设计和力学性能,确定需要进行内支撑支护的部位。
2. 根据施工工况和荷载条件,计算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下的内力和变形。
同时,考虑结构的材料特性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内支撑支护方案的基本参数。
3. 根据结构的要求和支撑方式的特点,进行内支撑支护方案的初步设计,包括支撑杆件的截面、布置和连接方式等。
4. 采用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内支撑支护方案的详细设计,考虑支撑杆件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最终确定支撑方案的参数和尺寸。
5. 进行内支撑支护方案的验算和优化,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四、施工注意事项:1. 在进行内支撑支护施工前,需对施工区域进行充分的勘察和测量,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2. 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内支撑支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施工过程中需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和数据采集,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调整。
综上所述,内支撑支护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解决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竖向、横向和纵向变形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保证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的建筑装饰和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支护结构内支撑设计9.5.1 支护结构的内支撑必须采用稳定的结构体系和连接构造,优先采用超静定内支撑结构体系,其刚度应满足变形计算要求。
9.5.2 支撑结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原则:1. 内支撑结构应按与支护桩、墙节点处变形协调的原则进行内力与变形分析;2. 在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作用下支撑结构的承载力和位移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支撑体系可根据不同条件按平面框架、连续梁或简支梁分析;3. 当基坑内坑底标高差异大,或因基坑周边土层分布不均匀,土性指标差异大,导致作用在内支撑周边侧向土压力值变化较大时,应按桩、墙与内支撑系统节点的位移协调原则进行计算;4. 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支撑、围檩(压顶梁)和支护结构进行整体计算;5. 内支撑系统的各水平及竖向受力构件,应按结构构件的受力条件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设置必要的连接构件,保证结构构件在平面内及平面外的稳定性。
9.5.3 支撑结构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相一致,必须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
条文说明9.5 支护结构内支撑9.5.1 常用的内支撑体系有平面支撑体系和竖向斜撑体系两种。
平面支撑体系可以直接平衡支撑两端支护墙上所受到的侧压力,且构造简单,受力明确,适用范围较广。
但当构件长度较大时,应考虑平面受弯及弹性压缩对基坑位移的影响。
此外,当基坑两侧的水平作用力相差悬殊时,支护墙的位移会通过水平支撑而相互影响,此时应调整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型。
竖向斜撑体系(图57)的作用是将支护墙上侧压力通过斜撑传到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地基上。
它的施工流程是:支护墙完成后,先对基坑中部的土层采取放坡开挖,然后安装斜撑,再挖除四周留下的土坡。
对于平面尺寸较大,形状不很规则,但深度较浅的基坑采用竖向斜撑体系施工比较简单,也可节省支撑材料。
图57 竖向斜撑体系1—围护墙;2—墙顶梁;3—斜撑;4—斜撑基础;5—基础压杆;6—立柱;7—系杆;8—土堤由以上两种基本支撑体系,也可以演变为其他支撑体系。
⽀护、⽀撑系统的结构设计⽀护、⽀撑系统的结构设计⼀、⽀护、⽀撑结构选型根据岩⼟⼯程勘察报告,本⼯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的⼟层主要为填⼟和淤泥,地质条件差,同时管道基坑深度较⼤,且不同地段管道基坑底的地质条件不同,需根据不同的形式采⽤相应的⽀护⽅式。
本⼯程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管道地基处理⽅式,以及内⽀撑的不同采⽤了四种不同的⽀护⽅式。
(⼀)管道基坑⽀护形式1、管道基坑⽀护⽅式⼀基坑深度<3000㎜,采⽤6⽶长III型拉森钢板桩加⼀道内⽀撑进⾏基坑⽀护,钢板桩之间采⽤HW250*250*11*11围檩进⾏连接,直径DN300*10的钢管进⾏内⽀撑,⽀撑距地⾯1000㎜。
2、管道基坑⽀护⽅式⼆基坑深度<6000㎜,基坑深度5000㎜的情况。
采⽤9⽶长III型拉森钢板桩加⼆道内⽀撑进⾏基坑⽀护,钢板桩之间采⽤HW250*250*11*11围檩进⾏连接,直径DN300*10的钢管进⾏内⽀撑。
第⼀道⽀撑距地⾯1000㎜,第⼆道⽀撑距第⼆道⽀撑2000㎜。
3、管道基坑⽀护⽅式三基坑深度H<2000㎜的过河钢管的情况。
过丹⼭河围堰截流,采⽤12⽶长III型拉森钢板桩加⼆道内⽀撑进⾏基坑⽀护,钢板桩之间采⽤HW250*250*11*11围檩进⾏连接,直径DN300*10的钢管进⾏内⽀撑,第⼀道⽀撑距地⾯1000㎜,第⼆道⽀撑距钢管顶⾯500㎜。
4、管道基坑⽀护⽅式四基坑深度H<3500㎜。
⾼压旋喷桩采⽤双重管法施⼯,桩径为D500,桩距为30cm,浆液主要材料为32.5R普通硅酸盐⽔泥,每延⽶300Kg⽔泥⽤量,⽔灰⽐为1:1,喷嘴压⼒⼤于等于24Mpa,速凝剂⽔玻璃按⽔泥⽤量的2%投加,空压机的压⼒⼤于等于0.6 Mpa。
(⼆)、管道基坑⽀护图管道基坑⽀护⽅式⼀管道基坑⽀护⽅式⼆管道基坑⽀护⽅式三管道基坑⽀护⽅式四⼆、本⼯程投⼊的拉森钢板桩的参数本⼯程投⼊的拉森钢板桩采⽤III型拉森钢板桩,宽400mm,⾼170mm,厚15.5mm,理论重量68 Kg/m,要求拉森钢板桩⽆穿孔,修边调直后⽅可使⽤。
一、内支撑结构可选用钢支撑、混凝土支撑、钢与混凝土得混合支撑。
二、内支撑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原则:1、宜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得结构形式;2、宜采用对称平衡性、整体性强结构形式;3、应与主体地下结构得结构形式、施工顺序协调,应便于主体结构施工;4、应利于基坑方开挖与运输;5、需要时,可考虑内摘除结构作为施工平台。
三、内支撑结构应综合考虑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主体结构形式等因素,选用有立柱或无立柱得下列内支撑形式:1、水平对支撑或斜撑,可采用单杆、桁架、八字形支撑;2、正交或斜交得平面杆系支撑;3、环形杆或环形板系支撑;4、坚向斜撑。
四、内支撑结构宜采用超静定结构。
对个别次要构件失效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得部位宜设置冗余约束。
内支撑结构得设计应考虑地质与环境条件得复杂性、基坑开挖步序得偶然变化得影响。
五、内支撑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原则:1、水平对撑与水平斜撑,应按偏心压力国建进行计算;支撑得轴向压力其支撑间距N倍挡土构件得支点力之与;腰梁或冠梁应按宜支撑我支座得多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可取相邻支撑点得中距;2、矩形基坑支护得正交平面杆系支撑,可分解为纵横两个方向得结构单元,并分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3、平面杆系支撑、环形杆系支撑,可按平面杆系结构采用平面有限元法进行计算;计算时应考虑基坑不同方向上得荷载不均匀性;建立得计算模型中,约束支座得设置应与支护结构实际位移状态相符,内支撑结构边界向基坑外应设置弹性约束支座,向基坑内位移处不应设置支座,与边界平行方向应根据支护结构实际位移状态设置支座;4、内支撑结构应进行坚向荷载作用下得结构分析;设有立柱时,在坚向荷载作用下内支撑结构宜按空间框架计算,当作用在内支撑结构上得坚向荷载较小时,内支撑结构得水平构件与按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可取相邻立柱得中法,对支撑、腰梁与冠梁、挡土构件进行整体分析。
六、内支撑结构分析时,应同时考虑下列作用:1、有挡土都建传至内支撑结构得水平荷载;2、支撑结构自重;当支撑作为施工平台时,尚应考虑施工荷载;3、当温度改变引起得支撑结构内力不可忽略不计时,应考虑温度应力;4、当支撑立柱下沉或隆起量较大时,应考虑支撑立柱与挡土构件之间差异沉降产生得作用。
内支撑施工方案(1)背景内支撑在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支撑结构或建筑元素以确保在建筑施工、维护和改造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内支撑施工方案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基本原理内支撑施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钢管、钢撑、钢支撑等材料来承担结构承载作用的施工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的支撑结构,将施工荷载传递到地基或其他承载结构上,以保证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施工方法材料选择内支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钢管、钢板、钢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因素,确保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的荷载和环境影响。
施工步骤1.确定支撑结构布置方案:根据建筑结构和施工条件,设计合理的支撑结构布置方案,确定支撑点的位置和数量。
2.搭设支撑结构: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撑结构的搭设工作,确保支撑的稳固性和连接的可靠性。
3.调整支撑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撑结构进行调整,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4.检验支撑结构:在搭设完成后,进行支撑结构的检验工作,确保支撑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应用场景内支撑施工方案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领域。
在建筑施工中,内支撑能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中,内支撑能够支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结构,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性。
结论内支撑施工方案是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步骤,能够有效地实现内支撑的功能,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内支撑结构计算(附公式讲解)实际工程中,支撑和冠梁及腰梁、排桩或连续墙以及立柱等连接成一体并形成空间结构。
考虑支撑体系在平面上各点的不同变形与排桩、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协调抑制作用的空间是分析方法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在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三维结构信息论,对支挡结构、内支撑、腰梁与冠梁进行整体分析。
但由于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模型建立相当复杂,部分模型参数的确定也没有定出积累足够的经验,该方法尚未达到实用的程度。
目前,工程实践中主要采用平面结构杆系弹性支点法和平面连续介质有限元法等平面分析方法。
在采用上述平面方法此类计算出作用在内支撑结构上水平荷载后,进行内支撑结构设计。
1、作用在内支撑上的效应作用在内支撑结构上的效应主要是由挡土构件传至支撑结构的水平荷载,其次是作用在内支撑上的支撑结构自重以及当支撑作为施工平台(或栈桥)时的竖向荷载;另外,对于钢支撑结构,温度变化引来也会引起钢支撑轴力改变。
一般认为,温度变化对钢支撑的影响程度与支撑构件的长度有较大的关系,根据经验,对长度超过40m的支撑,认为可考虑10%~20%的支撑内力变化;其次,当支撑立柱下沉或隆起量较大时,会或使支撑立柱与排桩、地下连续墙之间以及立柱与立柱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异沉降。
当差异风化较大时,在支撑构件上才增加的偏心距,会使水平支撑产生次应力。
因此,当预估或实测差异沉降较大时,应按此差异沉降量对内支撑进行计算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2、结构计算内支撑的结构计算,可采用一般分析方法或平面杆系有限元法进行。
当采用一般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方法时,应分别进行水平荷载窗格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1)一般形态分析方法一般结构分析方法是指在采用上述方法原理计算得到弹性支点高度反力F,后,将其作用到内支撑构件上为,将支撑杆件视为独立的墙体,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一般结构力学推算的原理计算内力,然后进行轴向承载力计算。
1)水平荷载关键作用下的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支撑计算主要是的杆件和腰梁或冠梁的计算。
深基坑支护——环形内支撑设计应用(干货)一、环形内支撑的构造环形内支撑的平面布置可根据基坑的尺寸设计成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弧形.截面尺寸宽度为1200~2000mm,高600~lO00mm,全截面配筋,砼强度等级为C30~C40.图1是某工程圆形内支撑布置图.一般来说,基坑侧壁的荷载通过整体现浇板或梁传到环梁上.为了保证环梁的受力合理,在进行结构布置时应尽可能利用板向环梁传递荷载.图1基坑平面布置二、环形内支撑的布置1.水平布置对于基坑平面为正方形或近似方形时,可采取圆形内环支撑;对于长方形基坑可采用椭圆形支撑,如图2所示.而对于窄长形或不规则形的基坑,则应采用2个或2个以上圆环或其它曲线进行组合,如图3所示.图2基坑半面布置图图3不规则基坑平面环形内支撑布置示意(单位:mm)2.竖向布置由于环形支撑的刚度较大,对广州地区一般地质情况而言,基坑开挖深度在11m内可设一道支撑,而对于开挖深度超过llm的基坑,可根据计算设计1~2道支撑.在确定支撑的竖向位置时,应注意尽量避开地下室的楼层结构.三、计算与分析1.计算方法由于支撑与挡土排桩的受力及变形相关,二者的变形必须保持协调一致,受力应保持平衡,因此,分析计算方法是采用反复迭代的方式来进行.2.挡土桩的受力与变形挡土桩的计算模型可采用集中力弹簧模型,根据钢筋混凝土环形支撑的刚度可计算出挡土桩的弯矩、位移、剪力、桩前土反力等.3.环梁结构支撑的受力与变形根据上述步骤计算的挡土桩对环梁支撑的作用力可认为它均匀地反作用于冠梁或腰梁上,视冠梁或腰梁与环梁结构为一整体,应用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模型,可计算出环梁结构各点的位移及应力分布.四、设计实例1.工程概况广州市某21层框—剪结构体系(含2层地下室),地下室开挖深度为8.5m(由原地面计起),该建筑物基坑边线南临珠宝街路;东贴龙津西路、逢源路;北面为龙津西路,其中一段有一旧建筑物未拆除,作为施工临设使用,西面为旧式建筑(幼儿园等),其已临近基坑边几乎没有退缩.由于种种原因,该工程在挡土桩完工后施工基础挖孔桩时已引起了周围地面下沉,房屋开裂,为了保证在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物、市政管线及道路不再出现裂缝,业主决定在基础土方开挖前对原基坑支护方案进行重新研究没计.本基坑原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排桩,外加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挡土桩并满足业主提出的周围建筑物及市政设施不再受损的要求,必须控制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为此选择了环梁结构作为本基坑的支撑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优化设计.2.地质概况根据业主提供的钻探资料,场地由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淤泥质土、细砂、淤泥、粉质粘土、砾砂、残积土层.本层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为粉土,呈浅黄、褐红色,湿,硬塑状为主,局部可塑及坚硬状,顶面埋深12.0~17.9m,厚度2.6~9.6m.本场地基岩层顶面埋深15~18.40m.场内地下水主要是微承压水,水位埋深约-1.0.3.计算过程与结果(1)挡土桩钢筋混凝土环形支撑刚度分别取2.5×105kN/m(基坑边线中部)及10×105kN/m(基坑边线面部),计算出支护桩的弯矩、位移、剪力、桩前土反力,其中桩的最大计算弯矩为469.6kN/m,桩的最大位移发生在支护桩顶以下5m左右,基值最大为13.7mm,支护桩对环梁支撑的力为185kN/m.支护桩配筋10φ25和6φ20,抵抗弯矩为650kN/m满足要求.(2)环梁取支护桩对环梁支撑的作用力为185kN/m.连系梁和环梁厚度取700mm,连接板厚度取200mm.运用有限元法,按平面应力问题可算出环梁的应力与变形.支撑系统的受力计算结果如图4、5所示.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支撑最大变形为7~8mm,发生于基坑的长边中部,其余部位位移较小,环形梁和支撑均呈压应力状态,达到了设计所要求的目标.图4基坑环梁结构支撑水平应力等值线(单位:MPa拉为正)图5基坑环梁支撑位移等值线(单位:mm)5.变形观测结果根据监测单位提供的观测资料,环梁的位移最大值约为10mm,这一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亦满足设计要求.。
内支撑结构设计要点和支撑材料介绍一、设计要点支撑是基坑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支撑杆件、环梁和立柱、吊杆等构件组成,是承受支护结构所传递的土压力、水压力的结构体系。
支撑结构体系必须稳定、节点连接构造必须可靠。
与支撑竖向支护构件共同为基坑施工提供一个可靠的结构空间。
土质越差、基坑越深,则支撑越显重要,设计时必须慎重,以整体避免因支撑结构的局部失效而导致整个支护结构的破坏。
持续性一般根据基坑平面、开挖深度、地质、施工工艺、竖向支护结构设计特性、邻近建(构)筑物及地底障碍物(包括各种管线)分布情况等条件进行或进行具体设计。
为了整个基坑施工安全应布置必要的支撑,支撑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支撑体系型式。
缓冲布置应尽可能简单,支撑的杆件应尽可能少。
(2)支撑材料的选择。
设计选用的材料必须气压高、稳定性好。
(3)支撑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变形验算。
计算假定要符合工程实际条件和施工具体情况。
(4)支撑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5)支撑构件的节点设计。
节点设计应当方便施工,安全可靠。
(6)支撑在施工中的替换与拆除方案设计。
(7)支撑设计施工图及说明。
要强调对施工的其要求。
(8)支撑体系在施工发展阶段的监测和控制要求。
数十种支撑体系都须具有足够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施工的安全、经济和方便。
二、支撑材料作为内支撑的材料主要有木材、型钢、钢管、组合空间桁架和钢筋钢筋结构。
木材支撑以圆木等为,一般用于简单的小型基坑。
采用木炭作为支撑施工十分方便,还可用于抢险辅助支撑。
型钢和钢管是工厂生产的规格化的现成材料,施工之时根据受力大小和长度要求可以直接大小选购,然后裁割或接长后使用,因此施工速度快。
由于材料本身成本低、强度高、稳定性好,并可施加预应力,以合理控制基坑抖动,因此被广泛用于中会助推构件中。
但钢材价格高,必须多次重复利用才能降低成本。
当无大型钢管和型钢之时,可用型钢组合成空间桁架支撑、它的洛佐瓦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基坑支护内支撑设计计算
基坑支护内支撑设计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基坑支护内支撑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质条件、基坑深度、支撑结构类型等,以确保支撑结构能够承受土壤压力和水压力,并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进行基坑支护内支撑设计计算时需要对土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不同的土质条件对支撑结构的设计和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对于黏性土壤,需要选择适当的支撑结构,以防止土体的变形和塌方。
而对于砂性土壤,需要考虑土体的侧向抗力和水的渗透性。
基坑深度也是进行内支撑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基坑的深度越大,土壤和水的压力就越大,对支撑结构的要求也就越高。
因此,在进行设计计算时需要根据基坑的深度选择适当的支撑结构,以确保支撑结构能够承受来自土壤和水的压力。
支撑结构的类型也是进行内支撑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常见的支撑结构类型包括钢支撑、混凝土支撑和土钉支撑等。
不同的支撑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设计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撑结构类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基坑支护内支撑设计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只有在考虑到土质条件、基坑深度和支撑结构类型等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准确可靠的内支撑设计计算,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内支撑设计步骤请教现在地铁项目越来越多,那么进行内支撑设计的步骤主要有那些,主要阶段所使用的工具、软件是哪些,有哪些注意事项?这里上传一个内支撑地铁基坑主要图件:在图片之外,还需要降水井布置图、交通疏散图、以及总平面图QQ截图未命名.gif最新回复内支撑设计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进行,请看下图,一个问题是采用直径609mm钢管,壁厚12~14mm,那么内支撑的预加力这项该取何值正确?支锚刚度区何值?材料抗力取2000KN合适吗,另外材料抗力调整系数除采用1.0,还可以在何种范围中取值?QQ截图未命名.gif七股钢绞索,直径15.2mm,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那么理正软件采用6s15.2,是不是表示采用6根七股钢绞索,是不是太多了一点,请专家指点?QQ截图未命名.gifQQ截图未命名1.gifcdddd at 2008-2-18 13:42:35材料抗力的话我的理解,是截面乘以材料的轴心抗压强度cdddd at 2008-2-18 13:46:59狭义的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
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
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
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
内支撑结构格构钢立柱施工方案(定稿)一、前言内支撑结构格构钢立柱在建筑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确保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阐述内支撑结构格构钢立柱的施工方案,从工程准备、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二、工程准备1.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符合标准的格构钢立柱材料。
–对材料进行检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2.设备准备:–确保施工所需的吊装设备、焊接设备等完好。
–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确保可以正常使用。
3.环境准备:–保障施工区域的安全与通畅,确保无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准备施工所需的基础设施。
三、施工过程1.基础处理:–按照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立柱的承重能力。
–使用适当的方法对基础进行检查和强化,为立柱的安装提供坚实基础。
2.立柱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将格构钢立柱吊装到预定位置。
–确保吊装过程中操作规范,避免立柱受力过大或变形。
3.连接固定:–对立柱进行垂直度和水平度的检查,确保立柱安装正确。
–使用合适的连接材料对立柱进行固定,确保整体结构稳固。
四、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监控:–设置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2.质量检测:–对立柱的焊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探伤等质量检测。
–对立柱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五、总结内支撑结构格构钢立柱的施工方案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施工方案能够确保结构稳定,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操作,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工程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内支撑结构格构钢立柱的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参考资料1.XXXXX2.XXXXX3.XXXXX。
内支撑结构设计10项内容介绍工程实践中,内支撑结构不需占用基坑以外的地下空间,柔韧性具有较好的整体强度和耐磨性,能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因此在支护工程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内支撑结构基本构件包括支撑、腰梁(或冠梁)以及立柱和立柱缆线,内支撑结构的蟹蛛科花平面和剖面示意见图5.33和图5.34。
内支撑结构宜采用超中静定结构;对个别次要构件失效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的部位宜设置约束。
内支撑结构的压制设计应考虑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基坑开挖步序的某次变化的影响。
内支撑结构设计包括支撑结构选型、支撑形式、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立柱和立柱桩设计、腰梁的设计、节点构造设计、预应力设置、换撑设计等内容以及竖向斜撑设计。
支撑结构的计算主要是支撑构件在结构上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
1、内支撑结构选型内支撑结构的选型有钢支撑、混凝土支撑以及钢与混凝土的混合支撑。
(1)钢支撑钢支撑具有自重轻、安装和拆除方便、施工速度快、可重复利用等其优点,立即而且安装后能立即发挥支撑促进作用,对减小由于时间效应而时间增加的基坑位移十分有力,因此,对平面形状规则的基坑常采用钢支撑。
但钢支撑节点构件和安装相对复杂,需要具有一定须要的施工水平,另外,钢支撑的预应力损失问题经常困扰施工人员的问题。
钢支撑一般采用钢管、型钢及其三重奏截面,主支撑常用较大标准规范H700×300、H500×300、H400×400H型钢和φ609×16(12)、φ580×16钢管,八字撑常用较小规格H型钢或φ299×10(8)钢管,支撑对话之间的沟通杆常用工字钢、槽钢,立柱则常用L120~L180角钢。
为满足钢支撑稳定性要求,钢支撑受压杆件的长细比不应大于150,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应大于200。
(2)混凝土支撑混凝土支撑是在基坑内现浇而成的结构体系,布置形式和方式基本不受基坑平面形状的限制,具有比钢支撑皮斯基的刚度、更好的整体性,且施工技术相对简单,因而应用范围较细。
内支撑结构设计一、内支撑结构可选用钢支撑、混凝土支撑、钢与混凝土的混合支撑。
二、内支撑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原则:1、宜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结构形式;2、宜采用对称平衡性、整体性强结构形式;3、应与主体地下结构的结构形式、施工顺序协调,应便于主体结构施工;4、应利于基坑方开挖和运输;5、需要时,可考虑内摘除结构作为施工平台。
三、内支撑结构应综合考虑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主体结构形式等因素,选用有立柱或无立柱的下列内支撑形式:1、水平对支撑或斜撑,可采用单杆、桁架、八字形支撑;2、正交或斜交的平面杆系支撑;3、环形杆或环形板系支撑;4、坚向斜撑。
四、内支撑结构宜采用超静定结构。
对个别次要构件失效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的部位宜设置冗余约束。
内支撑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地质和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基坑开挖步序的偶然变化的影响。
五、内支撑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原则:1、水平对撑与水平斜撑,应按偏心压力国建进行计算;支撑的轴向压力其支撑间距N 倍挡土构件的支点力之和;腰梁或冠梁应按宜支撑我支座的多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可取相邻支撑点的中距;2、矩形基坑支护的正交平面杆系支撑,可分解为纵横两个方向的结构单元,并分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3、平面杆系支撑、环形杆系支撑,可按平面杆系结构采用平面有限元法进行计算;计算时应考虑基坑不同方向上的荷载不均匀性;建立的计算模型中,约束支座的设置应与支护结构实际位移状态相符,内支撑结构边界向基坑外应设置弹性约束支座,向基坑内位移处不应设置支座,与边界平行方向应根据支护结构实际位移状态设置支座;4、内支撑结构应进行坚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分析;设有立柱时,在坚向荷载作用下内支撑结构宜按空间框架计算,当作用在内支撑结构上的坚向荷载较小时,内支撑结构的水平构件和按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可取相邻立柱的中法,对支撑、腰梁与冠梁、挡土构件进行整体分析。
六、内支撑结构分析时,应同时考虑下列作用:1、有挡土都建传至内支撑结构的水平荷载;2、支撑结构自重;当支撑作为施工平台时,尚应考虑施工荷载;3、当温度改变引起的支撑结构内力不可忽略不计时,应考虑温度应力;4、当支撑立柱下沉或隆起量较大时,应考虑支撑立柱与挡土构件之间差异沉降产生的作用。
、内支撑结构可选用钢支撑、混凝土支撑、钢与混凝土的混合支撑。
二、内支撑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原则:
1、宜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结构形式;
2、宜采用对称平衡性、整体性强结构形式;
3、应与主体地下结构的结构形式、施工顺序协调,应便于主体结构施工;
4、应利于基坑方开挖和运输;
5、需要时,可考虑内摘除结构作为施工平台。
三、内支撑结构应综合考虑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主体结构形式等因素,选用有立柱或无立柱的下列内支撑形式:
1、水平对支撑或斜撑,可采用单杆、桁架、八字形支撑;
2、正交或斜交的平面杆系支撑;
3、环形杆或环形板系支撑;
4、坚向斜撑。
四、内支撑结构宜采用超静定结构。
对个别次要构件失效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的部位宜设置冗余约束。
内支撑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地质和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基坑开挖步序的偶然变化的影响。
五、内支撑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原则:
1、水平对撑与水平斜撑,应按偏心压力国建进行计算;支撑的轴向压力其支撑间距N
倍挡土构件的支点力之和;腰梁或冠梁应按宜支撑我支座的多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可取
相邻支撑点的中距;
2、矩形基坑支护的正交平面杆系支撑,可分解为纵横两个方向的结构单元,并分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
3、平面杆系支撑、环形杆系支撑,可按平面杆系结构采用平面有限元法进行计算;计
算时应考虑基坑不同方向上的荷载不均匀性;建立的计算模型中,约束支座的设置应与支护结构实际位移状态相符,内支撑结构边界向基坑外应设置弹性约束支座,向基坑内位移处不应设置支座,与边界平行方向应根据支护结构实际位移状态设置支座;
4、内支撑结构应进行坚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分析;设有立柱时,在坚向荷载作用下内
支撑结构宜按空间框架计算,当作用在内支撑结构上的坚向荷载较小时,内支撑结构的水
平构件和按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可取相邻立柱的中法,对支撑、腰梁与冠梁、挡土构件进行整体分析。
六、内支撑结构分析时,应同时考虑下列作用:
1、有挡土都建传至内支撑结构的水平荷载;
2、支撑结构自重;当支撑作为施工平台时,尚应考虑施工荷载;
3、当温度改变引起的支撑结构内力不可忽略不计时,应考虑温度应力;
4、当支撑立柱下沉或隆起量较大时,应考虑支撑立柱与挡土构件之间差异沉降产生的作用。
七、混凝土支撑构件及其连接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水位规定;钢支撑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
及各类稳定性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
支撑的承载力
计算应考虑施工偏心误差的影响,偏心距取值不宜小于支撑计算长度的1/1000 ,且对混凝
土办职称不宜小于20mm对钢支撑不宜小于40mm
八、支撑构件的受压计算长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水平支撑在坚向平面内的受压计算长度,不设置立柱时,应取支撑的实际长度;设
置立柱时,应取相邻立柱的中心距;
2、水平支撑在水平平面内的受压计算长度,对无水平支撑杆件交汇的支撑,应取与支
撑相交的相邻水平支撑杆件的中心距;当水平支撑杆件的交汇点不子啊同一水平面内时,水平平面内的受压计算长度宜取与支撑相交的相邻水平支撑杆件中心距的倍;
3、对坚向斜撑,应按条第1、2款的规定确定受压计算长度。
九、预加轴向压力的支撑,预加力值宜取支撑轴向压力标准值的(~)倍,且应与本规
程中的支撑预加轴向压力一致。
十、立柱的受压承载力金额按下列规定计算:
内支撑结构设计
1、在坚向荷载作用下,内支撑结构按框架计算时,立柱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内支
撑结构的水平构件按连续梁计算时,立柱可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
2、立柱的受压计算长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单层支撑的立柱、多层支撑底层立柱的
受压计算长度应取底层支撑至基坑底面的净高度与立柱直径或边长的5倍之和;2)相邻两
层水平支撑间的立柱受压计算长度应取此两层水平支撑的中心距;
3、立柱的基础应满足抗压和抗拔的要求。
十^一、内支撑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支撑的布置应满足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宜避开地下主体结构的墙、柱;
2、相邻支撑的水平间距应满足开挖的施工要求;采用机械挖土时,应满足挖土机械作
业的空间要求,且不宜小于4m
3、基坑支护形状支撑时,阳角处的支撑应在两边同时设置;
4、当采用环形支撑时,环梁宜采用圆形、椭圆形等封闭曲线形式,并应按使环梁弯矩、
剪力最小的原则布置辐射支撑;环形支撑宜采用与腰梁或冠梁相切的布置形式;
5、水平支撑与挡土构件之间应设置连接腰梁;当支撑设置在挡土构件顶部时,水平支
撑应与冠梁连接;在腰梁或冠梁上支撑点的间距,对钢腰梁不宜大于4mm对混凝土梁不宜
大于9 m;
6、当需要采用较大水平间距的支撑时,宜根据支撑冠梁、腰梁的受力和承载力要求,
在支撑端部两侧设置八字斜撑杆与冠梁、腰梁连接,八字斜撑杆宜在主撑两侧对称布置,且斜撑杆的长度不宜大于9m,斜撑杆与冠梁、腰梁之间的夹角宜取45° ~60°;
7、当设置支撑立柱时,临时立柱应避开立柱结构的梁、柱及承重墙;对纵横双向交叉
的支撑结构,立柱宜设置在支撑的交汇处;对用作主体结构柱的立柱,立柱在基坑支护阶段的负荷不得超过主体结构的设计要求;立柱与支撑端部及立柱之间的间距应根据支撑构件的
稳定要求和坚向荷载的大小确定,且对混凝土支撑不宜大于15m,对钢支撑不宜大于20m
8、当采用坚向斜撑时,应设置斜撑基础,且应考虑与主体结构底板施工的关系。
十二、支撑的坚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撑预挡土构件连接处不应出现拉力;
2、支撑应避开主体地下结构底板和楼板的位置,并应满足主体地下结构施工对墙、柱
钢筋连接长度的要求;当支撑下方的主体结构楼板在支撑拆除前施工时,支撑地面与下方主体结构楼板坚的净距不宜小于700mm
3、支撑至坑底的净高3m
4、采用多层水平支撑时,各层水平支撑宜布置在同一坚向平面内,层间净高不宜小于
3m>
十三、混凝土支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2、支撑构件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其坚向平面内计算长度的1/20 ;腰梁的截面高度(水平尺寸)不宜小于其水平方向计算跨度的1/10 ;截面宽度(坚向尺寸)不应小于支撑的截
面咼度;
3、支撑构件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沿截面周边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十四、钢支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支撑构件可采用钢管、型钢及组合截面;
2、钢支撑受压力杆件的细比不应大于150,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应大于200;
3、钢支撑连接宜采用螺栓连接,必要时采用焊接连接;
4、当水平支撑预腰梁斜交时,腰梁上应设置牛腿或采用其他够承受剪力的连接措施;
5、采用坚向斜撑时,腰梁和支撑基础上应设置牛腿或采用其他能够承受剪力的连接措
施;腰梁与挡土构件之间采用能够承受剪力的连接措施,斜撑基础应满足坚向承载力和水平
承载力要求。
十五、立柱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柱可采用钢格构、钢管、型钢或钢管混凝土等形式;
2、当采用灌注桩作为立柱基础时,钢立柱锚入桩内的长度不宜小于立柱长边或直径的4 倍;
3、立柱长细比不宜大于25;
4、立柱与水平支撑的连接可采用铰接;
5、立柱穿过主体结构底板的部位,应有效的止水措施。
十六、混凝土支撑构件的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钢支撑构件的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