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财务会计(二)》平时作业讲评(3)

《中级财务会计(二)》平时作业讲评(3)

《中级财务会计(二)》平时作业讲评(3)
《中级财务会计(二)》平时作业讲评(3)

《中级财务会计(二)》平时作业讲评(3)

责任教师罗小明

《中级财务会计(二)》平时作业(3)包括教材第十一至十二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益的核算,收入、费用、所得税、利润的确认和核算。从本次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同学们基本掌握了这些知识,但对一些难点特别是所得税的处理方法出错率较高,需要引起注意。

习题一

一、目的

练习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

二、资料

2008年1月2日T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大型设备,合同价款为1500万元,按照约定分5年、并于每年年末平均收取。设备已经发出,发出商品时T公司已开出增值税发票,购货方已支付增值税款255万元。现销方式下,该设备销售价1200万元,成本900万元。

三、要求

1、编制T公司发出商品的会计分录;

2、编制T公司分期收款销售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表(采用实际利率法,年金300万元、期数5年、现值1200万元的折现率为%);

3、编制T公司2008年末收款并摊销未融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讲评:

(一)相关知识点:

分期收款销售是指销货方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而货款分期收回的销售方式。采用这种销售方式销售的商品,一般都价值较大,如设备、房产、汽车等;采用这种销售方式的收款期一般都较长,如几年或十几年;而且收款的风险较大。因此,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确认收入的时间应是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即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销售收入。

企业进行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应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企业发出分期收款销售的商品时,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分期实现销售确认销售收入时,应按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

(二)参考答案:

1、

借:长期应收款 1500000

银行存款 25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30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9000000

贷:库存商品 9000000

2、编制T公司分期收款销售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表

T公司分期收款销售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表

3、编制T公司2008年末收款并摊销未融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000000

贷:长期应收款3000000

同时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951600

贷:财务费用 951600

习题二

一、目的

练习所得税的核算。

二、资料

2007年度A公司实现税前利润200万元。本年度核算的收支中,确认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8000元、支付罚金4000元;去年底投入使用的一项设备,

原价300000元,本年度利润表中列支年折旧费45000元,按税法规定应列支的年折旧额为57000元。公司所得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的年初余额均为0。假设该公司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三、要求

计算A公司2007年的下列指标(列示计算过程):

1.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

3.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本年所得税费用。

要求:

(1)计算A公司本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指出暂时性差异的类型;

(2)计算A公司本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3)计算A公司本年的纳税所得额与应交所得税;

(4)2007年1-11月A公司已预交所得税45万元,编制公司本年末列支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讲评:

(一)涉及的知识点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参考答案:

(1)计算本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本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00000-45000=255000元

计税基础=300000-57000=243000元

(2)计算本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255000-243000=12000元

因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所以该暂时性差异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12000×25%=3000元

(3)计算本年的纳税所得额与应交所得税

本年的纳税所得额=2000000-8000+4000-12000=1984000元

应交所得税= 纳税所得额×税率=1984000×25%=496000元

(4)A公司本年末列支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期末所得税费用

=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已预交所得税

=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已预交所得税 =496000-0+3000-450000=49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49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6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3000

习题三

一、本题主要考核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相比与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的区别。

答:与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相比,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的不同之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由于不是独立的法律实体以及承担无限连带偿债责任的特点使得这两类企业在分配盈利前不提各种公积,会计上不存在分项反映所有者权益构成的问题,但对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企业而言,独立法律实体的特征以及法律基于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对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以及权益性资金的运用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会计上必须清晰地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并提供各类权益形成与运用信念,因此,会计核算上不仅要反映所有者权益总额,还应反映每类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

二、本题主要考核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

答: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在线作业三

《货币银行学》作业一、二、三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V 1. (C )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 A. 利率 B. 利息 C. 信用 D. 交换 满分:4 分 2. 信用的本质是:这种(B)行为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并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 A. 交易 B. 借贷 C. 偿还 D. 交换 满分:4 分 3. (D)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商业信用 满分:4 分 4. 银本位制是指以(B )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可以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 A. 银元 B. 白银 C. 银币 D. 银票 满分:4 分 5. 货币的产生使购买力(C ),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A. 具体化 B. 特殊化 C. 一般化 D. 专业化 满分:4 分 6. (B)是一种交换经济,随着社会分工的加深和经济的发展, 简单的物物交换逐步演化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C. 商品经济 D. 货币经济 满分:4 分 7. 金银复本位制分为(B )AC和双本位制两种类型。 A. 交叉 B. 平行

C. 单一 D. 双重 满分:4 分 8. 辅币的名义价值(A)实际价值,是由国家赋予其效力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等于 满分:4 分 9. 货币(A )职能,是需要的观念中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满分:4 分 10. 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C ) A. 银本位制 B. 金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块本位制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V 1. 信用的基本形式包括(ABCD)。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商业信用 满分:4 分 2. 衍生信用工具包括(ACD )。 A. 远期合约 B. 股票 C. 期货合约 D. 期权合约 满分:4 分 3. 信用工具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BCD )。 A. 风险性 B. 可转让性 C. 收益性 D. 偿还性 满分:4 分 4.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BCD )。 A. 确定本文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 B. 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C. 确定纸币发行和流通程序

货币银行学试题库及答案

16. 17. 1. 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2. 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A. 经营租赁 B. 古代租赁 C. 传统租赁 D. 金融租赁 3. 1998 年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后,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 A. 利率 B. 同业拆借利率 C. 货币供应量 D. 存款准备金率 4. “扬基债券 ”的面值货币是() A. 日元 B. 美元 C. 英镑 D. 法郎 5.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A. 平减指数 B. 非平减指数 C . 递减函 D. 递增函数 6.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是() A. 丽如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中国通商银行 D. 交通银行 7. 不属于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 A. 发放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 B. 办理向重点项目贷款贴息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办理粮棉油储备贷款 8. 保险合同终止一般是由于() 、单项选择题 保险期限届满 C. 保险人履约赔付 A. 保险标的灭失 B. 9. 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D. 保险公司破产 ) =KR/M C. Md = kPY D. M1 A. MV = PT B. P 10. 在证券交易所专门从事不足一个成交单位股票买卖的证券商是() A. 零股经纪商 B. 佣金经纪商 C. 二元经纪商 11. 以下不属于证券交易所特点的是 A. 有形市场 + M2= L1(y) + L2(r) D. 自营经纪商 B. C. 协商议价原则 D.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均按照( A. 美元计值 B. 英镑计值 ) 具有投机性 投资人须经过交易所成员从事交易 ) C. 特别提款权计值 D. 贷款对象的货币计值 13. 某企业持有 3 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 2000 元,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 5%,则贴 现金额是 ( ) A. 1975 元 B. 1950 元 C. 25 元 D. 50 元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存款货币还是现金货币的提供,均源于银行的() 存款业务 B. 贷款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资本金 B. 中央银行借款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存款负债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长期资本项目不包括() 直接投资 B.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各国银行间的资金拆放 D. 政府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 14. A. 15. A. A. C. A. 1942 年 B. 1945 年 C. 1946 年 D. 1960 年 18. 按保险对象的不同,可将保险分为()

18春北理工《货币银行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节欲论认为利息是() A: 一种借贷资本的报酬 B: 资本生产力的产物 C: 资本家节欲的报酬 D: 灵活性的报酬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目前,发展得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体系为( ) A: 欧洲货币体系 B: 北美货币体系 C: 东亚货币体系 D: 西非货币体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实际价值单方面转移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储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将货币存入银行时,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储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都是() A: 不兑现信用货币 B: 兑现信用货币 C: 自由兑换的信用货币 D: 非信用货币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不属于金融机构的是() A: 租赁公司 B: 证券公司 C: 税务局 D: 财务公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现代货币数量论中融入了视()为资产的思想 A: 资本 B: 货币 C: 股票 D: 证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货币供给,从根本上说受制于() A: 货币的需求 B: 社会的总需求 C: 社会的总供给 D: 市场的需求状况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伴随商品信用交易产生的是()职能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储藏手段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政策性银行不包括() A: 开发银行 B: 农业政策性银行 C: 进出口政策性银行 D: 投资银行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的主体 A: 银行 B: 货币 C: 股票 D: 证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 A: 零售物价指数 B: 批发物价指数 C: 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D: 国民生产总值指数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由一国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A: 官定利率 B: 公定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固定利率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是根据商品的零售价格编制的指数。 A: 零售物价指数 B: 批发物价指数 C: 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D: 国民生产总值指数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现代货币数量论融入了() A: 费雪方程式 B: 剑桥方程式 C: 凯恩斯货币理论 D: 斯密理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6: 货币不处于流通状态时,货币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储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7: 资本生产力论认为利息是() A: 一种借贷资本的报酬 B: 资本生产力的产物 C: 资本家节欲的报酬 D: 灵活性的报酬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8: 中央银行的职能没有() A: 调节干预 B: 管理

货币银行学作业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作业3 一、解释下列词汇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既包括国际投资,也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套汇: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相继经历了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超额准备金: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批购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二、判断能力正确与错误1.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全部国际贸易的系统记录。( 错)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属于调节性交易。( 对) 3.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 错) 4.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事,国际收支逆差也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坏事。(错) 5 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簿记原理,因此,判断国际收支到底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调节性交易的平衡状况。( 错) 6.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结构问题,这在任何国家都不例外。( 对) 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向另一个国家,简言之,即资本流出。( 错) 8.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并日益脱离实质经济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特征。( 对) 9.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体化效应是指“一人带头,大家跟风”的现象。( 错) 10.套汇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行为。( 错) l1.欧洲货币市场即专门经营欧洲货币的市场。( 错) 12..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对新兴市场国家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错) 13.“流通中的货币”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负债项目。( 对) 14.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以多元化中央银行最为流行。( 错) 15.虽然从形式上看,剑桥方程式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没有太大区别,但在理论尤其是分析方法上,剑桥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研究都有重要发展。( 对) 16.在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诸多因素中,财政收支状况以及企业和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是核心因素。( 错) 17.我国居民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对) 18.主张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的人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受货币政策的支配。( 错) 19.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同商业银行叮贷资金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错) 20.通货——存款比率的变化方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大。( 错) 三、单项选择题1、场内交易遵循的竞价原则是( D )。A.时间优先B.时间优先、价格优先C.价格优先D.价格优先、时间优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下降20%)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 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 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2018第三次联考讲评

2018第三次联考讲评 一、原题呈现 二、审题: 材料一要点:退休教师(退休金足够养老),浙江大学毕业、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编写》(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三个女儿(完整家庭,心智应该正常),住毛胚房,不扶助女儿(节俭如此,钱哪去了),甘于拾荒(突出其捐助之用心尽力),一有空闲泡图书馆(修炼成为一种自觉,为其扶助他人而寻找精神依据),女儿读懂父亲(迟来的理解),自发塑铜像以纪之(善行换来的敬意,社会认同) 材料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一是指外界的不理解,比如退休而拾荒,拾荒而虔诚读书;一是指女儿的不理解,节俭如此而去拾荒,且又不扶助自己。可以从老人为什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入手) 材料三:“贤哉,回也……”(住毛胚房,拾荒,可视为清苦;读书不已,可看作是内心的修炼而入化境) 材料四: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菁。(不向世俗争名,只愿保持内心的宁静)材料五: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善行,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信仰,只有沽名钓誉之徒才四处张扬。韦先生捐助贫困学子无数,却匿名,是真善举) 三、立意 A、单项立意 1、结合材料2则可以从理解与坚守入手。 2、结合材料3可以从于贫乏的物质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切题。 3、结合材料4可从老人读书也罢,捐助也罢,都只是为了求内心的祥和,不想融于世俗的五彩缤纷之中立意。 4、结合材料5可从低调行善是内心因修炼而强大立意。 B、组合立意 2、3、4、5可以产生的选项很多,可以有很多个组合,最能阐述明白的方是最好的。如: 生命的意义或者价值 人生的方式 人生的境界 坚守自我 …… 四、学生作文问题 1、本次作文应该为单一素材多角度立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刚刚进行的五选二或者六选三中走出来,将素材视作引子,甚至干脆抛开材料一。 2、指定角度立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一,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材料的整合分析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不会从材料中去进行逻辑推论,而是另起炉灶,这样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3、面对新题型的手足无措,又回不到老的套路,结果做成了四不像。 五、老师的示范: 善,匿于心,彰于行 徐瑞东 一名中学退休教师,自甘于拾荒生活,却暗中助学不已。我无法对韦思浩老先生表述内心的崇敬之情,因为我知道,我做不到韦先生之万一,而冒昧将韦先生的行为贴上道德标签,

货币银行学作业3

货币银行学第三次作业 1、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这是( A )提出的观点。 A、凯恩斯 B、托宾 C、费雪 D、弗里德曼 2、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B )。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 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 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3、下列属于费雪方程式的是( B )。 A、MV=PY B、M=kPY C、M=(2bT/i)1/2 D、M=L1(Y)+L2(r) 4、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 B )。 A、利率 B、货币供给量 C、基础货币 D、贷款限额 5、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货币供给量一般会(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一定 6、在货币政策一般性工具中,最灵活最重要的是( C )。 A、再贴现政策 B、准备金政策 C、公开市场政策 D、选择性政策 7、由于( D )的存在,货币政策从制定,实施到产生效果需要一段时间间隔。 A、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B、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C、货币政策工具 D、货币政策时滞 8、银行贷款渠道论强调( C )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 A、利率 B、货币供给 C、银行贷款的供给 D、资产价格 9、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下列经济主体会得利的是( B )。 A、债权人 B、债务人 C、货币财富持有者 D、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10、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 B )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一定 11、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并断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的是( C )。

《国际市场营销》第三次作业讲评

《国际市场营销》平时作业讲评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四个可控制因素中,(A)是核心,其他三个策略都以其为基础。 A.产品策略 B.价格策略 C.分销策略 D.促销策略 2.(C)指在老产品基础上采用各种改进技术,使其结构、性能、造型、款式或包装具有新的特点的产品。 A.全新产品 B.换代新产品 C.改进新产品 D.仿制新产品 3.(D)是经注册的受法律保护的专用商品标志,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A.品牌 B.品名 C.品标 D.商标 4.我国出口的“芭蕾珍珠膏”在国际市场很畅销,每个包装盒内附赠珍珠别针一枚。从包装策略上看,该产品属典型的:(D) A.类似包装策略 B.配套包装策略 C.再使用包装 D.附赠包装策略 5.国际市场定价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定价艺术是指:(D) A.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将成本作为定价依据 B.国际市场营销人员把需求作为定价依据 C.国际市场营销人员针对消费者心理灵活定价 D.定价艺术贯穿在对所有定价因素的考虑之中 6.(B)的做法,是一种最脆弱的竞争手段,往往容易遭受东道国政府的严厉起诉和管制。 A.提供优质产品 B.降低产品价格 C.改善服务 D.改进产品包装 7.(B)涉及产品的实体和所有权在国际市场转移的环节及方式的抉择问题。 A.国际市场产品策略 B.国际市场分销渠道策略 C.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D.国际市场价格策略 8.(D)以自己的名义买卖商品,拥有所有权,经营范围涉及出口的全部事宜。 A.厂商自设出口机构 B.出口佣金商 C.出口代理商 D.出口商 9.日本的综合商社和欧美的大型贸易集团自己直接从国外购进商品,再批发给小批发商和零售商,这实际上是集(A)和(C)于一身。 A.进口商 B.进口佣金商 C.批发商 D.零售商 10.(A)的主要目的是使国际市场消费者和用户有更多机会、更方便地购买企业的产品,但这种分销策略也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A.国际市场广泛分销策略 B.国际市场选择性分销策略 C.独家专营分销策略 D.集中市场营销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整体产品是买主所获得的多种满足感的集合,具体包括(ABC)。 A.核心产品 B.形式产品 C.附加产品 D.拳头产品 2.新产品的构思或创意来源于:(ABCD) A.企业内部 B.用户 C.竞争对手 D.国内外科研机构 3.企业的新产品在投放市场后,多数遭受不同程度的失败,只有少数获得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ABCD) A.信息不灵,未按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 B.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应用不当

东师《货币银行学》19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交易称为 A: 场内交易 B: 场外交易 C: 柜台交易 D: 第三市场交易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实际上是()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A: 货币流量 B: 货币存量 C: 基础货币 D: 货币乘数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股票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它是一种 A: 固定资本 B: 可变资本 C: 真实资本 D: 虚拟资本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在通货膨胀对策中,压缩财政支出属于 A: 改善供给 B: 紧缩性是收入政策 C: 收入指数化政策 D: 紧缩性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信用的最高形式是 A: 高利贷信用 B: 国家信用 C: 商业信用 D: 银行信用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职能基础上的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储藏手段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下列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A: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 B: 提高在贴现率 C: 降低在贴现率 D: 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一笔贷款一年的收益是50元,而市场平均利率是5%时,本金应为A: 1005 B: 1050 C: 1000 D: 900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是市场化的基础,他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信号 A: 一级市场 B: 二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 A: 业务经营全能化 B: 电子化 C: 国际化 D: 非货币化 E: 国有化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货币市场的主要类型有 A: 贴现市场 B: 同业拆借市场 C: 短期国债市场 D: CDs市场 E: 回购协议市场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我国目前的准货币包括 A: 现金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2 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安全性与盈利性是统一的。× 3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之后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4 国际收支是存量概念,货币供应量是流量概念。× 5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存款货币的派生将扩张。√ 6 自1984年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事实上一直奉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稳定物价,经济增长)。 7 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期限、利率、购买价格) 8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复本位,银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金本位)。 9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信用总量、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备付金率) 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外汇、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

11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只要是一个法律主体,无论其规模多大----------)。 12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其记账本位币应为(两种方式均可)。 13 关于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下列不正确的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真实性原则并非不可违背)。 14 会计核算所要反映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做出经济决策,即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是(相关性原则)的要求。 15 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是(配比性原则)的要求。 16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对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行交易价格)。 17 谨慎性原则要求(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 18 关于重要性原则,理解正确的是(可以不用全面反映,充分披露重要的事项即可)。 19 下列哪个不属于会计要素(成本)。 20 下列对于收入的描述错误的是(营业外收入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

高级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讲评

高级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讲评 二、判断题 1、站在战略与策略不同的角度,并购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远性的战略目标;一种是支持性的策略目标。() 答案:正确。这道题答错的人比较多。主要是本题与教材P208的原话不一致造成的,但如果分析教材P209的内容之后,还是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08。2、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动机是获得更大的资本利得。() 答案:错误。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动机主要是基于战略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可能是为了介入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更可能是为了整合资源,谋求更大的资源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竞争空间,推动战略发展结构目标的顺利实现。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08。 3、企业集团的发展空间是否需要向其他新的领域拓展,是并购目标规划过程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 4、并购标准中最重要的是财务标准,即目标公司规模与价格水平。() 答案:错误。并购标准不仅包括财务的、数量性的指标,还包括许多非财务的、质量性指标,在这两类指标中,关系到并购成败的是非财务标准,非财务标准比财务标准更具决定力。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 5、作为并购投资活动的指引性方针,并购标准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循,绝不能改变。() 答案:错误。并购标准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守,绝不能改变,这种说法把并购的标准固定化、绝对化了。而企业面临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按既定的模式搜寻目标公司比较困难,同时也可能会失去一些好的并购机会。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211。 6、无论是就效用性还是质量性、风险性等方面而言,收益贴现模式是整个贴现式价值评估模式中最为合理的一种。() 答案:错误。从收益的质量性、风险性方面分析,现金流量贴现模式是整个贴现价值评估模式中最为合理的一种评估方法。在现实中,广泛应用的是贴现式价值评估模式,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2。 7、股权现金流量体现了普通股投资者对公司现金流量的要求权。()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4。 8、在对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上,着眼点应当是目标公司的独立现金流量,而非贡献现金流量。() 答案:错误。由于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主要是谋求一体化整合协同效应,所以,在对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上,着眼点应当是目标公司的贡献现金流量,而不是独立的现金流量。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4。 9、解散式公司分立是指将子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它的股东,但原母公司还继续存在。() 答案:错误。解散式分立是指母公司将子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它的股东,其所属的全部子公司都分立出来,原母公司不复存在。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34。 10、是否继续拥有对被分立或分拆出去的公司的控制权,是公司分立与分拆上市的一个重要区别。()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40。 11、融资决策制度安排指的是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力的划分。() 答案:错误。融资决策制度安排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利的划分,二是融资执行主体的确定,而不仅仅是管理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利的划

货币银行学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总分40分、得分40分) 1. 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 (本题分数:4 分,本题得分:4 分。) A、银单本位制 B、金单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 题目信息 难度: 4 正确答案: A 解题方案:最早的货币制度是银本位制 2. 货币形式的演进经历了( ) (本题分数:4 分,本题得分:4 分。) A、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制货币——电子货币或数字货币 B、实物货币——纸制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或数字货币 C、实物货币——电子货币或数字货币——纸制货币——金属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或数字货币——纸制货币 题目信息 难度: 5 正确答案: A 解题方案:货币演进过程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制货币——电子货币或数字货币 3. 下列信用形式中属于直接信用的是( ) (本题分数:4 分,本题得分:4 分。) A、证券信用 B、银行信用

C、信托信用 D、合作社信用 题目信息 难度: 5 正确答案: A 解题方案:证券信用属于直接信用 4. 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在( ) (本题分数:4 分,本题得分:4 分。)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虚金本位制 题目信息 难度: 5 正确答案: B 解题方案:,“劣币驱逐良币”单于在金银复本位制下 5. 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地调节( ) (本题分数:4 分,本题得分: 4 分。) A、信贷规模 B、货币必要量 C、货币流通 D、生产规模 题目信息

难度: 5 正确答案: B 解题方案:储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地调节货币必要量 6. M=m*B称为货币供应方程式,其中m表示() (本题分数:4 分,本题得分: 4 分。)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货币发行量 D、货币乘数 题目信息 难度: 5 正确答案: D 解题方案:货币供应方程式的m表示货币乘数 7.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1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 要量将会( ) (本题分数:4 分,本题得分:4 分。)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 题目信息 难度: 6 正确答案: B 解题方案:商品价格总额与流通中货币需要量成等额正比

货币银行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 A )职能。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购买手段 D. 贮藏手段 2.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C)。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3.我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 )。A. 铜B. 银C. 铁D. 贝 4.我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 )。A. 1分 B. 1角C. 1元 D. 10元 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B )。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 C. 普通商品 D. 特殊商品 6.下列货币制度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A )。A. 平行本位制 B. 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7.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A )。 A. 是否需要承兑 B. 是否有追索权 C. 是否需要汇兑 D. 是否有保证 8.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A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消费信用 D. 国家信用 9.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A)。A. 商业信用B. 消费信用C. 国家信用 D. 补偿贸易 10.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D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公定利率 D. 官定利率 11.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 D )。 A. 贷款利率 B. 存款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再贴现利率 12.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 )。 A.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 公司债券 C. 股票 D. 政府债券 13.在代销方式中,证券销售的风险由(B )承担。 A. 经销商 B. 发行人 C. 监管者 D. 购买者 14.短期资金市场又称为(B )。A. 初级市场B. 货币市场C. 资本市场 D. 次级市场 15.目前我国有(B)家证券交易所。A. 1 B. 2 C. 3 D. 4 16.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 C )。 A. 选举权 B. 被选举权 C. 收益权 D. 投票权 17.( C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日本银行 18.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其中股本和公开储备属于( B )。 A. 附属资本 B. 核心资本 C. 普通准备金 D. 补充资本 19.《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C )。A. 10% B. 15%C. 8%D. 20% 20.就组织形式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实行(B )。 A. 单元银行制度 B. 总分行制度 C. 代理行制度 D.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21.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C )。

天大2020年春季考试《货币银行学》在线作业一.doc

1.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2.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 式 E.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 E 3.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即使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也是有效的。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4.票据贴现属于商业银行的() A.负债业务 B.资产业务 C.中间业务 D.存款业务 【参考答案】: B 5.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A.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B.节约流通费用 C.加快资本集中 D.以上均 是 【参考答案】: D 6.投资银行多为股份制盈利性金融机构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7.保险业的监管内容() A.对保险人资格的监管 B.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监管 C.对保险公司财务的监管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 D 8.IS-LM分析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9.大多数国家是按照货币的职能和流动性划分货币层次的。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10.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点() 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B.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C.与黄金没有直接联 系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 D 11.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A.原始存款 B.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储蓄存款 【参考答案】: C 12.我国理论体制属于利率管制型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13.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中心内容包括()

货币银行学作业3

货币银行学第三次作业 一、解释下列词汇 1、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3、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综合。 4、监管竞争 5、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6、货币政策时滞 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的时间。 7、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合。 8、宏观货币需求 宏观货币需求是一个国家从宏观和全社会的角度出发,把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探讨为完成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行业自律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其能够发挥作用有赖于政府的强制实施。( X ) 2.货币供给形成了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 3.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绝对的( X ) 4.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个作用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不能作为日常调控的工具。(√ ) 5.货币学派认为在货币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货币供应量。( √ ) 三、单选题 1.我国法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C )。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9)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1、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C ) A、货币金属说 B、货币名目说 C、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D、国家的发明创造 2、(A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 D、错误与遗漏 3、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C )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4、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A )。 A、同方向 B、反方向 C、无任何直接关系 D、A与B都可能 5、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C )。 A、原始存款 B、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储蓄存款

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B )。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7、信用是( D )。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8.下列变量中( C )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9、“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 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10、《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B )。 A、5% B、8% C、4% D、10% 1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C)。 A、溢价 B、平价 C、折价 D、竞价 12、商品的价格( A )。 A、是商品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B、同商品价值成反比 C、同货币价值成正比 D、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3、经济发展对金融起(D )作用。 A、一定的 B、决定性 C、不确定 D、推动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讲评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讲评 同学们好: 我将批改作业情况反馈给您,请阅读。本次作业的知识点见于教材的第五章至第六章,下面我逐项地讲评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习之后,大家还有哪些问题,就请在互动平台上提出来,我会尽快给大家解答。 一、填空。 1、(实词,虚词) 2、(系数词位数词) 3、(性质状态) 4、(人称;指示;疑问) 5、(连词介词关系词) 6、(提示独立) 7、(并列连贯递进选择) 8、(因果转折条件) 9、(陈述疑问祈使感叹)10(口头,书面)11、(文艺;公文;科技;政论)12、(明喻;暗喻;借喻)13、(拟人拟物)14、(扩大、缩小超前)15、(谐音语义)16、(正对反对串对)17、(句子句子成分)18、(全式略式) 二、简述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答:1、语法上给词分类,可以采取不完全相同的标准。有从词表现出来的类别意义这一点出发给词分类的,也有从词的外部形态变化这一点出发给词分类的,而我们认为应该以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分类标准。2、从意义出发给词分类,并不是没有一点理由。语法性质相同的词,意义上往往有共同之处。但是,以意义作为标准区别出来的类别,不是词的语法上的分类,而是一种逻辑上的分类。如“红”从意义上分类是名词,但从语法上看它是形容词。所以从意义出发给词分类,是不能达到语法类别的要求的,也是行不通的。从词的外部形态出发给词进行分类,也有缺陷。因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已就是说词的形态变化很少或者很不完全。因此,以形态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在汉语的词类划分上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3、所以,对汉语来说,划分词类的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了。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 三、以“突然”和“忽然”为例说明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答:“突然”除了可以作状语外,还可以作定语和谓语。如:这是一起突然事件。这件事很突然。而“忽然”只能作状语。所以“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就在于,形容词除了在句子中作状语外,还可以其他成分,而副词只能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 四、举例说明词的兼类同词的活用、同音同形词的区别。 答:兼类词是指那些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词。如:“端正”就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说“端正态度”也可以说“态度端正”。同音同形词不是兼类,因为它们意义上没有联系。如:“打门”“打今天起”中的两个“打”就不是兼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 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