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句重组-带答案版讲课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乱句重组训练(一)﹙2﹚我急忙跑到居委会借来一辆三轮车。
﹙1﹚张大娘突然中暑昏倒了。
﹙5﹚陈阿姨掏钱为张大娘挂号,配药.﹙3﹚邻居们七手八脚把张大娘抬上三轮车。
﹙4﹚朱大哥踩着三轮车把张大娘送到医院.﹙6﹚看完医生以后,我搀扶张大娘走出医院.﹙7﹚张大娘感谢邻居们的热情帮助.(二)﹙5﹚淡红色的花串在上面摇动着,好像高兴地点头。
下面的绿叶丛中,还开着一串鲜艳的花。
﹙1﹚我家后院种着半人高的蓖麻,枝叶粗大,很神气。
﹙4﹚红花、黄花和绿叶相互映衬,显得格外艳丽。
﹙2﹚它的茎杆是浅绿色的,一节一节的,好象甘蔗一样。
节上还分出了好多枝丫,像棵小树。
﹙3﹚叶子呈八角形,边上还有细齿,一根茎上有四五种深绿色的叶片。
(三)﹙4﹚可是,苍蝇却嗡嗡地飞走了。
﹙2﹚忽然,从外面飞来一只大苍蝇,一会儿叮小卫的耳朵,一会儿叮小卫的鼻子,把小卫叮得烦死了.﹙1﹚一天,小卫在窗前看一本有趣的书。
﹙5﹚小卫对着一堆碎玻璃,呆住了。
哎,谁叫他做事之前不好好地想一想呢?﹙3﹚小卫想了想,拿起自动缩折伞,对准停在玻璃上的苍蝇,一按按钮,“当啷”一声,玻璃给打得粉碎。
(四)﹙3﹚我穿过院子向北屋走去。
屋门敞开着,一眼就望见迎面墙上的新彩画. ﹙5﹚我想:这就是我要访问的那位退休老教师吧?﹙2﹚院子里静悄悄的,收拾得干干净净.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长得十分茂盛。
﹙4﹚屋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对一群孩子讲着什么。
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听着,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
﹙1﹚我轻轻地堆开门。
(五)﹙4﹚他又用我的小蜡笔左一下,右一下地涂上颜色,纸上出现了活泼的小鸟,美丽的孔雀,快乐的天鹅。
﹙3﹚舅舅看了看这三件东西,就拿起笔画起来。
﹙1﹚一天,舅舅来我家玩。
﹙2﹚我拿出几样心爱的小玩具,有小鸟,孔雀和天鹅,让舅舅画。
﹙5﹚舅舅画得多好啊,那三个小东西就要从纸上飞起来一样。
(六)﹙2﹚放在蚂蚁窝前。
﹙3﹚一只小蚂蚁发现了.﹙1﹚有一次,我抓了一条虫。
乱句重组是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乱句重组乱句重组练习题是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
例子: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4)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6)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1)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7)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5)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3)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1)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4)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2)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5)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3)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6)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乱句重组是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乱句重组教案反思标题:乱句重组教案反思引言:乱句重组是一种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重新组织和调整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对乱句重组教案进行反思和评价,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乱句重组的目的和意义;2.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乱句的结构和错误;3. 学生能够重新组织和调整乱句,使其符合语法和逻辑要求;4. 学生能够运用乱句重组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乱句重组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乱句的常见错误和结构;3. 演示乱句重组的技巧和方法;4. 练习乱句重组的活动和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发学生对乱句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 提出“什么是乱句?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乱句重组?”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 介绍乱句重组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为何乱句会影响语言表达和理解;- 分析乱句的常见错误和结构,例如主谓不一致、句子成分缺失等;- 演示乱句重组的技巧和方法,例如通过改变词序、添加或删除成分等。
3. 练习活动:-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乱句,要求学生合作重新组织句子,并解释改动的原因;- 情景模拟:给学生提供一段对话或文章,其中包含乱句,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将其重组成通顺的句子;- 个人练习:提供一些乱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组,并进行自我检查。
4. 总结和评价:- 总结乱句重组的目标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乱句重组活动中的收获和困难;- 提供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导入、知识讲解、练习活动和总结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准备乱句的例子、教学PPT或黑板、分组活动的材料等资源,以支持教学过程。
3.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表现,可以评估他们对乱句重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中考语文学习-乱句重组-详解一、考点概要句子排序,是指让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顺序衔接自然、连贯,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
主要考查学生对句意的把握,特别是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的能力,通过文意理解把句子正确地联系起来。
语句排序题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
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语句排序排得好,不仅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还说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
二、方法总结答题步骤:1、整体把握,了解语段内容或句子的中心语意。
抓中心语句,根据文段内容的特点,首先确定中心句的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然后按照最能表达中心的思路去安排材料的先后。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各部分语段内容的关系。
3、抓相关词语。
文段前后内容的连接,有时会出现表时间先后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作为标志,我们依据语法习惯就能排出正确的语序。
4、做选择题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5、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具体方法:(一)看主语:主语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是同一个。
例: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眯不断拼搏的强者,_________,收获也最多。
A. 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B. 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C. 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D. 让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强者解析:一般情况下,在一句话中要保持主语不变,这样可以避免句意混乱现象的发生,会使句子更连贯。
例句就一句话,它的主语是“命运”,这个主语应贯穿语句始终。
A、B主语是“强者”,C主语的“生活”,只有D主语才是“命运”。
(二)看陈述对象:看陈述对象是否相同、紧密跟随。
句子重组教案(5篇)第一篇:句子重组教案句子重组教案所谓“重组”是指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变陈述对象而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解答这类试题特别要注意分析原句的意义层次关系,从而理出合理的表达思路。
尤其要注意陈述对象(主语)一定不能变。
解答“重组句子”这种变换句式结构的试题的注意事项:首先要弄清作为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
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意不能改变。
这种题目,一般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说对象,让答题在不遗漏原句的信息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组。
【例】1:高考的典型题是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25题。
这是一道“重组”式变换句式的试题。
做这一类题,特别要注意分析原句的层次关系,从而找到合理的表达思路。
原句是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个分句说明对苏轼生活和创作的看法.后面两个分句说明形成这一看法的原因。
而表述“原因”的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并列关系,也是一种因果关系。
要求用“儒、道、佛”作开头,实际是要求从原因说到结果。
因此本题的答案如下: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和创作都充满了矛盾。
本题也要完成以上审题过程。
例2:用“西安”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时至今日,气派不倒的,风范依存的,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仰观那城墙、角楼,禁不住豪情长啸。
[参考答案]西安时至今日,气派不倒,风范依存,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最具挽救力的古城,仰观那城墙、角楼,使人禁不住豪情长啸。
例3: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
(2003年广州综合测试卷)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重组句子教案第一篇:重组句子教案重组句子教案(06江西卷).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4分)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答:地上的狮、虎【答案】: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1999年全国考题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解题思路:原句中有“因为”一词,抓住这一因果关系,即可找到重组语句的主干。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思想比较复杂。
此答案把“思想比较复杂”放在“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之后,位置不当。
因为“生活与创作”应受“思想”的支配。
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
(4分)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答案: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主动、被动关系)重组句子方法指导一、要求重组的句子如果是单句,则就必须找出要求转换句子的主干。
二、要求重组的句子如果是复句,则首先应明确该句的逻辑关系。
解答句子重组,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意。
即当陈述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要想不改变原意,那么原句的逻辑关系要随着开头的成分的变化而相应调整,需要演变生成新的逻辑关系。
因此,成功转换句子,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寻找原句的“逻辑密码”,是因果关系,还是递进关系,抑或其他?当句子的陈述对象发生变化,新句的逻辑要随之而变。
乱句重组-带答案版
乱句重组训练
(一)
﹙2﹚我急忙跑到居委会借来一辆三轮车。
﹙1﹚张大娘突然中暑昏倒了。
﹙5﹚陈阿姨掏钱为张大娘挂号,配药。
﹙3﹚邻居们七手八脚把张大娘抬上三轮车。
﹙4﹚朱大哥踩着三轮车把张大娘送到医院。
﹙6﹚看完医生以后,我搀扶张大娘走出医院。
﹙7﹚张大娘感谢邻居们的热情帮助。
(二)
﹙5﹚淡红色的花串在上面摇动着,好像高兴地点头。
下面的绿叶丛中,还开着一串鲜艳的花。
﹙1﹚我家后院种着半人高的蓖麻,枝叶粗大,很神气。
﹙4﹚红花、黄花和绿叶相互映衬,显得格外艳丽。
﹙2﹚它的茎杆是浅绿色的,一节一节的,好象甘蔗一样。
节上还分出了好多枝丫,像棵小树。
﹙3﹚叶子呈八角形,边上还有细齿,一根茎上有四五种深绿色的叶片。
(三)
﹙4﹚可是,苍蝇却嗡嗡地飞走了。
﹙2﹚忽然,从外面飞来一只大苍蝇,一会儿叮小卫的耳朵,一会儿叮小卫的鼻子,把小卫叮得烦死了。
﹙1﹚一天,小卫在窗前看一本有趣的书。
﹙5﹚小卫对着一堆碎玻璃,呆住了。
哎,谁叫他做事之前不好好地想一想呢?﹙3﹚小卫想了想,拿起自动缩折伞,对准停在玻璃上的苍蝇,一按按钮,“当啷”一声,玻璃给打得粉碎。
(四)
﹙3﹚我穿过院子向北屋走去。
屋门敞开着,一眼就望见迎面墙上的新彩画。
﹙5﹚我想:这就是我要访问的那位退休老教师吧?
﹙2﹚院子里静悄悄的,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长得十分茂盛。
﹙4﹚屋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对一群孩子讲着什么。
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听着,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
﹙1﹚我轻轻地堆开门。
(五)
﹙4﹚他又用我的小蜡笔左一下,右一下地涂上颜色,纸上出现了活泼的小鸟,美丽的孔雀,快乐的天鹅。
﹙3﹚舅舅看了看这三件东西,就拿起笔画起来。
﹙1﹚一天,舅舅来我家玩。
﹙2﹚我拿出几样心爱的小玩具,有小鸟,孔雀和天鹅,让舅舅画。
﹙5﹚舅舅画得多好啊,那三个小东西就要从纸上飞起来一样。
(六)
﹙2﹚放在蚂蚁窝前。
﹙3﹚一只小蚂蚁发现了。
﹙1﹚有一次,我抓了一条虫。
﹙5﹚咬得虫子满地打滚。
﹙4﹚立刻爬上虫子的身体,一下咬住虫子。
﹙6﹚但是小蚂蚁毫不松口。
﹙8﹚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虫咬死了。
﹙7﹚又一只蚂蚁来了,两只、三只……
﹙8﹚又慢慢地把它拖进窝里。
(七)
﹙5﹚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团白纸。
﹙4﹚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2﹚他看见地下有一团白白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1﹚下课了,小庆在操场上玩。
﹙3﹚他想,这是谁扔的,真不讲卫生。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八)
﹙5﹚我从梦中惊醒过来,睁开眼睛一望,原来自己并不是在太空船里,而是躺在床上。
我舒了一口气,心里还是扑扑跳个不停。
只见月亮透过窗口,照在桌上,那里放着一本昨天新买的科学幻想故事----《太空历险记》。
﹙1﹚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上太空船,由一支火箭射入了太空。
﹙3﹚自太空船的右方看,是地球的边缘,上面盖着一层淡红色的霞光,既像轻烟,又像薄雾。
﹙2﹚太空的景象美极了:向上看,天不再是蓝色的,它变成了一幅黑色的星星望着我。
太阳孤零零地停在左边,如同一团火球,放射出刺目的光芒。
﹙4﹚忽然,太空船机件失灵,从空中翻滚下坠。
我望着太空船里成百个按钮,不知该按哪一个才好,一时手忙脚乱,急得大喊救命。
(九)
﹙4﹚我想按电影中说的五角星比例制作弦琴,把皮筋分成长短不一的音弦,试试看行不行。
我毫不犹豫地解开皮筋,画好五角星比例,按画图一根一根地剪下来,再一次在文具盒和木头塞子上绑好,一弹,果然音律不同了,但总弹不出个什么曲子来。
﹙1﹚今天,黄河弟弟送了我几根牛筋。
我把牛筋绷在外屋的竹椅上,用手轻轻拨动,牛筋碰到竹子上,发出了清脆的“叮当”声。
﹙5﹚我仔细检查了一下琴,傻眼了,本来那废文具盒多少有点用,可不知什么时候被戳了个大洞,这下全完了。
﹙3﹚说做就做,我立刻翻柜子、书籍,好容易才找到了一个废铁文具盒和一个木头盖子。
我把几根牛筋绑在文具盒两面,用簧片一弹,果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但是那几根弦全是一个声调,岂不成了“晋公的琴”—一个“调”了吗?﹙2﹚我去查看《少年科学画报》,原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弦琴便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看完书,我灵机一动,能不能自己做一个小弦琴呢。
我一下高兴起来。
(十)
﹙3﹚我抬头向窗外望去:呵,那不是陈勇嘛。
﹙2﹚“嘣嘣”的打球声伴随着急促的奔跑声不时传进教室。
﹙5﹚我忍不住叫起来:“好球”!
﹙1﹚课外活动开始了,操场上人声喧闹。
﹙4﹚他和别班的同学一起打篮球,只见他一个弹跳,截住了半空中飞来飞去的球,直冲蓝下;翻手一投,球乖乖地进了。
﹙十一﹚
﹙4﹚12月10日,是我13周岁的生日。
﹙2﹚每当看到同学们都有幸福,温暖的家庭和慈祥的父母时,我就暗地里落泪。
﹙5﹚少先队中队为我举办了一个“生日晚会”。
﹙1﹚两年前我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远走他乡。
﹙6﹚那天晚上,大家把教室装饰一新,全中队的伙伴们都兴冲冲地赶来参加。
大队辅导员老师、班主任老师也在百忙之中赶来为我祝贺。
﹙7﹚听着那欢声笑语,我感到在我的生活里,老师和小伙伴们更亲,少先队员向我赠送礼品,接着伙伴们便拉着我的手,跳起欢乐的舞蹈,老师,同学们都拍手唱歌,为我们伴唱。
﹙3﹚伙伴们知道后,都来关心我,亲近我。
﹙十二﹚
﹙2﹚许多人进入梦乡的时候,在我们的院子里有一盏台灯显得格外明亮。
﹙4﹚老人年近七旬,两鬓早已斑白,但瘦削的脸上,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
﹙3﹚灯下坐着一位老爷爷,他时而沉思,时而右手拿起笔,在纸上挥写。
﹙5﹚他便是我的邻居,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孙爷爷。
﹙1﹚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
﹙十三﹚
﹙2﹚它的底座是个黑色的玻璃盘,稳稳当当,显得庄重而大方。
﹙5﹚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玻璃球,乌亮鉴人;中间是一个乳白色的圆球,晶莹透亮。
﹙4﹚往上是身躯,它分为三节。
﹙6﹚在三个球之间,镶着银色铁圈,仿佛是两条紧身的腰带。
﹙1﹚我家有一盏约四十厘米高的台灯。
﹙8﹚一只红蓝相间的绢丝做成的灯罩,像一顶合适的帽子戴在灯泡上,美丽极了。
﹙3﹚玻璃盘上安装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7﹚身躯的上端是灯座,灯座上安着一个圆圆的脑袋,那就是灯泡。
﹙十四﹚
﹙6﹚他直等到发言提纲写好才肯休息,那时已是半夜12点了。
﹙3﹚头天晚上,高爷爷接到通知后,立即把工作人员找来,要起草一个发言提纲。
﹙1﹚高士其爷爷对待工作是极端认真负责的。
﹙4﹚工作人员劝他说这样晚了,算了吧,再说,也不一定会安排发言的。
﹙2﹚有一次,科学院邀请老科学家开会。
﹙5﹚他说,既然去开会,不管发言不发言,都要做好准备。
﹙十五﹚
﹙1﹚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静静地流过。
﹙6﹚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3﹚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5﹚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2﹚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4﹚小溪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