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任务四
- 格式:doc
- 大小:528.68 KB
- 文档页数:7
项目一植保无人机部件构成及基础知识任务四动力系统多旋翼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由电池、电子调速器、电机、螺旋桨等共同构成。
螺旋桨是最终产生升力的部分,由无刷电机进行驱动,而整个无人机最终是因为螺旋桨的旋转而获得升力并进行飞行。
在多旋翼无人机中,螺旋桨与电机进行直接固定,螺旋桨的转速等同于电机的转速。
无刷电机必须在无刷电子调速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工作,它是能量转换的设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最终获得升力。
电子调速器由电池进行供电,将直流电转换为无刷电机需要的三相交流电,并且对电机进行调速控制,调速的信号来源于主控。
电池是整个系统的电力储备部分,负责为整个系统进行供电,而充电器则是地面设备,负责为电池进行供电。
T16/T20/T30植保无人机电机旋转属性具有一定特殊性,其采用宝石型六轴设计,所以并非相邻的电机一定相反。
4号电机和5号电机转向一致,6号电机和1号电机转向一致。
CCW和CW螺旋桨不可替换使用,但是电机与电调可以替换使用,无特殊要求。
T16/T20/T30植保无人机1号和4号电机无安装角度,而2、3、5、6电机都具有安装角度,具体角度见图示。
站在2、3两个电机对面,两个桨叶呈倒八字形。
并且电机安装角度无法调整,在安装电机时直接形成角度。
MG系列电机旋转属性属于常见的八轴类型,即相邻电机转向一定相反,1、3、5、7逆时针旋转,2、4、6、8顺时针旋转。
CCW和CW螺旋桨不可替换使用,电机和电调可以替换使用,只是CCW电机和CW电机在焊接时有顺序要求,CCW红-黑-蓝,CW红-蓝-黑。
MG系列植保无人机(涵盖1、1S、1P)所有电机均有安装角度,1、3、5、7号电机为 -3°,2、4、6、8为3°,站在1、2号机臂正对面,两个螺旋桨为八字形。
MG系列电机角度可调,所以在更换电机时需要确认安装角度是否合理。
错误的安装角度将有可能导致续航时间降低、飞行稳定性下降、动力饱和等情况发生。
工程一 动物营养原理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知识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使学生能够识别出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说明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能区分出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特点,归纳出影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能够在动物养殖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充分发挥碳水化合物的营养潜力,尤其是粗纤维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课前思考题】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主要的能量物质,那么碳水化合物包括哪些呢?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如何?有哪些营养功能?对不同动物的消化代谢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系?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性饲料中,在植物组织中一般占干物质的50%~75%,在一些谷物子实中,其含量可高达80%。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动物生产中的主要能量类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原子的比为2:1,与水分子的组成相同,故又称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如图1-8所示。
图1-8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中的无氮浸出物是构成植物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淀粉〔由许多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无氮浸出物 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糖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物质 木栓质、硅酸角质木质素各种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块根块茎类及子实类中含量最多,且主要成分是淀粉,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利用。
而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在一起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多存在于植物的茎叶、秸秆和秕壳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复杂的多糖化合物,它们不能被动物消化道分泌的酶水解,但能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酵解,酵解后的产物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木质素不能被动物利用。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是动物能量的主要能量为支撑,如维持体温、血液循环、胃肠蠕动、肺的呼吸、肌肉收缩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项目一职业感知与安全用电任务四安全用电教师工作页学习领域安全用电第一学年专业名称维修电工教学班级班级人数人学时1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及常见的触电方式;2)建立自觉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
方法能力:(1)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2)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及常见的触电方式;(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5) 培养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能力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专业能力:全用电知识及常见的触电方式社会能力:(1)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2) 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不做违法的事(3) 具有团队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协同工作学习内容(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及常见的触电方式;(2)建立自觉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
目标群体本课程采取分组形式完成各个项目的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
根据班级名组员(学生)分成个小组。
教学环境(1) 多媒体教室(2) 维修电工实训室辅助教学资源(1)电子教案 (2)教学课件 (3)教学图片 (4) 试题题库 (5) 参考资料教学组织形式、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通过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②探究学习,掌握技能→③发挥想象,求异思维→④分组合作,共同进步→⑤评价总结,完成教学五个步骤进行组织。
教学手段采用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教师示范,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该项目主要应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实例演示法、项目教学法等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导入,以任务为主线;通过作品的演示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中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愉快的探究学习。
项目一任务四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Y-▲的PLC控制一、复习旧知分析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位置与自动往返的PLC控制。
二、引入新课在任务一和任务三中,我们学习了用两个按钮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和停止,本任务要求设计只用一个按钮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停的控制程序,即第一次按下按钮,电动机实现从Y联结起动到△联结的正常运行,第二次按下按钮,电动机停止。
分析上述控制要求,我们之前所学的基本指令是不能完成这一要求的,要实现控制要求,必须使用基本指令中的脉冲(微分)输出指令和梯形图程序设计的转化法。
三、讲解新知(一)脉冲(微分)指令PLS、PLF1、PLS、PLF指令使用要素2、PLS、 PLF指令使用说明使用PLS、PLF指令,目标元件Y、M仅在执行条件接通时(上升沿)和断开时(下降沿)产生一个扫描周期的脉冲输出。
特殊辅助继电器不能用作PLS或PLF的操作元件。
PLS和PLF指令主要用在程序只执行一次的场合。
3、PLS、PLF指令的应用举例(二)二分频电路程序二分频是指输出信号的频率是输入信号频率的二分之一(三)根据继电-接触器器控制电路设计梯形图的方法根据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梯形图的方法又称为转化法或移植法1、基本方法根据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PLC梯形图时,关键的要抓住它们一一对应关系,即控制功能的对应、逻辑功能的对应,以及继电器硬件元件和PLC软元件的对应。
2、转化法设计的步骤了解和熟悉被控设备的工艺过程和机械动作的情况,根据继电-接触器电路图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画出PLC外部I/O接线图建立其他元器件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画出PLC的梯形图任务要求首先根据转化法,将图1-98所示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控制电路图转换为PLC控制梯形图,同时电路要有必备的软件与硬件保护环节,然后再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停单按钮实现的PLC控制,其控制面板如图1-99所示。
项目一零件的尺寸测量
任务四用塞规等专用量具检测零件
二、教学实施过程
减去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当差值为正时称为间隙,用X表示;
当差值为负时称为过盈,用Y表示。
在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如图1-51所
示。
最大间隙 X max=D max-d min=ES-ei
最小间隙 X min=D min-d max =EI-es
例1:已知孔φ039
.0
50+mm与轴φ025.0
050
.0
50-
-
mm配合,求X max、X min,
并画出公差带图。
解:X max=D max-d min=(50.039-49.950)mm=+0.089mm
X min=D min-d max=(50-49.975)mm=+0.025mm
公差带图:
练1:画出孔与轴的配合的公差带图,并
计算配合的最大和最小间隙。
②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称为
过盈配合。
在过盈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如图1-52
所示。
最大过盈Y max=D min-d max=EI-es
最小过盈 Y min=D max-d min = ES-ei
例2:已知孔φ039
.0
50+mm与轴φ079.0
054
.0
50+
+
mm配合,求Y max、Y min,
交替的运用,
让学生掌握间
隙配合的概
念、配合的特
征值计算和公
差带图画法。
示例、练习
通过举例法、
讲授法、图表
法等三种方法
交替的运用,
让学生掌握过
盈配合概念、
配合的特征值
计算和公差带
图画法。
并画出公差带图。
解:Y max=D min -d max=(50-50.079)mm=-0.079mm
Y min=D max-d min=(50.039-50.054)=-0.015mm
公差带图:
练2 :画出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图,并计
算配合的最大和最小过盈。
③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
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它是介于间隙配合与过盈配合之间的一种
配合,但间隙和过盈量都不大。
最大间隙 X max=D max-d min=ES-ei
最大过盈 Y max=D min-d max =EI-es
例3:已知孔φ039
.0
50+mm与轴φ034.0
009
.0
50+
+
mm配合,求X max、Y max,
并画出公差带图。
解:X max=D max-d min=(50.039-50.009)mm=+0.030mm
Y max=D min -d max=(50-50.034)mm=-0.034mm
公差带图:
练3:画出配合代号为Ф30H7/k7的公差带图,并计算配合的
特征值。
3.配合公差
示例、练习
通过举例法、
讲授法、图表
法等三种方法
交替的运用,
让学生掌握过
渡配合的概
念、配合的特
征值计算和公
差带图画法。
示例、练习法
讲授法教学导
(1)塞规:检验孔的量规,由通规(也称过规或过端)和止
规(也称不过规或止端)组成。
通规的尺寸按照被测孔的下极限尺寸制作,止规的尺寸按照被
测孔的上极限尺寸制作,如图1-55所示。
(2)卡规(或环规):检验轴的量规,也由通规和止规组成。
通规的尺寸按照轴的上极限尺寸制作;止规的尺寸按照轴的下
极限尺寸制作,如图1-56所示。
(同上)
探究法教学,
提出问题,通
过分析、解答
让学生掌握通
规和止规的区
别与作用。
课堂
小结
1.配合的代号组成
2.三种配合的类型和特点。
3.光滑极限量规的类型。
引导式教学法
示范
测量
一、根据被测孔径选用塞规并检查
1.检查所用量规与被测件图纸上规定的尺寸、公差是否相符。
2.检查量规是否在周期检定期内。
3.检查量规的测量面有无毛刺、划伤、锈蚀等缺陷。
4.检查被测件表面有无毛刺、棱角等缺陷。
二、用塞规测量
1.凡通规能通过、止规不能完全通过的零件属于合格产品(通规和
止规要联合使用)。
注意:不要弄反通端和止端。
2.检验时保证塞规的轴线与被测零件孔的轴线同轴,并以适当的接
触力接触(用较大的力强推、强压塞规都会造成塞规不必要的损
伤)。
让通规自由进入零件孔,止规则不能完全进入被检孔.
演示讲授法,
做到操作规
范、步骤明了,
测量结果分
析、判断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