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子宫内膜癌
- 格式:ppt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25
《子宫内膜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妇产科护理学》中关于“子宫内膜癌”的章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子宫内膜癌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
重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基本概念、病因及病理生理。
2. 了解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3. 学会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健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妇产科护理学》学习指导、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病例,让学生了解子宫内膜癌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子宫内膜癌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病例中的护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措施。
4. 例题讲解:解析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典型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子宫内膜癌》2. 板书内容:(1)病因、病理生理(2)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3)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2)列举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针对一位子宫内膜癌患者,制定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 答案:(1)答案要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包括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异常增生、腺体结构紊乱等。
(2)答案要点:临床表现有异常子宫出血、下腹疼痛等,诊断方法包括妇科检查、B超、宫腔镜等。
(3)答案要点: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心理状况、家庭支持等,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等。
子宫内膜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妇产科护理学》第14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详细内容涉及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诊断、分期、治疗及护理要点。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14章第5节“子宫内膜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2.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分期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学会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诊断、分期、治疗及护理措施。
难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及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
2. 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
3. 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病例,介绍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a. 子宫内膜癌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
b.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分期标准。
c.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子宫内膜癌病理生理2.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分期3. 子宫内膜癌治疗与护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
b. 列举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分期标准。
c. 论述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子宫内膜癌的预防、筛查及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2.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3. 子宫内膜癌的护理措施一、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是否侵犯邻近组织以及是否出现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分期标准如下:1. 第I期(局限于子宫体)a. IA: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b. IB:肿瘤侵犯子宫肌层。
2. 第II期(肿瘤侵犯宫颈)a. IIA:肿瘤侵犯宫颈内口。
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判断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浸润深度是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决定了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正确评估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国际妇产科学会(FIGO)提出的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判断标准。
FIGO将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1mm以下(包括1mm)浸润深度小于等于1mm,称为浅浸润。
该阶段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早期病变,预后良好。
根据研究,约75-90%的患者存活5年以上。
对于此阶段的患者,常规切除子宫和双附件即可,无需进一步辅助治疗。
2. 1-50mm浸润深度在1-50mm之间,属于中等浸润。
此阶段的子宫内膜癌较前期浸润深度大,预后相对较差。
但通过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高,通常在70-80%左右。
对于属于此阶段的患者,切除子宫和附属器官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常还会进行放疗或化疗的辅助治疗。
3. >50mm浸润深度超过50mm,属于深浸润或广泛浸润。
此阶段的子宫内膜癌透过子宫壁侵犯到阴道,预后较差。
研究表明,此阶段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40-60%。
对于此阶段的患者,常规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或化疗。
4. 脏器间转移子宫内膜癌转移到其他脏器,如子宫颈、输卵管、卵巢、腹膜等,属于临床期子宫内膜癌。
此阶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只有20-30%左右。
对于脏器间转移的患者,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或化疗的联合应用。
总之,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判断标准主要依据FIGO的分类,根据浸润深度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子宫内膜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妇科定期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第十七单元女性生殖器肿瘤第一节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又称为子宫体癌。
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在某些欧美国家,其发生率已占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其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一、发病相关因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雌激素长期持续增高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拈抗,可能导致内膜癌的发生。
1.内源性雌激素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瘤等合并存在。
2.外源性雌激素是指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时使用的雌激素。
随着选用雌激素剂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危险性增加。
(二)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三)体质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是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为宫体癌综合征。
内膜癌患者绝经年龄平均晚6年。
(四)遗传因素家族内膜癌、乳癌、结肠癌史。
二、癌前病变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分为轻、中、重3度。
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分为l级、Ⅱ级和Ⅲ级。
CINIIl级: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内膜原位癌。
三、病理类型(一)腺癌占80%~90%。
l级(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宫内膜;Ⅱ级(中度分化癌):分化稍差,腺体轮廓欠清晰,部分为实性癌块;Ⅲ级(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癌):分化极差.腺体结构消失,实性癌块为主。
【助理2006-2-056】.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内膜样腺癌B.透明细胞癌C.鳞状细胞癌D.未分化癌E.小细胞癌答案:A【助理1999-4-023】 5子宫内膜癌最多见的病理类型是(2001)A腺角化癌B腺癌C透明细胞癌D鳞腺癌E鳞癌答案:B(2001) (答案参见妇产科学第6版299页)。
【执业2001-4-010】54.子宫内膜癌最多见的病理类型是A.腺角化癌B.腺癌C.透明细胞癌D.鳞腺癌E.鳞癌答案:B(二)腺角化癌(腺棘皮癌) 腺癌中含成团分化良好的良性鳞状上皮。
(三)鳞腺癌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
(四)透明细胞癌管状结构,内衬透明的鞋钉状细胞。
妇科常见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规范——子宫内膜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高发年龄为58~61岁;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与子宫颈癌收治率比较,已趋接近甚至超过;由于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相关因素、病理类型与分级、转移途径、预后相关因素等认识的深入,和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问世,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也趋于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治水平和5年存活率,提出以下诊治规范;诊断一、病史不孕、未产或长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延迟绝经史;与雌激素水平增高相关的妇科疾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粒层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家族癌瘤史,有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乳腺癌,卵巢癌病史等;乳腺癌术后长期服用他莫昔芬史;有以下因素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若有症状可立即进行分段诊刮,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1肥胖、不育、未产、延迟绝经52岁后;2 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3 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有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不规则出血者;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5 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和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二、症状1.阴道出血:1 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中,70%~75%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而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率愈高;2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围绝经期妇女; 40岁以下妇女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约5%~10%子宫内膜癌患者为4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2.阴道不正常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3.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导致消瘦,下肢疼痛等;应重视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有以上症状妇女均应考虑有无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三、检查1.全面查体: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2.妇科检查:排除阴道、宫颈病变出血及炎性感染引起的排液;早期盆腔检查多正常,晚期可有子宫增大、附件肿物、贫血及远处转移的体征;四、辅助检查1.细胞学涂片:阴道细胞学涂片阳性率低,宫腔细胞学涂片阳性率高;2.阴道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附件肿物大小及性质等;3.分段诊刮:确诊或排除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依据;应将宫颈管刮出物及宫腔刮出物分别送活检;4.宫腔镜检查:近年来,宫腔镜检已广泛应用于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接触性宫腔镜和放大宫腔镜下,可直接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常规诊刮的漏诊;因使用膨宫剂时有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扩散,在选用进行辅助诊断时应予注意,以经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无明显增厚和病变;或经诊刮后活检阴性,仍有反复阴道出血的患者为宜;5.MRI、CT、淋巴造影等检查:有条件者可选用MRI、CT和淋巴造影检查及血CA125检测;五、诊断步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步骤, 根据分段诊刮、病理检查结果等作出诊断;分段刮宫时,应注意子宫内膜腺癌浸润、腺癌掉入宫颈管和宫颈腺癌的区别;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配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分期一、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71年规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对子宫内膜癌按1971年的规定进行临床分期,见表1;对无法手术,单纯放疗者现仍采用1971年的临床分期;注:根据组织学病理腺癌分级:G1高分化腺癌,G2中分化腺癌,有部分实质区域的腺癌,G3大部分或全部为未分化癌表2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注:组织病理学分级:G1: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为≤5%;G2: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为6%~50%;G3: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为>50%3.肌层厚度应和癌瘤浸润的深度同时测量;有关病理分级的注意事项:1.细胞核呈明显的非典型性,病理分级时应提高一级;2.对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细胞核的分级更重要;3.伴有鳞状上皮化的腺癌,按腺体成分中细胞核的分级定级;病理分型按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1987年的规定,进行病理分型,见表3;表3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步骤和治疗一、手术目的和术式的选择1.目的:1进行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2切除子宫及癌肿有可能转移或已有转移的病灶;2. 术式选择依据:1术前临床分期;2术中探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剖视子宫检查及冰冻切片检查结果;3结合患者年龄,全身健康状况,有无内科合并症等具体情况,决定术式或手术范围;二、手术分期staging laparotomy临床Ⅰ期分期步骤见图3;三、治疗选择一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治疗中应重视患者年龄和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程度轻、中、重度;年轻、未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者,可采用激素治疗,密切随访;对40岁以上无生育要求者,若为中或重度非典型增生可切除子宫,轻度非典型增生可选用黄体酮10~30 mg/日,安宫黄体酮8 mg/日,于经前7~8天周期性用药;中度以上非典型增生则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持续治疗甲地孕酮160 mg/日, 2个月;己酸孕酮500mg/日, 3个月;或18-甲基炔诺酮3~4 mg/日,3个月,定期诊刮,检查内膜对治疗的反应,决定是否继续激素治疗或改用手术治疗;二子宫内膜癌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趋于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和有无内科合并症等,综合评估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1.临床Ⅰ期:1开腹后冲洗盆腹腔NS 200ml: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 2术式:经腹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或取样术;3有关手术范围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次广泛子宫全切除术应包括宫颈旁组织,阴道穹窿各2 cm;②因临床I期中,多数转移为组织学转移,故如果无明显增大的淋巴结或淋巴结取样冰冻切片阴性者,原则上应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或分多区域淋巴结取样;若腹膜后淋巴结有明显增大,疑有转移可取样或进行细针抽吸检查,以明确诊断;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范围为,上界:十二指肠2、3段,跨腹膜后血管处肠系膜下动脉分支水平;下界:腹主动脉分支处;包括:右、前、左侧及骶前4组淋巴结,共15~20个;④术中剖视子宫检查:癌瘤大小、部位、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峡部及双侧附件有无受累等均应有冰冻检查结果;2.临床Ⅱ期:1术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2术后治疗:根据手术分期及病理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若为高危组,术后可辅以腔内照射、外照射,或化疗、激素治疗;3合并症治疗:对老年、过度肥胖、严重内科合并症,或宫颈癌瘤过大患者,可采用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先放疗后再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此可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减少术中危险及术后并发症;此类患者分期按1971年分期见放疗部分;3.临床Ⅲ期或以上: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一般首选放疗,或经放疗后癌灶缩小后再手术;部分患者可首选手术; 1手术目的:确定诊断,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癌瘤,达到镜下水平;2术后应用放疗,化疗和激素综合治疗:术后可立即应用化疗,防止远处转移,消灭盆腹腔残留病灶;对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如浆液性乳头状腺癌SPEC等,或已有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者,更应重视应用化疗; 3术后放疗:消除残留病灶,预防盆腔复发及阴道断端复发; 4激素治疗:孕激素可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对受体阳性者效果好; 抗雌激素治疗可应用三苯氧胺; 5肝、肺等单个脏器远处转移,可酌情进行介入治疗;四、辅助治疗选择辅助治疗见表4;五、放疗分为单纯放疗,术前放疗及术后放疗;单纯放疗主要用于晚期或有严重内科疾患、高龄和无法手术的其他期患者,可按临床分期进行放疗;术前放疗,主要是为控制、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机会或缩小手术范围;术后放疗是对手术-病理分期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或作为手术范围不足的补充;表4 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注: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可加用激素治疗;中、高危组和G3者可加用静脉化疗1.单纯放疗:1 腔内照射后装高剂量率:A旁及F旁总剂量为45~50 Gy,每周1次,分6~7次完成;2体外照射:40~45Gy,6周完成;2.术前放疗:1全剂量照射:腔内加体外照射同单纯放疗,于完成放疗后2~3个月手术行单纯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2腔内照射:腔内照射45~50 Gy,完成照射后8~10周手术;部分性腔内术前放疗:A旁及F旁总剂量不低于20 Gy,分2~3次完成,每周1次,放疗后10~14日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3术前体外照射:不利于腔内照射者如子宫大于10~12周,或有宫腔以外播散者;盆腔外照射剂量20Gy, 2~3周完成;或A旁及F旁剂量20Gy,每周1次,分3次完成;3.术后放疗:1术后全盆腔照射:总剂量40~50Gy, 4~6周完成;2腹主动脉旁扩大照射区:总剂量30~40Gy,3~4周完成;照射前行肾扫描定位,并加以保护若术前已行体外放疗,应减少术后照射剂量;3术后腔内放疗:手术范围不够;有癌瘤残存,或疑有癌瘤残存者,可于手术后2周行腔内放疗,总剂量10~20 Gy,2~3周完成;表5 子宫内膜癌的化疗方案六、激素治疗为辅助治疗之一,多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以高效药物、大剂量、长疗程为好,4~6周可显效;对癌瘤分化良好、PR阳性者疗效好,对远处复发者疗效优于盆腔复发;治疗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看法,但至少应用药1年以上;1.孕激素:1甲孕酮MPA:口服, 100mg/日;肌内注射,每日1次,每次400 mg,7日后每周3次,显效后每月1 000 mg长期维持;2甲地孕酮MA:口服;每日80~160mg;3氯地孕酮:口服;每日20~40 mg;4己酸孕酮:肌内注射;每日500 mg,1个月后改为每日250 mg;2.抗雌激素药物治疗:三苯氧胺为非甾体类雌激素受体竟争剂,有抗雌激素作用,低浓度时也可刺激肿瘤内生成,使PR水平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疗;口服每日20 mg,数周后可增加剂量,或先用2~3周后用孕激素,可提高孕激素治疗效果;七、化疗1.多用于特殊病理类型:癌瘤分化差,PR、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或为晚期复发癌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有5-FU, 噻替哌TSPA, CTX, DDP和ADM等;单一药物的有效率为25%~37%;目前,单一用药已被联合用药取代;2.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经临床观察,疗效可达50%~60%;见表5; 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全身状况和术后是否放疗等确定,一般可应用3~6个疗程;3.腹腔化疗:若有子宫以外播散或仅腹腔冲洗液为阳性者,可选用5-FU、DDP和TSPA等进行腹腔化疗; 5-FU每次1 000 mg,或DDP每次50 mg/m2,或TSPA每次20~30mg,NS 1 000~1 500 ml,均于腹腔内输入,每月2~3次,以术后2个月内完成4~6次为好; 若同时应用全身化疗时,应从联合用药方案中减去相应的同类药物即腹腔化疗用DDP时,全身化疗则不用DDP;腹腔化疗选用TSPA时,全身用药则不用CTX静脉注射;。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怀疑子宫内膜癌。
但要明确诊断,尚需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
可用的方法虽然不少,但要确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仍是分段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刮出物行病理检查。
分段诊刮手术操作较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所用时间很短,门诊即可进行,一般无太大痛苦,病人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害怕。
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明确分期以及与其他引起出血的疾病如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用特殊的吸管吸取宫腔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可做为一种筛选手段。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也开始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特别是对病变较小的早期内膜癌可在直视下取活体,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天津2015年临床助理医师妇产科学:子宫内膜癌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肿瘤最简便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是A.脱落细胞学B.电镜检查C.支气管镜活检D.免疫病理学检查E.CT检查2、血中氨的主要去路是A.合成尿素B.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C.生成谷氨酰胺D.生成非必需氨基酸E.生成铵盐3、肺结核原发综合征是指____A.肺结核合并右肺中叶不张B.结核球伴有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C.肺部的原发结核病灶、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炎D.原发型肺结核伴有结核菌血行播散E.原发型肺结核的原发病灶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4、某小学最近流行猩红热。
哪项不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A.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且可有脓性渗出物B.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鲜红色高出皮面的粟粒疹C.口腔、黏膜充血,有时可见舌质红、乳头红呈杨梅状D.出疹时可见到口周苍白圈E.常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5、肾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__。
A.铁及叶酸摄入不足B.消化道失血C.蛋白质摄入量不足D.红细胞寿命缩短E.红细胞生成素合成不足6、Gomori银染色法中,网状纤维呈A.红色B.绿色C.黑色D.黄色E.蓝色7、下列不属于男性内生殖器的是A.阴囊B.睾丸C.附睾D.前列腺E.尿道球腺8、关于机械性单纯性肠梗阻哪项是错误的A.阵发性腹部绞痛B.腹部压痛甚轻或无C.腹痛的同时肠鸣音亢进D.全身情况变化较轻且慢E.不均匀腹胀9、下列哪一项描述属于内脏性幻觉A.感到体内产生各种不适,难以忍受,难于表达B.刚入睡后看到有人走到床前C.感到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器官的一种异常的知觉体验D.躲在床下也感到床在晃动E.感到有人触摸自己的皮肤10、应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症状消失后,应继续服用小剂量铁剂的时间是A.1~2个月B.2~3个月C.3~6个月D.6~9个月E.12个月11、关于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描述正确的是A.震颤,肌张力增高,慌张步态B.震颤,面具脸,肌张力增高C.运动减少,搓丸样动作,肌张力增高D.震颤,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E.震颤,面具脸,运动减少12、下列关于补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B.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C.一个IgG分子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D.一个IgM分子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E.免疫复合物可激活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13、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方式不包括A.转化B.接合C.突变D.转导E.溶原性转换14、细菌的转化与接合共同具有的特点是A.供体菌与受体菌不必直接接触B.供体菌必须与受体菌直接接触C.需要噬菌体参与D.需要外源性DNA导入E.需要性菌毛存在15、准确性的计算公式是A.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B.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C.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D.(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 E.(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6、与缺铁性贫血无关的表现是A.舌炎与口角炎B.吞咽困难C.黄疸D.小儿行为异常E.反甲现象17、下述哪个现象最有可能是妄想A.某人在公共汽车上感到许多人在看他的新发型B.某人注射后出现腿疼,坚持认为损伤了神经,不相信检查结果,坚持付诸诉讼C.某人认为许多人骂他是“饭桶”,因为有许多排队买饭的人在敲饭盆D.某人声称自己是某著名作家的侄孙女E.某人声称某电视剧主角的原型是他幼年的同伴18、子宫肉瘤病灶浸润宫颈,UICC临床分期为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E.0期19、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学检测不包括A.克隆性分析B.谱系配位C.癌基因检测D.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E.转移能力分析20、HBsAg醛复红改良染色法的结果是A.HBsAg阳性物质呈紫色,结缔组织呈红色,红细胞和基质呈黄色B.HBsAg 阳性物质呈红色,结缔组织呈绿色,红细胞和基质呈黄色C.HBsAg阳性物质呈红色,结缔组织呈蓝色,红细胞和基质呈黄色D.HBsAg阳性物质呈紫色,结缔组织呈黄色,红细胞和基质呈红色E.HBsAg阳性物质呈橙色,结缔组织呈绿色,红细胞和基质呈红色21、下列哪种细胞损伤后可产生内因子抗体____A.主细胞B.壁细胞C.黏液细胞D.G细胞E.贲门腺细胞22、患者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