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工艺控制参数
- 格式:docx
- 大小:32.23 KB
- 文档页数:4
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生产工艺规程目录1 产品概述2 处方和依据3 工艺流程图4 制剂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5 原辅材料的预处理6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7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8 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9 包装规格、包装材料质量标准10 说明书、产品文字说明和标志11 工艺要求12 设备一览表和主要设备生产能力13 技术安全与劳动保护14 劳动组织15 原辅料消耗定额16 包装材料消耗定额17 动力消耗定额18 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目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生产过程,对一定数量的成品所需的起始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技术参数、注意事项等进一步标准化。
适用范围:适用于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生产全过程。
责任人:质量部部长、生产部部长、车间主任。
内容:1 产品概述:本品为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
1.1 产品特点:1.1.1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1.1.6 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1.1.7有效期:二年1.1.8批准文号:2.处方和依据2.1处方:30g盐酸林可霉素: 6.7g (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 13.3g(大观霉素)无水葡萄糖:加至30g2.2处方依据:3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4 制剂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4.1总述:按生产指令领取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硫酸大观霉素原料药和预处理过的无水葡萄糖,将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硫酸大观霉素原料药和预处理过的无水葡萄糖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定量分装即可。
4.2分述:4.2.1投料量:为处方量的整数倍。
5 原辅材料的预处理5.1 按生产指令单领取无水葡萄糖粉的预处理按粉碎机操作规程操作,粉碎,使完全通过80目筛。
过筛结束后,检查合格将粉碎好的药粉装入洁净容器,称量、记录,挂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日期等,填写中间产品交接单,转入下工序。
进行物料平衡计算,收率97.0%~99.9%。
盐酸林可霉素(无菌粉)工艺规程起草人:日期:年月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日期:年月日有效日期:药业有限公司盐酸林可霉素(无菌粉)工艺规程目录1.主题内容 (3)2.适用范围 (3)3.职责 (3)4.产品概述 (4)5.工艺流程图 (4)6.依据 (5)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8.工艺卫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原辅料、中间体、包装材料、成品以及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编码。
(10)11.物料平衡 (10)12.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11)13.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1)14.劳动组织与单位劳动定额、产品生产周期 (12)15.设备 (13)16.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13)17.附录 (14)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原料药××××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等内容,符合GMP规范要求。
本工艺规程具有技术法规作用。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原料药××××生产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职责起草:原料车间主任审核:生产工程部经理、质量部经理批准:质量副总执行批准:QA主任执行:各级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监督管理:生产质量管理人员4.产品概述4.1.产品名称4.1.1.通用名:××××4.1.2.汉语拼音名:Yansuan Linkemeisu英文名:Lincomycin Hydrochloride4.1.3.产品概述4.1.4.主要成份:本品为****。
分子式:C18H34N2O6S2·HCl·H2O,分子量:461.02;分子结构式:按干燥品计算,含×××不得少于98.5%。
江西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盐酸林可霉素片工艺规程第一章产品名称、剂型、规格1.1产品名称:1.1.1通用名:盐酸林可霉素片1.1.2汉语拼音:Yansuan Linkemeisu Pian1.1.3曾用名:洁霉素片1.1.4英文名: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1.2剂型:片剂1.3规格:0.25g (250mg)第二章处方和依据2.1盐酸林可霉素片处方Rp:盐酸林可霉素250g 75,000g ( 75 kg )淀粉15g 4,500g ( 4.5kg )糊精12.5g 3,750g (3.75kg )20%乙醇适量适量硬酯酸镁适量适量制成1000片30,0000片2.2依据:2.2.1《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2.2.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1681。
第三章工艺流程3.1片剂车间工艺流程图及区域图第四章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4.1原辅料处理4.1.1操作过程4.1.1.1物料脱外包装经缓冲间,发现内包装有污物时用75%乙醇擦试,并贴上物料状态标示卡,方能进原辅料物暂存间。
4.1.1.2需粉碎的原辅料应进行粉碎、过筛。
4.1.1.3不需粉碎的原辅料用100~120目过筛。
4.1.2工艺条件4.1.2.1粉碎和过筛前核对品名、物料编号、批号、规格、重量、日期和操作者。
4.1.2.2粉碎和过筛应先开启除尘装置。
4.1.2.3料袋、筛网在每次使用前后,检查磨损和破裂情况,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
4.1.2.4粉碎和过筛后原辅料细粉应在100~120目。
4.2称量4.2.1操作过程4.2.1.1按生产指令和要求分别核对原辅料品名、物料编号、规格、批号、生产厂家。
4.2.1.2按生产指令(配制指令)分别称取原辅料。
4.2.2工艺条件4.2.2.1处方(投料)量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双人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在记录上签名。
4.2.2.2称好的物料及时送配制间进行配制。
目的:建立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的生产工艺规程。
范围: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的生产。
职责: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车间主任、班长、工艺员、操作工、QA。
规程:1.品名、剂型与处方依据1.1通用名称: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汉语拼音:Linkemeisu Liduokayin Ningjiao英文名: 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and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Gel 1.2 剂型:凝胶剂1.3 处方与处方依据项的说明1.3.1处方:(制成10000瓶量)盐酸林可霉素 5亿单位盐酸利多卡因 404g雷弗奴尔 20g羟苯乙酯 100g卡波姆 850g三乙醇胺 850g甘油 7500g乙醇 1000ml亮蓝 3 g柠檬黄 1.94 g香草香精 300ml纯化水加至 100kg1.3.2 处方依据项说明:药品的生产批文:国药准字H44025261批准时间:2003年7月28日质量标准编号:S-QS/C-054-002.工艺流程示意图:检验→↓→↓←中间产品检验→↓↓↓←成品检验3.生产工艺操作要求、工艺技术参数:3.1配制:3.1.1配料操作工按照“软膏剂、凝胶剂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MN/Z-(R)-001-00规定,在油相缸中加入甘油和处方量1/10量的纯化水,搅拌溶解均匀,抽入到真空乳化机内,与已用纯化水搅拌后浸透24小时的卡波姆混匀。
3.1.2在水相缸中将纯化水加热(85℃以上)溶解处方量的盐酸林可霉素、盐酸利多卡因、雷弗奴尔,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用乙醇溶解的处方量的羟苯乙酯。
3.1.3将以上物料抽入到真空乳化机内混和,保持搅拌,另加纯化水至足量,开真空机抽真空,20分钟后,加入亮蓝和柠檬黄、香草香精,再过5分钟后加三乙醇胺,再开真空机抽真空,搅拌大约5分钟即得。
3.2 中间品检验:检验室按“中间产品取样操作规程”规定,抽取配制好的胶体进行中间产品的检验。
盐酸林克霉素(无菌粉)原料药生产工艺规程目录1、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2)3、职责 (2)4、产品名称及剂型 (2)5、产品概述 (2)6、生产工艺流程图 (3)7、工艺过程 (4)8、物料规格、质量标准 (4)9、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检查成品质量标准 (4)10、技术安全与防火 (7)11、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 (8)12、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8)13、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8)14、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9)15、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9)16、物料平衡 (9)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流感XXXXXXXXX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环境保护等内容,经验证合格,符合GMP规范要求。
本工艺规程具有技术法规作用。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流感XXXXXXXXX的生产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三部)《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XXXXXXXXXX制造和检定规程》批准件3、职责起草:生技部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起草。
审批:技术总监和质量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
执行:各级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4、产品名称及剂型4.1产品通用名称:注射用盐酸林克霉素汉语拼音:Yansuan Linkemeisu商品名:XXXXXXXXX英文名称:Lincomycin Hydrochloride4.2剂型:注射用无菌粉5、产品概述5.1定义、组成与用途本品为链菌属链丝菌菌群生长时的产物,即一种林可胺类碱性抗生素。
主要通过抵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起作用。
本品适用于链球菌、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青霉素过敏的或临床医师判定为青霉素药物不适用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本品可能导致抗生素所致的伪膜性肠炎的危险,医师在选择本药时就当考虑感染的情况是否有较低毒性药物适用的可能(如红霉素)。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1. 本标准在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规程通则的基础上,规定了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处方依据、原辅料质量标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半成品的检验方法和控制,成品质量标准等内容。
2. 本标准适用于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
产品名称、剂型、规格1. 产品名称:1.1. 通用名称: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2. 汉语拼音:yansuan Linkemeisu Zhusheye1.3. 英文名: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Injection2. 剂型:注射剂3. 规格:2ml:0.2g 2ml:0.6g4.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产品处方和依据1. 处方:1.1. 2ml:0.6g盐酸林可霉素300g(活性)苯甲醇8ml亚硫酸氢钠3g活性炭0.1~0.5%注射用水加至1000ml1.2.2ml:0.2g盐酸林可霉素100g(活性)苯甲醇4ml亚硫酸氢钠 1.5g活性炭0.1~0.5%注射用水加至1000ml2. 依据: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3. 批准文号:(1)2ml :0.6g 国药准字H37021474 (2)2ml :0.2g 国药准字H370214754. 安瓶质量要求:玻璃瓶应为中性安瓶外观,尺寸,折断力应符合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规程通则.5. 安瓶精洗:注射用水终端经0.22μm 微孔滤器滤过。
6. 滤器要求:除炭过滤(5μm 钛棒),粗滤(5μm 钛棒),保证过滤(0.45μm 聚砜),精滤(0.22μm 聚砜).7. 药液配制7.1. 根据配制量,向浓配罐内注入配制总量1/2的注射用水,温度控制在90℃,打开进料口盖向上反放稳妥.7.2. 向盛有亚硫酸氢钠的桶内注入适量注射用水,以溶解亚硫酸氢钠。
7.3. 启动搅拌电源开关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将称好的苯甲醇加入浓配罐中溶解.待苯甲醇溶解后,加入溶解好的亚硫酸氢钠,再加入林可霉素,加入溶解的活性炭.注意不要把原料撒在加料口. 7.4. 投完料关闭机械搅拌,用洁净工具在投料罐之处,手工搅拌5分钟(防止浓配罐底原料堆积结块)。
重庆格瑞林药业有限公司一目的:规范盐酸林可霉素片生产工艺规程,保证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二适用范围:盐酸林可霉素片生产全过程。
三责任者:生产部、车间主任、工艺员、QA检查员、各工序操作人员对此实施负责。
四规程:1 品名1.1 通用名:盐酸林可霉素片1.2 汉语拼音:Yɑnsuɑn Linkemeisu Piɑn1.3 英语: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Tablet s2 剂型:片剂3 规格: 0.25g/片4 产品概述4.1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500211804.2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4.3 [主要成份] 本品每片含盐酸林可霉素0.25g。
4.4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
此外有应用青霉素指征的患者,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不宜用青霉素者本品可用作替代药物。
4.5 [用法用量] 口服用。
成人,一日1.5~2g,分3~4次用;小儿每日30~60mg/kg,分3~4次口服,婴儿小于4周者不宜服用。
本品宜空腹服用。
4.6 [包装] 铝塑包装。
0.25g/片×12片/盒×400盒/件。
4.7 [有效期 ] 24个月4.8 [贮藏] 密封保存。
5.处方5.1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5.2 40万片处方6.盐酸林可霉素片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见附件一)7.操作要求及技术参数、注意事项、物料平衡计算7.1原辅料外包装洁净处理7.1.1取盐酸林可霉素(原料)在脱外包室用湿润抹布擦净外包灰尘后,脱去外包,用75%乙醇消毒内包表面,,经缓冲间进入原辅料预处理室。
7.1.2 取淀粉(辅料)在脱外包室用湿润抹布擦净外包灰尘后,脱去外包,用75%乙醇消毒内包表面,经缓冲间进入原辅料预处理室。
7.1.3 取羧甲基淀粉钠(辅助)在脱外包室用湿润抹布擦净外包灰尘后,用75%乙醇消毒内包表面,经缓冲间进入原料预处理室。
猪场老师傅经验总结:林可霉素的绝密配方,快速简单林可霉素(又名洁霉素)我们都知道,林可霉素对敏感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的感染,效果非常好。
它抗菌谱广,对大多数疾病都有效果,而且价格便宜,毒性低。
所以深受养殖朋友们的喜爱,但是你知道林可霉素的经典配方吗?用好林可,猪场疾病无忧!~下面跟着小亦一起探讨吧...1、治疗喘气(如果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多西环素都无效的情况下)可以用:林可霉素+卡娜霉素+地米,一般15-20分钟就能看到效果2、在不明白发烧的原因时可用:林可霉素+板蓝根,效果非常明显3、治疗猪咳嗽时可用:林可霉素+地米,混合肌注4、母猪患有乳房炎或子宫炎时可用:林可霉素+青霉素,混合肌注5、母猪产后消炎可用:林可霉素+鱼腥草,一天一次,连用3天(比单一用头孢、青霉素效果更好)同时拌料:大观林可霉素粉+葡萄糖粉,产前产后,连喂7天,效果更佳6、给仔猪去势时可用:肌注林可霉素2ml 或林可霉素+庆大霉素,效果更好7、对小猪不明原因腹泻。
痢疾时可用: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痢菌净,混合肌注(产房小猪,一定要控制痢菌净的量)8、母猪产后厌氧菌引起的子宫炎可用:一边林可霉素,一边甲硝唑9、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关节肿胀或腿痛可用:林可霉素+地米,混合肌注10、外购仔猪或保育猪转群可用:林可霉素+大观霉素,饮水或添加饲料,可有效预防猪呼吸道和肠道感染11、猪忽然不吃料,精神体温正常可用:肌注林可霉素,多数会恢复采食笔者建议:所以猪病,早发现、早治疗。
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祝朋友们养猪发大财~喜欢我的朋友可以给我点赞鼓励支持下,也可以关注我点点关注不迷路。
克林霉素的合成工艺设计设计题目:克林霉素的合成工艺设计(十二)组员:徐文涛王严磊吕功勋峰颖盟专业班级:制药10-2班指导老师:日升、王淮老师设计时间:2012.02.23-2012.03.08克林霉素合成工艺说明书0前言0.1 克林霉素简介抗生素类药物。
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自1970年在我国上市。
其用途主要用来对抗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在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最严重的是伪膜性肠炎(PMC)。
其结构式为通用名称:克林霉素英文名称:Clindamycin英文别名:Chlorodeoxylincomycin Hydrochloride、Cleocin、Clindamycin Hydrochloride汉语拼音:Kelinmeisu Linsuanzhi Zhusheye中文别名:林大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氯林肯霉素、氯林霉素、盐酸克林霉素、盐酸氯洁霉素CAS NO. 18323-44-9EINECS 242-209-1分子式C18H33CLN2O5S分子量424.98适应症1.本品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下列各种感染性疾病:(1)扁桃体炎、 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等。
(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合并感染等。
(3)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疖、痈、脓肿、蜂窝组织炎、创伤和手术后感染等。
(4)泌尿系统感染:急性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
(5)其它:骨髓炎、败血症、腹膜炎和口腔感染等。
2.本品适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1)脓胸、肺脓肿、厌氧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2)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
(3)腹感染:腹膜炎、腹腔脓肿。
(4)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子宫膜炎、非淋球菌性输卵管及卵巢脓肿、盆腔蜂窝组织炎及妇科手术后感染等.1 工艺概述任务书中给定的合成路线是以林可霉素为起始原料,先后经过Vilsmeier 试剂合成和氯化/醇合成盐两步反应将林可霉素制成克林霉素,其反应方程式为: Vilsmeier 试剂合成DMF+Cl 3C O C OO CCl3N+CClH +Cl 3C O C OO COH Cl Cl氯化/醇合成盐N=CCl ++ DMF1,2-dichlorethane/BHTEt首先DMF 和三光气反应合成Vilsmeier 试剂,然后将得到的Vilsmeier 试剂与林可霉素、1,2—二氯乙烷反应生成克林霉素,产率为90%。
制药有限公司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颁发单位:GMP办公室工艺规程批准程目录1. 剂型、规格 (3)2. 生产工艺流程 (3)3.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4.质量控制要点 (7)5.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8)6.工艺过程中的SOP (8)7.中间产品的控制 (9)8.验证工作要点 (9)9.工艺验证的具体要求 (10)10.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10)11.劳动组织及岗位定员 (10)一、制剂类型: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液,10ml规格,安瓿瓶包装。
10ml:3g二、流程图: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生产工艺流程图三、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1 生产前的检查与确认1.1 是否还留有前批生产的产品或物料,是否已清洁并取得“清场合格证”。
1.2 检查确认生产现场的机器设备和器具是否已清洁并准备完毕挂上“合格”标示。
1.3 所使用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
是否有质量检验报告单,合格品才能使用。
1.4 检查工艺用水是否新鲜制备,贮存不得超过24小时。
1.5 检查确认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批生产指令、配套文件及有关记录是否已准备齐全。
1.6 检查确认生产场所的温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18-26℃,相对湿度在30%-65%)。
2 洗瓶、干燥灭菌2.1理瓶:根据“批生产指令”准备所需的清洁盘、领取必须的安瓶。
在理瓶室将安瓶的合格品摆满瓶盘。
2.2清洗:把安瓿瓶盘放在不锈钢传送链条上,开动洗瓶机用高压循环纯化水洗安瓿瓶内外壁。
将安瓿瓶盘对称放置,固定在甩水机上,启动甩水机,甩水处理8分钟,至安瓶甩干。
重复上述操作。
2.3 精洗:用水温50--60℃,经孔径0.45u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清洗安瓿瓶内外壁,重复粗洗步骤。
定时检查安瓿的清洁度:目检1000ml注射用水无可见异物,抽50支,毛、块≤2%。
2.4 干燥与灭菌:安瓿盘均匀放入烘干箱内,150℃烘干1小时,消除热原。
2.5 灭菌后的安瓿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48小时。
中药提取设备萃取林可霉素工艺
林可霉素提炼工艺主要分为发酵液预处理及过滤、提取、精制三大步骤,为了提高收率和质量,对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研制出中药提取设备CWL萃取林可霉素工艺新流程。
中药提取设备萃取林可霉素工艺时发酵液1.6m3浓度为795ug/mL,调节pH至8,用二氯甲烷350L添加有2%二壬基萘基磺酸,在中药提取设备萃取机内接触萃取,收率可达98%。
有机相浓缩至30L,然后加辛胺2.2L和加水5L。
混合物用HCl调pH至3,搅拌5min,然后分离。
有机相再用水洗涤四次。
合并水提液,林可霉素在水相中可进一步精制,在pH10转化成游离碱,提到二氯甲烷中,最后以盐酸形式结晶,总收率达83%。
验证报告编号:2305·429-00注射用盐酸林可霉素工艺验证报告起草人:日期:年月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日期:年月日海南霞迪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盐酸林可霉素(0.6g规格)生产工艺验证报告目录1.概述 (3)2.验证目的 (3)3.验证范围 (3)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范围 (3)4.1验证小组成员 (3)4.2 验证小组成员职责范围 (3)5.验证进度计划 (4)6.验证规程号 (4)7.粉针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4)8.生产洁净区的划分及工艺流程 (5)9.生产和检验标准文件的引用 (6)10.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综合指标确认 (7)11.验证内容 (10)12.验证条件监控 (22)12.1人员监控情况 (22)12.2关键工艺参数监控情况 (23)12.3生产环境监控情况 (23)12.4处理程序 (23)13.偏差报告 (23)14.验证周期 (23)15.验证结果评价和结论 (24)16.验证会签 (24)1 概述:本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盐酸林可霉素,其规格为0.6g/瓶。
为了证明在执行SP-MF-000-000-00注射用盐酸林可霉素生产工艺规程的情况下,能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在这之前验证小组已对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系统,以及在线设备分别进行了验证合格,同时对生产线也进行了验证合格,所以本验证主要就该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及其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质量等进行验证并作出评价。
2目的:为了证明在执行SP-MF-000-000-00注射用盐酸林可霉素生产工艺规程的情况下,连续生产三批,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并符合标准要求。
3 范围: 本验证报告适用于粉针车间的厂房、设施、设备、工艺条件下注射用盐酸林可霉素(0.6g规格)的生产,当上述条件发生改变时,应重新验证。
4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范围:4.1验证小组成员:部门职务姓名生产技术部组长质量部组员设备部组员物控部组员QA 组员QC 组员岗位操作组员4.2.1制造部:负责起草验证方案和有关规程,按批准的验证方案起草验证方案,组织培训考核人员,组织实施验证并同时收集验证资料,会签验证报告。
盐酸林可霉素共沸结晶工艺的优化摘要:本文对盐酸林可霉素共沸结晶工艺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包括共沸溶剂种类、脱色液浓度、浓缩方法,最终建立了盐酸林可霉素共沸结晶最佳操作程序,用此法可制备得到收率高、晶体粒度均匀、质量优的产品。
关键词:盐酸林可霉素,小分子醇,共沸结晶盐酸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作用,特别对厌气菌、金葡菌及肺炎球菌有高效[1,2]。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主要采用丙酮溶析法结晶、正丁醇共沸结晶法等方法对盐酸林可霉素进行精制[3-5]。
本文就共沸结晶法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以获得收率更高质量更优的产品,为盐酸林可霉素结晶工艺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试剂与仪器:试剂:盐酸林可霉素脱色液(宁夏泰益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浓盐酸(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化学纯),纯化水(自制)仪器:YP4002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PHS-3C酸度计(上海仪电科技有限公司)1.2 实验方法控制脱色液的效价为25~32万U/ml,并调节pH至2~3。
取脱色液300ml,置于1000ml蒸馏瓶中,分两种方法进行共沸结晶:方案一:一次性加入1.5倍脱色液体积的共沸溶剂,减压浓缩至200ml,室温下静置2~3h,抽滤,滤饼用新溶剂洗涤,烘干得到成品;方案二:先加入1.5倍脱色液体积的共沸溶剂,减压浓缩至360~380ml,使盐酸林可霉素达到过饱和,投入适量晶种,继续浓缩至200ml,室温下静置2~3h,抽滤,滤饼用新溶剂洗涤,烘干得到成品。
1.3 分析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林可霉素的纯度,以组分A的出峰面积占组分A 和B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盐酸林可霉素的纯度[6,7]。
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Agilent VP-ODS(250mm×4.6mm)流动相:水(含1.25%磷酸,pH为6.0):乙腈:甲醇(v:v:v)=78:15:15柱温:46℃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2. 结果与讨论2.1 共沸溶剂的筛选表1 常见小分子醇与水共沸物的组成及沸点共沸物组分的沸点(℃)组成(w/w)共沸点(℃)正丙醇97.228.8-71.287.7异丙醇82.412.1-87.980.4正丁醇117.737.5-62.592.2异丁醇108.430.2-69.889.9叔丁醇82.511.8-88.279.9正戊醇138.344.7-55.395.4异戊醇131.049.6-50.495.1注:组成为水/小分子醇(w/w)。
林可霉素生产工艺林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好的细菌靶向性和相对较低的耐药性。
其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菌株进行培养。
林可霉素主要由林纳霉素产生菌株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发酵产生。
这些菌株通常采用毛细菌分离培养,并根据菌株的生长条件设计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工艺。
其次,将合适的培养基转移到大规模发酵罐中进行培养。
发酵罐内的培养基通常包含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盐,以提供菌株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发酵罐内应控制好温度、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发酵参数,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接下来,进行林可霉素的提取。
发酵液经过一系列的分离和纯化步骤,如压滤、离心、浓缩和溶剂提取等,以获取含有林可霉素的提取液。
提取液中通常还含有其他杂质和目标产物的类似物,需要进一步的纯化和分离。
然后,进行林可霉素的纯化。
提取液通常通过色谱技术,如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逆流色谱等,以分离纯化目标产物,并去除杂质和类似物。
通过这些纯化步骤,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林可霉素。
最后,进行林可霉素的结晶和干燥。
通过调节溶剂体系和温度等条件,使得林可霉素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并通过离心和干燥等步骤,获得成品的林可霉素。
在整个生产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条件和工艺参数,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同时,为了确保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还需要考虑废物处理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林可霉素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菌株培养、发酵、提取、纯化和干燥等多个环节中进行控制和优化。
这些步骤的顺利进行将有助于获得高纯度和高产量的林可霉素产品,以满足医疗和农业领域对抗生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