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

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口可不插入液面以下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节约原则(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处理原则: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

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 、0.94%、0.03%、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②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④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工厂的废气经处

理过后才能排放,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产生大量白烟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放出大量热。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K2MnO4+MnO2+O2↑

2KMnO4△

====2KCl+3O2↑

2KClO3MnO2

====2H2O+O2↑

2H2O2Mn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另:是否加入催化剂,不影响最后的产量。只是反应的时间不同而已。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a、供给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b、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D.化学反应:2H2O=== 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通电

(1)通电分解2H2O=== 2H2↑+ 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 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2H2+O2点燃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 Cu + H2O氢气“早出晚归”

H2+CuO △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H2SO4==ZnSO4+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 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酸HCl H2SO4 HNO3

碱NaOH Ca(OH) 2KOH

盐NaCl CuSO4Na2CO3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三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宏观上----某种元素;微观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宏观上氢元素;微观上一个氢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金属类)He(稀有气体类)、C、Si、S(固态非金属类)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4H2 :4个氢分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俄国门捷列夫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号元素符号阳离子符号阴离子符号

举例O Fe3+ O 2—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2 +2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化合价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2H2O 为例

3、含义以2H2+O2点燃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

(或原子)个数比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

====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3C+2Fe2O3高温

====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双氧水制O2 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双氧水制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高温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 H2 + CO)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高温

2)还原性:CuO+CO△

====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

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CO[CO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

====Cu+CO2

====CaO+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 C2H5OH )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OH+ 3O2点燃

====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

(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CO

(2)吸热反应:如CO2+C高温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①资源丰富,②放热量多,③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下)期末试卷.docx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2.“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3.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使浑浊的河水净化为纯净水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加肥皂水的方法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O2是氧化物 B.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ClO2中没有氧分子 D.ClO2氯、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如图所示方框中,符合2H2表示意义的示意图是()

A.B.C.D.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B.四个氮原子2N2 C.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D.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①图Ⅰ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 ②图Ⅱ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 ③图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④图Ⅳ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 8.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水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D.过氧化氢水+氧气 9.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五四制)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五四 制) 全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14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 项填到相应位置.... 上)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氧化汞 汞 + 氧气 B.石灰石 + 盐酸 氯化钙 + 二氧化碳 + 水 C.酒精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D.木炭 + 氧气 二氧化碳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胶塞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热 点燃 点燃

7.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8.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氧化物而不是化合物 B. 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 它只在液态时才是化合物 D. 它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10.碳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1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2.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1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1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都是克 B.与其他原子质量相比较的数值 C.一个原子的质量 D.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的值 15. 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2,在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中,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用A、B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A4B3 B. A3B4 C. A2B3 D. A3B2 16.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 化合价是()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学习资料

化学学习资料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酸、碱、盐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4、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

2019-2020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综合测试题(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综合测试题(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I. 听力测试 一、听句子,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最佳应答语。 1. A. No, thanks. B. Yes, I do. C. Twice a month. 2. A. Great. B. No, I can’t. C. No, I don’t. 3. A. Eight hours. B. Never. C. It is bad. 4. A. See you later. B. thanks for helping me. C. OK. I won’t. 5. A. She dislikes watching TV. B. She plays computer games. C. Yes, she is. 二、听对话,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最佳答案。对话读两遍。 6. When did the man get to Beijing? A. Last Friday. B. Last Saturday. C. Last Sunday. 7. Who went to Beijing this summer vacation? A. Jack. B. Jack’s brother. C. Jack and his brother. 8. Why didn’t Ben go to the party? A. Because he had to do his homework. B. Because he forgot it. C. Because he was too tired. 9. What did Nancy do with her family yesterday? A. They had a birthday party. B. They had a big dinner. C. They went to the movies. 10. How long did Linda stay in Beijing? A. For five days. B. For four days. C. For five weeks. 三、录音中有一段对话,听对话两遍,然后从每小题A、B、C中选出能回答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11. When is there a basketball game? A. Next Friday. B. Next Saturday. C. Next Sunday. 12. Who does the woman think should be the basketball player? A. Li Dong. B. Lin Tao. C. Li Lei. 13. What is Lin Tao good at? A. Running. B. Dancing. C. Jumping. 14. What does Li Lei look like? A. He is short. B. He is thin. C. He is tall. 15. What’s Lin Tao like? A. He is excellent. B. He is kind. C. He is smart. 四、录音中有一篇短文,听短文两遍,然后从每小题A、B、C中选出能回答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16. How old is Chen Fang? A. Twelve. B. Thirteen. C. Fourteen.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五四制)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其他物质也叫“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2、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 3、原子弹爆炸、核裂变、核聚变等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4、变化与性质:变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性质是可能发生的变化或事情。 5、基本实验操作中的易错点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慢慢竖立②未用完的实际不能放回原瓶 (2)液体药品取用:①试管倾斜45°②标签朝向手心③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 (3)量筒使用:①俯视:读数>液体实际②仰视:液体实际>读数,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胶头滴管使用:①胶帽在上②竖直悬空在试管口③不能平放或倒置④用完清洗。 (5)酒精灯使用:①燃着时禁止加酒精②禁止酒精灯互相引燃③灯帽盖灭④打碎失火后,用湿抹布扑灭(6)加热液体:①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先预热③试管口不能对着人④烧完不能立即接触冷水(7)闻气味:扇闻法,扇少量气体到鼻孔处闻气味 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 1、过滤: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软水硬水区分:加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 3、氢气点燃之前要验纯,以免发生爆炸 4、水的电解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方程式: 5、宏观讲组成与种类;微观讲构成、种类与数量 6、原子团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存在于分子中 7、离子带多少电荷,形成分子时,元素便显多少化合价 8、单质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子(离子)团中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各离子所 带的电荷数 9、一种分子中不包含另一种分子。如H2SO4中的“H2”不表示一个氢分子,而是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10、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11、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2、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1)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如稀有气体。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原子本身可以继续分割。 (3)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2、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3、原子与离子互相转化是化学变化。 4、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是否为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量,并不是一个实际量,不加单位,但是有单位。 6、元素是宏观概念,区分不同种元素的唯一依据就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7、元素符号与数字的位置关系:

(完整版)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章节测试(解析版)

2019-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H2O的质量比为() A. 1:16:9 B. 2:16:9 C. 1:8:9 D. 2:1:2 2.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O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 Z一定是氧化物 C. 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单质 4.现有6克碳和14克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A. CO B. CO2 C. CO和CO2 D. 无法确定 5.下图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与D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 1:1 B. 4:5 C. 5:4 D. 2:3

6.2019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甲烷气体。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图2横线处要补全的相应微粒是 B. 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C.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 生活中可以利用甲烷燃烧获得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CH4+O2CO2+2H2O 7.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8.下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A,B 两物质质量比为1:1 C. 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9.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 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 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10.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 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A. 8.4g镁 B. 8.4g氧化钙 C. 8.4g锌 D. 8.4g碳酸镁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四线格默写

Unit 1 1.n.垃圾;废弃物2.v.折叠;对折 3.v.扫;打扫 4. n. 地板 5. n. 杂乱;不整洁 6.v. 扔;掷 7. adv.也不pron.两者都不 8. n.衬衫 9.v.借;借用 10. v.借给;借出11.n.手指 12. v.厌恶;讨厌13. n.杂务;乏味无聊的工作 14. conj.与.....同时;当..的时候 15. n.点心;小吃;快餐 16. n.精神压力;心理负担 17. n.浪费;垃圾v.浪费;滥用 18. v.提供;供应 19. adv.而且;加之 20. v.依靠;信赖 21. v.发展;壮大 22. n.独立 23. n.公正性;合理性 24. conj.因为,既然prep.从... 以后;自...以来 25. n.邻居 26. adj.有病;不舒服 27. v.落下;掉下 28. adj. 独立的;自主的 29. adj.合理的;公正的 30. adj.不合理的;不公正的 31. v.给;递走过;通过 32.倒垃圾 33. 频繁;反复 34.一......就...... 35. 目的是;为了 36. 依靠;信赖 37.照顾处理

1.Unit 2.1.v.允许;准许 2.adj.有毛病;错误的 3.n.午夜;子夜 4.v.猜测;估计 5.n.协议;交易 6.n.关系;联系;交往 7.n.交流;沟通8.v.争吵;争论9.n.云;云朵10.adj.年纪较长的 11.adv.代替;反而;却 12.Pron.任何;每一 13.adj.焦虑的;担忧的 14.v.主动提出;自愿给予 15.adj.正确的;恰当的 16.adv.第二;其次17.v.交流;沟通 18.v.解释;说明 19.adj.清楚易懂的;晴朗的 20.v.抄袭;模仿;复印;复制 21.v.归还;回来;返回 22.adv.再也(不);(不)再 23.n.成员;分子24.n.压力 25.v.竞争;对抗 26n.意见;想法;看法 27.n.技艺;技巧28.adj.典型的 29n.橄榄球(美式);足球 30.adj.快的迅速的时间短暂的 31.v.持续;继续存在32.v.比较 33.adj.不理智的;疯狂的 34.v.鞭策;督促;推动 35.n发展;发育;成长 36.v.造成;引起 37.Adj.通常的;寻常的 38.adv.可能;大概;也许 39.哪儿不舒服? 40.快速查看;浏览 41.成功地发展;解决 42.重要的事 43.和睦相处;关系良好 44.删除;删去 45.依.....看

鲁教版五四制英语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英语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英语试题 一,听力部分(20) Ⅰ、情景反应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的应答语。 ( )1 A It’s a pleasure B I agree with you. C Thank you very much ( ) 2 A I think so B I don’t think so C I’m terrified of it ( ) 3 A It doesn’t matter B I’m sorry to hear that C Me, too ( ) 4 A So do I B Congratulations! C Hold on! ( ) 5 A He likes his father B He has short curly hair C He is a famous actor Ⅱ对话理解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 ) 6 A Listening to English music B Reading English magazines C Singing English songs ( )7 A He missed the bus B He failed in the math test C He isn’t allowed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t home. ( )8 A He used to be short B He used to be quiet C He used to be outgoing ( )9 A Her ID card B Her reading card C Her student card ( )10 A To a hospital B To a cinema C To a supermarket

(最新)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化学方程式》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8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H2O的质量比为() A. 1:16:9 B. 2:16:9 C. 1:8: 9 D. 2:1:2 2.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O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 Z一定是氧化物 C. 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单质 4.现有6克碳和14克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A. CO B. CO2 C. CO和

CO2 D. 无法确定 5.下图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与D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 1:1 B. 4:5 C. 5:4 D. 2:3 6.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甲烷气体。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图2横线处要补全的相应微粒是 B. 图1所示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C.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 生活中可以利用甲烷燃烧获得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CH4+O2

CO2+2H2O 7.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8.下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A,B 两物质质量比为1:1 C. 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9.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 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 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及翻译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 册英语课文及翻译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Birthdayfoodaroundtheworld WhatwouldpeopleliketoeatontheirbirthdaysTheanswerwouldbedifferentindifferentcountries. Inmanycountries,peoplehavebirthdaycakeswithcandles,thenumberofcandlesistheperson’Brazil 世界各地的生日食品 人们在生日时愿意吃什么在不同的国家,答案会是不同的。 在许多国家,人们吃带有蜡烛的。蜡烛的数量是这个人的年龄。过生日的人要许个愿望并吹灭蜡烛。如果他或她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愿望将会实现。在英国,人们有时在生日蛋糕里放一块糖果。得到糖果的孩子是幸运的。 在中国,在生日时吃蛋糕正变得流行。但是,许多人仍吃。他们从不切断面条,因为长面条是长寿的象征。在一些地方,中国人也在生日的时候吃,它们是生命和好运的一个象征。 所有这些生日食品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想法是相同的。它们带给过生日的人好运。 第一个: 第二个:Ithinktoday’IndiaIndia一个令人记忆忧心的周末 我的姐姐前中学毕业了。作为一个特殊的礼物,我们的父母带我们去了印度。上个周末是有趣但是可怕。我们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宿营。首先,我们搭乘一辆长途公共汽车来到乡下的一个湖,在那里我们搭起帐篷,生活来取暖并上上面煮食物。在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坐在月亮下,互相。但是我是如此疲倦,以至于我很早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和我的姐姐大吃一惊。当我们向我们的帐篷外看时,我们看到一条蛇正在火堆附近睡觉,我是如此惊慌以至于不能动。我们呼喊我的父母,以便让他们知道险情。开始在他们的帐篷内上下跳动。这样弄醒了蛇并且蛇移进湖附近的森林里,我的爸爸后来告诉我蛇没有耳朵,但能感觉到东西在移动,他还告诉我不要靠近蛇非常重要,对我来说,这是很有用的一次教训。

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

鲁教版五四制英语八年级上册测试题

八年级英语上册测试题 一.单选。(35分) 1.------ do you use the Internet? -----Once a week. A.How B.How old C.How often D.How many times 2.His mother wants him ________ with me after school. A. play soccer B .to play soccer C. to play the soccer D plays soccer 3.It’s good to learn English by _________ English programs. A. watch B. watches C. watching D.watched 4.Can you help me ________ up the yesterday morning? A.cleaning B.with clean C.of cleaning D.to clean 5.________ it is rainy today, ________ he still works outside. A.Although, but B.But, although C./, although D.Although, / 6..“Bill is in good ______, he’s pretty ______. A.health, health B.healthy, healthy C.health, healthy Dhealthy,health 7. last Sunday we didn’t go out ________ the rain. A. because of B. because C. in front of D. before 8. Lucy is a good student. She _____ comes late for class. A. usually B. hardly ever C. sometimes D. never 9.Don’t read in bed. It’s _____ your eyes. A. good for B. bad for C. good to D. bad to 10.I want to buy ___________ for my moth er’s birthday. A. something special B. special something C.anything special D. special anything 11.----How often do you have P.E.lessons? ---- ______________. On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A. Twice B. Twice a week C. Three times D. Three times a week 12. Simon watches TV four __________ five ________a week. A. and, times B.or, time C. or, times D. and, time 13. Her life was so _______ that she had no time to relax. A. full B. different C. free D. easy 14. I _________ you yesterday afternoon, but you ________ at home. A.call, aren’t B. am calling, aren’t C. called,were D. called, weren’t 15. -----___________? ---- She usually shops. A. What does Lisa do on weekends B. What does Lisa want to do today C. When does Lisa usually shop D. Why does Lisa want to shop 16,-Where did your sister go on vacation last week? -________ . A.She is visiting her uncle B.She went to New York city C.She wants to go to the beach.D He went to Beijing. 17, -I enjoy ______ my bike in the mountains. A.ride B.to ride C.riding D rides 18 -Why don`t you _______ your friends to the party? I want to meet them. A.bring B.leave C.take D let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教版(五四制)“NF联盟”八年级上期中调研 2020-2021年

南岗区“NF联盟”八年级期中调研测试 数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涂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 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 2 2a a a= + B. 6 3 3) (a a= C. 6 3 3a a a= × D. 6 3 2a a a= × 3. 点A(3,2)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A.(-3,2) B.(-2,-3) C.(3,2) D.(3,-2) 4.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则它的底角是(). A.50° B.65° C.70° D.75° 5.如图,在已知△ABC中,AB=AC,BD=DC,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BAC=∠B B.∠BAD=∠DAC C.AD⊥BC D.∠B=∠C 6.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第5题图 A.三条高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7.如图,△ABC中,BE是角平分线,DE∥BC交AB于D, 交AC于E,若DE=8,AD=5,则AB等于(). A.12 B. 13 C.14 D.15 8.如果x2+ kx+6=(x+2)(x+3),则k=( ) A.1 B. 2 C.3 D.5 9.在Rt△ABC中, ∠C=90°∠A=30°,若AB=6,则BC为( ) A.4 B. 5 C.3 D.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任何数的0次幂都得1;②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③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若△ABC与△DEF成轴对称,则△ABC一定与△DEF全等⑤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 第7题图

鲁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测试题16套(五四制)_5

初三英语上Unit 6 测试题 二.选择填空(15分) 26. How long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 _______ A . Nine o’clock B. After supper C. Ten hours D. Ten hours ago 27. Who is ______ our headmaster ? My father. A. talking to B. saying with C. talk about D. saying to 28. He has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______ night. A. whole B. all C. the all D. the whole 29. On my ______ birthday I got a snow globe ______ a penguin. A. twelve, having B. twelve , with C. twelfth, having D. twelfth, with 30. I didn’t finish my test because I ______ time. A. passed B. ran out of C. had D. lost 31. I have been _______ music videos for many days. A. looked at B. listening to C. watched D. playing 32. She ______ morning exercises when I passed by her house. A. did B. does C. doing D. was doing 33. He _______ his leg when he ______ in a basketball watch . A. broke, play B. broke, was playing C. was breaking , played 34. They have been in the library since ______ . A . a long time B. it has been open C. 8:00 D. 2 hours 35. 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Oh, not at all. I ______ here for only a few minutes . A. have been B. has been C. was D. will be 36. The house is dirty. We ______ it for weeks. A. didn’t clean B. aren’t cleaning C. haven’t cleaned 37. He has been practicing the piano ______ 9:30. A. at B. for C. ago D. since 38. Mary ______ studying Chinese history. A. is interesting B. is interesting in C. is interested in 39. I’m sorry to say I’m not as ______as you a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