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习题串讲3 炎 症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8
病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五章、炎症第五章、炎症一、基本要求1 .掌握炎症、渗出、渗出液、炎性水肿、炎性积液、趋化作用、炎性溃疡、窦道、瘘管、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的概念;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增生的概念、原因、增生的成份、意义。
2.熟悉渗出物的作用;白细胞的渗出和作用;吞噬作用的概念、吞噬细胞种类、吞噬过程及意义;炎症介质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急性炎症形态学分类,各型特点、部位、举例及结局;炎症的结局;慢性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3.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引起发热的化学物质的类型、发热机制及意义;渗出主要的三个方面变化;血液动力学改变顺序;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理及类型。
二、知识点纲要(一)炎症的概念1.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2.典型局部特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全身反应:发热和末梢血白细胞增多。
4.炎症的防御作用:液体渗出可稀释毒素;吞噬消灭病原微生物,使病灶局限;吞噬搬运坏死组织以利于再生和修复。
但是炎症对机体也有潜在的危害性。
(二)炎症的原因1.物理性因子:高温、低温、机械性创伤、紫外线、放射线等。
2.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强酸、强碱)、内源性(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及代谢产物的堆积)3.生物性因子: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
4.坏死组织:坏死的组织是潜在的致炎因子。
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形成炎症。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变质可发生于实质,也可发生于间质。
前者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及各种坏死,后者出现玻璃样变,粘液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等。
变质由致病因子直接作用,或由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产物直接引起。
其代谢特点为物质分解代谢增强、局部酸中毒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病理学炎症知识点详解一、炎症的概述1.炎症的概念1)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动态过程2)意义●利●机体的防御性反应●弊●潜在危害●严重的过敏反应——死亡●心包腔内纤维素性渗出——机化——缩窄性心包炎——心功能下降●脑实质或脑膜炎症——颅内高压——脑疝——死亡●在一定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反应2.炎症的原因1)致炎因子●生物性●最常见因素●物理性●高温、低温、放射线等●化学性●强酸、强碱等●免疫因素●各型变态反应2)炎症发生与否取决于致炎因子性质与强度和机体的反应性及作用时间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炎症早期或急性炎症●损伤性因素2)渗出●炎症早期或急性炎症●抗损伤性因素3)增生●炎症晚期或慢性炎症●抗损伤性因素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变化5.炎症的分类6.变质1)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2)病理变化●实质●水肿、脂变、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等●间质●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坏死3)代谢变化●局部酸中毒●组织内渗透压升高4)急性重型肝炎7.渗出1)炎区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抵达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炎症的重要标志,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2)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体液渗出●细胞渗出8.增生1)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
2)成分●实质细胞●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3)意义●利●使炎症局限化,修复组织●弊●过度增生,影响器官功能二、急性炎症1.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1)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过程●细动脉痉挛——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流变慢,停滞,细胞流出2)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液体渗出●导致炎症局部液体和蛋白质渗出的重要原因●由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的过程●液体进入人组织间隙称炎性水肿,液体进入体腔成为炎性积液●渗出液的作用●有利●稀释中和毒素及有害物质●为炎性灶带来营养,带走代谢产物●含补体,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纤维蛋白网——防止细菌扩散●有利于组织修复●有利于产生细胞、体液免疫●不利●压迫临近组织●机化粘连2.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1)白细胞渗出●炎细胞浸润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渗入到组织间隙的现象,炎细胞:炎症时渗出的白细胞●白细胞边集和滚动●白细胞粘附●白细胞游出炎症的最重要特征,将白细胞输送到损伤部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阿米巴运动方式,中性粒细胞快于单核细胞快于淋巴细胞的主动游出●炎症不同阶段游出白细胞不同●急性炎症早期(6-24小时)中性粒细胞●(24小时后)单核细胞●不同致炎因子渗出的白细胞类型不同●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中性粒细胞●病毒—淋巴细胞●过敏、寄生虫—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化学刺激物趋化因子●细菌产物(外源性)●补体成分C5a、白三烯等●特点●趋化因子作用是特异的●不同白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性不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反应显著●淋巴细胞反应较弱2)白细胞激活●吞噬作用中心粒细胞、巨噬细胞●识别和附着●调理素: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血清蛋白质,主要为Ig-Fc受体和补体C3b。
第四章炎症(一)一、名词解释1趋化作用2肉芽肿3蜂窝织炎二、选择题1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2在细感染的炎症病变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A血管扩散B血浆渗出C纤维蛋白渗出D白细胞游出E红细胞漏岀A淋巴细胞B浆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粒细胞E单核一吞噬细胞3在病毒感染的病灶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A淋巴细胞B浆cellC中性粒cellD嗜酸粒cell E单核吞噬cell三、是非判断题1炎症渗出与漏水不同,渗出仅取决于血管壁通适性的变化。
2白细胞对病原生物的杀伤或降解机制,也可引起组织损伤。
3慢性类症的病理变化常以渗出为主,浸润的炎细胞常为中性粒细胞。
四、问答题1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第四章炎症(二)一、名词解释1炎症介质2调理素二、选择题1白细胞激出A可清除致炎因子B可稀释毒素C可释放炎症反应D可介导组织损伤E是炎症之后的特征2能释放血管活性胺的cell是A中性粒cell B嗜酸粒cell C嗜碱粒cell D胆cell E单核cell3关于慢性炎的指述,正确的是A急性炎反复发作转化为慢性;B常由急性炎转化而来C长期潜在毒性物质的剌激D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慢性炎三、是非判断题1免疫反应不可能引起炎症反应。
2肉芽肿内的多核巨细胞是由于上皮样细胞有些分裂后胞质没有分裂而形成。
3肉芽肿内的上皮样cell和多核巨cell吞噬能力很强,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
四、简答题何谓肉芽肿性炎?列出结核性肉芽肿的主要成分?第四章炎症(三)一、名词解释1炎症2积脓二、选择题1关于炎症的叙述,下列哪次是正确的A任何机体都会发生炎症B任何损伤必然会引起炎症C致炎因子未必都是损伤因素D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E炎症不会损伤机体2浆液性卡他的病变部位A关节B心包C皮肤D粘膜E肺泡壁3假膜性炎指的是A粘膜的纤维素性炎B浆膜的纤维素性炎C皮肤的纤维素性炎D粘膜的浆液性炎E浆膜的浆液性炎4炎症渗出的防御作用可表现在A有利于清除消灭致因子B有利于炎症的局限C有利于毒素的稀释D有利于清除坏死组织E有利于炎性增生5浆液性炎症的特点包括A是以血浆渗出为主的炎症B渗出液中含有较多的白细胞和纤维素C常好发于疏松结缔组织,浆膜和粘膜D粘膜的浆液性炎症又称浆液性卡他E —般预后较好6关于窦道和痿管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是内脏的脓肿形成的B是深部脓肿向体表和(或)自然管道穿破的结果C恶性肿瘤亦可形成痿管;D常是病变开始愈合标志E脓性窦道或痿管常有脓性渗出物排出三、是非判断题1慢性炎症灶中可以增生的细胞有单核细胞、纤维母细胞、浆细胞。
病理学:第一单元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适应性改变:萎缩: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
肥大:体积的增大,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及溶酶体增多。
(三体一网)。
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鳞状耐磨。
结缔组织间叶骨化。
损伤:细胞水肿:细胞膜及细胞内线粒体等结构受损。
轻度水肿实为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重度水肿,整个细胞变圆如气球,故称气球样变。
脂肪沉积:常见于肝,也可见于心、肾等器官。
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
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和乳头肌部分心肌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呈黄色、未发生脂肪变性的心肌呈红色,二者相同排列形成虎皮斑纹状故称虎斑心。
玻璃样变性的概念: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斑块等。
2.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和视网膜的细动脉。
3.细胞内玻璃样变: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合成玻璃样小滴;病毒性肝炎时,嗜酸性小滴。
坏死:活体。
1.坏死的病理变化:1)细胞核的改变: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2)细胞质的改变:如肝细胞坏死出现的嗜酸性小体。
3)间质的改变。
2.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凝固,如肾、脾的贫血性梗死。
(2)液化性坏死:酶性水解而液化,脑、胰腺。
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①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
如:肺干酪性结核。
②坏疽:干性坏疽: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水分少,多见于四肢末端,原因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湿性坏疽: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
因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
气性坏疽:因深部肌肉,按之有捻发音。
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残留的空腔称空洞。
3.机化: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的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最后成为瘢痕组织。
4.纤维包裹、钙化。
凋亡的概念:是生理过程。
修复:再生能力:永久性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及心肌细胞。
第三单元炎症考情分析第一节概述一、炎症的概念1、炎症的定义: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20HTK〗2004ABCDE HT〗答案:C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1)局部反应:(血管)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升高。
3、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防御作用和损伤作用共存。
二、炎症的原因:1、物理性因子2、化学性因子3、生物性因子:最常见4、坏死组织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
ZL42000,2005)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C.红、肿、热、痛、功能障碍D.病变组织变质、渗出、增生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炎区白细胞浸润答案:D(2000,2005)ZL15ABCDE周围血液中自细胞增多和炎区白细胞浸润答案:C(一)(外)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局部形态学变化: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间质细胞: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2、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炎症过程,加重组织细胞损伤炎症反应产物ZL病理学;2006-1-049.炎症的变质是指局部实质细胞发生A.萎缩和变性B.萎缩和坏死C.变性和坏死D.增生和变性E.增生和坏死(二)(内)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1、血流动力学改变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2、血管通透性增加(1)内皮细胞收缩(2)内皮细胞损伤(3)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3、渗出液的作用:局部炎症性水肿有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并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如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
二、单4选11.渗出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是A.浆液性炎B.化脓性炎C.卡他性炎D.出血性炎答案:B2.下列哪项不是炎症渗出引起的病变A.细胞水肿B.炎性水肿C.炎细胞浸润D.绒毛心答案:A3.肉芽肿性炎的主要炎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肥大细胞答案:C4.下列炎症改变中最具有防御意义的是A.细胞变性坏死B.分解代谢亢进C.白细胞游出D.炎症介质释放答案:C5.吞噬作用最活跃的炎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细胞D.嗜碱性细胞答案:A6.下列属于趋化作用的是A.WBC吸引肺炎双球菌B.WBC被肺炎双球菌吸引C.WBC吞噬肺炎双球菌D. WBC被肺炎双球菌吞噬答案:B7.脓肿最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A.肿B.痛C.WBC↑D.波动感答案:D8.炎症反应的重要形态特征是A.变质B.增生C.炎细胞浸润D.炎性水肿答案:C9.炎症的本质是A.以损伤为主的反应B.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C.变质.渗出.增生D.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答案:B10.下列哪种不是炎细胞A.中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C.浆细胞D.纤维母细胞答案:D1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局部主要炎细胞是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细胞答案:C12.纤维素性渗出可见于下列疾病,除了A.细菌性痢疾B.白喉C.病毒性肝炎D.绒毛心答案:C14.下列哪种病变不是浆液性炎A.胸膜炎胸腔积液B.感冒流清鼻涕C.肾盂积水D.皮肤烧伤起水疱答案:C15.结核性肉芽肿时哪种细胞是主要细胞A.泡沫细胞B.巨噬细胞C.淋巴细胞D.郎罕氏巨细胞答案:B16.下列疾病中哪种不是化脓性炎A.疖B.痈C.大叶性肺炎D.急性肾盂肾炎答案:C17.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变性.坏死B.增生.肿胀C.变质、渗出、增生D.机化.粘连答案:C18.假膜性炎是指A.粘膜的化脓性炎B.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C.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D.皮肤的浆液性炎答案:C19.皮肤二度烧伤有水泡形成属于A.出血性炎B.浆液性炎C.假膜性炎D.化脓性炎答案:B20.急性炎症时引起局部组织发红的主要因素是A.组织变性坏死B.局部组织水肿C.肉芽组织引起D.局部血管扩张充血答案:D21.组织内局限化脓性炎症, 常有脓腔形成称A.假膜性炎B.脓肿C.蜂窝织炎D.浆液性炎答案:B22.关于蜂窝织炎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B.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等疏松组织C.渗出物中含有大量中性白细胞D.病变发展过程常形成炎性息肉答案:D23.渗出性炎是指A.炎症组织以变性坏死为主,渗出.增生较轻微B.炎症组织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变质.增生较轻C.炎症组织以增生为主,伴有较轻的变性D.炎症组织以变性为主,坏死较轻微答案:B24.纤维蛋白大量渗出,见于A.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化脓性炎D.卡他性炎答案:B25.变质性炎症时,炎症局部实质细胞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A.萎缩.变性B.萎缩.坏死C.变性.增生D.变性.坏死答案:D26.发生于皮下.粘膜下.肌肉等疏松组织的急性弥漫性炎症称为A.痈B.脓肿C.蜂窝组织炎D.化脓答案:C27.炎症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免疫性因素答案:A28.绒毛心是指A.心外膜的纤维蛋白性炎B.心外膜的浆液性炎C.心外膜的化脓性炎D.心外膜的卡他性炎答案:A29.炎症局部的局部表现不包括A.红、肿B.白细胞增高C.热D.痛答案:B30.增生性炎的主要特点是A.组织肿胀为主B.组织细胞增生为主C.渗出增多D.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明显答案:B31.下列不属于化脓性炎症的是A.肾脓肿B.小叶性肺炎C.皮肤脓肿D.大叶性肺炎答案:D32.下列哪些疾病属于感染性肉芽肿A.鼻息肉B.结核结节C.硅肺D.炎性假瘤答案:B33.炎症的血道扩散不包括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淋巴结肿痛答案:D34.慢性骨髓炎形成向皮肤穿破排脓的管道称A.溃疡B.空洞C.机化D.窦道答案:D35.炎症介质的定义是A.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病理学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2. 教学难点: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联,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病理学?病理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如何?(二)基本概念讲解1.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等。
2. 病理变化:讲解各类病理变化,如炎症、坏死、变性、增生等。
3. 病理过程:讲解各类病理过程,如炎症过程、坏死过程、修复过程等。
(三)常见疾病病理变化讲解1. 以常见疾病为例,讲解其病理变化,如肺炎、肝炎、心肌梗死等。
2. 分析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水平。
(四)病理诊断方法讲解1. 介绍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如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等。
2. 分析各类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
(五)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病例特点,提出诊断意见。
(六)总结与巩固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病理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病理学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2.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情况,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专升本炎症病理试题及答案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它在维护机体健康和恢复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专升本炎症病理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血管反应B. 细胞反应C. 组织损伤D. 所有以上答案:D2. 炎症介质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A. 引起血管扩张B. 增加血管通透性C. 促进白细胞趋化D. 所有以上答案:D3.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持续时间B. 炎症介质的种类C. 参与的细胞类型D. 所有以上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炎症的局部表现?A. 红B. 肿C. 热D. 贫血答案:D5. 炎症的全身反应包括以下哪些?A. 发热B. 心率加快C. 代谢率增加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1. 炎症的血管反应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管通透性增加2. 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______是炎症反应中最常见的白细胞。
答案:中性粒细胞3. 炎症介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4. 慢性炎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持续时间长、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可能伴有组织纤维化5. 炎症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清除损伤因子、修复损伤组织、恢复机体功能三、简答题1. 简述炎症的局部表现有哪些?答案: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红是由于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肿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细胞渗出;热是由于代谢率增加;痛是由于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功能障碍是由于组织损伤和肿胀。
2. 炎症介质有哪些作用?答案:炎症介质的作用包括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白细胞趋化和活化、引起疼痛和发热等。
这些作用有助于清除损伤因子、限制损伤扩散、促进组织修复。
第三章炎症
单项选择题
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
A.物理性因子
B.化学性因子
C.生物性因子
D.机械性因子
E.免疫性因子 C 不感染
...脊髓灰质炎的人群是
A.体弱的儿童
B.体健的儿童
C.不去公共场所的儿童
D.接受过计划免疫的儿童
E.消化道疾患的儿童 D 炎症的最重要标志是
A.变性
B.坏死
C.渗出
D.充血
E.增生 C 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是
A.渗出
B.充血
C.变质
D.间质增生
E.实质增生 C 属于感染性炎症的是
A.物理性炎症
B.内源性化学性炎症
C.生物性炎症
D.免疫性炎症
E.外源性化学性炎症 C 炎症的本质是
A.代偿
B.修复
C.增生
D.适应
E.防御 E
不符合
...炎症性增生的是
A.实质细胞增生
B.纤维组织增生
C.淋巴组织增生
D.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E.不典型增生 E 急性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是由于
A.肝出血
B.肝充血
C.肝内炎细胞浸润
D.肝细胞大片坏死
E.小胆管增生 D 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
A. 血管扩张
B. 血流缓慢
C. 血流加快
D. 血管收缩
E. 血流停滞D 炎症时,局部红热是由于
A.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B. 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渗出
C. 血流扩张,血流减慢
D. 血管收缩
E. 血流停滞A 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渗出的是
A. 纤维蛋白
B. 球蛋白
C. 白蛋白
D. 中性粒细胞
E. 单核细胞C 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
A. 纤维组织增生
B. 实质细胞变质
C. 肉芽组织增生
D. 实质细胞增生
E. 充血及血液成分渗出E 病毒性肝炎时,属于渗出病变是
A.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
B.肝细胞嗜酸性小体形成
C.肝细胞灶状坏死
D.肝细胞水肿
E.肝细胞嗜酸性变 A 趋化作用是指
A. 白细胞靠边
B. 白细胞附壁
C. 白细胞游出
D. 白细胞定向运动
E. 白细胞吞噬作用D 与白细胞杀菌能力无关
..的过程是
A. 识别和粘着
B. 包围吞入
C. 杀伤降解
D. 吞噬溶酶体的形成
E. 趋化作用E 病毒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粒细胞
C.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D. 浆细胞
E. 肥大细胞C 寄生虫感染时,病灶内最多见的炎症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嗜碱粒细胞
D. 浆细胞
E. 嗜酸粒细胞E 脓细胞是
A. 转化的淋巴细胞
B. 含Russel小体的浆细胞
C. 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D.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E. 变性坏死的嗜酸粒细胞D 肉芽肿性炎增生的细胞是
A. 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浆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A 急性炎症中,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的速发反应的炎症介质是
A. 补体
B. 细菌毒素
C. 过敏毒素
D. 组胺
E. 坏死分解产物D 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
A. 组胺
B. C5a
C. C3b
D. 缓激肽
E. 活性氧代谢产物B 具有调理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
A. 组胺
B. C5a
C. C3b
D. 缓激肽
E. 活性氧代谢产物C 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是
A. 组胺
B. 溶酶体酶
C. 缓激肽
D. 白细胞三烯
E. 细菌产物C 不引起
...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炎症介质是
A. 组胺
B. C3a
C. IL-1
D. C5a
E. 白细胞三烯C 引起发热的炎症介质是
A. 组胺
B. 溶酶体酶
C. 缓激肽
D. 白细胞三烯
E. TNF E 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
A.毒血症
B.病毒血症
C.菌血症
D.败血症
E.脓毒败血症 D 男性,28岁,胫骨慢性骨髓炎伴有皮肤破溃、流脓。
病变符合
A.瘘管
B.窦道
C.溃疡
D.糜烂
E.机化 B 腰椎结核患者,背部脓肿破裂,脓液长期流出体表,此病变是
A.溃疡
B.窦道
C.瘘管
D.空洞
E.糜烂 B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
A.浆液性炎
B.蜂窝织炎
C.脓肿
D.纤维素性炎
E.肉芽肿性炎 A
白喉杆菌感染引起
A.浆液性炎
B.蜂窝织炎
C.脓肿
D.纤维素性炎
E.肉芽肿性炎 D
男性,45岁,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便。
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关节病变可表现为
A.大量浆液渗出
B.大量纤维素渗出
C.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
D.大量单核细胞渗出
E.大量嗜酸粒细胞渗出 B
假膜性炎的特征性的渗出物是
A. 浆液
B. 纤维素
C. 中性粒细胞
D. 巨噬细胞
E. 淋巴细胞B
脓肿是指
A. 局灶性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坏死液化
B. 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C. 体腔大量脓液蓄积
D. 粘膜的浆、粘液渗出
E. 急性痢疾杆菌的典型肠病变A
有关慢性炎症的描述,错误的
...是
A.可有实质细胞增生
B.可有肉芽肿形成
C.可有纤维组织增生
D.可形成多发性息肉
E.可形成肿瘤结节 E
女性,40岁,体检时发现肺上叶有直径3cm的结节。
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肺的炎性假
瘤,不符合
...炎性假瘤的病变是
A.纤维组织增生
B.肉芽肿形成
C.小血管增生
D.单核、淋巴细胞浸润
E.肺泡上皮增生 B
结核性肉芽肿中的多核巨细胞主要来源于
A. 纤维母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肥大细胞
D.单核细胞
E.浆细胞 D
结核性肉芽肿不具有的成分是
A. Langhans巨细胞
B.类上皮细胞
C.纤维素样坏死
D.淋巴细胞
E.纤维母细胞 C
伤寒小结中的伤寒细胞来源于
A.中性白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酸粒细胞 B
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炎是
A.结核性肉芽肿
B.麻风性肉芽肿
C.梅毒树胶肿
D.结节病
E.伤寒肉芽肿 D
多项选择题
炎症的变质性病变包括
A. 细胞水肿
B. 纤维素样坏死
C. 脂肪变性
D. 干酪样坏死
E. 液化性坏死ABCDE 炎症时,引起发热的原因有
A. IL-1
B. TNF
C. 前列腺素E
D. 外源性致热源
E. 病毒ABCDE 不符合
...炎症局部反应的描述是
A. 局部发红是淤血的结果
B. 局部肿胀是漏出液所致
C. 局部疼痛是渗出物刺激末梢神经所致
D. 局部发热是血流增加、代谢增强所致
E. 功能障碍是实质细胞变质、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因素引起AB
符合炎症性增生的描述是
A. 实质细胞增生
B. 纤维组织增生
C. 毛细血管增生
D. 神经纤维增生
E. 淋巴组织增生ABCE 发生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有
A. 细菌性痢疾
B. 伤寒
C. 副伤寒
D. 阑尾炎
E. 大叶性肺炎BC
符合炎症的描述包括
A. 炎症过程既有损伤,又有修复
B. 变质渗出和增生是基本病变
C. 变质是炎症的标志
D. 血管反应是渗出的基础
E. 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病ABDE 可以引起炎症的因素包括
A. 紫外线
B. 酒精
C. 支原体
D. 霉菌
E. 尿素ABCDE 炎症时可以游出血管外的细胞有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粒细胞
C. 红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淋巴细胞ABDE 白细细胞渗出过程包括
A. 附壁
B. 阳性趋化作用
C. 游出
D. 粘着
E. 靠边ABCDE 符合炎症浸润细胞的描述是
A. 病毒性肝炎以浆细胞为主
B. 伤寒病以巨噬细胞为主
C. 急性血吸虫卵结节以中性白细胞为主
D. 结核结节以Langhens巨细胞为主
E. 脓肿以中性粒细胞为主BE
在炎症中,巨噬细胞的功能包括
A. 搬运、吸收坏死组织
B. 刺激纤维组织增生
C. 吞噬杀灭病原体
D. 形成炎性肉芽肿
E. 参与免疫反应ABCDE
在炎症中,巨噬细胞可转化为
A. 类上皮细胞
B. 伤寒细胞
C. 异物巨细胞
D. 泡沫细胞
E. Langhans细胞ABCDE 组胺主要存在于
A. 中性粒细胞
B. 肥大细胞
C. 嗜碱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血小板BCE 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有
A. PG
B. C5a
C. 缓激肽
D. 白细胞三烯B4
E. TNF ABDE 具有组织损伤作用的物质有
A. 氧自由基
B. 缓激肽
C. 溶酶体酶
D. 白细胞三烯B4
E. TNF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