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1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3
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二、沸腾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液体沸点受气压影响,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气压不变时,液体的沸点不变。
3、沸腾条件:[1]、液体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4、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三、蒸发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3、作用:蒸发吸热(吸收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4、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四、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3、作用:液化放热。
【典型例题】类型一、汽化和液化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发现酒精干了,同时感到手背凉凉的.针对这一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汽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 B.这是汽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C.这是液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 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思路点拨】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是吸收热量的。
【答案】A【解析】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实质上是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液体从手上所涂部分吸收热量,所凃部分温度降低,我们能感到所涂部位凉凉的,故A正确,故选A。
【总结升华】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关于汽化和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一定会沸腾B.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蒸发一定加快C.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液化【答案】BCD类型二、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多选)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思路点拨】从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2汽化和液化1——汽化导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的方式,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不同之处在于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则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蒸发过程是吸热降温的,而沸腾过程是吸热升温的。
3. 影响蒸发和沸腾速度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都会影响蒸发和沸腾的速度。
4. 汽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汽化过程中,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
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异同。
2. 能够分析影响蒸发和沸腾速度的因素,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异同,影响蒸发和沸腾速度的因素。
难点:蒸发和沸腾过程中热量变化的分析,以及相关知识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
学具:课本、导学案、笔记用品。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喝冰镇饮料时,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饮料瓶外壁会出现水珠?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汽化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汽化的概念,引导学生明确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蒸发和沸腾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影响蒸发和沸腾速度的因素,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四、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道与汽化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汽化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吸热降温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吸热升温影响蒸发和沸腾速度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