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手法 河北冀州中学弓新亚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中描写 音乐手法
河北冀州中学 弓新亚
• 音乐空灵微妙,孔子听到《韶》乐之后, 甚至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由此 可见乐声之美,其魅力之大。 • 如若将音乐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那就又极难把握了,就需要诗人们运 用高超的艺术方法。 • 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 和李贺《李凭箜篌引》,曾被清人方扶 南称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些 诗歌为我们学习描写声音提供了很好 的借鉴。

李凭箜篌引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
听筝
柳中庸
• • • • •
• ①诗人听到琴声后,产生了不
要迟疑犹豫,赶快归隐江湖的 感慨。(3分) ②因为琴声把诗 人带到一个远离尘嚣、林静水 清的境界,所以使人产生了隐 逸之意。(2分)(意思对即可。 共5分。)

侧面烘托 以境衬声。诗歌描写音乐还常 常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来烘托 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 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环境描写来 烘托声音,达到了“此时无声 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 盛唐诗人李颀写过一首《琴歌》:在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的夜晚弹琴的人先弹了《渌水》,又 弹了《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 四座无言星欲稀”,琴声一起,万籁 俱寂,乌鹊不飞,林木不响,连星星 也躲了起来,似乎都陶醉在琴曲之中 了。这里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琴声如何 动听,而通过情景的描写来烘托,你 看,世间万物乃至天上的星星都听得 入神了,更何况人呢?
• 再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 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 松”,诗人以“一”与“万” 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演奏的 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 响。小小一支琴,仅凭指弹, 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 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 的高超。
以形喻声(比喻、通感、想象、联 想) 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互通的,听觉的声 音可以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甚至是嗅觉 的气味等等,我们称之为“通感”。古 诗中常常用视觉所见的形体去比喻听觉 所闻的声音,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 音乐声更具有质感,这样能把音乐的特 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 以感衬声。描写音乐除了正 面写演奏者的技艺外,还可 以写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 侧面烘托,以达到烘云托月 的效果。
• 《琵琶行》中的“凄凄不似向 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
• 先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 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 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 并没直接写笛声的哀怨婉转, 而是通过听众的反映,情感的 变化来写乐曲声:听着这暗暗 飘来的《折杨柳》的玉笛声, 谁能不触动怀念故乡之情呢?
和王中丞闻琴谢眺
•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 【注】容与:徘徊犹疑。
• 小题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琴声 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小题2:诗人听了琴声后产生了 怎样的感慨?请简要分析。
• ①前四句为侧面描写。通过清幽宁 静的秋夜景色,烘托了琴声的美妙。 (3分)(如果答最后两句,通过 琴声产生的效果来描写音乐,也可 得分) • ②五六句为正面描写。运用比喻手 法写“琴声”,写琴声如满林传遍 的飒飒秋声,又如涧水发出琮琮作 响的轻鸣,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3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正面描写
以声喻声(比喻、通感、想 象、联想) 以形写声(通感、想象) 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 叫“拟声法”吧。就是用我 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 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
白居易的《琵琶行》如“大弦嘈嘈 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 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 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 “急雨”般沉重舒长,如“私语” 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 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 “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 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脆。
(1)颔联主要运用通感(比喻)修辞,(1 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1分)使 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 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 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1分)写出了分 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答“借景抒 情”“联想想象”的适当给一点分即可) (2)“独”突出了孑然独坐、愁对孤灯的形 象;(1分)“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 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 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 分)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 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 “促柱”。
•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 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 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 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 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 “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 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 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诗中 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 远随飞扬”的诗句。“浮云柳 絮”本不发声,似乎与音乐无 关,但它们“无根蒂”、“随 风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 飞扬,诗人取这一形态特点, 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

高适在《听张立本女吟》中 也有“清歌一曲月如霜”的 佳句。“清歌”是什么样子 人们不易想象,而“月如霜” 却是人人都可以见到的。看 到了洁白如霜的月光,“清 歌”的明净清凉、令人神爽 的韵味就感受到了。
• 中唐诗人王表的《成德乐》也是采用这种 手法:“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 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 赵女是“乘春”上画楼,但听众从声音里 感觉到的却是“满城秋”,一声歌发竟使 人感到满城皆有秋意,那歌声的悲切动人, 就可想而知了。不知为何她又唱起了以征 戍为主题的《关山曲》,使得那些没有征 戍生活体验的人都热泪横流了,对那有过 戍边生活的人,就更不必说了。这里没有 直接写歌声,但那悲悲切切的哀怨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