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古城区步行街(区)规划与交通组织
- 格式:pdf
- 大小:387.44 KB
- 文档页数:5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送审稿)安庆市城乡规划局2016.6.27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建设用地 (2)第3章开发强度 (6)第4章建筑间距 (9)第5章建筑退让 (15)第6章绿地控制 (20)第7章环境景观 (26)第8章综合交通 (31)第9章特别控制 (40)第10章单元控制 (44)第11章配套设施 (47)第12章附则 (56)附录A:名词解释 (57)附录B:计算规则 (61)附录C: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66)附录D:附图 (77)说明:1、本稿仿宋斜体字为技术管理规定或补充规定延续的条款;2、其他正文为根据最新政策、规范要求等新增条款。
第1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有效调控城市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塑造城市特色,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安庆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本通则。
1.2 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安庆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山口片区)建设用地使用和规划管理依据本通则执行。
独立工矿区、以及海口、罗岭、皖河农场等城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参照本通则执行。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乡、村庄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1.3 控规管理体系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两部分组成。
“控规通则”是土地使用和开发建设的通用性规划管理规定,以整体单元规划为技术支撑;“地块控规”是具体项目地块开发建设的个案性规划管理规定,以单元规划为技术支撑。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庆市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实施方案和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8•【字号】宜政办发[2013]6号•【施行日期】2013.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庆市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实施方案和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宜政办发〔2013〕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安庆市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实施方案和安庆市城区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4月8日安庆市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四个安庆建设”,改善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实现城市交通管理上档升级,市政府决定,自2013年4月8日至12月31日,在城区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攻坚战(以下简称“攻坚战”),具体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社会联动、综合治理”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标本兼治、建管并重,综合治理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四个安庆”建设和我市追赶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总目标,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大力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深化文明交通宣传教育,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秩序十日见形象、月底见成效、年内根本改观,交通违法现象明显减少,道路通行秩序明显提高,交通安全设施明显改善,交通参与者文明水平明显提升,城市交通环境明显优化,基本实现道路交通“行停有序、疏禁规范”的目标。
三、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攻坚战”领导小组,副市长、市公安局长范先汉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唐应任副组长,各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
XX商圈停车问题调研报告【摘要】:随着小汽车产业的发展,机动化不可遏制的趋势使得我国大部分城市均面临着较大的交通压力。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XX古城因其特有的棋盘式路网格局,交通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商业中心区的停车问题。
本文从XX商圈着手、以停车需求作为切入点,对XX 的停车设施和停车诱导系统等进行了深入调查,探讨了XX商圈停车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交通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机动化XX商圈停车设施和停车诱导系统原因对策与建议【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automobileindustry,flexibletrendwhichca n"tbepreventedmakemostcitiesofourcountrytohavetofacegreater trafficpressures.Suzhouancientcity,withahistoryofthousandye arshasmoreserioustrafficproblembecauseofitspeculiarchessboa rdroadnetworkpattern,especiallytheparkingquestionoftheshopp ingcentre.Thistextcommercialcirclessetabout,withparkdemandr egardbreakthroughpointas,parkingfacilityinGuanqianitleadsys tem,etc.investigatefurthertoparkfromGuanqian,probeintoGuanq iancommercialcirclesparkdeepreasonthatissueexist,proposecor respondingcountermeasureandsuggestion,offerthebasisforurban planningconstructionandtrafficinthefutureandconsult.前言言现象一:停车难!XX停车何其难!现象二:打的难!XX打的实在难!图1观前商圈停车难图2观前商圈打的难现象三:行车难!乱停乱放车行难!上述三个现象,反映了XX市中心XX商圈存在的交通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机动车停车问题。
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13•【字号】宜政秘〔2017〕98号•【施行日期】2017.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宜政秘〔2017〕9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已经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5月13日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建设用地第3章开发强度第4章建筑间距第5章建筑退让第6章绿地控制第7章环境景观第8章综合交通第9章特别控制第10章单元控制第11章配套设施第12章附则附录A:名词解释附录B:计算规则附录C:建筑日照分析规则附录D:附图第1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有效调控城市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塑造城市特色,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安庆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本通则。
1.2 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安庆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山口片区)建设用地使用和规划管理依据本通则执行。
独立工矿区、以及海口、罗岭、皖河农场等城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参照本通则执行。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乡、村庄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1.3 控规管理体系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两部分组成。
附件1:安庆市综合交通规划图附图1 安庆市交通现状示意图
附图2 安庆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3 安庆市铁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4 安庆市高速公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5 安庆市一级公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6 安庆市客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附图2 安庆市客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公路客运西站 公路客运中心站 公路客运东站 公路客运北站
龙山公路客运站 安庆机场 潜山汽车站 岳西汽车站 太湖汽车站 桐城汽车站 望江汽车站 宿松汽车站 枞阳汽车站 怀宁汽车站 火车客运站 花亭湖旅游车站
附图7 安庆市货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安庆⼤王庙街即将⼤变样!绝美效果图曝光
今天《“安庆市⼤王庙传统风貌保护区整治规划”公⽰公告》出炉,未来将⼤变样,快来看看绝美
效果图吧。
⼀、规划范围
北⾄狮⼦⼭公园和安庆⽯化热电⼚、西南⾄⽴新圩路、东⾄鸭⼉塘路,总⾯积17.87公顷。
与安
庆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传统风貌区范围⼀致。
⼆、规划⽬标
在保护街巷肌理及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整治环境,形成传统商业游
憩、民俗⽂化体验、特⾊餐饮及时尚休闲等复合功能、具有⽼安庆情感价值的特⾊街区。
三、规划内容
规划总体设计采⽤“⼀街”、“五区”、“⼀园”功能结构分区,即“⼀街”:依托⼴济桥街、⼤王庙街,
打造特⾊商业休闲街;“五区”:传统风貌展⽰区、民俗及传统戏剧展⽰区、主题餐饮区、游客服务区、⾮遗⽂化展⽰区;“⼀园”:⼤王庙公园。
对东⼊⼝节点、谢家⼤屋、西⼊⼝⼴场、⼥⼉桥巷
社区公园、⽉字街等⼋处重点地段整治设计。
明确建筑整治策略和新建建筑设计指引,及近期
⾏动计划。
规划范围图
项⽬区位图
鸟瞰图
⼤王庙街整治效果图
功能分区图
黄梅秀场(民俗及传统戏剧展⽰区)
谢家⼤屋
重要节点分布图
西⼊⼝⼴场
东⼊⼝节点。
安庆市城市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创建文明、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实施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城市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规划建设、市政设施、道路交通、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物业管理、安全与应急等方面的公共事务和秩序进行管理的活动。
市区实施城市化管理的区域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县(市)辖区内实施城市化管理的区域由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第三条城市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理、公众参与、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
城市管理工作应当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实施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作用,动员公众参与。
第四条城市管理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实施属地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为基础,部门联动、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
县级人民政府是管理区域内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所属各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委员会由人民政府及其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市民代表等人员组成。
第六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依法履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责,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
依法已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有关城市管理部门应当继续行使监督管理权,协助和配合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第七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交通运输、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民政、水务、林业、旅游、卫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调配合,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居民履行城市管理义务,协助和监督城市管理活动。
兴城古城规划初探兴城古城建筑规划与未来发展方向?兴城古城未来规划的古建筑方向与古建筑风格有关。
是按照明朝(汉族)的建筑风格发展;还是按照清朝(满族)的建筑风格发展?兴城古城经历了各个历史朝代:辽代、元代、明清两朝时期。
为此,从辽代到清朝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风雨雨。
古城至今依旧保持着完整方正古城面貌,保持着南北、东西清晰的十字轴线与古城内环线。
古城内南北中轴线方向,向东偏离约15度角(丙)。
十五度角(抢阳)丙火位,是太阳,阳光普照万物,万物欣欣向荣。
在天干中丙就是太阳。
所以,丙火人也如太阳一般充满朝气、精力充沛、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一、古城墙、古城说明兴城古城在历史上有内外城墙之别,现在存留的城墙为明清时期的内城墙,目前所表述的古城区域,为现存的城墙与城门楼和城墙以内的部分。
我们将此历史上遗存历史古城区——统称为古城。
兴城城墙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兴城古城现仅存宁远内城,经多次修缮,基本保持原貌。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
城墙为正方形,周长3274米。
城墙四面正中各设城门,城门上皆筑箭楼,为两层楼阁。
城墙四角设台,突出于城角。
在城区东南角上建有魁星楼一座。
兴城城墙四座城楼的造型体现出明代北方的建筑风格,它的砖木结构是传统的建筑特点。
二、古城规划:1、古城规划区域,以“一心、二轴、上下环廊、四片、五节点”为规划结构。
①一心:----钟楼环视全城制高点;具有官式建筑式样特征,室内部分梁架具有元代特征和南方装饰特点。
②二轴:----南北中轴线、东西辅轴线(四条商业街清代官式建筑式样与清代小式建筑特征)。
③上下环廊:城墙上环线与城内移城墙步道下环城线路。
④四片:----古城内部四片文物保护区.清代民居建筑式样。
⑤五节点:--古城中心的钟鼓楼、古城东、西、南、北的四面城门楼,具有官式建筑样式特征。
2、空间尺度和比例传统的街巷空间尺度和比例,可以用巷的宽度与围合它的建筑的高度的比值来描述。
当街道的宽度与两侧建筑的高度比值D/H=1~1.5时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空间尺度比较亲切。
安庆主城区街道名称一览(一个城市街道名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安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很多街道名称的由来是有典故的,这是历史文化的积淀)集贤路:是进出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
文革时称大庆路。
81年改今名。
该路以黄土坑为界,南段称集贤南路,北段为集贤北路。
龙山路:位于市中心,南起沿江路,北接集贤路口。
全长1600余米。
与集贤路拉成一线。
50年代称龙山路,文革时称胜利路,81年恢复名称。
建城后,该路沿线自南向北形成杨家拐、韦家巷(原名危家巷)、科学街、同安岭、平心桥、平安岭、张家拐等街巷。
张家拐以北是城墙,高于集贤路口路面7米,坡长176米,路面纵坡4%以上,科学街纵坡8%以上,杨家拐处路止,不通江边。
全长八九条小街巷高低不平,弯曲狭窄。
路面大部分系麻条石壤铺,有些地段是自己形成的土路。
50年代后,杨家拐到柏子桥称龙山路。
81年,市政府决定整体扩建全线道路,此与集贤关接连,向南打通黄甲山,连接沿江路。
宜城路:位于市中心东侧。
全长1382米。
62年前称皖江路,66年易名反帝路,81年命名宜城路。
81年改建时建起三角花圃,十分漂亮。
德宽路: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石德宽而命名,该路西南起玉琳路,东北至集贤路口,其中北正街口到集贤路口向东弯成东西向,全长1724米。
玉琳路口到德宽路小学段,民国初称板井巷,民国16年拓建,40年代改名德宽路。
文革时,德宽路、清河路全称青年路。
81年恢复德宽路名。
湖心路:位城城东。
南起沿江路,向北穿大湖至开发区。
其中沿江东路至菱湖南路为湖心南路,菱湖南路不动声色菱湖北路为湖心中路,菱湖北路至火车站为湖心北路。
文革期间易名红湖路。
81年恢复湖心路名。
人民路:横贯市中心。
东起渡江路,西至龙山路。
长3203米,一块板型。
其中西段为商业繁华地段。
50年代称新宜路,文革期间易名人民路。
龙山路至宜城路一段,形成于30年代初,自东向西由新市路、教育局街、庆云街、市政街、府东街、省政府街、府西街等七条短路组成。
安庆市古城区步行街(区)规划与交通组织张杰林,李铁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10096)E-mail:qszjl@摘要:针对城市步行街(区)的特点,结合安庆市历史文化与传统风貌区保护、现代商业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安庆市古城区步行街(区)规划,考虑步行街(区)设置后对周边地区交通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步行街(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组织。
关键词:步行街;历史文化保护;交通组织;安庆市1. 引言城市步行街(区)是城市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构筑有机的,多功能的、环境宜人的、连续的步行空间的关键环节[1]。
步行街(区)的设置对缓解交通拥挤、实现人车分流、改善城市居民的步行质量等有良好的交通与社会效益。
步行街(区)按对车辆交通限制的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步行街(区),白天不得有任何车辆进人;另一类是准步行街(区),只允许自行车或公交车辆进人,由于很多城市改建前的步行街都承担着很大部分的交通功能,设置步行街后人为切断了步行街两端车辆联系,如果不对其周边地区进行交通组织,城市区域交通将会产生拥挤。
现以安庆市古城区步行街(区)规划实践为例,探讨城市步行街(区)的规划和建设。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繁荣城市商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更好的发挥旅游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安庆市在步行街(区)的规划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其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安庆市步行街(区)概况安庆市古城城廓呈半方半曲不规则形态,顺应地势的街道走向,形成了自由加方格网状道路系统,显示出秀巧精灵特点。
古城区内有以人民路、孝肃路为商业核心轴发展的现代商业区以及人民路以南至滨江地区的历史街区的集中地,从空间看是适合于步行、观光、购物的休闲场所,但随着人民路的拓宽改造,原有的步行环境系统已有多处分割,并有萎缩之势,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安庆的历史文化特点、城市环境风貌和城市格局,规划考虑建立步行街(区)十分必要,建立步行街(区)在改善古城区交通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从而创造与自然生态和城市风貌相和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步行交通环境[2]。
规划现代步行商业街、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和完善传统风貌区的步行系统,同时保持和发掘城墙遗址,显现古城轮廓,现有古城墙予以修复并加以保护,继续发掘古城墙遗址,形成古城墙体系,古城墙两侧规划为绿化带,展现古城平面轮廓。
近期安庆市古城区步行交通形成一个环境宜人的、连续的步行空间,满足行人通行、集散、游憩的需求,并与居住区、车站广场、中心区广场等步行系统紧密结合,同时远期结合古城墙遗址绿地(北段古城墙、西段古城墙等)建设设置环城的步行道,和主要道路采用地下通道连接,构成完整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 1 -3. 安庆市步行街(区)规划实践3.1 现代步行街(区)“人”是商业街的立体,“步行”是维系商业街内各种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商业街改造对于重振城市老商业街区、刺激商业发展、改善交通状况、改善城市环境和拉动内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古城区已形成的现代步行商业街有吕八街等,人民路西段和孝肃路为安庆市古城区的两条商业核心轴,沿街商业繁荣,其中以文化、商业服务业为主。
人民路强调步行概念,成为现代商业街与历史街区的过渡地区。
因篇幅限制,本文仅以已建成的吕八街步行街为例,分析步行街中人的活动方式,为以后的步行街规划提供依据。
吕八街步行街中人们的活动方式大致可分为:步行活动、休息活动和停留活动。
步行活动是最自由、最基本的活动,包括购物游览步行和通过步行,购物步行中,人们习惯边走边看,一般速度较慢,而且大都靠近街道边界直线行走,以期观看到靠近一侧的商品和景物,通过步行一般速度较快,故在吕八街步行街中应考虑设置快慢步行道,以满足不同步行人群的需要。
吕八街全长245米,道路现状宽度为4米,近期拓宽为6米。
设置1米宽的快步行道,来引导通过步行,设置5米宽的游览步行,具体断面形式可见图1,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步行者的需要。
2.5m------------1m ---------2.5m图1 吕八街快慢步行道横断面示意图吕八街在除了满足步行者的购物游览活动之外,还应考虑道步行者的休息活动和停留活动。
现有的吕八街商业步行街虽在为人们完成购物等活动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吕八街步行街缺少专门的休息场所和设施,甚至没有辅助的休息设施,如接近座椅高度、能暂时充当座椅的橱窗台阶、路障等,行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步行后,不能进行休息活动,疲劳之下只好选择离开,这就影响了商业街的吸引力,因此,建议吕八街布设行人休息设施,如座椅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停留活动往往伴随着社会交往活动的发生,包括等候、逗留、观看和挑选商品等,人们选择驻留地点的原则是寻找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如花盆、灯杆,柱子、墙角等,吕八街步行街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步行需求,提供相应的步行活动场所和设施。
另外吕八街步行街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包括老人、儿童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他们对空间安全性、舒适性和畅通性有较高的要求。
吕八街分别和人民路、孝肃路交叉,两交叉点处车流和人流的干扰比较突出,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暗示,如地面铺装的改变,小品的设置,台阶、花坛的隔离等,建议吕八街采用利用花坛隔离的暗示方式,这样既可以防止机动车驶入,同时又可以美化景观,且方便通勤车的通行。
但在保证通勤车对步行区域内建筑的维护、安全和紧急情况,以及货物的及时运输和垃圾的提取的情况下,在保证对区内各种设施的可及性的前提下,不应将车道穿越整个区域。
同时,设置指示牌来提醒驾驶者不应将车驶入步行道,并且较低车速,以免伤及行人。
- 2 -3.2 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历史街区是构成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载体。
安庆市的人民路以南至滨江地区是安庆历史街区的集中场所,有枞阳门、倒扒狮、状元府、清真寺等众多的历史建筑,从空间看是适合于步行、观光、购物的休闲场所。
历史街区主要反映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合理保护就是发展,在旧城更新中要保护好文物,保持城市旧有的格局,对倒扒狮、枞阳门、大王庙、大观亭等地区进行整治,恢复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群,古城区应控制建设高层建筑,延续城市建筑文脉,保持城市传统景观特色重点保护倒扒狮街,其中核心保护区为倒扒狮街至四碑楼街沿街两侧。
为了更好的保护倒扒狮街,将其核心保护区设为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
倒扒狮街东西向长360米,四碑楼街南北向长230米。
规划目标为保存有代表性的传统商业街道的风貌,体现安庆古城商业繁荣,再现昔日江淮一大商埠的特色。
四碑楼街现状道路宽度为5米,建议近期道路铺装和倒扒狮街保持协调一致,采用花岗岩条石铺设路面,四碑楼街北口与人民路交叉点处车流和人流的干扰比较突出,建议采用花坛隔离的方式来防止机动车驶入;倒扒狮街西口与龙山路交叉点处车流和人流的干扰比较突出,该处可以结合现有的倒扒狮石牌坊来提醒驾驶者不应将车驶入步行道,并且保持较低车速行驶,从而保证行人安全。
3.3 传统风貌区步行规划传统风貌区同历史街区一样,是构成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载体。
安庆市主要传统风貌区有大南门—清真寺历史风貌区、迎江寺—朱家坡传统风貌区和大王庙传统民居风貌区[3]。
由于安庆市古城区连片密集型土地布局,传统风貌区集中有大量的居民点,近期允许非机动车、游览观光车和摩托车通行,远期规划时,由于安庆市东部组团和中部组团的形成和发展,古城区的人口密度将减小,且由于安庆市对摩托车的限制发展政策,故在未来年传统风貌区应禁止摩托车通行,只允许非机动车和游览观光车通行。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和探花第座落在大南门—清真寺历史风貌区,故应对其重点保护,其中核心保护区为清真寺街北侧的清真寺和探花第院落。
大南门街南北长240米,清真寺街道路全长200米,两条道路道路宽度均维持4米宽度不变。
保留和恢复大南门街、登云坡巷石级街巷和清真寺街的传统风貌,保留质量较好的传统民居,道路两侧建筑风格和体量保持传统风格,体现亲切和谐空间尺度,体现山水城市特色。
4. 安庆市步行街(区)周边地区交通组织通过设置单行道系统、完善静态交通组织和合理布设公交线路等交通组织措施(见图2),优化步行街区交通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实现古城区区动态交通容量、静态交通容量和人容量、建筑容量的合理平衡,改善城市空气品质,美化景观环境,方便人们出行,促进商业繁荣。
- 3 -图2 步行街(区)周边地区交通组织4.1 单行道系统由于交通流线的改变,将造成部分路段上交通量的大幅增加。
而且古城区现状大部分道路窄,通行能力小,很难满足交通量的需求,同时,这些道路几乎都是东西(或南北)走向,互相平行,两路之间的距离,适合设置单向交通。
为了分流因吕八街和倒爬狮街规划为步行街而汇集的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规划孝肃路机动车(除公交和摩托车)东-西向行驶,与现有人民路西段西-东向单向交通(公交和摩托车可双向行驶)构成一个逆时针单行道系统,规划双莲寺街和吴越街为逆时针单行道系统。
近期同样允许公交和摩托车双向行驶,规划远期由于安庆市对摩托车发展实行控制的政策,两单行道系统仅公交可以双向行驶。
4.2 静态交通加强古城区停车设施供应和停车需求管理,规范古城区静态交通特别是摩托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十分必要,从而建立与古城区道路容量、中心商业区功能发展和古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资源保护要求相协调的停车体系,从而保证地块内部的正常运输。
步行街(区)周边地区现有机动车停车场6个,在不影响吴越街和双莲寺街交通流的前提下,规划设置路边停车泊位;本着分散设置、方便停放的原则,规划16个非机动车、摩托车停放点,同时设置摩托车、非机动车停放标志。
通过静态交通规划和完善静态交通组织,停车点与规划步行街之间可达性很高,充分满足步行街(区)停车需求。
4.3 公共交通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加大公交线网密度和服务半径,提高公交准点率和服务质量等,方便人们到古城区商业区购物、游憩等,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出行,减轻古城区的交通压力。
安庆市现有3条公交线路经过人民路西段,4条公交线路经过孝肃路,中期规划2条公- 4 -交线路经过人民路西段,1条线路经过孝肃路。
其中人民路西段设公交站点3个,孝肃路有设置2个公交站点,公交站点具有很好的交通可达性。
在规划远期,摩托车禁止在人民路和孝肃路上行驶,公交将获得更多的路权。
近期应在客流量较大的商业中心区范围内的人民路西段、孝肃路等道路的相关路段增设出租车临时停靠站,原则上每150米设立一个出租车临时停靠站。
出租车临时停靠站在布局上应尽量靠近商业中心、文化娱乐场所、餐饮场所等客流量较大的地方。
设立出租车临时停靠站的道路或路段为出租车禁停路段,即出租车只能在出租车临时停靠站停车上下客,在此道路或路段上的其他地方停车上下客或长时间占用出租车临时停靠站等客的行为都将视为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