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比喻修辞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7
比喻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示例)定义比喻,就是说两个程度不同的事物彼此相似,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结构隐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要比较的事物或场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象征词)。
分类根据隐喻结构三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⑴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朵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像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
(《煤的对话》)(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体"打雷"之后,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
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强了比喻的鲜明性。
)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久久不放。
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1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论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比喻”修辞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分为(1)明喻,即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即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3)借喻,即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4)博喻,即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常用比喻词如像、若、似、如、仿佛、好比、是、变成等。
下面我就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比喻修辞列举一些出来加以分类并进行说明:(1)明喻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丁香这个意象本身具有美丽、纯洁、忧愁这些特征,用丁香来比喻姑娘,使姑娘的那种形态、神韵跃然纸上。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就象煤的形成,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形成的才是一点点。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把“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比喻为“煤的形成”,两者有什么相似之点呢?煤的形成需要花去大量的木材,才能得到很小的一块煤;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要经历无数的血战,付出无数的牺牲,才能前行那么很小的一步,这是历史前行的必然规律。
由此也便可知,鲁迅是提倡血战,不惧怕流血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月色》把月光比作流水,化无形为有形,体现出月光的柔和、沉静和朦胧。
把清新澄澈的叶子和花比作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下荷花的朦胧、美好、轻盈,一切景语皆情语,更能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的深入讲解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还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修辞手法之一。
它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如说,“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将月亮比作圆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则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仿佛”“似的”等。
但有时比喻词也可以省略,比如“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直接把月亮比作船,简洁而生动。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赋予小鸟“歌唱”这一人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小鸟的快乐。
拟人能够让描写的事物更加活泼有趣,富有生命力。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尺”极力夸大瀑布的高度,展现出瀑布的雄伟壮观。
夸张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能够增强文章的气势,深化思想内容。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对仗工整,语言凝练,富有韵律美。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一、比喻.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比喻知识讲解练习一、知识讲解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1)明喻:喻体、本体、比喻词(像、如)同时出现的比喻。
例如:那小姑娘好像花一样。
(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一般用“是、成为、变成”进行比喻。
例如:那小姑娘就是一朵花。
(3)借喻:比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例如:教室里的花朵真多!(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5.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突出特征;(2)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3)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6.解题思路:(1)鉴赏比喻手法或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好处/作用等: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②将xx本体)比作XX(喻体);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本体)的······(特性),表达了作者······感情/心情。
(回到文本具体分析)(若本体是抽象事物,喻体是具体事物,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加上“化抽象为具体”。
如何掌握比喻修辞手法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掌握比喻修辞手法》。
这节微课有两个学习目标:1.理解比喻的定义、特点、类型和作用2.学会正确辨别灵活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首先,我们看看比喻是什么——比喻,是把两种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放在一起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钱钟书先生曾说:“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愈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
”这一精辟而深刻的见解,指出了比喻的特点。
那么,比喻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可以从比喻的“基本要素”和“构成基础”两方面把握。
(一)基本要素(被比喻物)本体+(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比喻词+(比喻物)喻体这是比喻的一般结构,有些比喻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二)构成基础一是“相似点”,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二是“不同质”,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据此,看看下面三个例句,是否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例1这个小男孩白白胖胖的,长得像他爸爸小时候的样子。
这句话中的“小男孩”和“他爸爸”本质上都是人类,两个人长得虽然相像,但不符合“不同质”的特点,所以不是比喻句。
这里的“像”也不是比喻词,而是表示比较。
例2你看,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赶紧把窗子关上吧。
通过观察“天阴沉沉的”这个现象得出“要下雨了”,这是一种常识判断,构不成比喻。
“好像”表示推测,也不是比喻词。
例3像他这样年轻的人,能在学术上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像他这样年轻的人”,是举例子,作陈述,没有两类本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所以也不是比喻句。
上面三句话,都不是比喻句。
一个句子有没有使用比喻,不能仅仅看比喻词,而应该按照比喻的特点来判定。
比喻又包括哪些类型呢?比喻种类多样,但最常见的有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四种。
(一)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比喻词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是比较明显的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