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实验生理学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40.42 KB
- 文档页数:4
⽣理学期末设计性实验终稿研究不同因⼦对肠道平滑肌⽣理特性的影响实验⼀实验原理取离体兔肠段置于台⽒液中,⽤计算机采集系统扫描其收缩曲线,假如滴加不同的因⼦,观察他们对于离体肠段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通过这种观察,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法,分析酸和碱环境下以及不同中药试剂下消化管的收缩作⽤。
⼆、试剂配制1000ml 台⽒液:NaCl 8.0g 、 KCl 0.2g 、10% MgCl 2 0.1g NaH 2PO 2 0.05g 、NaHCO 3 1.0g 、 CaCL 2 0.2g 、葡萄糖 1.0g 。
蒸馏⽔加⾄1000ml 。
配制Ph 分别为6.0,7.0,8.0的试剂,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
并且分别准备好10ml 的王⽼吉,菊花茶,凉茶王,藿⾹正⽓⽔。
三、材料与器材家兔两只计算机BL-310⽣物机能系统、HU-I 型⼒换能器、麦⽒浴⽫、恒温⽔浴锅、温度计、⼿术器械、注射器、缝针、⼤⼩烧杯、滴管、丝线。
四、实验步骤1.如右图装好实验装置,麦⽒浴槽外的⽔浴温度为37℃,浴槽内调温⾄37±0.5℃.2.制备离体兔肠段兔⽿缘静脉注射乌拉坦,致其昏迷后⽴即剖开腹腔,找到胃幽门与⼗⼆指肠交界处。
在⼗⼆指肠起始端扎⼀线,剪取⼗⼆指肠、空肠,放⼊冷台⽒液内。
先⽤20m1注射器冲洗肠内容物,冲洗⼲净后剪成若⼲约1.5cm长的⼩肠段(每⼀实验⼩组⼀段)。
在其两端结扎,⼀端做⼀短线环固定在通⽓的L管下⽅或浴⽫内,另⼀端扎线与张⼒传感器相连。
将肠段完全浸浴在调好温度的麦⽒浴槽中,并调整好台⽒液充⽓量(⼩⽓泡接连不断)。
游离及取出肠段时,动作要快,取兔肠及兔肠穿线时,尽可能不⽤⾦属及⼿指触及。
为保持离体肠段的活性,可先预冷充氧的营养液,游离肠段及穿线在预冷的营养液中进⾏。
3.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与张⼒传感器相连的通道。
固定L管并调节扎线与张⼒传感器,使肠段运动⾃如⼜能牵动传感器(注意:扎线不可贴壁或过紧过松)。
不同pH值对牛蛙离体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2008231144 赖泽红生科一班摘要:本实验主要是采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在保持灌流液高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别以不同pH值的溶液对牛蛙离体心脏进行灌流,经张力换能器、RM6240D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处理系统记录心肌的活动过程,探讨不同pH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以揭示酸碱度与心脏收缩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pH值;离体心脏;收缩活动生理状态下,血液pH值保持在7.35—7.45,这是保证细胞惊醒正常代谢和机能活动的基本条件。
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体内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产物,机体通过多方面的调解活动,使血液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然而,一旦机体酸碱调节失衡,会导致体内酸中毒或碱中毒,对机体造成影响。
心脏直接与血液接触,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容易受血液pH值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用不同PH值的灌流液灌流牛蛙离体心脏,观察其对心脏某些功能的影响,以揭示酸碱度与心脏收缩活动的关系,用离体牛蛙心脏,排除了在体时的神经体液干扰,故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一、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RM6240D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pH酸度计。
2、常用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蛙心套管,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玻璃板、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污物缸,纱布,棉线,常用手术器械。
3、药品:任氏液, HCL溶液,NaOH溶液。
4、实验动物:牛蛙2-4只(雌雄不限)。
二、实验步骤与方法1、药品配制(1)任氏液配制母液及容量成分 NaCl、 KCl 、CaCl2 、NaH2PO4 、NaHCO3 、葡萄糖、蒸馏水,注: 表内各成分除葡萄糖以 g 为单位外,均以 ml 为单位. 任氏液的配制方法:一般先将各成分分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母液,而后按所要的容量混合。
需要注意的是:CaCl2 应在其他母液混合并加入蒸馏水后,再边搅拌边加入,以防钙盐生成。
另外,葡萄糖应在用前临时加入,否则不宜久置。
两栖类的为PH6.5-7.0 (2)不同PH浓度的任氏液配制。
如何在生理学实验课上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新的培养目标,这要求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变革,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而实验教学以其实践性、探索性的特征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这一系统工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理实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中国分类号】r4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5-01生理实验教学是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医学实验的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新的培养目标,这要求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变革,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1]。
而实验教学以其实践性、探索性的特征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这一系统工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生理实验教学是验证已有知识而较少探索未知领域的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现有知识而主动获取不足,且全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遍存在新技术的引进不足,从而限制了学生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
生理实验课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各医学院校基础教育的重要话题。
为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我校生理教研室对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探索性改革。
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我们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了实验教学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及创新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拓展思路, 敢于怀疑提出问题, 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3]。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验一血型鉴定实验设计[设计要求]已知甲某的血型为A型(或B型),现在又无标准血清,要求设计一实验来判断乙某的血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对象][实验药品][仪器与器材][实验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思考题](可以引伸思考的问题)实验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设计要求]心输出量是衡量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心输出量的多少取决于每搏输出量的多少和心率的快慢。
每搏输出量反映了心肌收缩力与做功的大小,可受前负荷、后负荷及心肌收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拟用离体蟾蜍(或豚鼠等)心脏,在消除了神经反射对心率的影响,可保持心率基本恒定。
因此,主要考虑每搏输出量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室收缩前负荷是心肌尚未收缩时所遇到的阻力,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充盈量)直接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回心血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肌收缩开始前受到的前负荷增加,使心肌纤维初长度拉长,每搏输出量也增加,心肌开始收缩受到的总外周阻力(大动脉血压)即是后负荷。
后负荷如大动脉血压增加时,心室壁收缩期张力增大,做功增加。
心肌收缩力是指心肌内在收缩机制改变所引起的收缩力量的改变,与前、后负荷无关,而且可受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和体液因素的影响。
现要求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一实验来探讨前负荷、后负荷及心肌收缩能力改变对每搏输出量的影响(可是某一单个或多个因素),并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价。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要求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拟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的理论根据(即通过何仪器和技术实现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如何评价心泵血功能)。
[实验药品][仪器器械][实验对象][实验步骤与方法]1.现介绍两种离体心脏灌流标本的制备方法供参考:(1)离体蛙心双管灌流标本的制备①取蟾蜍(或蛙)破坏脑和脊髓,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壁,暴露心脏,分离两侧主动脉,用线结扎右主动脉后再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备用。
动物生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点探讨摘要: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
在设计性动物生理学实验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掌握教学技巧,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52-10 引言动物生理学实验是农业院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随着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动物生理学实验中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不断增加。
而设计性实验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实验,它要求学生应用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根据给定的要求和条件,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动物,拟定实验步骤并完成实验。
它是介于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之间的教学实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才智、个性得以充分尊重,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但原有“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设计性实验要求,必须探索新的设计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实验效果。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1 启发式教学方法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教学启发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操作、演练,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
因此,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激情和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精神,都可视为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搞好启发式教学,除了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作到以下一些基本要求:①既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③既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设计性实验生理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对象
1.1确定设计性实验方案建立研究小组,制定课题计划,多方面查
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初步了解课题内容。
进行实
验设计,安排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第15周安排课堂讨论,每
研究小组派1名学生汇报研究题目和初步实验设想方案,教师引导其
他研究组成员对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提出
合理的修改意见。
小组成员根据意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修改并完善
实验设计,最终明确实验方案。
结果发现设计较好的课题不仅能够将
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多门医学学科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科研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
实验参考依据。
12依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该阶段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
的实验方案开展具体实验。
由实验室提供各研究小组所需的实验动物、器材以及药物等相关物品。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保证实验能够按
照既定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
研究成员需要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实验
误差,并及时制定预防误差的解决方法。
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需在
关键步骤上严控把关,以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
1..3设计性实验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实验结束后,学生需及时整理
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符合实际的研究
结果并且撰写出论文。
该阶段工作主要利用课后时间完成。
设计实验
论文的撰写需严格参照医学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来完成。
主要包括:题目、摘要与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
论文力求简短,要用最少文字,最短篇幅,精确地表述研究成果。
同时,文字要流畅,要使用学术或专业用语来规范。
教学20周组织
学生进行论文答辩,要求学生以PPT为辅助形式进行口头汇报并及
时递交纸质材料。
指导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相关提问。
最后,指导教
师根据课题设计情况、实施情况、报告者的陈述及对问题的回答情况
等做出综合评定。
1.4设计性实验评价教师从设计质量、PPT答辩、论文等多方面
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在学期末进行了关于生理实验学设计性实验教学
情况的调查问卷,得到了以下资料。
2开展设计性实验的经验总结
教学实践表明,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
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科研能力,凸现设计性实验的优越性。
这一点可以通过学生调查问卷
的信息反馈结果进一步证实。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88.69%的学
生认为很有必要开展设计性实验,87.68%的学生表示设计性实
验教学明显提升了自身学习兴趣水准,91.86%的学生表示非常
希望增加设计性实验学时,认为对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及分析、解决问
题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助的学生分别占83.71%和70.59%。
由此可见,学生普遍认可设计性实验,并且有较强的提升自身实验能
力和创新能力的愿望。
设计性实验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理念设计性实验
设计通常涉及到多门医学学科知识的综合交叉运用,这不仅可以加深
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促进学生及早体会医学各学
科的密切联系和意识到系统全面学习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
学生的知识建构,也有利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
科研活动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认真设计每一步,否则一
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而前功尽弃,因此每个学生都必
须精心设计,规范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们的严谨的
工作作风,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通过设计性
实验,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科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设计性实验从科
研活动的每个环节着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实施以及论文如何撰写
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完整有效的科研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科
研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整体科研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
展夯实基础。
实践表明,经过培训的学生在申请本校及本省各级各项
相关科研项目时,通常具备比较清晰的科研思路,科研申请书质量、
获得资助比率以及实施效果远远高于未受培训的学生,进一步证明了
开放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优越性[4]。
2.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性实验从最初选题、设计实
验方案开展研究直至最后撰写递交论文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行。
如何保证实验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每个实验小组成
员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科学合作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协商后
安排相对应的职责,分工明确,还需要采取相对应措施增强成员的责
任心,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积极性,互补互助以共同发挥最大效率的能力。
所以通过设计性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相合作
的意识,为以后踏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2.4教师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提升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对教师来说
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
如前所述,设计性实验的设
计通常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整合,要求
教师具有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践操作技巧、丰富的知识贮
备以及一定的知识扩展能力。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在注重知识积累
的同时仍需持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和充实学科体系,提升自身教学
业务水平,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以适应探索性实验教学
的需要。
3存有问题及应对措施
此前,作者所在院校开设的生理学实验都是以验证性的动物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
的遇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对于设计性实验的进一步
完善以及推广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实验资源相对短缺一定水准上影
响了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激发。
因为现有的生理学实验室主要用来
开展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实验室资源配置方面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实验仪器及药品相对单一,实验技术比较简单等方面。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设计的研究课题无法顺利开展,例如,学生设计的某药物对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应以各种微循环指标的变化作为休克依据,但因为缺乏微循环检测设备,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血压作为指标来间接反映微循环的改变情况。
实验室可利用资源的匮乏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不高,最终使得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所以学校要进一步提升生理实验室的建设,完善生理实验室条件,使设计性实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初衷。
学生设计的实验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
生理学设计性实验实施阶段课时安排为10个学时,实验设计如果比较简单则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等问题产生;而实验过于复杂可能因为课时有限、实验室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不能顺利实施。
这就要求教师在选题和实验方案敲定时认真把关,根据教学时间和实验室资源的实际情况确保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保证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生理实验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有坚持不懈地把设计性实验纳入生理实验学教学体系中,持续完善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
设计性实验生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