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卫生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卫生技术岗前培训计划概述卫生技术岗前培训计划旨在为新员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胜任卫生技术工作。
该培训计划涵盖了卫生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
培训内容1.卫生技术基础知识–卫生概念及重要性–传染病防控知识–卫生设施设备维护2.实际操作技能–清洁消毒操作规范–废弃物处理流程–防护用具正确佩戴方法3.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场所安全知识–应急处理常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培训形式1.理论课程:利用班级教学、讲座等形式进行卫生技术相关知识的讲解,强化学员的基础理论学习。
2.实践教学:通过实地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技能评估。
3.现场观摩:安排学员参观卫生技术先进单位,了解最新的卫生技术设备和运作流程。
培训管理1.培训计划制定:根据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2.培训督导:安排专业人员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培训效果。
3.培训评估:定期对学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培训方案。
培训成果经过卫生技术岗前培训计划的培训,新员工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良好的卫生技术基础知识;2.熟练的操作技能;3.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4.团队协作能力;5.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结语卫生技术岗前培训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卫生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希望通过培训计划的落实,能够为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为卫生技术岗前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对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员工卫生知识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增强员工的卫生意识,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促进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提高员工对卫生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使之能够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和职业病。
3.强化员工对食品卫生安全和环境卫生的重视,使之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培训内容1.个人卫生知识-手部卫生:如何正确洗手、洗手的频率、使用洗手液的注意事项等。
-口腔卫生:正确刷牙、定期洁牙的重要性。
-身体卫生:如何正确清洁身体、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等。
2.传染病防控-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包括流感、手足口病、传染性腹泻等。
-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如何正确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病原体等。
3.职业病防护-了解公司内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源。
-掌握正确的职业病防治方法:包括佩戴防护用品、避免职业病危害源等。
4.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知识:食品的保存、加工、烹饪等。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鉴别有毒食品、如何避免食物中毒等。
5.环境卫生-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办公环境的整洁、通风等。
-室外环境卫生:了解环境污染防治知识。
三、培训方式1.课堂教学:组织专业医生或卫生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和培训。
2.视频教学:播放相关卫生知识的教育视频,让员工直观地了解卫生知识。
3.互动讨论:组织员工围绕卫生知识进行讨论,增强学习效果。
四、培训时长1.初次员工入职时,需进行全面的卫生知识培训,时长为2-3小时。
2.每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时长为1-2小时。
五、培训评估1.通过培训后的测试,考核员工对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定期开展员工卫生知识测试,以检验员工的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六、培训策略1.制定员工卫生知识手册,让员工可以随时参阅。
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加强员工对卫生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3.建立良好的卫生知识宣传机制,不定期组织相关宣传活动。
七、培训效果评估1.通过员工卫生知识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员工对卫生知识的不足之处。
新员工卫生培训教程
1.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包括勤洗手、保持指甲清洁、定期洗澡换衣服等等。
2. 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包括了解食品的保质期、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加热处理等等。
3. 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包括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疾病、常见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等等。
4. 环境卫生的维护:包括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清洁工具的使用方法、垃圾分类处理等等。
5. 工作场所安全:包括了解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使用劳保用品的正确方式、避免劳动事故的发生等等。
6. 心理健康的保持:包括了解工作压力的缓解方法、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
7. 特殊岗位的卫生问题:包括了解特殊岗位的卫生要求、如何进行特殊岗位的卫生处理等等。
8. 紧急情况处理的应急知识:包括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如何向上级汇报等等。
9. 个人防护知识:包括了解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如何进行个人防护等等。
10. 卫生知识的日常维护:包括了解卫生知识的维护、如何进行卫生知识的日常学习等等。
- 1 -。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保证我们生产的食品安全的基础一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害二食品生产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事项☜消费者能够放心食用的食品–因为安全所以放心–能够吃得有滋有味☜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食品安全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三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有那些呢?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1、生物危害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
细菌污染是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重要污染源之一。
几种常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均、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
症状为:引起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发烧。
控制方法:充分加热产品杀菌;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温度下冷藏抑制沙门氏菌生长;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间。
●大肠杆菌主要致病种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分布:天然存在于动物粪便中(厕所卫生间)。
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发烧、恶心和呕吐。
染病剂量:几个至上百万个控制方法:充分加热杀菌;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腹泻)。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广泛存在于空气中,体表及伤口感染处。
症状为: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志贺氏菌症状为: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重脱水。
预防措施: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场所。
●虫害:虫害的污染:如苍蝇、蚊子及其它飞虫和老鼠等啮齿类动物。
新员工岗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为了增强新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提高他们的健康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进而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特制定了本次新员工岗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二、培训对象公司新入职员工。
三、培训内容1. 职业病危害和预防知识2.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 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养5. 毒害防护6. 职业病防治知识7.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8. 职业卫生管理的职责和权利四、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为入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地点为公司培训室。
五、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以讲解、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
六、培训人员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卫生专家担任培训讲师。
七、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考试,通过考核合格者发放《职业健康防护培训合格证》,并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八、培训实施计划及内容第一阶段时间:8:30-9:00内容: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介绍课程安排和培训目的,强调职业卫生对员工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第二阶段时间:9:00-10:30内容:职业病危害和预防知识讲解职业病的定义、危害因素、致病过程等内容,并介绍预防职业病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第三阶段时间:10:30-10:45内容:休息第四阶段时间:10:45-12:00内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介绍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政策,使员工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职业健康权益。
第五阶段时间:13:30-15:00内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讲解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各项制度的内容、执行过程和责任分工,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管理规定,避免违规操作。
第六阶段时间:15:00-15:15内容:休息第七阶段时间:15:15-16:30内容: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养讲解各类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方法和保养要点,增强员工使用防护用品的意识和技能。
第八阶段时间:16:30-17:30内容:毒害防护介绍公司毒害防护措施,包括化学品的识别和危害、应急处理等,提醒员工谨慎处理有毒物质,做好自我防护。
卫生消毒知识新员工培训教材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一、微生物定义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
(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食品加工的任何地方如地面、空气、水以及人和设备上都有微生物生存。
二、微生物的特点一)结构特点: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4、个体小:小于0.1mm。
看不见摸不着。
5、适应性强,易变异6、代谢强,转化快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的生长可分为四个生长期:潜伏期,对数增殖期,休止期,死亡期;细菌数对数值10休止期8对数增殖期死亡期64潜伏期20 2 4 6 8 10 12 14 16 18时间(小时)图1-1 纯粹培养之细菌生长曲线图从上表可以看出:1、培养的细菌在0-4小时为潜伏期,在潜伏期间如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细菌会呈对数增长。
提示:实际生产中,低温产品在操作间的滞留要控制在4个小时以内,在细菌的潜伏期内完成包装。
三、几种常见的有害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芽痕大肠杆菌曲黑霉酵母菌链球菌面包酵母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微生物有关知识一览表四、食品微生物的来源食品加工中的微生物来源比较广,原辅料、水、空气、操作工人、工器具、设备等,都可能存在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直接给食品质量构成威胁。
1、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微生物的生存。
离河岸近处微生物多,离岸远处少;经过大城市的河流,若水源受到污染,含大量的致病菌。
食品企业新入职员工卫生培训作为食品生产加工厂我们在这里应该学习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事项;一、进入生产车间前的注意事项*当身体不适时,如感冒、咳嗽、呕吐、腹泻等,要向车间负责人报告,并根据负责人的指示行事。
*当手部受伤时要马上汇报车间负责人,处理相应的产品和机械、工器具,并根据情况看是否可以继续工作。
1、个人卫生管理*要注意身体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不要把个人的物品带进生产车间,工作时不能佩戴手表、项链、饰品和其他的装饰品,不得化妆。
*上班前严禁喝酒,上班时严禁在车间或者更衣室吸烟、饮食,或做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在车间内(包括车间周围)严禁吐痰、对着食品或者接触面打喷嚏或咳嗽。
*不得穿工作服、工作鞋外出车间、进入厕所等。
*如厕顺序:换下工作鞋----换入厕鞋(自己专用)------入厕------洗手消毒------换工作鞋进入生产车间。
*进入车间要穿着干净的工作服*更衣室内的工作服与便服分开放置,脏的工作服与干净的工作服分开放置。
*要按照指定的方法佩戴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
2、手的注意事项、以下情况时必须洗手消毒*工作开始前*大小便后*休息以后*打电话后*接触生制品及不干净的容器、包装材料之后等*检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洗手后经过2小时继续生产工作时二、生产中的注意事项1、对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消毒措施,日常打扫卫生,搞清洁,就是清洁消毒法,虽然它不用消毒剂,但也可以消除大量微生物,如果在其中加放入洗涤剂,消毒效果更强。
2、有检验报告显示,完整、干净、平滑、干燥的墙壁、天花板,用琼脂平板接触法检查细菌数,每25平方厘米有2-5个细菌,一般不超过10个。
3、地面上的污染的细菌数要比墙上严重得多,约为墙上的100倍。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5、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
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6、卫生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员工卫生培训记录内容一、培训目的员工卫生培训是为了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卫生知识和技能,保障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预防不同疾病的传播,维护员工及公共健康。
二、培训内容1.卫生标准和要求:介绍卫生标准、要求以及相关的法规法规,确保员工了解卫生标准的重要性和应当遵守的规定。
2.个人卫生:描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包括洗手、保持干净整洁、正确穿戴卫生防护用具等内容。
3.餐饮卫生:强调食品安全和卫生,讲解食品储存、加工、食物中毒的预防等知识。
4.工作场所卫生:介绍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措施,包括清洁消毒、废弃物处理等,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5.潜在卫生风险:讲解各类疫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员工了解如何应对潜在的卫生风险。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指导员工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保持冷静、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员工安全。
三、培训形式1.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视频教学等形式传达卫生知识。
2.实践演练: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如正确洗手、食品储存等,加深理解。
3.互动讨论:开展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员工分享经验、提出问题,促进学习效果。
四、培训记录为了跟踪员工卫生培训情况及效果,应建立健全的培训记录系统,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培训日期、时间、地点;2.培训内容概要及深度;3.参与培训员工名单;4.培训考核结果;5.培训意见及反馈;6.下一步改进措施。
五、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员工的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卫生意识水平,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同时,员工在工作实践中的卫生表现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结语员工卫生培训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卫生素养,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愿每位员工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卫生培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整洁、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新员工入职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是指对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人员有关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问题所进行的保护、控制和管理活动的总称。
新员工入职后,公司需要对其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以保证员工从事工作时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关于新员工入职职业卫生培训的内容。
一、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是指在劳动中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健康危害发生,使劳动者保持健康,发挥其生产劳动的最大效能,实现劳动者与社会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职业健康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不仅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可以保持心理和社会的健康状态。
做好职业卫生,能够保证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使员工身心健康地从事工作。
职业治理和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工作场所的风险和危害,使员工更好地从事工作。
三、职业卫生的作用1.预防职业病:职业卫生是预防职业病的一项重要保障。
2.提高生产效率:健康的员工会更有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工作效率会提高。
3.减少工伤事故:做好职业卫生工作,能够降低工作场所的风险和危害,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4.提升企业形象:关注职业卫生问题,重视职工健康,表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关爱员工的态度,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
四、职业健康的危害因素1.化学危害: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化学危害物质,如有毒有害物质、粉尘等。
2.物理危害: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4.心理危害:如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等。
5.其他:如不良的工作环境、疲劳等。
五、职业卫生的保护措施1.化学危害防护:对涉及到化学品的生产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如隔离、通风等。
2.物理危害防护:采取声音防护、防护眼镜、面罩等措施。
3.生物危害防护:保证工作环境卫生,如安装空气净化器、消毒设备等。
4.心理危害防护: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减轻员工工作压力等方式,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5.其他:限制劳动强度、控制工作时间等。
六、职业卫生的注意事项1.工作时要注意职业卫生保护。
2.洗手、换衣服后再进入生活区。
新员工职业卫生培训资料一、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都是职业病。
二、《职业病防治法》立法目的是什么(1)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2) 防治职业病(3)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4) 促进经济发展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有哪些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劳动者不仅享有保护健康的权利,还应当为保护自身健康尽一定的义务。
法律规定:“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四、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10大类,共计115种。
其中尘肺病以矽肺、煤工尘肺发病为最多,职业中毒以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氨气、氯气一氧化碳及苯中毒为最多。
夏季作业时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五、职业性有害因素各类及其来源(一)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 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铅、汞、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尘、煤尘等;(2) 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气温、高气湿、强烈的热辐射等;异常气压:高气压和低气压非电离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红外线、激光、紫外线等;电离辐射:X射线α、β、γ射线等;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等;(3) 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二)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适应;(2)劳动时间过长或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3)不良体位或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厂房面积不足,厂房建筑和配置不合理;(2) 采暖通风不良;(3) 采光通风不良;(4) 安全防护设备不完善;(5) 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作业环境污染。
新职工岗前卫生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新员工岗前卫生培训是为了使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在岗位上能够有效地保障餐饮卫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放心的食品。
通过本次培训,新员工应该了解并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了解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3.学习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的基本知识4.掌握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新入职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厨师、服务员、清洁员等岗位的新员工。
三、培训内容1.企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企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2)企业卫生管理的操作规程(3)企业卫生管理的责任与义务2.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1)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餐饮业的相关卫生管理规定3.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的基本知识(1)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3)卫生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卫生安全的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4.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的基本操作技能(1)食品原料的安全保管和处理(2)食品加工操作规范(3)食品存储和保鲜措施(4)餐具清洗消毒技能(5)厨房、用餐区域的卫生清洁技能(6)紧急情况下的食品安全措施四、培训方法1.讲授通过专业的培训师对内容进行讲解,讲解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或者模拟操作,让新员工能够了解食品安全卫生的实际情况和应对措施。
3.现场实操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对新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根据新员工入职时间安排,一般在入职后的一周内进行培训。
培训地点:可以选择企业内部的培训室或者厨房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培训。
六、培训考核1.培训后进行答题考核,合格分数为60分以上;2.培训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参与率达到90%以上,合格率达到80%以上。
员工卫生培训第一章生产、质量管理人员的要求1.1健康检查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2、有或携带传染病的、有传染性伤口、疗疮的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员工,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
3、员工在工作期间感冒、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等,要向车间生产班长或厂长报告,并根据负责任人的指示行事。
生病人员应即刻到医院就诊。
4、生产员工手部受伤时要马上报告生产班长或厂长,处理相应的产品和机械、工器具,并根据情况看是否能继续参加工作。
1.2个人卫生1、注意圣体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手指甲、勤换衣服等,做到个人仪表美。
2、不要把个人物品带进车间。
工作时不能佩戴手表、项链、饰针、手机、钥匙串及其它装饰品,不得化妆。
3、上班前严禁喝酒,上班时严禁在车间或更衣室吸烟、饮食,或其它有碍食品卫的活动。
4、在车间内(包括车间周围)严禁吐痰、对着食品或食品接触面打喷嚏或咳嗽。
5、不得穿工作服、鞋套外出车间、入厕等。
6、入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在更衣室内换下工作服、鞋套——卫生间门口换入厕拖鞋——入厕——洗手消毒——穿工作服。
1.3工作服管理1、进车间要穿着干净的工作服。
2、更衣室内工作服和便服要分开放置;脏的工作服和干净工作服哟分开放置。
3、脏的工作服要交给更衣室卫生员统一送到洗衣房清洗,穿戴前要进行消毒。
(臭氧消毒)1.4穿工作服顺序带好口罩(盖住鼻子)——整理好头发,戴发网(盖住耳朵),确认头发没有露出——戴工作帽——穿工作服——换鞋套——戴围裙、袖套1.5镜子面前请检查1、头发是否外露?2、手指甲是否已剪短?(指甲白边≤2mm)3、首饰是否已摘掉?(手表、耳环、项链、胸针、耳钉等)4、是否携带打火机?是否携带易脱落的其他物品?(手机、圆珠笔、钥匙、书钉、曲别针等)1.6洗手消毒从事操作期间应勤洗手(至少每小时一次),员工遇以下情况时必须洗手:1、开始工作前;2、上厕所后、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后;3、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保证我们生产的食品安全的基础一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二食品生产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事项
☜消费者能够放心食用的食品
–因为安全所以放心
–能够吃得有滋有味
☜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食品安全第一,以质量求生存
三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有那些呢?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
1、生物危害
微生物污染:
主要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
细菌污染是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重要污染源之一。
几种常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均、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
症状为:引起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发烧。
控制方法:充分加热产品杀菌;将产品贮存于4 ︒ C(40 ︒F)温度下冷藏抑制沙门氏菌生长;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间。
●大肠杆菌
主要致病种类: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
分布:天然存在于动物粪便中(厕所卫生间)。
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发烧、恶心和呕吐。
染病剂量:几个至上百万个
控制方法:充分加热杀菌;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腹泻)。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布:广泛存在于空气中,体表及伤口感染处。
症状为: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志贺氏菌
症状为: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重脱水。
预防措施: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场所。
●虫害:虫害的污染:如苍蝇、蚊子及其它飞虫和老鼠等啮齿类动物。
a.切断所有可能的入口是最有效的防鼠措施。
b.清除啮齿类动物的栖息地
c.断绝啮齿类动物的食物来源
2、化学危害
农药污染、兽药污染、抗生素、生物激素、工业“三废”污染、添加剂污染、化学药品、润滑油污染、包装材料的污染
3、物理危害
金属,如铁屑、钉子、铁丝等;毛发;玻璃、塑料、木屑;石子;棉线、纤维丝等;包装物碎屑;其它。
我们的工作:生产合格的产品,最大限度的预防以上危害的发生或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食品生产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管理事项
安全、卫生管理事项
☜作为食品加工现场的从业人员我们在这里学习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事项:
入车间前的注意事项、工作前的注意事项、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工作后的注意事项
1、入车间前的注意事项
☜健康检查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卫生法》第26条☜个人健康和伤病
➢当身体不适时,如:感冒、咳嗽、呕吐、腹泻等,要向车间负责人报告,并根据负责任人的指示行事。
➢当手部受伤时要马上汇报车间负责人,处理相应的产品和机械、工器具,并根据情况看是否可以继续工作。
➢患有以下伤病人员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生产:
黄疸;腹泻;呕吐;发烧;伴有发烧的喉痛;可见性感染皮肤损伤(烫伤、割伤等);
耳、眼或鼻中有流出物。
☜个人卫生管理
•要注意身体的清洁卫生,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和被褥。
•不要把个人的物品带进车间--工作时不要佩戴手表、项链、饰针和其他的装饰品,不得化妆。
•上班前严禁喝酒,上班时严禁在车间或更衣室吸烟、饮食,或做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在车间内(包括车间周围)严禁吐痰、对着食品或食品接触面打喷嚏或咳嗽。
•不得穿工作服、鞋外出车间、入厕等。
•入厕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换下工作服、鞋→外出车间→入厕→洗手消毒→进入更衣室→换上工作服、鞋→通过风淋门→进入车间。
☜工作服的正确穿着方法
整理好头发,戴帽子(网帽)--确认头发没有露出,
戴工作帽,穿工作服,换工作鞋
(及时清洁穿着的靴子--防止污染更衣室及其用具;换上工作时的靴子;保持工作靴子的清洁)
☜洗手消毒
当个人的清洁可能影响食品安全性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洗手,例如在下述情况下:
•入车间前
•食品处理工作开始时;
•去卫生间后或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后;
•工作期间定时洗手消毒;
•在处理食品原料或其他任何被污染的材料后。
此时若不及时洗手,就可能会污染其他食品。
六步洗手法:清水冲洗→洗涤剂搓洗、刷指甲缝(手心、手背、指缝、拇指)
→流水冲洗洗涤剂(彻底冲干净,防止残留)→吹风风干→75%酒精喷洒消毒
提示:洗手后严禁乱动乱摸,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在进入车间之前要把工作服上的毛发和灰尘除掉。
---使用风淋
以上问题确认无误,现在进入车间。
2、工作前的注意事项
确认当天生产任务;确认配料表是否正确;确认工艺说明书;确认使用的原料、辅料(品种、规格、数量、质量隐患);确认包装物料;确认工作用的设备、装置和工器具;确认清洁度。
☜生产前的清洁
➢对使用的设备、装置和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确认使用的洗涤剂和消毒剂,确认清洗消毒方法,确认洗涤剂和消毒剂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时要确保不能残留洗涤剂和消毒剂
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开始生产。
3、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般注意事项
工作时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工作姿势;不要在车间内追逐、跑动、嬉闹;发现有危险处时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发现别人正在进行危险作业时,要对当事人及时提醒。
☜操作设备的注意事项
对操作方式不了解的设备不能随便操作;不能把手伸到正在运转的设备中去;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止运转的设备,并向负责人汇报;遇到停电时要拉下电闸。
☜卫生需要的注意事项
充分了解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区别;设备、工器具受到污染,要清洗消毒处理后才能继续使用;工作中去卫生间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当手接触了头发、鼻子或受到其它污染后就不应该继续从事工作;按规定的时间定时对工器具清洗消毒和洗手消毒;不要用工作服擦手。
☜关于产品处理的注意事项
充分考虑原料及其包装带来的异物隐患并加以预防;已经加热或者冷却的产品不能长时间放在室温下;为了避免与原料的接触,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区域放置,不得混放;当发现产品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负责人报告。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马上可以休息了,为了安心休息,请检查……
4、完工后的注意事项
•确认产品已全部入库;确认未使用完毕的原料、辅料已按规定处理;确认设备、装置和工器具已进行清洗消毒,并放在规定的位置;当出现位置转换时,要提前告知注意事项;按照规定对车间进行打扫,保持整洁确认设备和装置的电源是否关闭;
对不干净的工作服进行洗涤处理;对不干净的靴子进行洗净和干燥处理;更衣室保持清洁;对车间、更衣室空气进行臭氧杀菌或紫外线杀菌。
卫生管理归为四勤劳、四经常、四分开、四消毒:
❖个人卫生(四勤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车间卫生(四经常):地面经常保持干净,室内经常保持无苍蝇,工具经常保持整洁,原料经常注意清洁、不得接触地面。
❖加工保管(四分开):生与熟分开(人员、工具、场所),半成品与成品分开,高温肉与低温肉分开,食品与杂品分开。
❖防止食品污染(四消毒):班前、便后洗手消毒,拿物品前消毒,工具、容器消毒,污染产品回锅消毒。
面米设备清洗及消毒
其它设备、工器具、内包装物的清洗及消毒
车间环境的清洗及消毒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