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精彩
英语课堂教学的精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互动性强:英语课堂通常注重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的方
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
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也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多样性:英语课堂教学通常采用各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听
说读写结合、边学边玩、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得学生在
课堂上能够充分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摸索到自己感兴趣
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 能力培养:英语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4. 更新性:英语课堂教学通常会及时跟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不断更新、改进课程标准和内容,逐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的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个充满乐趣和激情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得
教育教学更加有意义和生动。
浅谈艺术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摘要:依据新课程所设定的标准,提出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从备课和课堂设计两方面使课堂艺术化。
用英语的美感和艺术性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享受英语。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课堂;艺术化“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
”传统的英语课堂一成不变、一潭死水。
纯单词、纯语法、纯练习题的英语课一上就是几十年。
这样死板单调的英语课没有作为一门语言的美感,又怎么会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艺术和魅力?缺乏兴趣和动力是学生英语学不好的根本原因。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艺术化,让学生学会享受英语,感受英语文化。
只有高中英语课堂的艺术化才会使英语课堂高效起来。
要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和进行艺术性教学呢?一、英语课前艺术氛围的创造要营造艺术氛围,传统的读课文、看教参、做题是显然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查阅有关资料,充实教材内容。
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思想状况,利用网络报刊等资源,根据课堂内容了解一些相关的风土人情。
尤其是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宗教信仰等。
课前可以给学生印发一点背景知识或者放一首好听的英文歌。
这样课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做好英语热身了。
二、打造艺术的英语课堂1.课堂导入艺术化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一个小笑话,几幅图片,一段小视频都可以让学生做好热身,用轻松的感觉进入课堂。
在外研版必修ⅲmodule 3 讲到music这一课时,我在课前用视频截取工具,选取了欧美几种音乐。
上课让学生听完之后,问学生:“can you tell me the variety of the music?do you like music?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导入本课主题。
又让学生四人一组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它包含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意图等多个方面。
在英语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还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制定出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迅速提高英语水平。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英语课堂教学难免要设定一些目的,而合理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到英语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应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合理设定。
在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应设定合理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该是系统的、合理的,能够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娓娓道来。
二、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课件、自测题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英语知识。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语境和创造语言环境的机会。
三、教学语言与语言环境英语课堂教学,最为基本的是语言交流。
教师应该尽量使用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深奥的词汇和句子。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英语词汇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例如,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交流中来。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媒介与教学技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讲课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然而,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媒介,例如多媒体课件、互动板等,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学习英语知识。
此外,在讲课时,应采用尽量多种形式的教学技巧,如举实例、讲故事等,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记忆,更好地理解难点。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
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艺术——精于开头、吸引学生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并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常见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其基本特点的不同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一)以强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为主的方法1.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在讲授新课之前,以复习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作铺垫,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
以“旧知”为“新知”铺路搭桥,要做到短时高效,以“小题”引路,快速反馈,迅速接触新知识。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布置的任务要紧扣新课内容,还要简明扼要。
(二)以生动直观、联系实际为主的方法1.直观导入法。
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手段,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往往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适用于各年级。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学习一些人物传记时,我们可以介绍该人物的成功之路或生平。
在学习西方节日时,可以对比中西方的习俗以及介绍节日的由来。
可以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播放相关影片片段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
(三)以设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主的方法1.谈话导入法。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的艺术【内容摘要】新课导入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英语课堂的导入,对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和金钥匙。
因此,教师要灵活设计导语,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导入提高质量俗话说“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教学也是如此,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英语新课的导入艺术。
一、情景导入法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说:“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直观情景导入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直接“入境”。
“入境”才能“生趣”,才能身临其境,尽快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习得。
情景导入法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导入新课方法。
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缩短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同时调动兴趣。
如:一位老师在教“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s …yuan. It’s too expensive…”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参加拍卖会的衣物,并在小纸条上写上价格作为标签贴在衣服上。
把教室布置成服装超市,挂满衣服,创设情境。
然后对学生说:“This is a clothes supermarket.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What do y ou want?”这时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下面纷纷讨论:I like the blue dress./I want the red T-shirt…这时,教师就很自然地走到一学生跟前,引出新授句子:Can I help you? 同时引导学生回答:Yes.并引导学生问:How much is that dress? 教师根据衣服上的标签回答:It’s 50 yuan.有了真实情境的烘托,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策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提问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
在提问的过程中,提问时刻与策略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策略,即身体语言、非语言语言、课堂氛围、语言表达、问题切入点等方面的技巧,将会在文章中进行探讨。
一、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指教师身体动作、表情和姿态等所传递出的信息,它比语言更能有效地传达思想。
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尽可能地利用身体语言传达问题的暗示。
例如,当教师想要了解学生对于新单词的理解情况时,可以眉头微皱,掌心向下,以此提示学生应该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
同时,体现平等和尊重,用拥抱和轻拍背部的方式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非语言语言教师还可以利用颜色、图形、图表等非语言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让每组给自己的节日命名,然后让组间相互问答。
这个问题可以用色彩鲜艳的卡片进行表示,从视觉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调、表情和眼神,来回答正确与否或者答案的质量与内容。
三、课堂氛围在提问时,教师应注意调节课堂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这可以通过灯光、音响环境、班级文化、活泼激情等方面来达到。
如,当教师用霓虹绿色桌布、吉他和英语歌曲来进行一个节日学习活动时,学生会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
这样,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学生更积极参与,更有动力学习英语。
四、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述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思考和回答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思路清晰、明确和准确。
具体来说,教师在提问时,应该使用容易被学生理解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述方式的变化和丰富性,例如用人称教授、反问、引用故事、设计情景等等。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艺术?P键词艺术教学词汇记忆学习信心教学活动1扎实的词汇记忆,是夯实教学艺术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地基学生不论学习哪种语言都是从最基本的音、形、义开始,一步一步达到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要使学生的词汇记忆更扎实就必须以引趣为前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取语言知识的规律,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逐渐形成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比如:学生在掌握词汇的过程中,起初对单个单词的音、形、义只是机械的记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加入一些拼读规则的相关知识,如教学单词restaurant.我将rest , ant .这两个单词进行了分别教学,让学生明白了单词意思,那么学生也就易记这个单词。
2坚定的学习信心,是教学艺术成功的座右铭自信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前提。
学习英语也不例外,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英语是一个新事物,童心未泯的孩子们也对这门新的语言课充满了好奇,而正是因为处于这种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清晰认识的能力还不具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旦遇到困难,他们的自信心会容易受到很大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精彩的故事表演,是奠基教学艺术中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法宝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
而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离不开活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开展诸如分角色对话,做捉迷藏、“看谁反应快”、“谁是问不倒的小博士”等各种英语游戏,排演英语儿童节目,朗诵诗歌,唱英语歌,让学生学着用英语和自己的朋友,老师,亲人交谈,根据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和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地参加这些有趣的英语活动。
去年四月,我们举行了青年教师比武教学活动。
当其他学校的老师走进我的课堂时,学生们都能很有礼貌地用"Welcome to our school!""Welcome to our class!"“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等情真意切的语言欢迎他们。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激趣”艺术鉴于小学生自身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成效显著:(1)趣味导课,引人入胜;(2)chant 歌谣激趣;(3)竞赛激趣教学法;(4)教唱歌曲,兴味盎然;(5)游戏激趣。
英语课堂教学“激趣”艺术小学生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鉴于小学生自身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成效显著。
我觉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有很多,略述如下。
一、趣味导课,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教育性,二是艺术性。
教师强调前者忽视后者,课堂教学就缺少生机;教师平铺直叙,学生就消极地听课,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课前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在教授big, small时,我先让学生试穿准备好的特大风衣,学生被衣服裹得只剩脑袋了,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出“it’s too big.”同时让学生再试穿婴儿的衣服,我说:“it’s too small.”这样的一种情景,会给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学生的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chant 歌谣激趣chant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有趣,是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
儿童的无意记忆在记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chant 由于其内容丰富、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它可以让学生在吟唱之中不需要做出多大的意志努力就能记住其中的语言内容。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周南中学杜红夷就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学主阵地仍在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是当前每位有责任心和事业感的中学英语教师努力探求的课题。
本人在18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实施课堂艺术性教学方面,作了些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高效率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兴趣产生于课堂教学的美感,美感根源于课堂教学的艺术。
我们知道:艺术是创造,创造是新奇,新奇是强剌激。
艺术所造成的强剌激不单是感官剌激,同时也是情绪剌激。
这种高级形式的剌激常常不需要反复强化,反复操练,便能长期有效,而且还是速效、高效。
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正是基于此原理,即通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形象和活动进行艺术加工,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感动,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使学生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摆进去,自觉地力求一般性的听、说、读、写升华到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变苦为乐,化紧张为轻松,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也只有这种“生动形象的充满情感的充满想象的充满智慧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变化的审美艺术教育,是主体客体内容环境高度统一的最高层次上的完美和谐教育”,(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见《教育研究》1997年第四期的课堂教学)才真正有了素质教育的意义。
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加强和进行艺术性教学呢?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教态艺术:1、营造美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工整漂亮的板书和广博深厚的知识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她)应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善于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是富有才华的导演,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是优秀的乐队指挥,统领得当,指挥得法;是精明的广告商,用最少的时空表达最吸引人的内容。
同时,他(她)还要懂得最前沿的知识,会操作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只有具备以上这些条件才可能充分施展个人的才华和展示自己的技能,尽力创设美的情境。
此外,教室的巧妙布置,座位的合理编排等方面都能给学生以美感。
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
2、引发美的情感:每个单元的各个环节(导入、呈现、结课等)、各种课型(听说、阅读、写作)都可作为美育的载体。
这里重点谈谈课文教学中的美育。
中学英语阅读课文体例丰富,选材广泛,有的反映中外文化习俗、体育竞赛、音乐、人际关系、保护动物;有的反映名人生平、体态语言、戏剧、文学、环境保护、航天技术;有的反映英语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生物、探险、保护古迹以及世界粮食问题等。
“这些内容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启迪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辨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为美育不只是包括审美或美感,它还包括创造美、建设美、净化人的心灵、抵制丑恶、美化社会环境等内容。
”具体地讲,学生在学习《马克思是如何学习外语的》一课中就可以学到马克思刻苦学习外语的精神;《请勿吸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在课堂的free talk中就有学生明确表示不仅自己不要抽烟,还要设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劝说父母和朋友戒烟;《拯救地球》一课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人毁灭了自然就等于毁灭了人类本身等等。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认识从中得到提高,精神境界进一步地升华,使之受到情感的陶冶,得到审美享受。
有位教师曾对一批学生作了一项调查,问:“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几乎所有学生均答“年青漂亮的教师”。
可见教师的形态美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作为外语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服装理应遵循端庄、得体,给学生一种愉悦感和亲切感,让他们觉得教师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富有朝气和活力,富有知识和素养,听起课来自然会情绪高涨,精神百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身上最会“说话”的器官,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最微妙的情感。
教师的眼睛更应具有特殊的功能。
教师要用亲切、热忱的目光迎接每一堂课,使每位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读出对自己的诚挚信任,教师更要用不同的眼神来评价,要求学生:用肯定的目光告诉学生答对了问题,用期待的目光激励学生提出问题,用赞许的目光告诉学生解决了难题,用宽容的目光告慰学生虽回答错了,但没关系。
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严厉中有要求,教师的目光照亮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老师时刻关注着自己,老师是“公正的人”,是“可亲可敬的人”。
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如浴春风”,其乐融融。
一位优秀教师讲课的生动程度,很大部分是靠面部完成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的配合,恰如其分地表达其意义内涵,尽可能地切合英(美)人生活习惯,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如教师在回答学生“不”时,为了加深影响,不仿偶尔睁大眼睛,双户肩一耸,两手一摊,头一摇,然后说“NO”,再如教师在表扬学生回答正确时,也不妨竖起大拇指,连声说:“Good, Very good!”这样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倍觉英语有滋有味,其乐无穷。
此外,微笑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手段,它是师生良好关系的纽带,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鞭策,能给学生以亲切、礼貌、信心和力量,从而增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总之,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重视教态艺术,充分发挥其移情作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苏霍姆林斯基)3、挖掘教材中的内涵美:1)诙谐美。
它是最高层次的美,最能反映人的思想品味和文化素养,也是人们渴望达到的精神境界。
在高二英语下册课本的对话课中有几段顾客与侍者的对话(Waiter-and-Customer jokes),就应用了双关语。
如CUSTOMER: What’s wrong with these eggs? WAITER: Don’t ask me, sir. I only laid the table。
“lay”在英语中有“下蛋”、“放置”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
“I only laid the table”的潜台词为“I don’t know what’s wrong with these eggs. Ask the hen that laid the eggs”,读后令人捧腹。
英语中的幽默与笑话更是不胜枚举,它们集中反映出英美人的机智与风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谐趣文,品味其中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其“幽默细胞”,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幽默,做一个品格健全的人。
2)含蓄美。
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生活中可应用一些比如委婉语或暗喻等手法,达到“明话暗说”的效果。
既传达了信息,又避免庸俗和尴尬。
譬如英语中表达“上厕所”、“死”、对职业的称呼多用委婉语。
《迪斯尼乐园》的对话课中有“rest room”一说,以之代替“toilet”;《中国日报》课后练习中有一句“Programmes for the aged”用“the aged”代替“the old”;一对话课中医生用“you have weight problem”对病人婉言“you’d better lose some weight”。
由此可见含蓄的魅力。
相反,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多由锋芒毕露或用词不当而引起的。
社交需要含蓄美,外交更需要含蓄美。
作为英语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还要锻炼自己对外交流的能力。
在交往中善于含蓄是语言美、修养高的表现。
4. 获得应用英语的成就感:中学英语中的功能表达涉及面甚广,诸如问候、介绍、告别、看病、就餐、通知、建议、劝告、祝愿、约会、购物、通电话、谈天气、提供帮助、表达意愿等等。
这些功能表达本身就向学生传授了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应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节日庆典用英语写名信片,互致贺辞,传递美好的心愿,使学生感受应用之美;举办圣诞晚会,传唱英语歌,表达美好的情感;有的写作爱好者勤于笔耕,并有英语习作见诸报端,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之美。
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多人次在各级英语能力竞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历届高考中都有学生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或名校的英语专业或相关专业。
随着对外交流的力度不断加大,不少同学与国外的学生成为笔友,并能流利地进行交流。
二、语言艺术。
语言是组织、指挥、讲解的工具,也是开发智力、感染情绪,影响个人发展的手段。
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反之,枯燥乏味的语言则是一种折磨。
英语的语言艺术在于如何发掘出英语语言美的特点和内涵,并把它用于教学实践,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美的语言环境,带来美的享受,从而产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进而在欣赏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在享受中运用英语、巩固英语。
教学语言美要求教师讲课时,要用英语讲授,尽量不用汉语;教师的语音、语调正确、甜润、声音和语速适合学生,既不太响,也不太快,语言纯真、流利、简明;教学语言美还要求教师讲课时生动、幽默,这本身就体现了英(美)人语言特点,使平淡、乏味的英语课充满欢声笑语,生机盎然。
生动需要教师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形象直观。
教学语言美还体现在语言的文明、礼貌上。
如在课堂上不断出现 Please, Thank you ! I’m sorry.等给学生以文明礼貌的感染和美好人际关系的体验。
在请学生回答或做某事时,用 Would you like…? Will you please…? 等使学生感好英语的委婉曲折之美。
在回答问题或操练时经常用一些肯定词。
如Good, Good job ! Wonderful ! Marvellous等给学生更是一种肯定、鼓励和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用 Yes, No等表示否定禁止时,比汉语给学生造成的消极暗示要轻,更能显出英语的礼貌、委婉,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欣赏和教唱英语歌曲,在很大程度上既能让学生感受英语的优美动听,又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还能加深师生间的情谊。
前段时间,我市各大影院均在上映《TITANIC》(《坦泰尼克号》),电影的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远依旧》),很受学生青睐,于是我就把这首歌拿到教室播放,并教他们唱。
学生很开心也很激动,包括成绩差的学生也不例外。
由于追时髦和对歌曲感兴趣,所以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并传唱开来。
那几天上课的感觉是出奇的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努力创造出优美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英语,达到学而有趣,学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