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礼仪规范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9
日常个人礼仪知识要点_日常个人礼仪行为规范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我收集整理了日常个人礼仪要点,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目录日常个人礼仪要点个人礼仪修养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日常个人礼仪要点(一)个人礼仪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
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
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
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
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中国日常礼仪有哪些中国日常礼仪有哪些1.用膳礼仪尊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其中很明显的体现在用餐礼仪上。
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
而且吃饭时,要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
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2.行走之礼古人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3.见面之礼古人对见面时所行的礼仪也很重视,有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
拱手礼为最普通的见面礼仪,双手合抱,置于胸前,立而不俯。
作揖也是双手抱拳,拱起按下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跪拜礼为古代下级向上级,平民向官吏所行之礼,较为常见。
现今也只在偏远乡村拜年活动能够见到。
4.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中国文化5000年连续不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经常谈到了博大精深,有比较代表性的四个特点: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三,以和为贵的思想;四,天人合一的思想。
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光宗耀祖的这种思想意识既是合理的,又是必然的。
因为父母者,人子之本源。
人长大以后,报答自己的父母,所以具有合理性。
另外一个方面,它有一定的必然性。
必然性是说在中华大地上,它有一种天然的导向,光宗耀祖就等同于为国尽职。
第一点,国与家的内涵,古代中国几千年来是家国同构,家与国合二为一,如果由现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看,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但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看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这个特殊的现象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长期以来,我们把国就称为国家,在这里边已经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基本文明礼仪规范一、个人礼仪文明礼仪规范二、交往礼仪池北三小学生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小学生守则1.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日常行为规范歌阳光照,空气好,我们早起上学校;衣着齐,背书包,各类标志佩戴好;到学校,有礼貌,见到老师问声好;书声琅,歌嘹亮,课前准备要做好;写作业,心要细,学习成绩定提高;升国旗,行队礼,身着校服多整齐;唱国歌,要肃立,国旗下面显豪气;广播操,眼保操,认真到位不浮躁;不追逐,不打闹,课间来把游戏做;楼梯行,右边走,安全意识记心中;讲卫生,好习惯,纸屑果皮不乱抛;节约水,节约电,人走水停灯也关;爱树木,爱益鸟,校园绿化多美好;不玩火,防触电,快乐成长铭记心;好习惯,早养成,幸福人生见行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
尊重残疾人。
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
不骂人,不打架。
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生活礼仪_精品文档
一、穿着礼仪
1.适当穿着: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非常重要。
正式场合应穿着
得体、庄重,休闲场合则可以选择舒适和时尚的服装。
2.整洁干净:无论是什么样的服装,都应该保持整洁干净。
勤洗衣服、熨烫整理是保持良好形象的基本要求。
3.注意细节:细节决定品味。
注意搭配服装、鞋袜、首饰等细节,让
整体形象更加协调和优美。
二、言语礼仪
1.开口有度:避免说话声音过大或过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嗓
音的控制,保持合适的音量。
2.措辞得当:言辞要文雅、得体,避免说粗话、骂人或使用伤人的言语。
尊敬他人、友善待人是良好的表达方式。
3.倾听他人:与他人交流时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不要打断
别人的发言。
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注意是交流的基础。
三、餐桌礼仪
1.用餐姿势:坐下时要保持直立姿势,不可以搭腿或趴着吃。
用餐时
要慢慢咀嚼食物,不要说话时咀嚼未完的食物。
2.用餐器具:使用餐具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要错用或乱放餐具。
吃饭时要懂得使用筷子和刀叉等,尽量避免用手直接取食。
3.礼貌待人:与他人分享餐桌时要礼貌和谦让,不要争抢食物或嘴馋地夹取他人的盘中食物。
四、社交礼仪
1.问候礼仪:见到熟人或陌生人时要主动问候,使用适当的问候语。
尊重对方的职称和身份,称呼要准确。
2.合适的握手:握手时要注意用力适中,握手时间也要掌握恰当。
握手要真诚,表达友好之意。
3.礼让他人:走在马路上或进出门时要主动礼让他人,尤其是年长者或残疾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标准一、校园礼仪:(一)基本礼仪:1.参加升旗仪式要求穿校服,衣着整洁,戴好红领巾,胸卡。
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
唱国歌时神态庄严,正确,声音响亮。
2.学会并用好: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
3.学会使用: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
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
行时,脱帽、立正、双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30度左右,低头眼向下看。
初次见面或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90度行礼。
握手:起身站立,用右手握,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
多人同时握手不要交错,待别人握后,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招手时手臂微屈,手掌伸开摆动。
鼓掌: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
双手掌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礼让:在校园、楼道行走或上下楼梯时,靠右侧行走。
遇到师长、客人时,主动停步侧立,让他们先行。
(二)尊师礼仪1. 每天第一次走进教室要向孔夫子行鞠躬礼;每天第一节课前要行“上课礼仪”。
2.在校园见到老师要止步、立定、鞠躬、问好;进出校门、教室、上下楼梯时遇到老师,应让老师先行。
3.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鞠躬礼。
4.课堂上准备提问、回答问题、有事报告时先举手,老师同意后方可发言。
上课期间,不准随便下位;未经允许,不得出入教室。
5.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先喊“报告”或敲门,经允许再进入,声音以听见为适度。
6.与教师谈话应站好,认真听,不可东张西望,两眼应注视老师。
7.师生常用语:(1)师生相遇:“老师好!”“老师再见!”(2)请求老师帮助:“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没有听明白,您能不能给我再讲一讲?”(3)汇报工作:“老师,这是我们班的,全部收齐了。
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遵守这些规范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以下是关于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一些建议。
首先,爱护公共环境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注意保持环境整洁,不扔垃圾,不乱涂乱写。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我们应该让座给有需要的人,避免大声喧哗,保持道德修养。
其次,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也是一种重要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则,不侵犯他人的隐私,不侮辱他人的人格。
我们应该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冲突和争吵。
当我们触犯到他人的利益或者感受时,应该及时道歉,并采取补救措施。
再者,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在餐桌上,我们应该遵守餐桌礼仪,不大声喧哗,不发出奇怪的声音,不插队。
在会议上,我们应该按时到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取发言,不打断他人发言。
在与陌生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尊称称呼对方,保持礼貌,不询问过于私人的问题。
此外,个人卫生也是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保持身体的清洁,不随地吐痰、抛弃垃圾,注意个人形象的修养。
需要时,我们应该主动提供卫生纸、口罩等物品给有需要的人。
最后,遵守交通规则是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遵循交通信号,行人过斑马线,让行车辆先行,不随意穿插车流。
在开车时,我们应该礼让行人,不乱鸣喇叭,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不超速行驶。
总之,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我们可以增强社会公德心,提高个人素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牢记这些规范,践行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行为。
学生日常行为与礼仪规范在现代社会,礼仪规范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文化传统。
作为学生,遵守礼仪规范是他们塑造良好个人形象和行为习惯的关键。
本文将从日常行为、学习态度、社交交往和公共场合等方面展开,探讨学生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一、日常行为在日常行为方面,学生需要注意一系列的行为举止以及社交习惯。
首先,学生应该保持自己的仪表整洁和卫生。
他们可以通过仔细打理个人形象,包括穿戴整齐的衣服、修剪干净的指甲和干净整洁的发型,从而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其次,学生应该注意用语的礼貌和文明。
他们应该避免使用粗俗或冒犯性的语言,以及尊重他人的意见。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与人交流时保持适当的眼神接触,这是传递自信和尊重的一种方式。
二、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习惯和态度。
首先,学生应该坚持课堂纪律。
他们应该遵守老师的要求,遵循课堂规则,不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
其次,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他们应该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意见,并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时完成作业和准备考试。
三、社交交往学生的社交交往方式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他们不应该擅自进入他人的私人物品或私人空间,同时也不应该侵犯他人的隐私。
其次,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他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遵守社交规则,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益。
此外,学生应该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过度自私或粗鲁的行为。
四、公共场合在公共场合,学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首先,学生应该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安静。
他们应该遵守相关的规定,不随意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以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和安宁。
其次,学生需要遵循礼让和公共秩序。
他们应该给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以优先权,并遵循交通规则和公共交通准则。
此外,学生还应该尊重场所的规定和他人的权益,不进行损坏公共财物或滥用权力的行为。
企业员工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通用16篇)企业员工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1一、职员必须仪表端庄、整洁。
1、头发:员工头发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男性员工头发不宜太长。
2、指甲:指甲不能太长,应经常注意修剪。
女性职员涂指甲油尽量用淡色。
3、胡子:胡子不能太长,应经常修剪。
4、口腔:保持清洁,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有异味食品。
5、女性职员化妆应给人清洁健康的印象,不能浓妆艳抹,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
二、工作场所的服装应清洁、方便,不追求修饰。
1、衬衫:无论是什么颜色,衬衫的领子与袖口不得污秽。
2、领带:外出前或要在众人面前出现时,应配戴领带,并注意与西装、衬衫颜色相配。
领带不得肮脏、破损或歪斜松弛。
3、鞋子应保持清洁,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不得穿带钉子的鞋。
4、女性职员要保持服装淡雅得体。
5、职员工作时不宜穿大衣或过分臃肿的服装。
6、在办公室内服装要整齐,不得穿背心、短裤、拖鞋。
三、在公司内职员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
1、站姿:腰背挺直,胸膛自然,使人看清你的面孔。
两臂自然,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
2、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或向后伸,或俯视前方。
要移动椅子的位置时,应先把椅子放在应放的地方,然后再坐。
3、公司内与同事相遇应点头行礼表示致意。
4、握手时用普通站姿,并目视对方眼睛。
握手时脊背要挺直,不弯腰低头,要大方热情,不卑不亢。
伸手时同性间应先向地位低或年纪轻的,异性间应先向男方伸手。
5、出入房间的礼貌: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三声,听到应答再进。
进入后,回手关门,不能大力、粗暴。
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讲话,要稍等静候,不要中途插话,如有急事要打断说话,也要看住机会。
而且要说:“对不起,打断你们的谈话。
”6、递交物件时,如递文件等,要把正面、文字对着对方的方向递上去,如是钢笔,要把笔尖向自己,使对方容易接着;至于刀子或剪刀等利器,应把刀尖向着自己。
7、走通道、走廊时要放轻脚步。
1.仪表规范①日常着装必须整洁、大方和得体。
②因公涉外活动时,男士着西装、打领带,女士穿西装套裙。
③参加社交活动时,根据喜好着装,但力求高雅、美观。
2.仪容规范①容貌修饰自然端庄,不过于张扬。
②面部保持洁净,头发梳理整齐。
③男职工不留长发,不蓄长胡须;女职工不烫怪异发型,化妆自然得体。
④神态自信,举止稳重,禁忌粗俗行为。
⑤常面带笑容,保持开朗,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3.仪态规范①站姿:腰身挺直,禁忌躬背哈腰;不随意扶、拉、倚、靠、趴、蹬、跨,双腿不可不停地抖动。
②坐姿:从容就坐,动作轻稳(男士腰背挺直,女士坐姿文雅自然);离座稳重,非固定椅子须放回原处。
③走姿:上身保持正直,双肩放松,目光平视。
4.言语规范①用语礼貌,多用敬语、谦语,如“您、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说脏话、忌语。
②热情、诚恳,语气平和,手势得当,切忌用手指人和拉拉扯扯。
③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讲话或心不在焉,切忌打听他人隐私和贸然提问。
④目视交谈对方,适时点头、应答。
⑤说话时间长短适度,切忌滔滔不绝。
⑥会议、接待等场合宜讲普通话。
5.办公规范①以职务或职称称呼上级,以职务或同志等称呼同事,以先生、女士等称呼患者和宾客。
②遇到同事、患者和宾客,见面先问好,面带微笑,言语礼貌。
③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料等。
④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务。
6.电话规范①电话铃响三声之前接听,超过三声接听时主动道歉。
②要有明朗的心情,以对方看着自己的心态去接听电话。
③接起电话,清晰地说“您好,这里是xxxx”。
④接听过程中语音清晰、语气自然、语速适中、语调平和,切忌心不在焉、敷衍应付。
⑤接到打错的电话,礼貌说明,尽量提供帮助。
⑥通话完毕,礼貌道别,轻放电话(备注:地位高者或患者主叫者先挂)。
7.介绍规范①主动向顾客介绍在场人员;优先介绍职务最高者、年龄最长者和女士。
②先介绍姓名,再加尊称,然后准确介绍职务,如,王××先生,总经理。
都江堰市蒲阳小学德育教育之“小习惯、大人生、文明礼仪伴我行”——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礼仪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礼仪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礼仪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工作等许多方面都显现出来。
作为学生更应该掌握规范的礼仪,来充实自己,完善形象,让学礼、懂礼、守礼、和用礼成为我们的习惯,以此来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以下主要介绍几种校园内比较常见和使用的礼仪。
一、个人仪表风度礼仪由于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内在修养不等,行为习惯各异,每个人的仪表和风度也就不尽相同。
良好的仪表和风度是众人所追求的,而它则不仅是注重仪容、装扮等,它更是以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渊博的学识、精神的思辨能力为核心的。
良好的仪表、风度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修养,首先要加强自身内在的涵养,使自己心灵美,注重内心美与形体美的统一,“秀外慧中”,个人仪表风度最终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一个人的整体之美。
1、仪容仪表:要求衣着整洁干净,发型整齐,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及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不穿奇装异服,不过分打扮。
女生不宜染指甲,不宜浓妆艳抹,不宜佩戴首饰,如:耳钉、耳环、项链、戒指等。
男生应发型整齐,不宜留长发,不易染彩发。
2、仪态:仪态是指一个人的步态。
包括:站姿,坐姿,走姿及蹲姿。
1)“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最基本的一种举止。
男生要站如松,女生有亭亭玉立之感。
2)“坐姿”——正确的坐姿能给人一种安详、庄重的印象。
入座时要稳重,大方。
入座后应注意形象,不要前仰后合,坐姿不雅。
起立时,注意不要把桌椅弄出声响。
3)“步态”(也叫走姿)——属于动态美,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步态给人以美感。
步态的要求是:立腰,收腹,挺胸,重心略向前倾,两腿向里集中,两臂自然摆动,落脚的声音不可太大。
日常礼仪规范要求(家庭礼仪篇)一、尊敬父母、敬重长辈:1、早上起床后、晚上就寝前、父母下班回家时,应向父母表示问候。
离家外出、上学或放学回家应向父母打招呼。
当父母不在家,而你又要外出时,应打电话或写留言条告知父母你的去向和回家时间,以免父母担心。
2、记住父母的生日;当父母过生日或母亲节、父亲节时,能给父母送上一件有意义的小礼物,并郑重地祝贺。
3、过新年时,应向父母拜年并给予祝福.4、当父母生病时,要殷勤问候、细心照顾(端茶送水、喂药等),少让或不让父母烦心.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立、品德上自强,少让父母操心。
6、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7、对年岁较大、行动不便的长辈能给予特殊的照顾。
⑴吃饭的时候,主动为他们盛饭夹菜.⑵睡觉前,为他们铺床、放垫、落蚊帐,防止他们着凉。
⑶对走路困难的长辈,要时时加以搀扶,提防他们摔跤。
⑷有空时,陪他们说话、聊天,给他们解闷,不要嫌弃老人说话唠叨。
⑸老人病了,要细心照料,帮助送水、喂药;洗脚或擦身等。
二、餐桌礼仪:1、入座时应请长辈先坐,女士先坐,客人先坐,待别人坐定后,自己才可入座.2、平时等父母及家人一同就餐;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做客时主人未示意开始,不要动筷.自己先吃完饭时,应礼貌的叫他人“慢用”.做客时主人未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3、就餐要文雅,要细嚼慢咽,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或边吃边说。
正确使用筷子,忌敲筷、掷筷、叉筷、插筷、浑筷、舞筷。
喝汤要用汤勺舀到小碗内用汤匙送到嘴里,不要将汤碗直接就口。
切不可口对着热汤吹气;喝汤不能发出响声。
4、不要挑食,不要剩“碗底”,更不要独食.父母给自己做好吃的,也要让父母先偿或给他们留部分。
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不需要时,应说:“谢谢,我真的不需要了.” 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5、用餐完毕,帮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
三、待客做客礼仪:1、客人来访,要事先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
办公室日常礼仪规范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办公室日常礼仪规范一、工作礼仪(一)办公室人员仪表要端庄、整洁、朴素、得体。
(二)日常行为大方、干练,保持优雅的体态。
1、站姿:双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度,腰背挺直,胸膛自然,脖颈伸直,两臂自然下垂,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在上级面前,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2、坐姿:坐姿端正,双腿平行放好,不允许两腿伸直叉开,如要移动椅子的位置,应先站起把椅子放在应放的位置,然后再坐;人离开办公桌应将椅子推入桌前。
3、同事见面应点头微笑示意。
4、握手时用普通站姿,并目视对方眼睛。
握手时脊背要挺直,不弯腰低头,要大方热情,不卑不亢;伸手时同性间应先向地位低或年纪轻的,异性间应先向男方伸手。
5、出入房间的礼貌: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三声,听到应答再进。
进入后,随手轻轻关门。
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谈话,要稍事等候,不要中途插话,如有急事要打断说话,要说:对不起,打断你们的谈话。
6、递交文件时,要把正面、文字对着对方的方向递上去;如是钢笔,要把笔尖朝向自己,使对方容易接住;如是刀子、剪刀等利器,应把刀刃朝向自己。
7、走路脚步要轻,不允许在工作场所大声喧哗、歌唱、吹口哨、奔跑追逐、嘻笑打闹。
(三)电话接听要在铃响三声内接起,语言大方得体,传递信息简单明了;如遇到被叫人不在时,应按电话记录要求做好电话记录,并及时通知被叫人;不允许不使用礼貌用语,且把电话“叭”地挂断。
(四)介绍与被介绍的方式:1、初次见面介绍,掌握“尊者优先”的原则,应把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者;在本浴场与其他浴场的关系上,可把本浴场的人介绍给别的浴场的人。
2、男女间的介绍,应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男女地位、年龄有很大差别时,若女性年轻,可先把女性介绍给男性。
(五)名片的递送方式:1、名片应先递给长辈或上级;对收到的名片要妥善保管,以便检索。
2、把自己的名片递出时,应把文字朝向对方,双手拿出,一边递交一边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姓名。
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生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礼仪规范。
本文将从整体、细节和实践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小学生应当遵守的文明礼仪规范。
一、整体礼仪规范1.仪表整洁中小学生应当注重自己的仪表整洁,包括服装、容貌等方面。
他们要保持衣着整洁,不要穿着脏污的衣物出现在校园或公共场所。
同时,在上学以及参加公共场合时,要注意头发是否整齐,面容是否清洁。
这样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2.言谈举止中小学生在言谈举止方面也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他们在与人交流时应该保持礼貌,用文明的语言沟通。
同时要避免说粗话、脏话,避免恶作剧、捉弄他人等不文明行为。
同时,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声音的大小,避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有序。
3.态度端正中小学生在学习和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保持端正的态度。
他们要对老师、家长和同学保持尊重,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对他人产生体罚或谩骂等不礼貌行为。
同时,在解决问题时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不急躁、盲目。
二、细节礼仪规范1.上下楼梯中小学生在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首先,在楼梯上要保持规矩,不要奔跑、打闹或推搡他人。
同时,要保持右手上楼、左手下楼的习惯,以免发生意外。
最后,在拥挤的情况下要保持秩序,让需要下楼的人先行。
2.排队中小学生在排队时也需要遵守礼仪规范。
他们要按照等候的先后顺序排队,不插队或拥挤。
同时,要保持队伍整齐,不要随意踩踏他人的脚,保持安静有序。
在公共场所排队时,还要注意不要将身体贴近他人,给他人留出足够的空间。
3.就餐礼仪中小学生在就餐时也应该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他们要保持良好的餐桌仪态,不吹口哨、咀嚼声音大或放出怪异的声音。
同时要遵循一定的用餐顺序,不要夹取过多的食物一次进入口,保持用餐慢慢品味的习惯。
就餐时还要保持与他人的交流,不要低头玩手机,展示良好的交际品质。
三、实践礼仪规范1.公共场所中小学生在公共场所也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学生日常礼仪规范
一、校门口礼仪
1、入学校门口一律靠右站立,避免影响其他正在进校的学生。
2、站立时不得在马路边坐落,不得大声喧哗。
3、不得在校门口行色匆匆,危险站立,必须站稳。
4、不得把耳机或其他物品拿出来,不得用手机拍照或玩游戏。
二、课堂礼仪
1、上课时,要及时准时到达教室,不得迟到,不得早退。
2、上课时请保持安静,不要在课堂上无聊的谈话,也不要在课堂上大声喧哗。
3、上课要做到礼貌态度,必须关心教师讲课,不得到处乱跑、到处走动。
4、举手发言时,要排队举手,不得有着急的表现,排队时要主动打招呼,发言时使用礼貌的语言。
三、食堂礼仪
1、尊重食堂工作人员,遵守食堂纪律,保持食堂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地吐痰,不得将外卖带入食堂。
2、食堂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不得有抢食、争吵等行为,不得有各种胆小强迫行为。
3、食堂明确规定不得把食堂里的一切食品带出去,否则将要承受一定的经济沉重的后果。
四、公共场所礼仪
1、上公共场所时要保持安静,要给其他人留出空间,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2、在公共场合不得随地吐痰,不得将垃圾扔到地上。
3、公共场所要表现得有礼貌,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守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
都江堰市蒲阳小学德育教育之“小习惯、大人生、文明礼仪伴我行”——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礼仪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礼仪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礼仪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工作等许多方面都显现出来。
作为学生更应该掌握规范的礼仪,来充实自己,完善形象,让学礼、懂礼、守礼、和用礼成为我们的习惯,以此来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以下主要介绍几种校园内比较常见和使用的礼仪。
一、个人仪表风度礼仪由于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内在修养不等,行为习惯各异,每个人的仪表和风度也就不尽相同。
良好的仪表和风度是众人所追求的,而它则不仅是注重仪容、装扮等,它更是以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渊博的学识、精神的思辨能力为核心的。
良好的仪表、风度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修养,首先要加强自身内在的涵养,使自己心灵美,注重内心美与形体美的统一,“秀外慧中”,个人仪表风度最终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一个人的整体之美。
1、仪容仪表:要求衣着整洁干净,发型整齐,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及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不穿奇装异服,不过分打扮。
女生不宜染指甲,不宜浓妆艳抹,不宜佩戴首饰,如:耳钉、耳环、项链、戒指等。
男生应发型整齐,不宜留长发,不易染彩发。
2、仪态:仪态是指一个人的步态。
包括:站姿,坐姿,走姿及蹲姿。
1)“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最基本的一种举止。
男生要站如松,女生有亭亭玉立之感。
2)“坐姿”——正确的坐姿能给人一种安详、庄重的印象。
入座时要稳重,大方。
入座后应注意形象,不要前仰后合,坐姿不雅。
起立时,注意不要把桌椅弄出声响。
3)“步态”(也叫走姿)——属于动态美,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步态给人以美感。
步态的要求是:立腰,收腹,挺胸,重心略向前倾,两腿向里集中,两臂自然摆动,落脚的声音不可太大。
文明礼貌行为规范1、会使用文明用语,见到师长主动行礼,遇见客人要礼貌大方地问好,对待同学有礼貌要主动打招呼。
2、不在走廊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3、待人热情,见到老师,不直接呼姓名,要用尊称。
4、进入办公室要先敲门,不打扰别人工作、休息,说话有礼貌。
5、生活简朴不挑吃穿6、排队做好快静齐7、走廊不跑跳,靠右侧行走。
8、见到师长和客人主动让路,不围观尾随。
9、注意坐、立、行、走姿势,保持身体健康。
10、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学校墙壁上乱涂乱画,大扫除时注意不将水溅到墙上。
11、课间做有益游戏和活动,不做有危险的活动。
12、爱护公共财物13、请自觉遵守纪律礼貌用语十个字: “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
在学校,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在家里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社会,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公民,为此,我提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要“学礼仪,用礼仪,要重言,更重行”,让礼貌的种子处处发芽,让文明的花朵处处开放,我们人人争做彬彬有礼的阳光少年争先组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超越自我组超越梦想,展现自我奇思妙想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做不到,试试才知道!开启智慧的钥匙是属于你我的!希望之翼篇二:员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员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本守则以文明、敬业、高效、廉洁为原则制定,适用于公司总部机关及所属二级单位机关全体员工。
一、道德规范1.忠诚企业。
公司是员工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员工须忠诚于公司。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员工从业的要求,员工应“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3.爱岗敬业。
员工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在本职岗位工作中应“严、细、实、恒”。
4.遵章守纪。
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是保障公司整体协调运行的必要条件,员工须始终做到遵章守纪。
5.遵守公德。
公司服务于社会,员工应遵守职业道德,遵循社会公德,提高个人品德,倡导家庭美德。
二、仪表规范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
2发型要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日常礼仪规范一、礼仪的原则:1、遵守:在社交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的遵守礼仪,以礼仪去规范自己在社交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2、自律:应用礼仪就是要自我要求。
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3、敬人:“礼者,敬人也”。
交际活动中,于交际对象既要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更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
4、宽容:交际活动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
5、平等: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与同等程度的礼遇。
6、从俗:坚持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入门问讳,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
7、真诚:人际交往中务必待人以诚,诚心诚意,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8、适度:应用礼仪时,注意技巧,合乎规范,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9、沟通:在人际交往中,既要了解交往对象,更要为交往对象所了解。
10、互动:交往中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善解人意,努力做到“交往以对方为中心”。
国际礼仪特点:强调个人至上、强调女士优先、强调交际务实。
二、个人礼仪:个人礼仪,就是有关个人交际形象的设计、塑造与维护的具体规范。
在社交场合,人们留给初次见面者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它的形成不需要经年累月,也不会反复变化,而往往由他人见到自己的头一眼决定,一般不会长过刚见面的头三秒钟。
他人由此对自己产生的看法与评价,在此后的相互交往中将产生巨大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
个人礼仪涉及仪容、举止、表情、服饰、佩饰等方面。
三应原则:应事、应己、应制应事: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具体所处的场合。
应己: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个人的特点。
应制: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约定俗成的各种规范。
仪容修饰美的要求:美观、整洁、得体。
服饰:是一种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意识,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以至于对生活的态度。
服装色彩得宜及色彩搭配和谐往往能产生强烈的美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办公室日常礼仪规范
一、工作礼仪
1、工作中应讲尊重、公平、公正、公开,要坚持以尊重人的原则行事。
2、应尊重同事,克服个人偏见,建立良好的职业操守观念,尊重其它部门及不同职务人员的利益,避免引起事业纠纷。
3、工作中要及时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促进协同办公气氛,开展工作时注意尊重规律,不得利用职权滥用职权欺压他人及损害部门的利益。
4、要热情有礼貌,和蔼友善,热忱服务,有礼有教,敬老爱幼,热心缔造一个良好的办公气氛。
5、要在言谈举止上谨慎小心,同事之间应尊重彼此,不发表攻击性言论,避免因破坏职场气氛而引起纠纷。
二、行为礼仪
1、报完岗前应微笑致意,做到有礼貌,有礼貌,有礼致。
2、谈话要注意客气且讲究礼节,不要大声嚷嚷、激动、发脾气,不接受讨论不符合礼仪的事情,进出办公室需要尊重他人,不可半路挤进和拉他人进入。
3、谈话不要穿插私事,以示尊重。
不应僭越他人空间,也不要轻率地动手摸按他人物品或资料。
4、不得随意大声说话、吵闹、发呆、玩手机、下围棋、闹笑话等,行为不得喧哗,不得欺负和侮辱他人,也不能说脏话。
5、应拿出良好的态度来对待客户,不要大声讲话。
学生仪容仪表及日常礼仪规范1. 介绍本文旨在向学生介绍适当的仪容仪表和日常礼仪规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形象和行为举止。
2. 仪容仪表规范学生应注意以下方面的仪容仪表规范:- 服装整洁:穿着干净整洁的衣物,不要有明显脱线、污渍或破损。
- 鞋袜整齐:鞋子应干净整洁,袜子应穿得整齐且适合场合。
- 发型整顿:保持头发整洁,避免过长或过乱的发型。
- 修饰简单:不要佩戴过多饰品,尤其是在研究或正式场合。
3. 日常礼仪规范为了维护良好的研究与社交环境,学生应遵守以下日常礼仪规范:- 尊重他人:对同学、老师和其他人员要保持尊重和礼貌。
不要侮辱、讥笑或恶意攻击他人。
- 注意用语:避免使用粗言秽语和冒犯性言辞,保持语言文明和友善。
- 遵守规章制度: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堂纪律和日常行为规范。
- 礼貌待人: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包括问候、道谢和尊称等。
- 规范用手机:在课堂和有特定要求的场合遵守手机使用规定,避免分散注意力和干扰他人。
4. 重要性遵守仪容仪表和日常礼仪规范对学生有重要意义:- 形象塑造:良好的仪容仪表和日常礼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自信。
- 社交能力:遵守礼仪规范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其在人际交往中更得体、更受人尊重。
- 职业发展:良好的仪容仪表和日常礼仪是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给雇主留下良好的印象。
5. 结论学生应认识到仪容仪表和日常礼仪对形象和行为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遵守相关规范和注意自身形象与行为,学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日常礼仪规范要求(家庭礼仪篇)一、尊敬父母、敬重长辈:1、早上起床后、晚上就寝前、父母下班回家时,应向父母表示问候。
离家外出、上学或放学回家应向父母打招呼。
当父母不在家,而你又要外出时,应打电话或写留言条告知父母你的去向和回家时间,以免父母担心。
2、记住父母的生日;当父母过生日或母亲节、父亲节时,能给父母送上一件有意义的小礼物,并郑重地祝贺。
3、过新年时,应向父母拜年并给予祝福。
4、当父母生病时,要殷勤问候、细心照顾(端茶送水、喂药等),少让或不让父母烦心。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立、品德上自强,少让父母操心。
6、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7、对年岁较大、行动不便的长辈能给予特殊的照顾。
⑴吃饭的时候,主动为他们盛饭夹菜。
⑵睡觉前,为他们铺床、放垫、落蚊帐,防止他们着凉。
⑶对走路困难的长辈,要时时加以搀扶,提防他们摔跤。
⑷有空时,陪他们说话、聊天,给他们解闷,不要嫌弃老人说话唠叨。
⑸老人病了,要细心照料,帮助送水、喂药;洗脚或擦身等。
二、餐桌礼仪:1、入座时应请长辈先坐,女士先坐,客人先坐,待别人坐定后,自己才可入座。
2、平时等父母及家人一同就餐;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做客时主人未示意开始,不要动筷。
自己先吃完饭时,应礼貌的叫他人“慢用”。
做客时主人未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3、就餐要文雅,要细嚼慢咽,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或边吃边说。
正确使用筷子,忌敲筷、掷筷、叉筷、插筷、浑筷、舞筷。
喝汤要用汤勺舀到小碗内用汤匙送到嘴里,不要将汤碗直接就口。
切不可口对着热汤吹气;喝汤不能发出响声。
4、不要挑食,不要剩“碗底”,更不要独食。
父母给自己做好吃的,也要让父母先偿或给他们留部分。
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不需要时,应说:“谢谢,我真的不需要了。
” 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5、用餐完毕,帮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
三、待客做客礼仪:1、客人来访,要事先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
迅速开门或主动到门外迎接客人,热情与客人打招呼,如果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忙,对长者或体弱者可上前搀扶。
2、进入室内后,一般请客人坐在最重要的座位上,然后拿茶水、糖果招待。
冲泡茶时首先要清洁茶具,每杯茶以斟杯高的2/3为宜,敬茶应双手捧上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先敬尊长者。
3、之后,及时与客人交谈(寒暄),不冷落客人。
假如客人有事要求与父母交谈,则应主动回避。
父母不在家,非常熟悉和客人才迎进门;对陌生的来客,可借故请其改日再来。
4、接待老师应像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看书、听音乐、看电视。
5、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水果、图书等招待。
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6、客人提出告辞,通常要婉言相留,等来客起身后再起步送至门外,并说:“请慢走……,欢迎您再来!”7、选择适当的时间,最好事前同对方约定时间。
8、做客时穿戴要整齐,仪容要整洁。
9、进门前要按门铃或轻轻敲门,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后方可进入。
10、主人斟茶或给糖果,应起立双手接过,并说“谢谢”。
11、不可与小伙伴一起忘情嬉闹,不可随便进入大人的卧室和乱翻别人的东西。
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12、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13、离开亲友家时,要郑重其事的告别。
日常礼仪规范要求(学校礼仪篇)一、尊敬师长:1、校园礼仪:(1)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或点头问好,进出校及上下楼梯靠右行,给老师让行。
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
(2)称呼老师,要用尊称,不直呼姓名。
(3)见到来宾应面带微笑主动问“客人老师好”,分别时说“再见”。
(4)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如果办公室无人时,学生就不能随意进入。
(5)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座,应双目凝视、认真倾听;对老师的指点、教诲、帮助,应表示感谢。
(6)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紧急情况除外)。
(7)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并要注意场合。
给老师提意见,必须从善意出发,以商量的口气,不要咄咄逼人,应该给老师留有修正的余地。
(8)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态度端正。
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如果你有自己的看法及见解,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诚恳地与老师交换意见。
(9)与老师交朋友,听从老师的教导,有错即改、日益精进。
老师家访应恭敬地出门迎接,热情接待,与家长交谈时应礼貌地回避,家访结束后应送行至门外。
能向老师表示节日祝福;老师患病时应去看望;登门拜访老师要做到彬彬有礼。
2、课堂礼仪:(1)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懂得,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
作为学生应在预备铃一响就立即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联系本、文具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
(2)一堂课起始时的礼仪规范:“上课”时:[班长]:起立!礼,立正、目视老师,[全体同学]:(鞠躬礼)同时喊:“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点头礼)。
[班长]:请坐!下课时:[班长]:“起立”,[全体同学]:(立正、目视老师)鞠躬礼“谢谢老师!”[老师]:同学们再见!(3)上课迟到,应先敲门或喊“报告”,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悄悄入座。
(4)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
专心听讲,不嘲笑回答错的同学。
(5)读、写、坐姿应规范统一,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
忌东倒西歪。
(6)严守课堂纪律,不私下说话,不做小动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
二、团结同学:1、同学间要面带微笑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直视同学,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
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或叫同学的侮辱性绰号,不说使别人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选择恰当的方式真诚地指出同学的不足或肯定同学的长处。
6、男女同学互相尊重和照顾,不欺负对方。
男生懂得尊重和照顾女生是应有的礼貌。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
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一旦遗失,应立即道歉并赔偿。
8、不在同学面前或背后说长论短、搬弄事非,不嘲笑同学。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妨碍同学时要道歉。
10、讲究信用,在不违反校纪校规的前提下答应同学的事要尽力做到,做不到时要表示歉意。
11、到同学家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可否在同学家留餐、留宿,一定要慎重,要懂得借故推辞,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12、主动与新来同学打招呼,把集体的温暖和大家的关爱传递给他(她),让其尽快适应、共同进步。
13、要与人为善,学会宽容,谨慎地结交朋友。
三、热爱集体:1、升旗礼仪:(1)会唱国歌,集体唱时声音要响亮、整齐。
(2)升降国旗时要面对国旗立正、脱帽,行注目礼或队礼。
在升降国旗仪式的过程中,所有人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走动、嬉闹谈笑和东张西望。
(3)切不可随手乱放国旗,要叠好并妥善保管,以免弄脏弄破,亵渎国旗的严肃性。
2、集会礼仪:(1)集合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列队快、静、齐,并在指定位置坐好。
(2)自觉服从组织人员安排、按指定地点就位。
(3)集会开始后,不要随便走动和发出声响。
保持场地洁净。
听报告聚精会神,保持肃静,坐姿端正,不乱议论,不乱走动。
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
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4)学生上台发言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鞠躬行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发言结束后道谢。
上台领奖时,应面带微笑向授奖者鞠躬行礼,后双手下接捧证书(奖状、奖品),并向授奖者致谢。
(5)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等演员上台谢幕后再有秩序地退场。
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日常礼仪规范要求(社会交往篇)——相互尊重、真诚相待。
既要通过良好的礼仪修养,展现自尊自信;也要常怀敬人之心,给他人充分礼遇,不伤他人尊严,不侮辱他人人格。
要诚实守信,表里如一,以真诚为纽带,促进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
——宽容大度、严于律己。
要心胸豁达,宽以待人,多为他人着想,多做助人之事,容人之短,谅人之过。
要按照礼仪规范待人处世,注意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握分寸、尊重差异。
要以平等态度对待交往对象,一视同仁,大方得体,把握好度。
要了解不同的国情、民族、文化背景,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禁忌。
——身体力行、注重养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要在实践中体验和养成礼仪规范,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形成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