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医学相关)
- 格式:ppt
- 大小:6.38 MB
- 文档页数:77
儿内科(医学高级):遗传代谢性疾病考试资料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肝豆状核变性的基本代谢缺陷是肠道吸收铜增加和尿铜排出减少。
( )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符合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A.智力低下 B.皮肤粗糙、发干 C.韧带松弛 D.身材矮小 E.通贯手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名词解释 Wilson 病 本题答案: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病,属常染色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特点是由于铜沉积在肝、脑、肾和角膜等组织,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4、单项选择题 先天愚型染色体绝大部分为( )A .标准型21-三体 B .G/G 易位型21-三体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C.D/G易位型21-三体D.嵌合型21-三体E.12-三体型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单项选择题患儿,男,10岁。
近2个月来出现语言不清,书写困难。
体检:面部表情呆板,肢体震颤,双上肢肌张力增高,角膜见K-F环。
AST:145U/L。
初步诊断是( l7、单项选择题10个月男孩,近5天来抽搐发作3~4次,查体:智力发育差,表情呆滞,头发黄褐色,皮肤白皙,尿三氧化铁试验阳性,关于饮食疗法,不正确的是()A.生后一经确诊,立即开始饮食控制B.治疗需持续终生C.每日允许摄取少量苯丙氨酸(30mg/kg)D.需定期观察血清苯丙氨酸水平,并作饮食调整E.一般应维持至青春期后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单项选择题患儿9月,生后6月起进食后经常呕吐、皮肤湿疹,智力及体格发育渐落后于同龄儿,喜睡,有癫痫小发作,尿有鼠尿臭味,毛发及虹膜颜色浅,皮肤白,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
遗传代谢病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郑军一、定义遗传病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 IMD)又称先天性代谢缺陷病(inbornerror of metabolism IEM), 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
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某种酶、载体蛋白、膜或受体等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产物功能发生改变,而出现相应的病理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父母有同宗病史、曾有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家族中有同样严重疾病史时,临床医师应警惕IEM可能。
某些IEM如尿素循环病-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缺乏为X连锁疾病。
先天代谢病(IEM)患儿一般出生时表现正常。
新生儿期发病者一般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症状。
因新生儿应急反应和代偿能力有限,先天代谢病常与感染、严重心肺功能不良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
当出现有这些非特异表现时高度怀疑先天代谢病很重要,因大多数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治会很快导致死亡。
即使某些代疾病目前尚无法治疗,但明确诊断对以后妊娠的产前诊断会有关键作用。
二、发生率虽然每一种先天代谢病都比较罕见,但因其种类繁多,故其总发生率可高达1/2000。
约有100种先天代谢病在新生儿期会出现临床表现。
三、临床特点1、孕期孕有长链3-羟辅酶A脱氢酶缺乏(LCHADD)及其它脂肪酸氧化疾病胎儿的孕妇可在孕期发生急性脂肪肝及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
但大多数IEM孕期正常。
2、发病时间、方式根据新生儿期出现时间及方式划分二组。
中毒型典型病程是出生时表现健康、无症状,随后临床进行性恶化。
首发症状一般是喂养困难、呕吐、继而神经症状恶化,有嗜睡、呼吸暂停、惊厥、昏迷。
典型疾病为有机酸中毒、尿素循环病(UCD)。
能量缺乏型,最常见表现为势不可挡的神经系统表现,呼吸暂停、惊厥、昏迷,没有无症状期。
此组疾病有线粒体、微体病,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钼辅助因子缺乏,原发乳酸酸中毒。
组学技术在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及发病机制探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王朝1,张瑄21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天津市儿科研究所天津市儿童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4;2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肾脏内科摘要:组学技术是指利用高通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效率的技术手段对生物体内不同层面物质的分子组成进行全面、系统、定量或半定量的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包括基因组学技术、转录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
近年来,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遗传代谢病(IMDs)的筛查、诊断以及发病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有Sanger测序、二代测序(NGS)和基因芯片等,可应用于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NBS)、疾病诊断和基因变异携带者筛查等。
转录组学技术不仅可以在mRNA序列水平上检测遗传变异,而且能够通过评估诸如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剪接或基因融合等直接分析遗传变异的影响,验证非编码区变异的致病性,可用于黏多醣贮积症(MPS)的诊断和甲基丙二酸血症(MMA)致病机制的研究等。
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质谱技术和基于抗体的技术,可用于MMA、溶酶体贮积症(LSD)等发病机制的研究。
代谢组学技术分为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IMDs的筛查、新标志物探索和发病机制研究。
多组学技术整合可以突破单一组学技术的局限性,基因组学技术与代谢组学技术整合明显提高了IMDs的筛查效率,转录组学技术与基因组学技术整合可以提高基因诊断准确率,基因组技术、转录组技术、蛋白质组技术和代谢组技术整合还可用于部分IMDs的机制探索。
关键词: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转录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多组学技术;遗传代谢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1.024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1-0098-04遗传代谢病(IMDs)是一类由基因缺陷导致的内源性物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常伴随着身体的多系统受损和多种临床表现,包括有机酸血症、尿素循环缺陷、溶酶体贮积症(LSD)和氨基酸代谢障碍等,大多数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隐性遗传,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较大。
基因诊断的分类基因诊断是一种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变异来确定其患病风险或确定疾病的诊断方法。
基因诊断可以对遗传疾病、癌症、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方法,基因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1. 遗传病基因诊断遗传病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来确定个体是否携带遗传病的方法。
遗传病基因诊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是否携带某种遗传病的基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遗传给下一代。
常见的遗传病基因诊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2. 肿瘤基因诊断肿瘤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来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预后的方法。
肿瘤基因诊断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常见的肿瘤基因诊断包括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3. 药物基因诊断药物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来确定个体对某种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的方法。
药物基因诊断可以帮助医生个体化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常见的药物基因诊断包括华法林抗凝血剂的剂量调整和阿司匹林耐受性的检测。
4. 个体基因组分析个体基因组分析是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整体测序和分析来获取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学特征的方法。
个体基因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背景,预测患病风险,指导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
常见的个体基因组分析包括基因组全序列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等。
5. 产前基因诊断产前基因诊断是对胎儿基因组的检测和分析,用于确定胎儿是否携带某种遗传病的方法。
产前基因诊断可以帮助家庭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处理。
常见的产前基因诊断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羊水穿刺和绒毛膜活检等。
基因诊断的分类多样且涵盖面广,每一种分类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和意义。
基因诊断的发展为疾病的早期预防、精准治疗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
常见遗传代谢性肝病的基因诊断进展
张艳玲;马昕;邓莉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2(027)007
【摘要】遗传代谢性肝病是因基因缺陷而导致代谢异常的一大类疾病,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这些疾病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以及常规诊断方法的局限性,早期的确切诊断往往难以实现.现代分子生物学对遗传代谢性肝病发病及遗传机制的深入认识使基因诊断成为可能.现对一些常见的遗传代谢性肝病的常见基因变异位点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进行总结,介绍通过基因检测诊断这类疾病的方法.
【总页数】3页(P473-475)
【作者】张艳玲;马昕;邓莉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北京1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7
【相关文献】
1.常见遗传代谢性肝病的基因诊断进展 [J], 马昕;邓莉;张艳玲
2.不明原因肝病元凶之遗传代谢性肝病 [J], 朱研;邓国宏;向密
3.重视和推进对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认识和研究 [J], 白洁;郑素军
4.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J], 王帅;张威;张帆;钱珍;王亚如;辛雪萍
5.基因检测,助力遗传代谢性肝病精准诊断 [J], 屈德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金项目:洛阳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70002A)作者单位:471003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消化内科(王帅,张威,张帆,王亚如,辛雪萍);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钱珍)第一作者:王帅,男,34岁,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讲师㊂E-mail:903599931@通讯作者:张帆,E-mail:zf77361@ ㊃遗传代谢性肝病㊃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分析∗王帅,张威,张帆,钱珍,王亚如,辛雪萍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总结过去20年洛阳市各大医院诊治的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患者的临床特征㊂方法㊀2000~ 2021年期间洛阳市各大医院诊治的IMLD患者16例,总结㊁分析其临床特征㊂结果㊀在16例IMLD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26ʃ15)岁;其中金属代谢障碍性疾病8例(肝豆状核变性7例㊁遗传性血色病1例),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3例(Gilbert综合征2例㊁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遗传性胆汁淤积症4例ʌ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BRIC)2例㊁Alagille综合征1例㊁Citrin缺乏症1例ɔ和糖原累积病1例;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别来自4个家族,主要为ATP7B基因突变;遗传性血色病为HFE基因突变,Gilbert综合征为UGT1A1基因突变,Dubin-Johnson综合征为ABCC2基因突变,BRIC为ATP8B1基因突变,Alagille综合征为JAG1基因突变,Citrin缺乏症为SLC25A13基因突变,糖原累积病为G6Pase基因突变㊂结论㊀IMLD以肝豆状核变性较常见,大多IMLD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资料综合和基因检测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遗传代谢性肝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8㊀㊀Clinical features and gene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herited metabolic liver diseases㊀Wang Shuai,Zhang Wei,Zhang Fan,et al.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ird Affiliated Oriental Hospital to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471003,Henan Province,China㊀㊀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gene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herited metabolic liver diseases(IMLD).Methods㊀16patients with IMLD were encountered in five tertiary hospital in Luoyang between2000and2021,and the clinical materials and gene sequencing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㊀Out of the16 patients with IMLD,10were male and6were female,with the average age of(26ʃ15)yr at presentation,including metal metabolic disorders in8cases(Wilson s disease in7,hereditary haemochromatosis in1),hereditary hyperbilirubinemias in3(Gilbert syndrome in2,Dubin-Johnson syndrome in1),hereditary cholestasis in4[benign recurrent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BRIC)in 2,Alagille syndrome in1and Citrin deficiency1case)and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in1case;7patients with Wilson s disease were from4families mainly with ATP7B mutation and the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haemochromatosis had HFE mutation,Gilbert syndrome had UGT1A1mutation,Dubin-Johnson syndrome had ABCC2mutation,BRIC had ATP8B1mutation,Alagille syndrome had JAG1mutation,Citrin deficiency had SLC25A13mutation and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had G6Pase mutation.Conclusion㊀The Wilson s disease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IMLD,and the diagnosis depends greatly on the clinical materials and gene sequencing.㊀㊀ʌKey wordsɔ㊀Inherited metabolic liver disease;Clinical feature;Gene sequencing㊀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㊁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化,我国肝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非病毒性肝病的比例逐年上升㊂研究显示,仍有约5%~10%慢性肝病患者不能明确病因㊂遗传代谢性肝病(inherited metabolic liver disease,IMLD)是原因不明肝病的病因之一㊂IMLD是由于基因变异而导致的肝脏代谢功能异常的一大类肝病㊂不同人种患病率不同,有呈家族聚集性发病的特点㊂虽然单一病种患病率低,但保守估计IMLD高达500多种,其总体发病率仍较高㊂IMLD临床表现复杂,常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限,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㊂长期以来,作为疑难肝病,IMLD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健康㊂我们总结了过去20年洛阳市5家三甲医院诊断的IMLD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㊂. All Rights Reserved.1㊀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㊀2000~2021年期间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㊁第一附属医院㊁第二附属医院㊁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和洛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IMLD 患者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就诊时年龄为10~66岁,平均年龄为(26ʃ15)岁㊂其中金属代谢障碍性疾病8例(肝豆状核变性7例和遗传性血色病1例),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3例(Gilbert综合征2例和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遗传性胆汁淤积症4例[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benign recurrent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BRIC)2例㊁Alagille 综合征1例和Citrin缺乏症1例]和糖原累积病1例㊂病例的诊断均符合国内外各种IMLD诊治指南或诊断标准[1]㊂1.2基因检测㊀抽取患者外周血,均送北京百世诺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检测项目为全外显子组单基因遗传病分析,数据解读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院相关指南㊂1.3肝组织病理学检查㊀常规行肝活检,取肝组织长度约为1.5cm以上,置入4%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连续组织切片,行HE染色㊁网状纤维染色㊁Masson三色染色㊁糖原(periodic acid-schiff, PAS)染色㊁铁染色(Perls法)㊁铜染色(红氨酸法)和胆色素染色(Hall法),在显微镜下观察㊂1.4统计学方法㊀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临床基本情况㊀本组16例IMLD患者基本资料见表1㊂表1㊀16例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基本资料疾病分类例数男/女年龄(岁)临床表现基因金属代谢障碍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血色病8715/34/31/029ʃ1932ʃ2021青铜色面容,肝功能异常,铜兰蛋白(+),尿酮阳性,铁蛋白异常ATP7B基因突变HFE基因突变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3212/11/11/019ʃ818/1127青少年发病,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黄疸,皮肤瘙痒,白陶土色大便UGT1A1基因突变ABCC2基因突变遗传性胆汁淤积症BRIC Alagille综合征Citrin缺乏症42113/11/11/01/024ʃ1035/211229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肝内胆汁淤积特殊面容,黄疸,胆汁淤积偏食㊁行为异常㊁性格改变,肝功能异常ATP8B1基因突变JAG1基因突变SLC25A13基因突变糖原累积病10/116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低血糖,骨质疏松G6Pase基因突变2.2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㊀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别来自4个家族,其中3例来自1个家族,2例来自另外1个家族,另2例分别来自不同的家族;7例患者血清血铜蓝蛋白降低㊁尿酮阳性, 4例出现了肝硬化,2例出现了轻度的脑部病变,5例基因检测显示ATP7B突变,7例肝组织铜染色均为阳性(图1),仅1例出现了角膜色素(Kayser-Fleis-cher,KF)环(图2);给予了青霉胺等药物促进铜排泄治疗,同时减少含铜量高的食物摄入㊂本组1例患者在接受青霉胺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后改用三乙烯-羟化四甲胺治疗㊂经过随访,7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疾病稳定,其中6例患者各项指标较前明显好转㊂2.3遗传性血色病㊀1例患者已进展为肝硬化,青铜色面容,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血清血铁蛋白㊁转铁蛋图1㊀肝组织铜染色阳性图2㊀角膜KF环阳性. All Rights Reserved.白饱和度和胆红素异常,MRI 检查可见肝脏弥漫性均匀性铁沉积的证据,组织病理学铁染色阳性(图3),基因检测显示HFE 基因突变(图4)㊂定期给予静脉放血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平稳㊂图3㊀肝组织铁染色阳性图4㊀基因检测显示HFE 基因突变2.4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㊀2例Gilbert 综合征患者均为青少年,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基因检测结果显示UGT1A1基因突变致UGT 结构异常;1例Dubin -Johnson 综合征患者皮肤和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色,尿色深黄呈淡茶水色,肝肿大,溴磺酞钠试验阳性,胆囊造影不显影㊂肝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细胞内毛细胆管侧有大小不等的棕褐色色素沉着,以小叶中心最为显著,基因检测提示ABCC2基因突变㊂患者仍间断反复发作黄疸㊂2.5BRIC ㊀2例分别是35岁男性和21岁女性,全身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㊂超声检查均提示严重的肝内胆汁淤积㊂女性患者基因检测未见突变,男性患者提示ATP8B1基因突变㊂给予多次人工肝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Alagille 综合征患者表现较为典型,有胆汁淤积的表现㊁心脏杂音㊁特殊面容,肝内小叶间胆管数量减少,基因检测提示JAG1基因突变㊂给予纳曲酮和考来烯胺联合治疗㊂目前,患者已死亡;1例Citrin 缺乏症患者为29岁男性,自小有严重偏食,曾因行为异常㊁性格改变,在肝病专科和精神疾病专科就诊,后出现智力和运动障碍㊂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瓜氨酸㊁精氨酸升高,苏氨酸/丝氨酸比值增高,肝精氨酸代琥珀酸合酶活性低下,存在SLC25A13基因突变㊂在确诊后给予患者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目前患者已死亡㊂2.6糖原累积病㊀1例患者为16岁女性,生长发育迟缓,肝脾大㊁反复出现低血糖,同时有高脂血症㊁肾脏损害㊁高尿酸血症㊁骨质疏松等,肾上腺素刺激实验异常㊂基因检测提示葡萄糖-6-磷酸酶突变㊂目前给予对症治疗㊂3 讨论根据症状和体征,多数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以得到临床诊断[2-4]㊂一经诊断,需早期和终生治疗[5]㊂本组1例患者在接受青霉胺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因此需定期复查,判断药物疗效及监测不良反应㊂遗传性血色病可导致肝硬化㊁肝细胞癌㊁糖尿病㊁心肌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5,6],目前认为,遗传性血色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导致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机制紊乱㊂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体质性黄疸,可分为两类,(1)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型,包括Gilbert 综合征和Crigler -Najjar 综合征;(2)结合胆红素增高型,包括Dubin -Johnson 综合征和Rotor 综合征[7-9]㊂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肝病,由与胆盐和脂质的分泌和转运相关的基因缺陷引起,其特征在于肝内胆汁淤积㊁瘙痒和黄疸,共分为5种:①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和BRIC 两种[1];②Alagille综合征是具有表型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0,11];③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④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⑤Citrin 缺乏症㊂根据γ-谷氨酰转肽酶是否升高可将PFIC 分为两大类,其中ABCB4基因突变引起的PFIC -3型患者表现为特征性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㊂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各型PFIC 患者的治疗策略也不同[12]㊂经典的诊断标准[13]包括:①至少具有两次黄疸发作,无症状间隔期长达数月/数年;②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内胆汁淤积;③存在因胆汁淤积引起的严重瘙痒;④影像学检查未见肝内外胆管异常;⑤肝活检提示小叶中央胆汁淤积;⑥无其他胆汁淤积性疾病的证据㊂Alagille 综合征经典的诊断标准为肝组织活检有肝内小叶间胆管数量减少/缺乏,具有慢性胆汁淤积㊁心脏杂音㊁角膜后胚胎环㊁蝴蝶椎体和特殊面容这5条主要标准中至少3条,并排除其他原因[14]. All Rights Reserved.Alagille综合征作为一种多系统疾病,需要接受多学科联合治疗㊂从肝病角度旨在改善瘙痒㊁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胆汁淤积相关并发症㊂对于该病引起的瘙痒常难以控制,可使用纳曲酮㊁利福平㊁考来烯胺单药/联合治疗[15]㊂Citrin缺乏症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IMLD㊂在新生儿或4个月以内的婴儿期发病者为Citrin缺乏症所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病(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㊂总体预后不良,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平均时间约为2年㊂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肝移植[16]㊂糖原累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年长患者中可发展为肝腺瘤或肝癌[17]㊂糖原分解和葡萄糖生成途径中的关键酶G6Pase的基因缺陷是导致本病的原因[18]㊂出现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刺激实验结果异常,肝肿大㊁低血糖㊁酸中毒㊁高脂血症㊁生长发育迟缓,血小板功能异常㊁肾脏损害㊁高尿酸血症和骨质疏松等㊂治疗上可给予酶替代治疗㊁基因治疗㊁维生素类药物和对症治疗[19]㊂近年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相对费用较低,具有高通量㊁高敏感度的优势[20]㊂随着对IMLD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这些诊断技术的完善,IMLD的基因诊断必定会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益处㊂基因治疗的目标是在患者肝细胞或肝外组织中获得高水平的治疗性基因转移和表达,以自体方式纠正疾病表型㊂利益冲突:无作者贡献声明:王帅㊁张帆:策划和课题设计;王帅㊁张威㊁辛雪萍:数据收集和分析;王帅㊁王亚如:统计学分析;王帅㊁钱珍:起草论文;张威㊁张帆: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给予本研究经费㊁行政和技术支持㊂ʌ参考文献ɔ[1]Vitale G,Gitto S,Vukotic R,et al.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New and wide perspectives.Dig Liver Dis,2019,51(7): 922-933.[2]Bryson TE,Anglin CM,Bridges PH,et al.Nuclease-mediatedgene therapies for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of the liver.Yale J Biol Med,2017,90(4):553-566.[3]Bull PC,Thomase GR,Rommens JM,et al.The Wilson diseasegene is a putative copper transporting p-type atpase similar to the menkes gene.Nat Genet,1993,5(4):327-337.[4]Daniel FW,James SD.Atp7b variant penetrance explainsdifferences between genetic and clinical prevalence estimates for Wilson disease.Hum Genet,2020,139(8):1065-1075. [5]Marie F,Caroline D.The psychopharmacology of Wilson diseaseand other metabolic disorders.Handb Clin Neurol,2019,165(1): 191-205.[6]Chia YW,Jodie LB.Liver iron sensing and body iron homeostasis.Blood,2019,133(1):18-29.[7]Grosse SD,Gurrin LC,Bertalli NA,et al.Clinical penetrance in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Estimates of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severe liver disease among hef c282y homozygotes.Genet Med, 2018,20(4):383-389.[8]Wagner KH,Shiels RG,Lang CA,et al.Diagnostic criteria andcontributors to Gilbert's syndrome.Crit Rev Clin Lab Sci,2018,55(2):129-139.[9]白洁,郑素军.重视和推进对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认识和研究.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2):153-155.[10]Manlio T,Claudia C,Maria M,et al.Hepatotoxicity caused bymebendazole in a patient with Gilbert's syndrome.J Clin Pharm T-her,2019,44(6):985-987.[11]Mitchell E,Gilbert M,Loomes KM.Alagille syndrome.Clin LiverDis,2018,22(4):625-641.[12]Baker A,Kerkar N,Todorova L,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Clin Res Hepatol Gastro-enterol,2019,43(1):20-36.[13]Luketic VA,Shiffman ML.Benign recurrent intrahepaticcholestasis.Clin Liver Dis,2004,8(1):133-149. [14]汪佩文,董育玮,李郑红,等.94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2): 225-228.[15]Stenson PD,Mort M,Ball EV,et al.The human gene mutationdatabase:Towards a comprehensive repository of inherited mutation data for medical research,genetic diagnosis an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udies.Hum Genet,2017,136(6):665-677. [16]Kajihara S,Matsuhashi S,Yamamoto K,et al.Exon redefinitionby a point mutation within exon5of the glucose-6-phosphatase gene is the major cause of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1a in Japan.Am J Hum Genet,1995,57(3):549-555.[17]白洁,任艳,梁晨,等.1996~2020年北京佑安医院遗传代谢性肝病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 24(2):164-167.[18]Lei KJ,Shelly LL,Pan CJ,et al.Mutations in the glucose-phos-phatase gene that cause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1a.Science, 1993,262(5133):580-583.[19]Reem D,Ayman S,Shatha G,et al.Periodontal manifestation oftype1b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A rare case report.Clin Adv Peri-odontics,2020,10(3):150-154.[20]Naim A,Samer G.A perspective on RNA interference-based ther-apeutics for metabolic liver diseases.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21,30(3):237-244.(收稿:2021-06-20)(本文编辑:刘波). All Rights Reserved.。
医学遗传学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
因此,通过医学遗传学的诊断与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有效应对遗传病的挑战。
一、遗传病的诊断1. 临床诊断遗传病的临床诊断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检查患者的身体表现和家族历史,以及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遗传病。
临床诊断能够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病因,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遗传学检测。
2. 遗传学检测遗传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染色体或遗传物质来确定遗传病的诊断。
常见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基因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和核型分析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和遗传风险评估,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二、遗传病的治疗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通过干预或修复异常基因的功能,来治疗遗传病的一种方法。
目前,基因治疗主要有基因替代治疗和基因编辑治疗两种方式。
基因替代治疗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正常的基因来代替异常基因,从而纠正疾病表现。
基因编辑治疗则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对异常基因进行修复或修改,达到治疗遗传病的目的。
2. 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来缓解遗传病的症状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对于一些无法根治的遗传病,维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某些遗传性代谢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特殊的饮食与药物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症状的恶化。
3. 心理支持与康复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庭常常面临心理和社会上的压力,因此心理支持与康复也是遗传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生可以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心理咨询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医学遗传学的诊断与治疗在遗传病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临床诊断和遗传学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遗传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基因治疗是一种前沿而有希望的治疗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基因缺陷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基因诊断名词解释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等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基因诊断是通过对遗传物质(如DNA、RNA)的分析,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识别人体的基因缺陷和突变,从而确定遗传病的诊断方法。
在基因诊断中,常用的名词包括:
1. 基因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功能性DNA序列。
它是指导生物体发育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缺陷基因
缺陷基因是指存在突变或异常的基因,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3. 突变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其编码产物(如蛋白质)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
4. 遗传疾病
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方法来确定。
5.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扩增、DNA测序、基因芯片等,用于对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
6.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用于解读和分析大规模的基因数据。
儿内科(医学高级):遗传代谢性疾病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出现溶血的原因是由于大量铜由肝脏释放入血,直接损伤红细胞膜所致。
( )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人体内铜的主要代谢部位是( )A .肝脏 B .脾脏 C .肾脏 D .肠道 E .胰腺 本题答案: 3、多项选择题 ( )是二倍体的。
A.果孢子体 B.四分孢子体 C.果胞 D.多室配子囊 E.雄配子体 F.孢子体 G.原丝体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本题答案:4、配伍题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 )糖原累积病( )A.生长迟缓、低血糖、肝肿大B.黄疸、腹胀、便秘、嗜睡C.通贯掌、伸舌、双眼外斜D.小便有鼠味E.智力正常、匀称性矮小本题答案:5、问答题简述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指征。
本题答案:6、多项选择题患儿,女,10岁,因面色苍黄、食欲差、恶心呕吐6天入院。
无发热、咳嗽,无血尿。
家长述近半年患儿易发脾气。
既往无肝炎等特殊病史。
体检:T36.8℃,烦躁,面部及巩膜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稍膨隆,上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未触及包块。
若进一步完善检查后考虑诊断可能为肝豆状核变性,确诊的检查是()A.测定血铜蓝蛋白B.骨髓穿刺C.裂隙灯下观察角膜K-F环D.腹部CTE.肝、肾功能F.心脏彩超本题答案:7、问答题多基因遗传的特征。
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先天愚型的核型主要为()A.标准型21-三体B.D/G易位型21-三体C.G/G易位型21-三体D.嵌合型21-三体E.18-三体型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10岁女孩,体型矮小,缺乏第二性征,乳房不发育,无腋毛、阴毛,胸宽,双乳头相距较远,且有智力低下,伴有颈蹼、颈短、下颌小,腭弓高,临床拟诊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以下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A.体型矮小B.性发育幼稚C.染色体核型分析D.尿中雌激素减少E.原发性闭经本题答案:10、单项选择题10个月男孩,近5天来抽搐发作3~4次,查体:智力发育差,表情呆滞,头发黄褐色,皮肤白皙,尿三氧化铁试验阳性,关于饮食疗法,不正确的是()A.生后一经确诊,立即开始饮食控制B.治疗需持续终生C.每日允许摄取少量苯丙氨酸(30mg/kg)D.需定期观察血清苯丙氨酸水平,并作饮食调整E.一般应维持至青春期后本题答案:11、单项选择题哪项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征( )A.患者的父母及子女均健康B.患者同胞的发病机率为25%C.患者同胞的发病机率为50%D.大多数情况下男女患病机率相等E.父母有血缘关系者较多见本题答案:12、问答题国际筛查学会对选择被新生儿筛查疾病的条件。
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遗传性代谢疾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一类疾病,多是由于身体缺乏某种酶类物质导致。
该类疾病常常是儿童期常见的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无法糖尿,这些疾病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和终身贫瘠等长期后果。
因此,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课题。
一、基因诊断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有缺陷的基因,进而进行早期干预。
目前,基因诊断技术的主要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序列分析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的DNA序列。
第二种是基因芯片技术,该技术通过检测基因芯片上特定基因片段的信号变化,进而确定基因存在缺陷。
二、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利用生物技术将正常基因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实现缺陷基因的正常替代。
目前,基因治疗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许多应用的基因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对苯丙酮尿症、囊性纤维化和X-连锁遗传性血小板减少伴有巨型血小板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
三、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它通过将CRISPR蛋白结合Cas9酶靶向特定的DNA序列,实现权威更改基因序列。
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疾病可以使用该技术实现治疗。
在遗传性代谢疾病治疗方面,研究已开始尝试使用CRISPR-Cas9技术,修复对应的基因缺陷。
四、肝细胞移植肝细胞移植是一种针对部分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肝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医生将健康肝细胞移植到受体的肝脏中,进而替代受体肝部分健康的肝细胞,实现肝部代谢功能的恢复。
此方法在患有部分遗传性代谢疾病时常常得到应用,但是移植的多次失败和排斥反应的出现也制约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总结随着时代的进步,遗传性代谢疾病治疗技术不断被拓展和完善。
一方面,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肝细胞移植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也为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医学遗传学中的基因检测和诊断方法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遗传性疾病的医学科学,对于遗传疾病的早期检测和及时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而基因检测和诊断方法则是医学遗传学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本文将从基因检测和诊断方法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对基因的检测和分析,确定某一种或多种基因是否存在的方法。
在医学遗传学中,基因检测可以为诊断某些遗传性疾病提供依据,也可以为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基于 DNA 反应原理而发展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由Kary Mullis发明。
PCR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一段特定的 DNA 片段,从而对遗传变异进行检测。
利用PCR 技术,可以通过引物扩增某个基因片段,然后通过分子电泳技术检测,从而确定该基因的是否存在突变。
(二)DNA测序DNA测序是对 DNA 段进行快速分析、检测的技术。
在医学遗传学中,利用 DNA测序技术,可以快速确定某一基因序列的突变是否存在。
测序方法主要包括Sanger测序、吉尔伯特-梳状质检测法和下一代测序技术等。
二、诊断方法对于遗传疾病的诊断,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遗传学检测遗传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家系分析和 DNA 检测,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种基因突变。
通过对家系分析,可以确定某种基因是否存在遗传性,而通过 DNA 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种基因的突变。
(二)生化检测生化检测包括多种方法,如酶活性测定、肝功能检测、氨基酸代谢检测、同位素测试等方法。
生化检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检测组织和血液中的生物化学参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种生化异常。
(三)影像学检测影像学检测是通过 CT、MRI、X射线等技术,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测,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种病变。
在医学遗传学中,影像学检测通常用于诊断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等。
三、基因诊断的应用举例(一)多囊肾病基因诊断多囊肾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肾出现大小不一的多个囊肿,而以后会不断发展并加重。
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与鉴定遗传性疾病是指由基因隐性或显性突变引起的疾病,其中有些疾病是可以通过基因定位和鉴定来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的。
本文将介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和鉴定的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前景。
一、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基因定位是指确定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遗传性疾病研究的第一步。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遗传连锁分析和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联分析。
1.遗传连锁分析遗传连锁分析是一种对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的方法,用于确定某一基因是否与遗传性疾病相关联。
该方法首先需要收集家族成员的血液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克隆分析,从而确定某一基因变异与遗传性疾病的相关性。
2.SNP关联分析SNP关联分析是通过筛选人类基因组中的大量SNP位点,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该方法依靠单纯的遗传变异而不涉及家族关系,因此适用于广泛的人群研究。
SNP关联分析已被广泛用于多种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遗传性疾病的基因鉴定基因鉴定是指确定某一基因的具体突变类型和位置,为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常见的基因鉴定方法包括Sanger测序、二代测序、PCR扩增、蛋白质电泳等。
1.Sanger测序Sanger测序是一种常见的基因鉴定方法,可用于对单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该方法基于荧光原理,通过四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四种不同的核酸碱基,从而得到DNA序列。
2.二代测序二代测序是一种高通量的测序技术,可同时对大量DNA样本进行测序,并得到高质量的DNA序列。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领域,为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PCR扩增PCR扩增是一种常用的基因鉴定方法,它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扩增DNA 序列。
该方法具有扩增速度快、灵敏度高、样本要求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DNA 检测和基因鉴定。
4.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检测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常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基因诊断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遗传信息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中基因诊断是医学遗传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下面是一些与基因诊断相关的常见名词解释:
1. 基因: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单位,是由DNA分子编码的。
2. 基因突变:基因的DNA序列发生变化,可能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倒位等。
3. 基因型: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形式,包括等位基因的组合。
4. 突变检测:通过对个体的DNA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基因中存在的突变或变异。
5. 基因测序:确定DNA序列的方法,可以揭示基因组中的突变和变异。
6. 单基因遗传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血友病等。
7. 多基因遗传病:由多个基因或基因组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遗传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8.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异常,包括染色体缺失、倒位、重排等,可能导致遗传疾病。
9. 基因检测:通过对个体的DNA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特定基因的状态,用于诊断遗传病风险或确认诊断。
10. 基因组学:研究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调控和功能注释等。
遗传学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研究在当今医学领域中,代谢性疾病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患者人数日益增加,这些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一直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难关。
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为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透过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手段,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人类遗传基因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密切关联,也为未来寻找治愈代谢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直接明显。
相反,代谢性疾病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例如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等等,而遗传因素则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现代遗传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代谢性疾病往往伴随着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变异,这些基因的变异形式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简称SNPs)。
这些SNPs在基因突变事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总体上对人体的影响是微小而复杂的,仅仅增加了发病的概率。
因此,人类基因组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需要通过大规模基因组和表型研究开展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实际上,随着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洞察人类SNPs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对遗传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结构分析、细胞实验和基因敲除实验等等,科学家们可以确定SNPs对人类基因的影响。
同时,遗传学方法还能够建立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联分析模型,以分析个体的基因型对代谢性疾病风险的影响。
因此,遗传基因组学的进步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一个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开展的研究,就发现了四个新的冠心病相关SNPs变异,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寻找新型冠心病风险因子,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种研究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大量数据分析,还有实验室实验证明,发现了新型冠心病SNPs,为基因组学和临床实践搭建了连接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