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篇 病理生理学实验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41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2 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2. 实验原理2.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2.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3.2 进行实验操作3.3 记录实验数据4. 实验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4.2 结果的分析和解读5. 实验结论5.1 总结实验结果5.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和启示6. 实验中的困难与挑战6.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2 如何克服实验中的困难7. 改进建议7.1 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改进建议7.2 对实验结果的改进建议8. 参考文献1. 实验目的1.1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应机制。
1.2 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技巧。
2. 实验原理2.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病理生理学是病理学和生理学的结合,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机制,旨在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2.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1. 准备实验所需的生物样本、试剂和仪器设备。
2. 确保实验环境清洁、安全。
3.2 进行实验操作1.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操作。
2. 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3.3 记录实验数据1. 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2. 保持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实验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1.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结果的特点和规律。
2. 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4.2 结果的分析和解读1. 分析实验结果可能出现的原因。
2. 解读实验结果对病理生理学的意义。
5. 实验结论5.1 总结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
病理生理学实验1.实验性缺氧症实验目的与要求在动物身上复制低张性缺氧及血液型缺氧的模型;观察两种类型缺氧对动物呼吸的影响和皮肤颜色的变化实验原理广口瓶内空气的氧分压降低-----低张性缺氧动物体内形成大量HbCO-----血液型缺氧动物体内形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血液型缺氧实验对象小白鼠实验器材与药品125ml带塞广口瓶3只,秒表一块,镊子一把,钠石灰(NaOH·CaO),CO发生装置,甲酸,浓硫酸,5ml,2ml吸管各一支,1ml注射器两只,2.5%亚硝酸钠溶液,1%亚甲蓝(即美蓝)溶液,生理盐水观察指标记录时间,观察小鼠皮肤颜色及活动状态实验步骤低张性缺氧取两只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一只直接放入密闭广口瓶中,另一只放入盛有钠石灰的密闭广口瓶中→观察并分别记录时间血液性缺氧CO中毒:安装好CO发生装置→取一只健康小白鼠观察一般情况后放入CO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先取甲酸3ml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硫酸2ml后塞紧木塞→加热CO发生装置加速CO产生(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会迅速死亡,血液颜色变化不明显)→观察并记录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取两只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分别向腹腔内同时注入 2.5%亚硝酸钠0.3ml→立即向其中一只腹腔内注入1%美蓝0.3ml,同时向另一只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观察并记录时间注意事项小白鼠放入缺氧瓶后瓶口一定要紧闭产生CO时注意安全腹腔注射时头低尾高,在小鼠左下腹下针以免损伤脏器动物缺氧死亡后可解剖尸体比较肝脏及血液颜色试验结束后未死亡的小白鼠均处死实验结果低张性缺氧:实验组---31’,对照组---18’血液性缺氧CO中毒---18’亚硝酸钠中毒---实验组---四肢,嘴唇,尾部发黑,未死对照组---6’2.家兔高钾血症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家兔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和熟悉高钾血症时家兔心电图变化的特征实验原理家兔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心脏毒性作用,出现多种心律失常早期由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三期复极时间缩短,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T波高尖急性严重高钾血症时可因重度传导阻滞或心肌兴奋性降低而引起心脏骤停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与药品电脑,5ml注射器2只,兔手术台,小儿头皮针,5%KCI,20%乌拉坦(5ml/kg),肝素-生理盐水(125U/ml)观察指标家兔心电图变化实验步骤家兔称重,耳缘静脉注入乌拉坦→观察家兔肌张力,角膜反射,呼吸频率的变化,待动物麻醉成功后以仰卧位固定在兔手术台上→将针极按右前肢(红),左前肢(黄),右后肢(黑),左后肢(绿)的顺序插入家兔四肢皮下,连接好导线→打开测心电软件,调到相应界面准备→记录一段正常心电图波形→将充有肝素-生理盐水的小儿头皮针沿耳缘静脉注入,并将针头固定于耳廓,然后向静脉缓慢推住5%氯化钾溶液,记录异常心电图波形→注射过程中出现心室扑动或纤颤时,立即停止注射氯化钾溶液,观察心电图变化注意事项麻醉要适宜氯化钾时要缓慢注入排除心电图机各种故障的干扰,尽量避免导联线纵横交错实验结果T波高尖----三期复极时间缩短3.大白鼠实验性肺水肿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复制大白鼠实验性肺水肿模型观察大白鼠水肿的表现,了解其发生机制实验原理通过左下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引起实验动物外周血管收缩,大量的血液涌入低阻力的肺循环,肺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及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肺水肿实验对象大白鼠实验器材与药品抓鼠手套,2ml注射器,天平,剪刀,镊子,滤纸,棉线,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观察指标肺系数,肺组织外观实验步骤取150g左右大白鼠两只,一只作为实验鼠,一只作为对照鼠,观察一般情况→向实验鼠腹腔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2ml 观察动物的变化(呼吸,口鼻有无液体流出)并记录存活时间→动物死亡后称取大白鼠尸重,解剖大白鼠取肺,擦拭表面血液后称重,计算肺系数→向对照鼠腹腔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处死大白鼠后,解剖取肺称重计算肺系数→观察比较两肺颜色,体积注意事项取肺时勿损伤到肺,以免影响肺系数值实验结果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正常值约为4.0~8.04.实验性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复制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模型观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实验原理给家兔静脉注射栓塞剂造成肺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右心后负荷增加快速大量输入生理盐水使回心血量增多,引起右心前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不全引发机体发生体循环淤血,水肿,中心静脉压(CVP)升高,动脉血压(BP)下降等病理生理变化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压力换能器,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静脉输液装置,细线,注射器,20%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碳素墨水,生理盐水观察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深度),动脉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实验步骤麻醉与手术家兔称重后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入乌拉坦,待麻醉好后将家兔以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颈前部剪毛,沿颈正中线做长约5-7cm的切线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气管,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侧静脉,并各穿两根细线备用→将充盈肝素生理盐水的静脉插管用三通管连接中心静脉测压计和输液装置→经耳缘静脉注入肝素生理盐水(1mg/kg)后,将右侧颈外侧静脉远心端结扎,做V字切口,将准备好的静脉插管由切口沿向心方向插入颈静脉,深度为5-6cm,再结扎固定→将左侧颈总动脉进心端用动脉夹夹闭,远心端用细线扎牢,在结扎处近端向心方向做V形切口,向心脏方向插入与压力换能器相连的动脉插管,并用细线固定→连接好压力换能器与BL-420系统观察项目记录实验前动物的BP,CVP,HR,呼吸频率按1ml/kg剂量用2ml注射器抽取碳素墨水经家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当动脉血压开始下降时,立即停止注射,检测上述各项指标通过静脉插管快速输入生理盐水200ml,输液速度呈线状,并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输液量达200ml/kg而变化不明显时再补充碳素墨水直至各项指标变化非常明显或动物死亡当证实动物已经形成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时尝试急救措施如暂时输入生理盐水或经耳缘静脉注射0.01%肾上腺素0.5ml动物死亡后可进行尸体解剖,观察各组织变化注意事项插管过程中尽量减少出血注入碳素墨水时速度一定要缓慢,以免造成严重急性肺梗阻而致动物很快死亡实验结果。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设计
前言
病理生理学实验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生物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针对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设计
1. 实验前准备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实验仪器、试剂、标本等。
此外,教师还需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并且能够在实验中遵守安全规范。
2. 实验内容
本项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测量并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本项实验涉及到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标本
将问题患者的组织或细胞标本收集到实验室,在标本区域用双酚酸处理组织或细胞标本,制作切片,染色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1。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病理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操作。
3. 通过实验观察病理生理学现象,加深对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观察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的小鼠心肌细胞(1)实验材料:小鼠、显微镜、载玻片、染色液等。
(2)实验步骤:①取正常小鼠心肌组织,制成切片。
②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用染色液染色。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颜色和结构。
(3)实验结果:正常心肌细胞呈梭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均匀,染色深浅适中。
缺氧状态下的小鼠心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核偏位,细胞质出现空泡,染色浅。
2. 实验二: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1)实验材料:小鼠、显微镜、载玻片、染色液等。
(2)实验步骤:①取发生脂肪变性的小鼠肝脏组织,制成切片。
②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用染色液染色。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颜色和结构。
(3)实验结果:脂肪变性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细胞核被挤压偏位。
3. 实验三:观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1)实验材料:小鼠、显微镜、载玻片、染色液等。
(2)实验步骤:①取小鼠皮肤伤口组织,制成切片。
②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用染色液染色。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
(3)实验结果: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三、实验讨论1.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了解了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操作。
2. 实验结果表明,病理生理学现象与正常生理过程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缺氧状态下的小鼠心肌细胞出现形态改变,细胞核偏位,细胞质出现空泡;脂肪变性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可见大量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炎细胞。
病理生理学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题目探究某种药物对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治疗效果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药物对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检测相关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评估该药物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三、实验原理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
在小鼠心肌梗死模型中,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可模拟心肌梗死的发生。
给予实验药物后,观察其对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心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
四、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选用 6-8 周龄的雄性 C57BL/6 小鼠,体重约 20-25g,购自_____动物实验中心。
实验动物在标准环境中饲养,自由饮食和饮水,适应环境 1 周后进行实验。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1、实验药物:_____(纯度>98%),用生理盐水配制。
2、戊巴比妥钠:用于麻醉小鼠。
3、心电图机:记录小鼠心电图。
4、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小鼠心功能。
5、组织切片染色试剂:如苏木精伊红(HE)染色剂、TUNEL 凋亡检测试剂盒等。
(三)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10 只:1、假手术组(Sham 组):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2、心肌梗死模型组(MI 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3、药物治疗组(Drug 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给予实验药物治疗。
(四)实验步骤1、小鼠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小鼠。
2、手术操作:在小鼠左侧胸部做切口,暴露心脏,用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
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
3、术后处理:缝合切口,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 24 小时开始,药物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实验药物,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 2 周。
4、指标检测心电图检测:在术前、术后 24 小时和 2 周分别记录小鼠心电图,观察 ST 段变化。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引言
病理生理学作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我设计了一个病理生理学实验教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个病理生理学实验教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2.掌握常见疾病的实验诊断方法;
3.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组织切片技术的操作等。
教学内容
本教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2.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诊断;
3.组织切片技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介绍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
2.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实验技能;
4.讨论课,让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考核方式
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能够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流程、
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2.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本教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相信这个教程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病理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疾病机理和生理反应。
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机能,找出疾病产生的原因及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实验观察,了解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发病机制,并探究某些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糖尿病模型大鼠、空白对照大鼠、药物试剂盒、生化分析仪器等。
2. 给予糖尿病模型大鼠药物:通过给予糖尿病模型大鼠口服降血糖药物,观察其血糖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肝脏、肾脏、肌肉等器官的影响。
3. 实验结果观察:通过对大鼠血液和尿液的采样,测量血糖、胰岛素、肌酐、尿素等指标水平的变化,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脏器组织病理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1. 模型大鼠的血糖水平较高,而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正常。
2. 给予糖尿病模型大鼠口服降血糖药物后,血糖水平下降,提示该药物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原,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空泡变性,提示糖尿病会影响这两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4.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内肌肉纤维丢失,肌肉组织病理变化较大,提示糖尿病会影响肌肉功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发病机制。
同时,我们也对某些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病理生理学实验是深入研究生物体病理生理过程的有效手段,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当继续发挥病理生理学实验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对生物体疾病机理和治疗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