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炎症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章炎症单项选择题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A.物理性因子B.化学性因子C.生物性因子D.机械性因子E.免疫性因子 C 不感染...脊髓灰质炎的人群是A.体弱的儿童B.体健的儿童C.不去公共场所的儿童D.接受过计划免疫的儿童E.消化道疾患的儿童 D 炎症的最重要标志是A.变性B.坏死C.渗出D.充血E.增生 C 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是A.渗出B.充血C.变质D.间质增生E.实质增生 C 属于感染性炎症的是A.物理性炎症B.内源性化学性炎症C.生物性炎症D.免疫性炎症E.外源性化学性炎症 C 炎症的本质是A.代偿B.修复C.增生D.适应E.防御 E不符合...炎症性增生的是A.实质细胞增生B.纤维组织增生C.淋巴组织增生D.单核巨噬细胞增生E.不典型增生 E 急性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是由于A.肝出血B.肝充血C.肝内炎细胞浸润D.肝细胞大片坏死E.小胆管增生 D 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A. 血管扩张B. 血流缓慢C. 血流加快D. 血管收缩E. 血流停滞D 炎症时,局部红热是由于A.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B. 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渗出C. 血流扩张,血流减慢D. 血管收缩E. 血流停滞A 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渗出的是A. 纤维蛋白B. 球蛋白C. 白蛋白D. 中性粒细胞E. 单核细胞C 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A. 纤维组织增生B. 实质细胞变质C. 肉芽组织增生D. 实质细胞增生E. 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E 病毒性肝炎时,属于渗出病变是A.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B.肝细胞嗜酸性小体形成C.肝细胞灶状坏死D.肝细胞水肿E.肝细胞嗜酸性变 A 趋化作用是指A. 白细胞靠边B. 白细胞附壁C. 白细胞游出D. 白细胞定向运动E. 白细胞吞噬作用D 与白细胞杀菌能力无关..的过程是A. 识别和粘着B. 包围吞入C. 杀伤降解D. 吞噬溶酶体的形成E. 趋化作用E 病毒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粒细胞C.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D. 浆细胞E. 肥大细胞C 寄生虫感染时,病灶内最多见的炎症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嗜碱粒细胞D. 浆细胞E. 嗜酸粒细胞E 脓细胞是A. 转化的淋巴细胞B. 含Russel小体的浆细胞C. 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D.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E. 变性坏死的嗜酸粒细胞D 肉芽肿性炎增生的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淋巴细胞C. 浆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A 急性炎症中,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的速发反应的炎症介质是A. 补体B. 细菌毒素C. 过敏毒素D. 组胺E. 坏死分解产物D 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A. 组胺B. C5aC. C3bD. 缓激肽E. 活性氧代谢产物B 具有调理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A. 组胺B. C5aC. C3bD. 缓激肽E. 活性氧代谢产物C 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是A. 组胺B. 溶酶体酶C. 缓激肽D. 白细胞三烯E. 细菌产物C 不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炎症介质是A. 组胺B. C3aC. IL-1D. C5aE. 白细胞三烯C 引起发热的炎症介质是A. 组胺B. 溶酶体酶C. 缓激肽D. 白细胞三烯E. TNF E 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A.毒血症B.病毒血症C.菌血症D.败血症E.脓毒败血症 D 男性,28岁,胫骨慢性骨髓炎伴有皮肤破溃、流脓。
基金项目:四川医院管理和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科研项目(SCYG2022 63);绵阳市卫健委2022年科研课题(202215)通信作者:刘思泰,E mail:846746248@qq.comNLRP3炎症小体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夏茂银1 刘思泰2 贾冬霞2 李静1 梁财1 王国春1(1.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南充637000;2.四川绵阳四○四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由于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合并症和危险因素负担加重,患病率不断增加。
几十年来虽然在其诊疗方面有了巨大的进展,但目前仍缺乏具体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可参与心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
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是减少心力衰竭不良心室重塑和改善左心室功能的可行策略。
现就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功能、激活途径、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室重塑;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炎症【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4 02 008RoleofNLRP3InflammasomeinHeartFailureandRelatedTherapyXIAMaoyin1,LIUSitai2,JIADongxia2,LIJing1,LIANGCai1,WANGGuochun1(1.DepartmentofClinicalMedicine,SichuanNorthMedicalCollege,Nanchong637000,Sichuan,China;2.SichuanMianyang404Hospital,Mianyang621000,Sichuan,China)【Abstract】Heartfailureistheendstageofmanycardiovasculardiseasesanditsprevalenceisincreasingduetotheagingpopulationandtheincreasedburdenofheartfailurecomorbiditiesandriskfactors.Despitetremendousadvancesinitsdiagnosisandtreatmentoverthedecades,specificandeffectivetherapeuticoptionsarestilllacking.NOD likereceptorthermalproteindomainassociatedprotein3(NLRP3)inflammasomeisaproteincomplexthatcanparticipateinthepathophysiologicalprocessofventricularremodeling,whichinturnaffectstheonsetandprogressionofheartfailure.InhibitionofNLRP3inflammasomeactivationisafeasiblestrategytoreduceadverseventricularremodelingandimproveleftventricularfunctioninheartfailure.Thestructuralfunctions,activationpathways,rolesinheartfailure,andrelatedtherapiesofNLRP3inflammasomearereviewed.【Keywords】Heartfailure;Ventricularremodeling;NOD likereceptorthermalproteindomainassociatedprotein3inflamm asome;Inflammation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以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为特征,且被利尿钠肽水平升高或肺、全身充血的客观证据证实[1]。
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性肠病及炎症相关性肠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胡韵1,2,陆军,王章桂(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2.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安徽淮南232001;3.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安徽合肥230000)摘要:炎症小体是介导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激活的多蛋白复合物,caspase-1可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10(in-teleulin-10,IL-10)和促炎性细胞因子-18(inteleulin-18,IL-18)的分泌,从而导致细菌病原体的死亡。
在特定的微生物和内源性分子的刺激下可导致炎症小体的聚集和caspase-1的激活。
炎症小体被认为是介导宿主防御微生物病原体和肠道内组织稳态,其失调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及相关性肠癌。
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性肠病及炎症相关性肠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NLRP3炎症小体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及炎症相关性肠癌的可能治疗方向和靶点。
关键词:NLRP3炎症小体;炎症性肠病;炎症相关性肠癌;结直肠癌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50(2021)02-0128-05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组装成的一种多蛋白信号复合物,在受到外界刺激中特定的微生物成分和内源性分子刺激可导致炎症小体的组装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前体(procaspase-1)活化,随后IL-10和IL-18前体(proIL-18)裂解成活性形式使细菌病原体诱导的吞噬细胞死亡[1]。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receptor,NLR)家族成员NL-RP1.NLRP3和NLRC4.热蛋白(pryrin)、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2,AIM2)等已被证实参与了炎症小体的组装过程[2-3]。
最新肉鸡“三炎症”的真正病理诠释肉鸡三炎症,肉鸡包心包肝,包心包肝病鉴别,禽药一、包心包肝的病理本质包心包肝的病理本质不是单纯的大肠杆菌感染造成的,当然大肠杆菌感染可以造成包心包肝的病理现象,但并不是只有大肠杆菌感染才能造成包心包肝的,很多的疾病都会造成包心包肝,所谓的包心包肝现象只是炎症的一种变化,称之为炎症的纤维性渗出阶段的一种病理变化现象。
二、纤维素炎症的病理调节1、炎症的定义: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机体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
2、炎症的病理阶段:(1)淋巴细胞侵润期:红肿热痛,治则清热解毒泻火。
(2)浆液性渗出期:体液渗出。
(3)纤维素渗出期:纤维渗出。
(4)蛋白性渗出期:干酪样物。
三、常见的包心包肝病的鉴别1、皮毛型纤维性渗出型炎症(1)胸腺———传心包、心型头颈部皮下出血充血,胸腺肿胀,胸腺连接的血管感染到心窝处,心冠脂肪充血后,出现心包积液,继而出现心包纤维化,胸气囊纤维化,肝脏浆膜纤维化,出现包心包肝现象。
①辨证分析:皮毛郁结逆传心肝,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和慢性流感造成。
2、气囊型纤维性炎症(1)诊断顺序:胸气囊纤维性炎症严重,分两支路线发展,一支向腹气囊发展;一支向心包发展,最后引起包心包肝的纤维性炎症发生,以胸腔为主。
(2)辨证分析:肺气郁结证———呼吸肌衰竭,多为高热通风不好,或空气中灰尘进入气囊导致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所致。
3、呼吸道型纤维性炎症(1)诊断顺序:鼻腔气管中有白色黄色痰液痰核出现,肺部又出血,炎性渗出物出现,或肺水肿现象发生,心肌肥大,肺心循环障碍,胸气囊肺侧出现纤维化样变,向心包部衍生,造成心包纤维化,向下衍生,引起腹气囊炎症,肾豆上部外周病变出现(2)辨证分析:肺郁气滞,反侮心火,多为外感呼吸道炎症传变成肺炎引起。
4、脾性纤维化炎症(1)诊断顺序:脾脏坏死,出现凸起的增生性炎症,感染脾脏周围的浆膜发生炎症,出现两个方向的炎症蔓延矢量,一为向胸气囊发展,二为向腹气囊发展,最后出现包心包肝的严重病变(2)辨证分析:脾气郁结,多为慢性淋巴系统病变引起。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4.02.025NLRP3炎症小体参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生的研究南蕾玄红运米焱王彩丽(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包头 014010)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4)02-0366-06[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作用及其激活的可能机制。
方法:收集未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且肾组织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135例,10例因肾结核及肾肿瘤行肾切除的患者肾脏组织作为对照组。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肾组织样本NLRP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Caspase-1、NF-κB p65、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ERK1/2(p-ERK1/2)、磷酸化p38(p-p38)及磷酸化JNK (p-JNK)因子表达;收集IMN患者血液和24 h尿液,分析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等一般临床资料,对尿蛋白与NLRP3、Caspase-1、IL-1β、TNF-α及NLRP3与TRAF6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MN患者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明显升高(均P<0.05),肾组织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Ⅱ期IMN患者肾组织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最高,IL-1β和TNF-α表达增强(均P<0.05),其中Ⅱ期IMN患者肾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最强,NF-κB p65、p-ERK1/2、p-p38和p-JNK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
IMN患者24 h尿蛋白与肾组织NLRP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689,P<0.01),与Caspase-1蛋白呈正相关(r=0.614,P<0.000 1),与IL-1β呈正相关(r=0.708,P<0.000 1),与TNF-α呈正相关(r= 0.594,P<0.01)。
第三章炎症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炎症 2.变质 3.渗出 4.增生 5.炎症介质 6.趋化作用 7.炎细胞浸润8.纤维蛋白性炎 9.假膜性炎 10.绒毛心 11.化脓性炎 12.蜂窝织炎 13.脓肿痈疖14.窦道 15.瘘管 16.卡他性炎 17.菌血症 18.毒血症 19.败血症20.脓毒败血症 21.炎性息肉 22.炎性肉芽肿 23.炎性假瘤二、填空题1、炎症局部基本病变是,,。
2、一般根据渗出物不同,渗出性炎可分为,,,。
3、急性炎症的局部表现为,,,,。
4、炎症常见的全身反应有,,,。
5、浆液性炎以渗出为特征,好发于,,,,。
6、化脓性炎可分为,,。
7、脓液由,,,等组成。
8、炎症灶内病原体或其毒素入血可引起,,,。
9、属于出血性炎的疾病有,等。
10、增生性炎症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三、是非题(判断正误并改错)1、炎症灶内变质性改变为渗出提供了条件。
()2、渗出液中含抗体、补体等物质,因此,越多越好。
()3、炎症都伴有体温明显升高。
()4、急性炎症炎区肿胀,主要由局部组织增生引起。
()5、白细胞附壁指白细胞离开轴流,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6、凡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外周血中白细胞都升高。
()7、炎性假瘤的本质是炎性增生。
()8、宫颈息肉是慢性宫炎表现之一。
()9、脓肿在组织内形成有两个排脓口的管道称为瘘管。
()10、持久的炎性充血主要是由神经轴突反射所致。
()11、变质、渗出、增生对机体都不利。
()12、“绒毛心”是心包膜的化脓性炎。
()13、卡他性炎是粘膜的渗出性炎。
()14、出血性炎是指红细胞大量渗出为主的炎症。
()15、炎症时,肉芽组织局限性增生形成的肿块称为炎性肉芽肿。
()四、选择题(一)单选题1、关于炎症概念最恰当的说法是()A.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 B.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C.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式2、引起炎症最常见的因素是()A.机械因素 B.生物因素 C.化学因素 D.变态反应3、关于炎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急性炎症不存在增生性改变 B.急性炎症一般以变质渗出为主C.慢性炎症以组织增生为主 D.慢性炎症可以急性发作4、炎症最重要的标志是()A.变质 B.变性 C.渗出 D.增生5、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白细胞6、急性病毒性肝炎属于()A.渗出性炎 B.变质性炎 C.增生性炎 D.出血性炎7、渗出液的作用,下列哪项对机体有害()A.纤维素的形成有利于机化 B.带来抗体、补体及杀菌物质C.稀释毒素及有害物质 D.纤维素形成可限制细菌蔓延8、下列哪项不是渗出液的特征()A.混浊 B.蛋白含量高 C.比重高 D.不易凝固9、炎症局部血管内的白细胞进入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A.白细胞附壁 B.白细胞浸润 C.白细胞趋化 D.白细胞吞噬10、病毒感染灶内,最常见的细胞是()A.浆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11、下列哪种因素与炎症渗出液无关()A.血管通透性增高 B.液体静置时凝固 C.液体比重高 D.液体内含细胞数少12、化脓性炎以哪种成份渗出为主()A.中性粒细胞 B.白蛋白 C.浆液 D.红细胞13、“绒毛心”是指发生在心包膜的()A.浆液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化脓性炎 D.卡他性炎14、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引起()A.出血性炎 B.假膜性炎 C.卡他性炎 D.蜂窝织炎15、变质性炎局部实质细胞主要表现为()A.萎缩变性 B.变性坏死 C.增生坏死 D.变性增生16、有关白细胞渗出正确的过程是()A.趋化→靠边→游出→吞噬 B.附壁→靠边→趋化→吞噬C.附壁→游出→趋化→吞噬 D.靠边→粘着→趋化→吞噬17、炎症时血液动力学变化一般按以下哪种顺序发生()A.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白细胞靠边、附壁B.白细胞靠边、附壁→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细动脉短暂收缩C.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靠边、附壁→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D.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白细胞靠边、附壁→血流速度减慢18、有关炎症发热,下列哪项不正确()A.可增强吞噬功能 B.促进抗体形成 C.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D.体温越高越好19、有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下列哪项正确()A.提示感染较重 B.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C.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多 D.说明病人对感染反应力低下20、急性炎病程为()A.数小时至数日 B.数日至一月 C.一月至数月 D.数月至数年21、下列哪项不是浆液性炎的好发部位()A.皮肤 B.粘膜 C.浆膜 D.肝22、关于化脓性炎,下列哪项错误()A.属变质性炎 B.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 C.由不同程度组织坏死 D.有脓液形成23、假膜的主要成份是()A.白细胞 B.纤维素 C.脱落粘膜上皮 D.细菌24、脓细胞指()A.变性坏死的淋巴细胞 B.变性坏死的巨噬细胞C.炎性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D.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25、浆膜、粘膜的化脓性炎称为()A.表面化脓 B.脓肿 C.蜂窝织炎 D.痈26、深部脓肿自体表穿破,形成一排脓的盲管称为()A.导管 B.瘘管 C.窦道 D.溃疡27、在外周血中查不到细菌,但有全身中毒症状的是()A.败血症 B.毒血症 C.菌血症 D.脓毒败血症28、炎性假瘤指的是()A.一种良性肿瘤 B.一种恶性肿瘤 C.炎性增生形成的肿瘤样团快 D.脓肿29、炎症局部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A.炎性息肉 B.炎性肉芽肿 C.良性肿瘤 D.炎性假瘤30、下列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是()A.变质性炎 B.化脓性炎 C.浆液性炎 D.一般增生性炎31.下列哪一种炎症是由局灶性变性、坏死的中性白细胞和坏死溶解的组织残屑所组成?A. 卡他性炎症B. 蜂窝织炎C. 出血性炎D. 脓肿形成E. 肉芽肿性炎32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常引起:A. 蜂窝织炎B. 脓肿C. 纤维素性炎D. 假膜性炎E. 出血性炎33 .沙门氏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最多见的细胞是:A. 淋巴细胞B. 肥大细胞C. 嗜酸性白细胞D. 中性白细胞E. 单核细胞34 .哪种因素与漏出液的特点无关?A. 低比重液体B. 静置时液体不凝C. 无或极少纤维蛋白原D. 流体静力学因素E.Rivalta 反应阳性35 .在寄生虫感染病灶中渗出的炎症细胞最多是:A. 中性白细胞B. 嗜酸性白细胞C. 淋巴细胞D. 浆细胞E. 单核细胞36 .炎症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通过下列哪种因素起作用?A. 增加血管内流体静压B. 减少血管内流体静压C. 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及基底膜受损D. 白细胞游出E. 血浆蛋白由血管漏出37.从腹腔取出的液体具有如下特征:高比重,静置时凝固,混浊且呈黄色,含纤维蛋白原,是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 A. 门静脉高压 B. 右心衰竭 C. 腹膜炎 D. 饥饿或蛋白丧失 E. 以上都不是38 .浆液性炎时其浆液内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 A 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补体 E以上都不是39 .下列哪个部位形成的假膜性炎对人的危害性最大: A喉 B气管 C结肠 D直肠 E回盲部40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防御反应: A .出血 B .渗出 C .增生 D .发热 E .凝血41 .在炎症中,除下列哪项外均属血道扩散A .微生物沿淋巴管蔓延至淋巴结B .微生物的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C .微生物入血,但未产生毒素D .微生物入血,并繁殖、产生毒素E .化脓性细菌入血,并繁殖、产生多发性小脓肿4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A.肾盂肾炎 B.菌痢 C.大叶性肺炎 D.阿米巴肝脓肿 E.阑尾炎4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A.卡他性炎症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膜炎 D.肾盂肾炎 E.脓肿(二)多选题1、与炎性水肿发生有关的因素有()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D.血浆胶渗压升高 E.局部血流速度减慢2、炎症局部组织代谢的特点是()A.物质分解代谢亢进 B.氢离子浓度降低 C.氢离子浓度升高D.组织内渗透压增高 E.炎症介质的形成释放3、血管活性胺主要由()释放A.浆细胞 B.淋巴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4、纤维素性炎好发于()A.心包膜 B.心肌 C.肠粘膜 D.皮肤 E.肺5、下列属于浆液性炎的是()A.病毒性肝炎 B.菌痢 C.皮肤Ⅱ度烫伤 D.肝硬化腹水 E.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蜂窝织炎之所以呈弥漫性,是因为()A.发生在疏松组织 B.周围无纤维组织包裹 C.细菌产生透明质酸酶D.细菌产生链激酶 E.细菌产生毒素7、下列属于化脓性炎的是()A.疖 B.小叶性肺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肾小球肾炎 E.毒蛇咬伤8、下列属于变质性炎的是()A.大叶性肺炎 B.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乙型脑炎 E.伤寒9、炎性增生组织中,有()A.巨噬细胞增生 B.内皮细胞增生 C.实质细胞增生D.成纤维细胞增生 E.上皮细胞增生10、下列由巨噬细胞转化而来的细胞有()A.泡沫细胞 B.心衰细胞 C.类上皮细胞 D.脓细胞 E.尘细胞11、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有()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E.浆细胞12、下列可引起炎性肉芽肿的是()A.链球菌感染 B.乙型脑炎病毒感染 C.结核杆菌感染D.外科缝线存在 E.麻风感菌感染13、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常见于()A.急性炎症后期 B.急性炎症早期 C.慢性炎症 D.病毒感染 E.化脓性炎14、炎性息肉常见于()A.口腔粘膜 B.鼻粘膜 C.肠粘膜 D.宫颈 E.皮肤15、化脓性炎可形成()A.疖 B.痈 C.溃疡 D.瘘管 E.窦道16、下列属于急性增生性炎的是()A.结核结节 B.风湿小体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白喉 E.伤寒17、下列属于慢性炎细胞的是()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浆细胞 E.淋巴细胞18、炎性假瘤常见于()A.肝 B.肺 C.眼眶 D.鼻 E.淋巴结19、炎症血道扩散可能造成()A.转移瘤 B.多发性脓肿 C.高热 D.脾肿大 E.中毒性休克20、下列哪种物质是炎性介质()A.去甲肾上腺素 B.三磷酸腺苷 C.补体 D.5—羟色胺 E.前列腺素五、问答题1、试比较一下渗出液和漏出液的不同。
2、简述炎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3、炎症局部表现有哪些?发生机制如何?4、试述渗出性炎的种类及其病变特点。
5、试述慢性增生性炎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6、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7、何谓肉芽肿性炎?指出五种可以形成肉芽肿的疾病?第三章炎症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