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 第一章 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原则和作用 宋瑜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礼仪教材第一章——礼仪概说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进展(商)第二节礼仪的差不多内涵一、什么是礼仪所谓礼仪,确实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它包含了礼貌、礼节的全部内容。
二、礼仪的差不多内涵(一)古代礼仪内涵1、礼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礼记》说:“人之因此为人者,礼义也。
”意思是说,人与动物的区别确实是人明白礼而动物不明白。
又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乎!”意思是鹦鹉、猩猩尽管会学人说话,但因为它们不明白得礼,也只能确实是会说话的禽兽。
假如人不知礼,不也跟禽兽一样吗?2、礼是对人性的合理约束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但不能率性而为,现在天我快乐就跟大伙儿说话,不快乐就拉下脸来不理人家;心情好就对客户态度好些,动气了就把不满全撒到客户身上。
《礼记》中有句话说的专门好,叫作“发乎情,止乎礼义。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许许多多的诱惑,更需用礼来自觉的约束性情中的弱点。
3、礼仪是“质”与“文”的结合“礼仪”实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内在的“质”(内涵)和外在的“文”(纹,即修饰,仪式),礼仪是“礼质”与“礼文”的结合。
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意思是说,纯朴胜过文雅就显得的粗野,文雅胜过纯朴就显得做作,文质相得益彰,才是君子应有的风范。
假如天热了就坦胸露背,累了就把鞋子脱下把腿架到桌子上,餐桌上狼吞虎咽,领导会议讲话你大声接打手机,越级行事,报复下级,口无遮拦,飞短流长,等等,这些所谓的“纯朴”,实为粗俗失礼。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够看出一个人素养的高低和文化层次的深浅!正是——小节之处见精神,言谈举止是文化,慧于中而秀于外,内外兼修方为美。
(二)现代礼仪内涵三、礼仪内涵的本质:德与敬德是礼的灵魂,敬是礼的核心。
第一,礼是符合道德的行为规范。
古代礼仪中,将仁义道德视为礼的核心要素,人们的思想行为受道德的约规,从而自觉的将遵守礼仪当作一种高尚的修养和情操,并给予其法理性;现代礼仪亦如此,如遵时守约、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
礼仪的特性作用与原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礼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涉及到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态度、礼貌用语、行为礼节等方面。
它的作用远远超越了表面的礼貌,而是为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本文将探讨礼仪的特性、作用以及遵循的原则。
一、礼仪的特性1. 美感性: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表达美感的方式。
合适的仪态和表情,得体的穿着和仪容,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传递出一种和谐、秩序的感觉。
2. 通用性:礼仪准则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原则却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待人宽容等基本礼仪要求是普遍适用的。
3. 温和性:礼仪强调的是用温和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而不是通过冲突和争吵解决问题。
温和的交往方式可以降低矛盾激化的可能性,促进关系的良好发展。
二、礼仪的作用1. 促进沟通:礼仪规范确保了人们在交流中能够相互理解和接受。
在正式场合,遵循礼仪规范会使交流更加高效,避免误会和不必要的纷争。
礼貌待人、倾听他人等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2. 构建信任:遵守礼仪规范可以树立个人的信誉和声誉。
人们通常更倾向于与那些礼貌、正直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礼仪的遵守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从而建立了信任基础。
3.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规范使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有了更明确的行为准则,不仅让人们知道如何得体地行动,还能够减少冲突和混乱。
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凝聚社会共识。
三、礼仪的原则1. 尊重他人:礼仪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尊重他人。
无论对待谁,我们都应该尊重其权利、成就和感受。
尊重他人的意见、习俗和信仰是实施礼仪的基本前提。
2. 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也决定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形象。
细心留意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并主动提供帮助和关心。
注重细节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关心。
3. 真实可信:真诚和可信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
遵循礼仪要求不仅仅是表面的应付,更应该出于内心的真正尊重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