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_如意娘_释义的探讨_董灵超
- 格式:pdf
- 大小:249.11 KB
- 文档页数:5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的诗词作品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涉及爱情、亲情、政治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武则天诗词的鉴赏:
1.《如意娘》:这首诗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唐高宗的情诗,表达了她对高宗的思念和爱意。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现了如意娘对高宗的真挚感情,同时也展现了武则天在文学上的才华。
2.《腊日宣诏幸上苑》:这首诗是武则天在宣诏幸上苑时所作,描写了皇家园林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精准,表现了武则天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
3.《游九龙潭》:这首诗是武则天和女儿太平公主一起游九龙潭时所作,描写了九龙潭的美丽景色和女儿太平公主的欢乐心情。
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武则天作为母亲的柔情和诗人般的才情。
4.《早春夜宴》:这首诗是武则天在早春之夜宴请群臣时所作,描写了春天的美丽和宴会的欢乐氛围。
诗歌语言华丽,用词考究,表现了武则天作为政治家的气度和文化素养。
5.《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武则天的代表作之一,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伟大。
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现了武则天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武则天的诗词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不仅表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反映了她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的意思“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出自唐朝诗人武则天的古诗词作品《如意娘》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前言】《如意娘》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所写的七言绝句,是写给唐高宗的情诗。
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注释】⑴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
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⑵思纷纷:思绪纷乱。
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⑷比来:近来⑸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
“芙蓉为带石榴裙”。
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翻译】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鉴赏】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意谓: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执着、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李白的《长相思》写“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去明镜前”与此句构思相似。
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
“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看朱成碧后来成为唐宋人常用成语。
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也可以说看碧成朱。
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柳亭诗话》载: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
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武则天曾写情诗表达对唐高宗的情思礼乐文华合肥在线-合肥晚报高国春2013-09-2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世人眼中,武则天凶狠恶毒,不仅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让人把王皇后、萧淑妃打得皮开肉绽,又将她们扔入酒缸,“令二妪骨醉”而死,可谓残忍至极。
不过,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也有似水柔情的一面。
有诗《如意娘》为证: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
当年,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上面这首情诗《如意娘》,意思是:我心绪纷乱,精神恍惚,把红的都看成绿的了。
为什么如此憔悴呢?就是因为整天想着你。
如果你不相信我每天因为思念你而默默落泪的话,你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吧,那上面可是洒满了我斑驳的泪迹呢。
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表达了武则天对唐高宗的情思。
正是这首诗,使得唐高宗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
武则天爱情坎坷,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先后嫁于两代帝王。
第一次婚姻,随着唐太宗的驾崩而结束,现实把她推入了“无奈活殉感业寺,黄卷青灯苦为尼。
长安冷月苦为眠,零落霜菊充腹肌”的深渊。
这不仅是武则天的个人遭遇,也是中国古代妇女婚姻变故后的一个缩影。
武则天和唐高宗是真心相爱,很有感情的。
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甚至一开始,他们就准备死后葬在一起。
在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唐高宗合葬。
他们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从爱情的角度来看,《如意娘》这首诗是武则天的真情告白。
由于武则天是皇帝,因而有人认为她写情诗《如意娘》,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千百年来,人们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武则天的情诗《如意娘》,甚至有人断定是伪作。
从逻辑上推断,薄情寡义的武则天不会如此儿女情长。
其实,人性是复杂的,性格是多面而非单一的,武则天在孤灯之下思念自己心爱之人,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古诗词赏析《如意娘》武则天【唐诗三百首】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557首古诗词
泼茶香 - 刘珂矣 来自唐诗宋词品鉴 00:00 03:45 《如意娘》 唐·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古诗今译: 相思过度,思绪纷乱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只因太过思念你。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伤心泪绝,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解说: ⑴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⑵思纷纷:思绪纷乱。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⑷比来:近来⑸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品鉴鉴赏: ① 《乐苑》上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② 《如意娘》一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③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④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⑤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意谓: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李白的《长相思》写“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去明镜前”与此句构思相似。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⑥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是武则天的上乘之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看朱成碧后来成为唐宋人常用成语。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也可以说看碧成朱。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柳亭诗话》载: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如意娘武则天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写作背景]武则天(公元624-705),名珝(xu3),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人。
父亲武士彟(yue1),商人,经营木材,隋炀帝杨广在洛阳建东都,此工程由杨广堂弟杨达、宰相杨素和宇文恺全权负责。
武士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备厚礼面见杨达,成功,成为供货商。
厚礼当然是取悦杨达的一个因素,但武士彟还有拿手的,那就是他的气质,阿谀奉承那是低级商人,武士彟不是,后来成为杨达的密友,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证明武士彟气质非凡的例子就是又被李渊赏识,那时李渊常去杨府。
李渊当太原留守后,就请武士彟出仕,隋朝末年,江河日下,武士彟看出李渊有反隋之心,就劝李渊起兵,李渊窃喜,视为知已。
在李渊起兵的准备过程中,副手王威察觉异常,找到武士彟,想联手做掉李渊,武士彟极力说服王威,为李渊辩解,王威罢手。
李渊起兵后,武士彟一路跟随,忠心耿耿。
唐朝建立,李渊将武士彟列为开国功臣,封为应国公。
自此,武家由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变成了贵族。
完成由麻雀至天鹅的蜕变。
公元620年,武士彟原配病逝,皇帝李渊作媒娶了杨达的女儿,杨氏乃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文才不凡,共生了3个女儿,武则天排2。
说了这么多,有助于了解武则天的身世,更想说明武则天极有可能继承了其父的果断智慧和母亲的才思敏捷。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宫门喋血,取得政权。
那一年武则天3岁。
武则天12岁时,武士彟病逝,由于武士彟的2个儿子不是杨氏亲生,对杨氏母女态度恶劣,无法,杨氏带着3个女儿到长安投奔亲戚,远走他乡。
不久,武则天的姐姐出嫁,杨氏继续带着剩下的2个女儿流浪。
桂阳公主(李渊之女)的附马杨师道是杨氏的堂兄,来住较多,渐渐地,桂阳公主喜欢上了聪明灵动的武则天,就常常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面前提及。
武则天14岁,李世民亲自点名要武则天入宫,定位才人,并赐“媚娘”称号。
因为武则天的性格中更多的是男性成分,刚强果敢,她可能不会做娇滴滴状。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出自唐代武则天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1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赏析《乐苑》上说:“《如意娘》,商
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
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
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
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
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
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如意娘》一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
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
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
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
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
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
如意娘(唐)武则天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注释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
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思纷纷:思绪纷乱。
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比来:近来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
“芙蓉为带石榴裙”。
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白话译文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背景太宗崩,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
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
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赏析《乐苑》上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
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
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
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如意娘》一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
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
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武则天的少女情怀诗《如意娘》究竟写给谁?导语: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
《乐苑》上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多年以前就知道武则天是“召为才人”入宫的,就一直以为她是一个文学女青年,大唐是诗歌的国度,武则天到底会不会作诗呢?如果会,现在还有流传么?如有,到底写的怎么样呢?带着好奇,又在网上找了一下,原来,《全唐诗》卷5第2首到第48首都是武则天的诗,竟有47首之多,是大诗人王之涣流传下来6首的8倍之多。
自己真是太孤陋寡闻了,便把这些诗下载下来,仔细读来,反复琢磨。
发现有一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很好,可以称得上是佳作。
另有一首《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有些意思,也值得说一说。
其余46首,绝大多数是和乐的颂歌的歌词,很枯燥,没有什么意思,估计是她在宫廷履职的公务文书,或者是参加各种活动的副产品,假大空的东西,没有多少文学审美的价值,就不多说了。
今天就说说武则天《如意娘》这首诗吧,据传,这是她在感业寺修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