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审核制度及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5.41 KB
- 文档页数:15
放射科诊断报告审核制度及流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放射科诊断报告审核制度及流程,以确保放射科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
放射科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部门,通过影像学技术提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支持。
因此,放射科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对医疗结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2. 放射科诊断报告审核制度2.1. 审核目的放射科诊断报告审核的目的是确保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
通过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报告中的错误,提高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2.2. 审核责任放射科报告的审核责任由专业放射科医师承担。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影像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并了解最新的诊断标准和技术。
2.3. 审核标准放射科报告的审核应符合以下标准:- 报告应准确无误,包括患者身份、影像学结论和医生建议等内容。
- 报告应规范,遵循行业内的报告要求和标准格式。
- 报告应及时完成,以满足医疗诊断和治疗的需求。
2.4. 审核流程放射科报告的审核流程如下:1. 影像学技术人员拍摄和处理影像,生成初步报告。
2. 专业放射科医师根据初步报告审核影像结果和结论。
3. 审核医师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签署审核意见。
4. 报告被发送给相关医疗团队,供诊断和治疗使用。
3. 结论放射科诊断报告审核制度及流程对确保报告准确性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审核目的、责任、标准和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报告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以上为放射科诊断报告审核制度及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谢谢!。
报告审核制度
1.核片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
2.核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 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核片日期以及书写报告医师的签名。
急诊检查还需要包括检查时间和临时报告的时间.
3.核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检查名称,部位和方法是否达到有关申请和经治医师提出的要求(针对性要强)。
认为不妥者需及时与主管该病员的经治医师联系商榷(亲自联系或请书写报告医师执行)
4.核片医师在审核报告过程中应注意修正错误的或不当的专业描述用语,以及描述与诊断结论的一致性,特别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提出加做和/或重做有关的影像学检查,交书写报告医师落实执行。
尽可能地减少误,漏,过诊之机率,提高报告的正确性。
5.核片医师还应注意对摄片中临床要求以外的阳性症状发现在报告中应有述及,并按诊断重要性的主次顺序写在结论中以供临床参考.
6.核片医师在同意的和修改后通过的报告上签名,字迹要清楚。
影像报告书写审核流程图。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放射科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放射学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结果制作的一份书面报告。
这份报告需要符合一定的书写规范,同时还需要建立审核制度和流程来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书写规范1. 报告格式放射科诊断报告应该采用标准的格式,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史、检查日期、检查方法、检查部位、检查结果等信息,其中病史要写明具体症状、持续时间和发病原因等。
2. 报告内容放射科诊断报告应该包含清晰、准确的诊断结论,同时要详细描述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大小、形态、结构、密度、强化等内容。
同时,还应该包括对检查结果作出的诊断结论和建议。
3. 书写要求放射科医生在书写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书写清晰、字迹端正、符号准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保证整个报告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二、审核制度和流程为了保证放射科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建立审核制度和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1. 检查医生录入报告并提交至审核人员;2. 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检查结果、诊断结论、建议等内容;3. 审核人员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检查医生,如果审核有问题,则需要回访病人重新进行检查;4. 检查医生修改报告,并重新提交至审核人员进行审核;5. 审核通过后,报告可以打印或写成电子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
三、总结放射科诊断报告书是一份重要的医疗文书,对于患者的诊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和流程,要求放射科医生严格遵守报告书写规范和审核流程,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避免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放射科报告审核制度
一、概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诊断成为医生判断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了保证放射科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建立放射科报告审核制度是必须的。
二、审核人员
放射科报告的审核人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 获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2. 在放射科领域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
3. 熟悉放射诊断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4. 具备良好的诊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审核流程
1. 初审:由临床放射医生对放射科报告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审核:由专业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审核,查找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3. 二审:由主任医师对审核后的报告进行二次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 签字:由审核人员对报告进行签字,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审核标准
1. 确保放射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和准确性;
2. 确保报告中所描述的病变和疾病的诊断符合放射学和临床学标准;
3. 确保报告所提供的治疗方案符合放射学和临床学标准;
4. 确保报告中的结论准确无误,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五、总结
建立放射科报告审核制度能够保证放射科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同时,也为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
放射科诊断书写报告书写规范【2 】.审核轨制与流程
1.一般项目完全,登记时必须精确登记检讨号.姓名.性别.年纪.检讨部位.申请大夫.住院病人要必须精确登记住院科室.床号.住院号.打印报告才能精确反应上述项目.
2.平片.CT报告正文上方必须标出检讨部位.方位.检讨名称.
3.对病变的描述要客不雅精确,表达清晰,解释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内部构造.边缘,加强扫描者解释加强程度及特色.正常部分按次序说起重要的阴性现象,特殊与临床疑诊有关的.必须语句通顺,标点精确,不可消失鄙谚等非专业用语.外文缩写.诊断名词.
4.诊断结论要精确,与描述内容相符,应包括部位.病名.并发症.病名要写全名,不能用缩写.诊断不明白的按可能性大小从大到小,可用“斟酌XX”或相符“XX影像学表现”.XX可能.XX?,不能列出任何病名者可写出重要平常现象.对临床疑诊而无响应疾病表现着,应特殊提醒.
5.审核下级大夫的报告时,要复核阳性现象及重要的阴性现象,修正所以错误及不妥之处.描述中错漏较多时可退回重写.
6.对于复查病例,仍应客不雅精确描述本次检讨所见.幷斟酌前次影像学诊断是否适合,如以为不妥,应当与前次报告大夫沟互市议,如不能达成一致,应由上级大夫决议.如无充分证据,不可随便更改影像学诊断.诊断结论之后应提醒本次检讨与前次检讨所见的变化.
第1页,-共1页。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X线、CT、MRI)X线部分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 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状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状、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境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窥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
(4)男性应包括前线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
(5)有没有其它异常发现。
放射科报告审核制度与流程
一、普放(即DR)和CT检查报告均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人员书写相关的诊疗报告,并提交上级医师审核。
二、签发报告医师必须具有相应专业上岗资质。
三、取得主治医师资格或副主任医师资格的人员审核并签发报告,严禁未经上级医师审核出具相关的诊疗报告。
四、审查诊疗报告时,要求认真仔细,面面俱到,不得遗漏病变。
五、审查报告时要查:申请单的申请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与DR、CT胶片上的是否符合,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检验资料,并询问患者相关临床表现,相应影像表现提出合理的意见或者建议。
六、一般情况影像报告须两人以上签发,原则上审核医师职称高于初中级报告医师,审核医师可根据病例疑难程度提交上级医师审核,或提交集体阅片会讨论通过。
七、为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提高影像诊断的临床符合率,制定本院影像诊断审核制度。
住院医师主要负责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影像报告书写工作。
科主任及上级医师,主要负责指导下级一线医生阅片,并再次浏览图像,对下级医生完成的影像报告内容进行审核、更正并确认。
八、急诊报告可由1人单独签发,病人必须留下可靠联系方式。
每日8:00-8:30全科集体阅片,对前一日急诊影像进行复阅,由科主任或上级医师主持讨论,并详细记录讨论意见,发现差错应及时与病人或者相关科室联系,及时更正急诊报告为正式报告。
九、科主任及上级医师在有效诊疗期限内有权对存在明显错误的报告进行更正、修改并重新确诊。
流程审批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审查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的审查是医院放射科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它对确保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流程审批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审查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患者报告提交患者经过放射科影像检查后,报告将由技师按标准格式书写,并发送至相关医生进行诊断。
医生收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审查,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无误。
二、报告审查流程1. 报告审查前准备:医生应在审查前准备相关文件和工具,如患者病历、放射影像片、标准规范等。
2. 报告核对:医生首先核对报告中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与患者信息一致,并确认报告的完整性。
3. 影像评估:医生应逐张评估患者的放射影像片,确保影像质量良好,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与技师进行沟通,获取更高质量的影像。
4. 诊断结果分析:医生根据影像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病历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在此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和解释。
5. 报告书写与签名:医生在完成诊断后,应将诊断结果准确清晰地书写在报告中,并加盖个人电子签章。
报告的书写应规范、简明扼要,以方便其他医护人员的阅读和理解。
6. 报告审核:医生完成报告后,应将报告交由上级医生进行审核。
上级医生需要对报告内容进行细致的审核,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7. 报告归档和传输:报告审核通过后,流程应将报告进行归档,并将原始报告发送至相关科室或病区,以便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参考和治疗。
三、报告审查注意事项1. 保护患者隐私:在审查报告过程中,医生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2. 疑难病例讨论:对于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医生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和会诊,以确保最终诊断的准确性。
3. 及时沟通与反馈:医生在审查报告时,如遇到问题或疑虑,应及时与相关技师或其他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问题的解决和信息的畅通。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X线、CT、MRI)X线部分一、胸部X线报告二、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三、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四、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五、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六、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七、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八、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九、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十、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十一、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十二、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十三、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十四、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观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
(5)有无其它异常发现。
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报告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1)头颅大小与形态。
(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
(3)颅缝与囱门有无异常。
(4)脑回压迹有无增多、增深。
(5)颅板血管压迹有无异常。
(6)蝶鞍大小、形态。
骨质有无异常。
(7)颅内有无生理或病理性钙化,其位置、形态。
大小、数目如何。
(8)头颅软组织情况。
2、副鼻窦X线诊断报告(l)各组窦腔发育情况。
(2)各窦腔大小、形态、密度有无异常,黏膜有无增厚,有否液平。
(3)鼻腔与眼眶情况。
(4)如窦腔出现占位性病变应重点描述病理变化情况。
3、乳突X线诊断报告(1)乳突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气房大小及密度。
(2)鼓窦入口与鼓窦区有无扩大或骨质破坏。
(3)鼓室、天盖、乙状窦骨质情况。
(4)内外耳道情况。
(5)周围组织骨质结构情况。
4、眼眶X线诊断报告(1)眶窝大小与形态。
(2)眶壁骨质结构。
(3)眶内软组织密度有何异常改变。
(4)眶裂、视神经孔形态、大小及骨壁清况。
(5)周围副鼻窦与颅内情况。
5、下颌骨X线诊断报告(1)下颔骨骨质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
(2)牙槽有无病变情况。
(3)软组织情况。
五、骨与关节系统X线诊断报告1、骨与关节外伤X线诊断报告(1)骨折或关节脱位部位与名称。
(2)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对位对线情况。
(3)软组织有无积气、异物或肿胀情况。
(4)骨折断端或脱位关节有无骨质破坏,或其它骨质改变。
2、关节病变X线诊断报告(1)关节病变发生部位:干骺端、骨干或关节。
(2)骨与关节骨质结构有无异常: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
(3)关节间隙与软组织情况。
3、四肢长骨病变X线诊断报告(1)病变发生部位及累及范围。
(2)四肢长骨病变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3)软组织变化情况。
(4)如果是肿瘤病变应描述肿瘤生长方式(膨胀性、压迫性或浸润性破坏)与病变与正常骨组织分界线情况。
4、脊柱病变X线诊断报告(1)脊柱曲度变化情况。
(2)病椎的部位,数目与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
(3)椎间隙改变情况。
(4)软组织特别是椎旁软组织改变情况。
六、急腹症平片X线诊断报告1、立位片:胃肠腔有无扩张、积气、积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无游离气体。
2、卧位片:(1)??膈肌位置,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位置、形态及大小。
(2)??腰大肌与腹膜内外脂肪层影。
(3)??何段肠道积气扩张、肠壁厚度、肠道分布与位置如何?有无肿块或高密度结石影。
(4)??脊柱、盆腔、骨骼有无异常。
七、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报告1、食道造影诊断报告(1)胸部常规透视情况、胃泡大小、食道内有无食物滞留。
(2)食道钡剂通过各段充盈情况,有无受阻缺损或狭窄。
(3)食道壁柔软度、扩张度、粘膜情况。
(4)经过贲门钡流情况,有无受阻,局部有无肿块,有无受压、移位情况。
(5)胃底部钡剂充盈情况,膈胃间距离如何。
2、上胃肠造影诊断报告(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
(2)食道有无异常。
(3)胃部:类型、位置、张力、蠕动、粘膜等情况。
(4)胃壁柔软度、移动度、排空程度。
(5)胃双重对比相,胃小区显示情况有无异常。
(6)十二指肠各部形态,功能变化。
(7)如为全胃肠道造影应观察各组小肠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无异常。
并要连续观察直达回盲部显示为止。
3、结肠造影诊断报告(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
(2)导管插入顺利与否。
(3)结肠各段充盈显示情况,有无受阻,位置,结肠袋形、外形、移动度、肠壁柔软性、排钡后结肠收缩功能、粘膜皱壁情况。
(4)气钡双重相:粘膜情况,有无充盈缺损或息肉样改变等情况。
CT与MRI部分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1、颅脑:(1)颅骨骨质情况。
(2)脑沟、脑池情况。
(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
(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
(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
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
2、眼眶:(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
(2)眶裂与视神经管。
(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
(4)视神经情况。
(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
(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请况。
(7)眶周围鼻窦窦与颅内情况。
3、耳与颈骨:(1)外耳道情况。
(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
(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
(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
(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
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
(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
(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
(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
二、颈部CT或MRI诊断报告1、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
(2)咽旁间隙情况,咽鼓管隆突情况。
(3)咽后间隙情况。
(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况。
(5)鼻咽部周围骨质结构情况。
2、喉部:(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况。
(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结构情况。
(3)声门下区情况。
(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
(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
(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
3、颈部:(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
(3)颈后区情况:有无占位肿块情况。
4、涎腺:(1)腮腺大小。
形态、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有无占位情况。
(2)颌下腺大小、形态、位置、深度或信号有无异常,增强后情况。
有无占位灶。
三、胸部CT或MRI诊断报告1、气管:主气管及其各分支情况。
2、肺门:肺门结构,血管与淋巴管情况。
3、肺野:肺叶、肺段、肺小叶情况,发现病灶应重点描述。
4、胸膜:壁侧与纵隔胸膜及叶间胸膜情况。
5、纵隔:大血管、心脏各房室及纵隔各组淋巴结情况。
6、胸壁:骨骼骨质结构与软组织情况。
7、横膈情况。
四、心脏CT或MRI诊断报告1、心肌:厚度、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
2、心内膜情况。
3、心房:大小、形态有无异常情况。
4、心室:大小、形态、肌小梁等情况。
5、心瓣膜情况。
6、心包情况。
7、肺动脉主干与肺静脉主干情况。
8、冠状动脉情况。
9、心脏内血流情况。
五、腹部CT或MRI诊断报告1、肝脏、胆囊:(1)肝脏外形与各叶比例有无关调。
(2)肝门结构、肝内胆管与总胆管情况。
(3)肝内动静脉(包括门脉)主干与分支情况。
(4)肝脏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特别注意增强后各期扫描包括延时扫描其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
(5)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囊内有无占位情况。
(6)腹腔内及周围脏器情况。
2、胰腺:(1)胰腺包括钩突、头、体、尾部大小、形态情况。
(2)总胆管下端与胰管情况。
(3)胰腺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措况。
(4)胰周有无异常情况。
(5)扫描区域内动、静脉、淋巴结情况。
(6)周围脏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