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项目一任务2
- 格式:ppt
- 大小:1007.50 KB
- 文档页数:57
工作任务单班级组别组长成员项目一YL-335B自动线认识实训内容1、现场认识YL-335B自动线的整体结构,包括哪些工作站?各工作站的基本结成结构?熟悉整个生产线的整体运行工艺流程。
2、现场认识YL-335B的供电系统结构,正确理解其电路原理,熟悉各个开关的控制功能。
实训报告1、简述YL-335B自动线的整体结构,各工作站的基本组成结构?2、写出整个生产线的整体运行工艺流程。
完成时间完成情况(评分)其它班级组别组长成员项目2 供料站的原理、安装与调试实训内容1. 安装机械部件;2. 安装光电传感器、金属传感器和磁性开关、电磁阀;3. 安装、调试气路;4. 根据电气原理图连接电气线路;5. 编写、下载、调试与运行程序。
实训报告1. 写出安装机械部件的方法及要点;2. 写出安装、调试光电传感器、金属传感器和磁性开关的方法及要点;3. 写出安装、调试气路的方法及要点;4. 用CAD画出供料站的电气控制线路图;5. 写出供料站的I/O分配表;6. 根据工艺流程、顺序功能图、I/O分配表编写程序;7. 写出调试供料站的过程及心得体会。
完成时间完成情况(评分)序号实训内容评价要点配分教师评分1 机械部分安装与调试安装正确、动作顺畅、紧固件无松动102 气路安装与调试气路连接正确、美观、无漏气现象、运行平稳103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符合要求104 电路接线接线正确、布线整齐美观105 程序编制及调试根据工艺要求完成程序编制和调试,运行正确。
506 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职业要求;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团队合作精神是否好;是否保持工位清洁,爱惜实训设备等。
10合计100其它班级组别组长成员项目3 加工站的原理、安装与调试实训内容1. 安装机械部件;2. 安装光电传感器和磁性开关、电磁阀;3. 安装、调试气路;4. 根据电气原理图连接电气线路。
5. 编写、下载、调试与运行程序。
实训报告1. 写出安装机械部件的方法及要点;2. 写出安装、调试光电传感器和磁性开关的方法及要点;3. 写出安装、调试气路的方法及要点;4. 用CAD画出加工站的电气控制线路图;5. 写出加工站的I/O分配表。
现代物流技术实训中心实训项目根据本现代物流技术实训中心的规划,可以完成与《物流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信息管理》、《运输与配送》、《仓储管理》等课程相关的多个实训项目,以下列出其中比较具有典型性的项目:项目一:收货作业任务1:货物接收任务2:货物检验任务3:货物登记注册任务4:货物货位安排项目二:自动化立体仓储作业自动化立体仓储是结构最为复杂的区域,其涉及的操作任务难度也较高,主要包含了条码技术的应用、堆垛机应用和WMS仓储管理软件的应用。
另外,在该区域的实训过程中堆垛机的操作安全是需要提起重视的一点。
任务1:堆垛机操作规则及安全意识认识实训任务2:堆垛机和条码技术认知任务3:条码生成软件及打印机的熟悉与使用任务4:货物对应条码的生成任务5:货物对应条码的打印任务6:货物条码信息的存档任务7:堆垛机的熟悉与使用任务8:堆垛机上位机软件的熟悉与使用任务8:WMS仓库管理软件的熟悉与使用任务9:使用堆垛机入库操作任务10:入库单生成任务11:使用堆垛机出库操作任务12:出库单生成任务13:补货操作任务14:库存盘点操作任务15:盘点结果存档项目三:配送分拣作业配送分拣系统包含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的应用和RFID无线射频检测系统的应用,体现了目前医药、烟草、食品等行业最为典型的拣货方式。
任务1:电子标签技术认知任务2:RFID无线射频技术认知任务3:WMS仓库管理软件的熟悉与使用任务4:货物条码信息的存档任务5:货物对应货位电子标签地址设置任务6:货物的上架任务7:摘取式拣货✓人工摘取式拣货✓计算机辅助摘取式拣货任务8:播种式拣货✓人工播种式拣货✓计算机辅助播种式拣货任务9:拣货出库单生成任务10:RFID无线射频检测参数设置任务11:RFID无线射频检测结果生成任务12:检测结果与拣货出库单对比任务13:补货操作任务14:库存盘点操作任务15:盘点结果存档项目四:AGV自动导引车运行作业任务1:AGV自动导航技术认知任务2:AGV控制软件熟悉与使用任务3:AGV系统参数设置任务4:AGV手动运行操作任务5:AGV小车与仓库管理软件的通信任务6:AGV自动运行操作项目五:RF无线手持终端操作作业任务1:无线手持终端认知任务2:无线手持终端注册操作任务3:无线手持终端入库、上架操作任务4:无线手持终端盘点操作任务5:无线手持终端补货操作任务6:无线手持终端出库操作项目六:流通加工作业流通加工生产线涵盖了多种典型加工流程,运用了视频监控、机器视觉检测等先进检测技术。
生产线项目实施方案生产线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决定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2. 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3. 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生产浪费;4. 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次品率,满足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技术改造。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同时,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布局优化。
重新规划生产线的布局,合理利用空间,减少生产线长度,提高空间利用率。
同时,优化物料流程,减少物料搬运距离,减少生产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3. 质量管理。
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流程。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提前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减少次品率,提高产品质量。
4. 人员培训。
对生产线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新设备和新流程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同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提前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减少次品率,提高产品质量。
四、项目实施计划。
1. 技术改造阶段,预计耗时3个月,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2. 布局优化阶段,预计耗时2个月,包括生产线布局规划、设备搬迁等工作;3. 质量管理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流程优化等工作;4. 人员培训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包括操作人员培训、质量意识培养等工作。
五、项目风险及对策。
1. 技术改造风险,采购设备的供应商出现问题,导致设备无法按时到位。
对策,提前与供应商进行充分沟通,签订合同,明确交货期限。
2. 布局优化风险,生产线布局调整后,可能出现生产节奏不协调、物料流程混乱等问题。
对策,提前进行仿真模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学习领域项目1:供料站安装与调试学习情境传感器、电磁阀、气缸、气动回路、机械安装、电气接线、编程调试班级指导教师学习团队第组工作时间18学时工作目标系统启动后,若供料站的物料台上没有工件,则应把工件推到物料台上,并向系统发出物料台上有工件信号。
若供料站的料仓内没有工件或工件不足,则向系统发出报警或预警信号。
物料台上的工件被输送站机械手取出后,若系统启动信号仍然为ON,则进行下一次推出工件操作。
供料站各部件的具体工作顺序,请自行设计,但应保证推料过程的可靠性。
工作过程描述完成供料单元的机械组装(如下图所示)、气路连接、电气接线等工作,并能够按照如下控制要求实现供料单元的的控制。
本项目只考虑供料单元作为独立设备运行时的情况,单元工作的主令信号和工作状态显示信号来自PLC 旁的按钮/指示灯模块。
并且,按钮/指示灯模块上的工作方式选择开关SA 应置于“单站方式”位置。
控制要求如下:①设备上电和气源接通后,若工作单元的两个气缸均处于缩回位置,且料仓内有足够的待加工工件,则“正常工作”指示灯HL1 常亮,表示设备准备好。
否则,该指示灯以1Hz 频率闪烁。
②若设备准备好,按下启动按钮,工作单元启动,“设备运行”指示灯HL2 常亮。
启动后,若出料台上没有工件,则应把工件推到出料台上。
出料台上的工件被人工取出后,若没有停止信号,则进行下一次推出工件操作。
③若在运行中按下停止按钮,则在完成本工作周期任务后,各工作单元停止工作,HL2 指示灯熄灭。
④若在运行中料仓内工件不足,则工作单元继续工作,但“正常工作”指示灯HL1以1Hz 的频率闪烁,“设备运行”指示灯HL2 保持常亮。
若料仓内没有工件,则HL1 指示灯和HL2 指示灯均以2Hz 频率闪烁。
工作站在完成本周期任务后停止。
除非向料仓补充足够的工件,工作站不能再启动。
教学和学习资源学习资料学习软件实训设备教材、实训手册、任务书、工作单、课程网站Step7-Micro/Win V4.0编程软件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教学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下发任务书与工作单,阐述本次任务,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与学生讨论确定最终的学习和制作方案指导学生利用新学指令编程调试考核学生对本项目中指令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归纳总结请学生分组演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进行讲解,学生互评考核要点机械安装牢固可靠、电气接线无松动、电气图纸绘制标准、供料站动作正确无误软件的使用:上传、下载、运行、通讯设置、I/O地址分配、硬件接线、程序的编写、调试考核方式小组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其他说明所有团队及成员务必严格遵守任务书的时间安排进行,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领域项目2:加工站安装与调试学习情境传感器、电磁阀、气缸、气动回路、机械安装、电气接线、编程调试班级指导教师学习团队第组工作时间12学时工作目标加工单元的功能是完成把待加工工件从物料台移送到加工区域冲压气缸的正下方;完成对工件的冲压加工,然后把加工好的工件重新送回物料台的过程。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1、本课程适用的对象:机电一体化专业2、要求的预备知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基础》二、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其目的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机械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构造最佳的系统。
同时,能够使学生了解与熟悉一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为培养具有调试、使用和维修等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针对当前我国工业领域的转型与升级,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项目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项目一皮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整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皮带输送机的基本结构2、学会皮带输送机的安装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安装本章讲授的内容:1.1任务一拆装皮带输送机机架1.2任务二安装皮带输送机项目二皮带输送机的调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如何用变频器来实现皮带输送机按不同的速度运行2、学会如何用PLC来实现皮带输送机按不同的速度运行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变频器的接线和使用2、PLC电气控制的原理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调试手动调速的皮带输送机任务二调试自动调速的皮带输送机项目三工件的识别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传感器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2、学会传感器的使用3、学会如何实现根据工件的不同完成工件的识别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根据电气控制原理图安装电路2、根据工作过程要求编写PLC自动控制程序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调试工件识别装置任务二调试带指示的工件识别装置项目四工件的分拣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动元件的基本知识2、学会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3、学会工件分拣装置的安装、编程和调试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根据工作过程要求编写自动控制程序二、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安装与调试工件分拣装置任务二调试工件分拣与包装装置项目五气动机械手的组装与调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气缸活塞的检测2、学会如何拆卸和组装机械手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如何连接机械手的气路2、如何连接机械手的控制电路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拆装气动机械手任务二调试气动机械手项目六搬运机械手的动作程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机械手搬运工件的动作程序的编写与调试2、撑握如何搞到机械手工作效率的方法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机械手搬运动作的程序编写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编写并调试机械手搬运工件的控制程序任务二编写并调试机械手高效搬运工件的控制程序任务三编写并调试机械手多控的控制程序项目七安装和调整圆盘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微型直流电动机的基础知识2、了解圆盘送料的工作原理3、学会圆盘的安装与调试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圆盘送料的工作原理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安装和调整圆盘项目八供料与搬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生产线进入环节的装置2、学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编写简洁明了的程序控制设备进行正常供料与搬运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安装与调试某生产线的进入环节任务二编写和调试送料与搬运装置的控制程序项目九工件分拣设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工件分拣设备的工作原理2、学会编写分拣、装配、生产程序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根据工作流程编写相关的编序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安装与调试分拣设备任务二调试XX生产设备任务三调试XX装配设备项目十触摸屏的应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触摸屏组态软件的使用2、学会使用触摸屏控制或监控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使用软件创建工程仿真画面2、使用触摸屏监控设备运作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用触摸屏控制皮带输送机运行任务二用触摸屏监控工件数量项目十一组装和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半自动与自动工作控制2、学会步进控制程序编程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如何确定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2、条件启/停功能程序的编写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组装与调试生产线工件分送装置任务二调试条件启/停的工件分送装置项目十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检和报警功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PLC控制系统的自检功能2、学会零件加工线电路的设计和连接3、学会编写自检程序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报警功能控制程序的编写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组装与调试具有自检功能的零件加工线任务二编写具有报警功能的零件加工线控制程序项目十三机电一体化设备多种工作方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有多种工作方式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2、培养根据原理图安装设备以及编写程序的能力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根据原理图安装设备以及编写程序三、本章讲授的内容:任务一调试有两种分拣方式的分拣设备任务二调试多种运行方式的生产设备。
【导语】撰写策划书就是⽤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标。
以下是整理的⽣产线建设项⽬策划书,欢迎阅读!【篇⼀】⽣产线建设项⽬策划书 ⼀、项⽬概况 1、项⽬名称:铝及铝合⾦锻压⽣产线 2、主要产品:所有铝合⾦(包括部分钛合⾦和⾼温合⾦)的⾃由锻件与模锻件 3、⽣产规模:15000t/年(其中铝合⾦锻件12000t/年,其它为钛合⾦和⾼温合⾦锻件) 4、建设投资⾦额:1.5亿元 ⼆、⽴项的理由(⽬的和意义)及主要内容(任务和⽬标) 1、⽴项的⽬的意义 锻机、扩孔机等各种锻造设备上锻造,可以⾃由锻、模锻、顶锻、辊锻和扩孔。
⼀般来说,尺⼨⼩、形状简单、偏差要求不严的铝锻件,可以很容易的在锻锤上锻造出来,但是,对于规格⼤、要求剧烈变形的铝锻件,则宜选⽤⽔(液)压机来锻造。
对于⼤型复杂的整体结构的铝锻件则⾮采⽤⼤型模锻⽔压机来⽣产不可。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迫使铝合⾦锻件向⼤型整体化、⾼强⾼韧化、复杂精密化的⽅向发展,⼤⼤促进了⼤中型液压机的发展。
2、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向现代化、⾼速化⽅向发展,交通运输⼯具的轻量化要求⽇趋强烈,以铝代钢的呼声越来越⼤。
特别是轻量化程度要求⾼的飞机、航天器、铁道车辆、地下铁道、⾼速列车、货运车、汽车、舰艇、船舶、⽕炮以及机械设备等的重要受⼒部件和结构件,近⼏年来⼤量使⽤铝及铝合⾦锻件以替代原来的钢结构构件,如飞机结构件⼏乎全部是⽤铝合⾦模锻件;汽车(特别是重型汽车和⼤中型客车)轮毂、保险杆、底座⼤梁;炮台机架;直升机的'动环和不动环;⽕车的⽓缸和活塞裙;⽊⼯机械机⾝;纺织机械的机座、轨道和绞线盘等等都以应⽤铝合⾦模锻件来制造。
⽽且,这种趋势正在⼤幅度增长,甚⾄某些铝合⾦铸件也开始采⽤铝合⾦模锻件来代替。
⽬前,世界上的⼤型锻压液压机为数不多,中国更是寥寥⽆⼏,随着国防⼯业的现代化和民⽤⼯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铝合⾦模锻件的品种和产量,不仅不能满⾜国内市场的需要,国际市场也有很⼤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机电一体化系统知识,使学生将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地“融合”,并由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备、产品,如:数控机床、机械手、智能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FMS)、无人生产车间等的原理、调试、维护到小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设备的改装,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以工作任务导向及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与装调的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高等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维基础,学会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针对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将来胜任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群职业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和突出的岗位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的产品范围,分类及发展趋势。
2)掌握模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应知、应能的知识和技能。
4)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相关技术的联系和接口关系,了解产品开发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拆装、调试和操作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体系,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学会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3、素质目标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五、教学基本条件1、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要求一个专用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和供学生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组)任务书A一、项目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二、任务情境:组装、编程、调试一条小型自动化生产线。
现有一条小型自动化生产线,需要按客户要求进行组装、编程、调试。
其中包括设计、安装、调试机械部件和电气系统,并能完成设备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编程,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维护、维修、系统集成与设计仿真等工作。
三、项目任务及时间安排: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主要考核选手组装、编程、调试一条小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能力,该生产线由颗粒上料单元、加盖拧盖单元、检测分拣单元、机器人搬运包装单元、智能仓储单元5个单元组成。
大赛为期2天,完成7个工作任务,并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累计完成时间为8小时,由2位选手以团队方式进行完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说明一、竞赛设备说明竞赛平台主要由颗粒上料单元、加盖拧盖单元、检测分拣单元、机器人搬运包装单元、智能仓储单元等组成,实现空瓶上料、颗粒物料上料、物料分拣、颗粒填装、加盖、拧盖、物料检测、瓶盖检测、成品分拣、机器人抓取入盒、盒盖包装、贴标、入库等智能生产全过程。
特别提示:本赛题涉及模块功能、布局描述均为参考,不具有指向性,以大赛执委会最终确定实际竞赛设备功能、布局为准。
二、工作过程概述本系统工作过程概述如下:(一)颗粒上料单元输送机构将空瓶输送到上料输送带上,空瓶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空瓶,输送机构停止。
上料输送带将空瓶输送到主输送带,当空瓶到达填装位后,填装定位机构将空瓶固定,主输送带停止;同时根据任务要求供料机构推出对应颜色物料;填装机构将到位的颗粒物料吸取放到空物料瓶内;物料瓶内填装物料到达设定的颗粒数量后,填装定位气缸松开,主输送带启动,将物料瓶输送到下一个工位。
(二)物料瓶被输送到加盖拧盖单元的加盖机构下,加盖定位机构将物料瓶固定,加盖机构启动加盖流程,将盖子(白色或蓝色)加到物料瓶上;加上盖子的物料瓶继续被送往拧盖机构,到拧盖机构下方,拧盖定位机构将物料瓶固定,拧盖机构启动,将瓶盖拧紧。
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工作分解表摘要:一、项目背景二、工作分解表的制定1.确定项目目标2.分解项目任务3.分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三、项目实施1.生产线设计2.设备采购与安装3.生产流程优化4.质量控制与检测四、项目验收与总结1.项目验收标准2.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正文:在我国,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
下面将从项目背景、工作分解表的制定、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与总结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项目背景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通常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或实现新产品的生产。
在进行项目立项时,需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工作分解表的制定1.确定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成果,如实现某产品的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等。
2.分解项目任务:将项目目标细化为多个具体的任务,如设备选型、生产线布局、人员培训等。
3.分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为每个任务分配合适的责任人,并设定合理的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三、项目实施1.生产线设计:根据项目任务,进行生产线的设计,包括设备选型、生产线布局、工艺路线等。
2.设备采购与安装:按照设计方案,采购生产所需的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生产流程优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质量控制与检测:设立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四、项目验收与总结1.项目验收标准:根据项目目标和预期成果,制定验收标准,对项目进行评估。
2.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总之,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工作分解表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明确项目任务、分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从而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实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