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的治疗方式住院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7
三、治疗方法:1、疗法特点:(1)不问过去,注重现在。
森田疗法认为,患者发病的原因是有神经质倾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种偶然的诱因而形成的。
治疗采用“现实原则”,不去追究过去的生活经历,而是引导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当前,鼓励患者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
(2)不问症状,重视行动。
森田疗法认为,患者的症状不过是情绪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主观性的感受。
治疗注重引导患者积极地去行动,“行动转变性格”、“照健康人那样行动,就能成为健康人”。
(3)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
森田疗法不使用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殊设施,主张在实际生活中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时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认知。
在生活中治疗,在生活中改变。
(4)陶冶性格,扬长避短。
森田疗法认为,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随着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无论什么性格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
神经质性格特征亦如此。
神经质性格有许多长处,如反省强、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责任感强;但也有许多不足,如过于细心谨慎、自卑、夸大自己的弱点,追求完美等。
应该通过积极的社会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抑制性格中的缺点。
2.治疗原则.采用森田疗法治疗神经质患者时,首先要帮助患者认清神经质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其症状是怎样发生的,神经质者的性格特征。
搞清神经质症的本质对治疗有极重要的作用。
有些患者弄清了症状的本质就很快治愈了。
在治疗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l)顺其自然森田认为,当症状出现时,越想努力克服症状,就会使自己内心冲突加重,苦恼更甚,症状就越顽固。
如果症状出现时,对其采取不在乎的态度,顺应自然、既来之则安之,接受症状,不把其视为特殊问题,以平常心对待。
对于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即使着急也无济于事,只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就象天气一样,不管其好坏,都应该任其自然,坚持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情绪自然接受,另一方面靠自身努力带着症状,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森田疗法一、什么是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创立,取名为神经症的“特殊疗法”。
1938年,森田正马教授病逝后,他的弟子将其命名为“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强迫症、社交恐怖、广场恐怖、惊恐发作的治疗,另外对广泛性焦虑、疑病等神经症,还有抑郁症等也有疗效。
森田疗法主要的适应症是所谓“神经质”。
大致包括当今分类中的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
从实践来看,森田疗法对于轻度的患者会有很好的疗效,而对于问题较严重难以自控的患者,最好结合中医心理疗法一并实施。
森田疗法分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两种。
症状较轻的可让当事人阅读森田疗法的自助读物,坚持写日记,并定期到门诊接受医生的指导;症状较重的则需住院。
住院生活分四个时期:一是绝对卧床期,四天到一星期。
禁止病人做任何的事情,病人会有无聊的感觉,总想做点什么。
二是轻微工作期,三天到一周。
此间除可轻微劳动外仍然不能做其他事情,但开始让病人写日记。
三是普通工作期,三天到一周。
病人可开始读书,让他努力去工作,以体验全心投入工作以及完成工作后的喜悦。
四是生活训练期,一到两周。
为出院准备期,病人可进入一些复杂的实际生活。
二、森田疗法的治病原理和治疗原则森田认为,发生神经质的人都有疑病素质。
他们对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极为敏感。
而过敏的感觉又会促使进一步注意体验某种感觉。
这样一来,感觉和注意就出现一种交互作用。
森田称这一现象为“精神交互作用”,认为它是神经质产生的基本机制。
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
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
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减轻了。
三、森田疗法的理论体系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不是出自某种理论的延伸或实验室的结论,而是来自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和他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简单论述森田疗法住院治疗是如何操作的?经典的森田疗法是住院治疗,也是对于严重的神经症患者的最佳方法。
其程序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绝对卧床期此间,要完全将患者隔离、禁止会面、谈话、读书、吸烟等等一切解闷的活动,除饮食排便外,患者几乎要绝对静卧,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精神烦闷,使其产生解脱烦闷的体验,其次是使心身疲劳得到调整。
使患者体验,让苦闷任其自然,那么烦闷和痛苦就会通过情感的自然规律逐渐消失。
在患者充分体验到这种没有活动的苦恼之后,让他起床活动,进入第二治疗期。
【第二期】轻微工作期第二期也同样,继续隔离疗法,禁止谈话,游戏等。
卧床时间限制在7-8小时,吃完饭到户外接触阳光和空气,可以做些轻体力活。
每天都要求他们写日记。
通过日记了解患者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并给予写日记指导。
对待身体的不快感及强烈观念等均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
此期为3-7天。
此期主要是促进患者心身的自发活动,患者为了个人健康,越来越渴望参加较重的劳动,以此为标准转入第3期。
【第三期】普通工作期,进入第三期让患者可随意选择各种重体力劳动,如拉锯、田间劳动、手工等等的工作。
与此同时加上读书的内容。
此期主要指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对工作的持久耐力,有了自信心的同时,使患者反复体验对工作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其勇气,唤起对工作的兴趣。
在此期,不同的病例,所需时间不同,以1-2•周为宜。
【第四期】生活训练期开始进行适应外界生活变化的训练,为回到实际生活中做准备,这一时期允许外出,以纯朴自然的心去做工作,避免过分讲究行动的价值,避免追求完美主义的工作态度。
住院期间,要求病人写日记,记述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治疗体会,医生进行日记指导,旨在引导病人清除以前对病情的臆断和误解,从心理上放弃对病情的错误抗拒,体会到"顺其自然"。
住院式森田疗法中,病人书写以行动为准则的日记。
同时,森田还定期召开讲座式的集体心理治疗。
2021心理咨询师考试咨询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森田疗法时间过得很快,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2021心理咨询师考试咨询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森田疗法”,持续关注wtt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1心理咨询师考试咨询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森田疗法(一)什么叫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教授1920年创立的。
它是以治疗神经症为特点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本质是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以达到治疗目的,是一种超越言语和理性的治疗方法。
(二)森田疗法的适应证各种神经症。
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各种心身疾病。
伴有神经症症状的躯体疾患。
(三)森田疗法的原理森田认为,神经症之所以发生,疑病素质是先决条件。
当诱发因素出现时,具有疑病素质的人就竭力回避它,但越是如此,他变得越敏感,越感到焦虑,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发展为神经症患者。
所以本疗法以"顺其自然"为原则,也就是要患者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体验对它的抵制。
反抗和回避。
压制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身心的异物,对其应不加排挤抵抗。
同时应努力去做该做的事情,从而使患者逐渐从症状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四)森田疗法的方法森田疗法分四个时期:1.住院治疗(1)绝对卧床期:一般为4~7天。
患者独居一室,除洗漱。
吃饭。
入厕外,不得下床,并禁止其他一切活动,要绝对卧床休息。
目的在于消除患者的心身疲劳,重点是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烦闷和苦恼。
(2)轻工作期:一般为4~7天。
禁止读书。
交际,每天卧床时间保持7~8小时。
白天可到户外活动,可采取患者自我选择与医生指导相结的方法,从事一些轻度劳动,如扫地。
擦窗户等;也可进行书法。
绘画。
糊纸袋等活动。
从第三天起,可逐渐放宽对患者工作量的限制,并要求患者写日记,不许写关于病的问题,只写一天干了些什么,有什么体会。
医生每天检查日记并加评语,引导患者避开对病的注意而关心外界活动,使患者认识到不注意症状。
坚持行动与减轻症状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接受症状,对症状淡漠。
森田疗法的治疗方式--住院治疗一、森田疗法的治疗方式:住院治疗住院治疗被认为是森田疗法的最佳方式。
顺应自然的原理,看似简单,但患者真正能够领悟并身体力行,单靠患者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做到。
住院治疗为被治疗者创设了一种新的环境,在治疗者指导下,使患者能真正获得领悟和新的生活体验。
住院治疗分4期:绝对卧床期、轻工作期、重工作期和生活训练期。
这四期依次进行,不能颠倒。
(1)绝对卧床期(4———7天)在绝对卧床期,禁止患者会客、读书、谈话、抽烟、听收音机等,什么安慰也不进行,除了吃饭和大小便外,命令患者几乎要绝对卧床、绝对安静。
目的:A、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进一步进行诊断,排除非神经质症患者;B、通过安静的休养,调整患者身心疲劳,解脱烦闷;C、使患者精神能量向着外部世界转移。
(2)轻工作期(3——7天)在轻工作期,规定夜间卧床7至8小时,禁止外出、看书、不允许与别人过多交谈。
白天可以有室外活动,如扫院子、擦玻璃等简单、单调的轻微劳动。
或者在室内进行书法、绘画、糊纸袋等活动。
要求患者每天晚上记治疗日记。
记述活动的内容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通过前面的无聊期,促进患者自发行动的欲望和动机,通过较轻作业的完成使患者认识到不注意症状、坚持行动与症状减轻之间的关系,从而接受症状,对症状自然淡漠。
不要过问和测试病情,要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症状。
由于患者解除了对症状的关注,对症状的感觉减轻,而对劳动越来越感到兴趣,渴望得到较多较重的工作,以此为标准进入第3期,重作业期。
(3)重工作期(1——2周)在重工作期,仍不过问患者的症状,只让他们努力工作、记日记、读书。
劳动量及强度增加,通常做一些除草、帮厨、打扫卫生、做农活,木工等工作。
每天晚上都要记治疗日记,谈活动的内容、体验和收获,但不谈症状。
读书不必追求理解和记忆,一口气地读下去。
继续指导患者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从事劳动和各项活动,进一步体验工作和症状减轻之间的关系。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精神医学专家森田正马教授在1920年创立的。
森田认为,人是不断变化流动的存在,意识只不过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一切宇宙现象都建立在相对关系、调节作用以及均衡之上,心理现象也不例外。
他认为,心理现象只有在不断变动的过程中才能维持均衡,维持适应自我保存的方向。
森田疗法主张用恐惧和欲望的相互关系,思考人的存在和病理性精神问题的相互关系,认为所谓的“症状”只不过是情绪变化的一种表现。
对死亡的过度恐惧和焦虑以及企图放弃生的欲望,往往是形成病理性精神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治疗中,森田疗法的任务就是协助来访者弄清楚症结的本质,转移他们对症状的注意,改变他们的神经质人格特征。
森田疗法的理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疑病素质论:神经质发生的基础是某种共同的素质倾向,即疑病素质。
所谓疑病素质是指精神上的倾向性,森田认为神经质是一种先天性素质,是一种侧重于自我内省、很容易疑病的人格特质。
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和疑病症2.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森田认为,生的欲望包含多层含义:健康的生存;希望更好的生活,希望被人尊重;求知欲强,肯努力;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希望向上发展。
森田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有生的欲望,希望自己更完美,希望被别人认可,希望过着充实的生活,而神经质的人对这些欲望表现得更加的强烈。
同样,对死的恐惧也非常强烈,死的恐惧包含了对生得欲望追求的同时,还包含害怕失败,害怕疾病,害怕失去有价值的东西,害怕死亡等。
焦虑与死的恐怖具有同等的意义。
过高的生的欲望同时伴有对死的恐惧,而对死的恐惧有导致精神活动的内向性,形成疑病素质。
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是神经质者所特有的病理性特征。
3.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几乎所有的神经质症都是由于患者对某种感觉注意过于集中和指向而使这种感觉变得敏感起来,进一步固着于这种感觉,感觉与注意相互作用、彼此促进,最后对这种感觉过度敏感而形成的。
这种精神活动过程成为精神交互作用,感觉本是人所产生,但是神经症患者却被感觉所控制。
森田疗法又称“禅疗法”、“根本的自然疗法”,是1921年左右由日本精神医学专家森田正马(1874-1938)所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一些经历促成了森田疗法的诞生。
森田正马先生的求学生涯不甚顺利,曾因心律不整及患伤寒,使得中学五年念了八年。
在1898年就读东京大学医学院时,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兼脚气病,但在期末大考时,不顾一切猛读猛攻,所有不适的症状居然出乎意料的消失了,考试成绩也非常优秀。
由这次的身心体验,让他理解到当时一般人认为的神经衰弱是神经疲劳所致,应多休息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他在医学院毕业前,曾用催眠术治疗一精神官能症患者,但一直无法痊愈,却以“没有治疗,只让其从事打扫工作”而治愈。
这促使森田开始整理他的思考,森田疗法就这样诞生了。
森田疗法重视人当前的人生态度,认为西方的心理分析理论无助于东方人的精神病态的彻底解决。
森田疗法是一种具有独特哲学色彩和人生理论的日本认知行为疗法,它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
这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的心理咨询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森田的心理观森田认为,人是时时刻刻都在流动变化的存在。
人的生命在最好的状况下,乃是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所以生命就是一直在形成的过程中。
因此,研究心理问题就得从外界与自我相对的夹缝中去寻求,从变化流转中去把握。
而意识不过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1、现象即存在。
人的存在是在不断变化流转中所发现的每一剎那的现象,具有绝对的意义。
他常说“事实唯真”、“服从自然”等,对我们身心的自然现象,认为现象(色)即实在(空),应如实承受。
2、心理的对立与调和。
一切宇宙现象都建立在相对关系、调节作用以及均衡之上,心理现象亦是在不断变动过程中才能维持均衡,产生适应自我保存的方向。
一般正常人有较佳的能力自然流转在两者的变化中,并将不安的感觉疏通到建设性的方向。
3、道德、伦理观。
神经症患者常有理智的观念主义者或求全的理想主义者这一面,因此容易忽视生命存在的自然流动性,却对瞬息变化着的生命现象,用善恶、苦乐等等价值加以判断,徒增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心理科普:森田疗法01什么是森田心理疗法前两个月,一座名为豫章书院的学校和杨永信一样火了。
网上报道称,豫章书院的管教方式是关小黑屋、打戒尺、打“龙鞭”等虐待手段。
经调查,这些手段已被证实被使用过,豫章书院现已停办。
豫章书院的校长采访时,面对质疑,他解释说这是一种名叫“森田疗法”的心理治疗方式。
这大概是森田疗法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那么,什么是森田疗法?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根治的自然疗法,由日本学者森田正马在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质”,大致包括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
森田疗法分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两种:症状较轻者阅读森田疗法的自助读物,坚持日记,定期到门诊接受医生的指导即可;而症状较重者则需住院。
住院生活,分4个时期:1、绝对卧床期。
患者会有无聊的感觉,总想做点什么,这时候需禁止病人做任何事。
2、轻微工作期。
可以开始让患者写日记,可轻微劳动外能做其他事情。
3、普通工作期。
患者可以开始读书、工作。
4、生活训练期。
为出院做准备,可进行部分复杂的实际生活。
森田疗法的住院环境要求单人房间,布置倾向家庭的环境,与一般病房不同。
02疑病素质论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先生小时候深受神经质症状的困扰。
他幼年时患夜尿症,为了不弄湿被褥,只好常常铺草席睡觉,直到12岁时仍是如此。
他为此感到自卑,后来听说当地一名很有名望的先生小时候也得过这种病,才有所好转。
他经常神经衰弱,虽多方求医,坚持治疗,但收效甚微,总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
上大学时,父母曾因农忙忘了寄生活费,他以为父母不支持他上学,加上考试将至,抑郁气愤之下,甚至想过当着父母的面自杀。
之后他暗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绩,遂放弃治疗,拼命地学习。
最后考得了好成绩,且各种症状不知不觉中不治而愈。
他由此领悟,自己以前的病都是假想出来的。
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生的基础是一种精神上共同的素质倾向——疑病素质。
肖⼀萍:住院森⽥疗法的操作过程中国式住院森⽥疗法的操作过程: 第⼀期:绝对卧床期 把患者隔离,禁⽌会⾯、讲话、看书报、吸烟、听收⾳机等,除吃饭、洗漱、⼤⼩便、写⽇记外,保证绝对卧床,每晚临睡前写⽇记,此期⼀般⼗天左右。
从第⼀天开始可让患者在每晚⽤半⼩时左右写⽇记,医⽣给予指导。
在医⽣的批注⾥,不需进⾏任何安慰;刚开始时,可简单指⽰患者忍受⼀切痛苦、烦恼,按规定坚持下去,并可让患者充分去想⾃已的⼀切。
在卧床期最后阶段,可把“顺应⾃然”的核⼼内容逐渐写进批⽰⾥,让患者⾃⼰去理解、体会,最后患者出现⼀种⽆聊、烦闷、寂寞的感觉,总想起床做事或找⼈讲话,⽽对症状的体验却淡薄了。
只有出现这种情绪体验时;才算达到卧床的要求;否则,可适当延长卧床期时间⾄10-15天。
此期应结合具体临床变化进⾏相应调整,不必只采⽤固定的期限,⼀般应达10⽇以上,这⼀点在整个疗程中是⾄关重要的。
第⼆期:轻体⼒⼯作期 医⽣为患者制订出作业处⽅,作业分室内和室外⼯作。
室内⼯作主要是扫地、拖地、擦门窗,整理房间等简单的劳动。
室外⼯作包括浇花,除草、打扫楼道和庭院等,主要以室内⼯作为主,仍禁⽌讲话,禁⽌看书报,禁⽌吸烟,听收⾳机等,禁⽌到⼈群中去。
夜间卧床时间7-8⼩时,⽩天不许休息,可安排2-3⼩时到户外散步,仍是晚上写⽇记,此期为7-10天。
⽇记内容以上述⼯作为中⼼内容,指导患者对⾝边⼯作都加以注意并动⼿完成,从⼯作中体会⽣活的乐趣,不允许患者谈论⾃⼰的病情。
患者开始会有⼀种从第⼀期⽆聊状态中解脱出的愉快情绪,对布置的任务积极完成,但⼏天后却对此疗法产⽣怀疑,甚⾄⼯作上也不认真,还可能询问⼀些关于症状的问题。
此时,医⽣应反复强调要求患者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认真劳动,把注意⼒集中到⼯作上,树⽴⼯作是最重要的观念,对患者的主动劳动可提出表扬,⽽对于患者询问的有关症状问题不予理睬。
在⼯作中,患者会有所领悟,对⾃⼰的痛苦不再想逃避⽽是接受,并能带着这些痛苦坚持劳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研究报告文章题目:森田心理疗法姓名:刘丽身份证号:220224************所在省市:吉林省长春市所在单位: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系森田疗法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系刘丽摘要:森田疗法是一种非交流的心理治疗法,这种疗法的基本要求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即放弃一切从现在开始,通过行动,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以促进精神能量指向外界,在成功的体验中去重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从而恢复社会功能。
森田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发展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
森田本人自幼体弱多病,有神经质素质,16岁以后常头痛、心跳、容易疲劳,及其他神经衰弱症状,虽多方求医,但收效甚微,整日担心自己的健康。
大学一年级时因受病症折磨,学业也难以坚持,抑郁气愤之下,遂放弃一切治疗,彻夜不眠地拼命学习。
结果却出乎意外,多年缠身的症状均不治自愈,因此他领悟出所谓的“病原”所在来。
一、森田疗法的病理理论1、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
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
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症、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
具有疑病素质的人自下而上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宁担心。
他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悸等,误认为是病而恐惧、紧张。
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
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2、森田还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着一种类似屈肌和伸肌的互相调节的拮抗作用。
例如: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也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和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
森田疗法的治疗方式--住院治疗
————————————————————————————————作者: ————————————————————————————————日期:
ﻩ
一、森田疗法的治疗方式:住院治疗
ﻩ住院治疗被认为是森田疗法的最佳方式。
顺应自然的原理,看似简单,但患者真正能够领悟并身体力行,单靠患者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做到。
住院治疗为被治疗者创设了一种新的环境,在治疗者指导下,使患者能真正获得领悟和新的生活体验。
ﻩ住院治疗分4期:绝对卧床期、轻工作期、重工作期和生活训练期。
这四期依次进行,不能颠倒。
ﻩ(1)绝对卧床期(4———7天)
ﻩ在绝对卧床期,禁止患者会客、读书、谈话、抽烟、听收音机等,什么安慰也不进行,除了吃饭和大小便外,命令患者几乎要绝对卧床、绝对安静。
ﻩ目的:A、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进一步进行诊断,排除非神经质症患者;
ﻩB、通过安静的休养,调整患者身心疲劳,解脱烦闷;
ﻩ C、使患者精神能量向着外部世界转移。
(2)轻工作期(3——7天)
ﻩ在轻工作期,规定夜间卧床7至8小时,禁止外出、看书、不允许与别人过多交谈。
白天可以有室外活动,如扫院子、擦玻璃等简单、单调的轻微劳动。
或者在室内进行书法、绘画、糊纸袋等活动。
要求患者每天晚上记治疗日记。
记述活动的内容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通过前面的无聊期,促进患者自发行动的欲望和动机,通过较轻作业的完成使患者认识到不注意症状、坚持行动与症状减轻之间的关系,从而接受症状,对症状自然淡漠。
ﻩ不要过问和测试病情,要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症状。
由于患者解除了对症状的关注,对症状的感觉减轻,而对劳动越来越感到兴趣,渴望得到较多较重的工作,以此为标准进入第3期,重作业期。
(3)重工作期(1——2周)
在重工作期,仍不过问患者的症状,只让他们努力工作、记日记、读书。
劳动量及强度增加,通常做一些除草、帮厨、打扫卫生、做农活,木工等工作。
ﻩ每天晚上都要记治疗日记,谈活动的内容、体验和收获,但不谈症状。
ﻩ读书不必追求理解和记忆,一口气地读下去。
ﻩ继续指导患者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从事劳动和各项活动,进一步体验工作和症状减轻之间的关系。
想做工作就立即去做,唤发对工作的兴趣。
ﻩ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专心致志于工作与读书,使原来患者惧怕、担心能否做好工作或者能否集中注意力去读书的问题得到化解。
通过上述方式帮助患者将注意由自身转向外界,••在不断强化外在行为的同时理解“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生活态度。
ﻩ在此期间,患者在劳动中会感觉到工作由此及彼,一件接着一件,自己要做的工作很多,投入到工作的忙碌之中。
这种忙碌感作为转向第四期的标准。
(4)生活训练期
在重工作期是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的劳动,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劳动的持久性及耐力训练。
从第四期开始,要消除兴趣主义,开始进行适应外界生活变化的训练,为回到各自的实际生活中去做好准备。
分析、考察住院治疗的全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治疗者并不过问患者的症状,而是引导患者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各种活动和工作中去,•让患者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会“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生活哲学和态度。
患者若能真正领悟“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思想,并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二、森田疗法的特点
1、不问过去,注重现在。
ﻩ2、不问症状,重视行动。
3、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
4、陶冶性格,扬长避短。
三、治疗原则
(一)顺应自然
神经质症患者之所以陷入症状之中,是由于他们总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对自身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不仅不能接受,而且还极力加以抗拒和排斥。
通过精
神交互作用,形成心理障碍和症状。
ﻩ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症状是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想用自身的能力抗拒和排斥客观自然现象是徒劳的。
要接受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症状采取融合、接纳的生活态度。
症状属于自然现象,是和自己身心一体的,而不是自己心身的异物。
科学的方法是对自己的症状既不加以排斥,也不加以抵抗,把它作为自已心身的一部分而接纳,不去关注它,带着症状学习、工作和生活。
“顺应自然”治疗思想的主要内容:
ﻩ1、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既悦纳令人愉快的情感,同时也接纳令人厌恶的情感。
ﻩ2、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ﻩ3、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ﻩﻩ4、认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ﻩﻩ5、要认识到适当的不安和焦虑是有益的,无需对不安和焦虑加以排斥和拒绝。
顺应自然,根本点就在于贫穷的时候接受贫穷,痛苦的时候接受痛苦,喜悦的时候接受喜悦,缺乏食欲时候就不要勉强进食,难以入睡时候不要强求入睡。
也就是说,要听其自然,不施以外力。
ﻩ(二)为所当为
ﻩ我们的目的是不去控制意志不能控制的情感因素,对自身的症状顺应接受,但还要“为所当为”,即带着症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象健康人一样去行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
同时在行动中改变自己疑病素质的性格,消除症状。
“为所当为”的治疗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ﻩ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恐惧之心是无法用思想、意志去控制的,但自己的行为是可以用自已意志来支配的,要忍受痛苦,用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首先行动起来,去做自己生活中应该做的事。
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要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把事做好。
患者常常固执地认为自己有神经质症状,•什么工作也不能干,•但经过指导,按照“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方法从事某些原来拒绝做、不敢做的工作,其结果,
往往使患者自己都感到吃惊,原来做这项工作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和可怕,患者有了这样的体验,弄清了自己的恐惧症状实际上是自己主观想象的产物,是自己恐吓自己的结果,领悟到这一点,尽量不去注意症状,避免心里各种担忧,使自己的注意力、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外界的行动中去,症状就会减轻。
患者从行动中得到生活适应的体验,产生治愈的自信心,这样就获得了初步的治疗效果。
ﻩ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
ﻩ所谓性格,是一个人在别人眼里对外界反应的方式和习惯。
ﻩ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只要改变别人眼中自己对外界反应的方式和习惯就可以做到。
行为是自己可以控制和支配的,响亮、快捷地回答别人的问题,能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起初,可能是有意识这样做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出响亮、干脆的回答,这样自己的性格就改变了。
行为造就性格,这是改变疑病素质性格的理论基础。
精神质症患者的性格特点在于极端的内省,思考太多以及极端的完美主义,他们面对问题时,内心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消除问题有可能造成的痛苦,他们的注意力常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引起自己不安和恐惧的问题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解决问题的行动上则采取逃避的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采取敷衍的态度;
ﻩ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要面对现实,投入到生活之中,勇敢地面对引起自己不安和恐惧的事物,这是获得症状改变的最佳途径。
ﻩﻩ3、以行动、目的为准则
ﻩ森田先生提出,只有行动和行动的结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ﻩ森田疗法对情绪采取接纳的态度,不予以控制,但却要求患者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要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现实生活中去,实现既定的目标,这种生活态度叫做行动、目的准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森田理论又是行动的理论。
以行动为准则,就要把“情绪与行动”分开。
ﻩ以目的为准则是指不要去注意自己的情绪和症状,不要受情绪的影响,要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实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目标上,以实现自己行动的目标为目的。
ﻩ4、生活在现在
森田先生提出,要“生活在现在”,只要立即采取积极的行动,全力贯注于现
在的工作,就会不被恐怖心理和不安所困惑,眼前也自然会打开一个新的境界。
森田先生提出“日日是好日,日新又日新”。
(二)对森田疗法理论的补充
ﻩ1、治疗原则:
ﻩﻩ(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见前述内容。
ﻩ(2)忍受痛苦,有所不为。
纯属世俗名利的东西,应当放弃。
ﻩﻩ(3)寻找痛苦,为所怕为。
有些事情虽然对自己很重要,但因为困难或惧怕而极力逃避,这时应当积极主动地面对他们。
ﻩ(4)顺应自然,超越自我。
尊重客观事实,超越自我小天地,投身到人类的大事业中去。
ﻩﻩ(5)对症状不理、不对抗,不怕,不逃避。
接纳客观事实,顺应自然。
ﻩﻩ2、治疗目标:
ﻩﻩ(1)领悟“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ﻩﻩ(2)改变、陶冶疑病素质;
ﻩ(3)打破精神交互作用;
ﻩﻩ(4)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会适应社会和环境,恢愎社会功能。
ﻩﻩﻩ(5)超越自我,与自然、社会熔为一体,投身人类大事业。
ﻩ上述内容可归结为以下两点:
ﻩ(1)对于症状以及与之相伴的烦恼痛苦原封不动的接受,不去抵抗和回避,认识到对它任何方式的抵抗都是不必要的;
ﻩ(2)带着症状积极行动起来,做应该做的事,在行为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性格,以行动的成功充实自己,过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