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普通心理学》:注意品质及其影响因素•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注意广度的问题。
1830年,心理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这方面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
如果把石子儿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一样多。
通过速示器进行的研究表明,成人在1/10秒内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的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
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职业都需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如图7-1所示,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比大小不一、排列无序的对象更容易清晰把握。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用速示器呈现一些英文字母,其中有些存在书写错误,要求一组学生在短时间内判断哪些字母书写有误,并报告字母的数量;要求另一组学生报告所有字母的数量。
结果,前者知觉到的字母数量要比后者少得多。
可见,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度会大大缩小。
3.个体的知识经验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专业素养深厚的人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专业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理解。
我们知道,围棋高手扫视一下棋盘,就能把握双方的形势和局面变化,这就借助了良好的注意广度;一个初学者由于经验欠缺,就只能一部分一部分来关注棋势。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心理学知识点: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在历年的考试中是常见的重要考点,主要以客观题考察为主,同时,也会在一些案例题中涉及,这里主要针对注意品质的易混淆知识点,帮助各位备考的同学理解。
接下来就带领大家一同来梳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注意根据有无目的,需不需要意志努力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共有四点: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范围注意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3.个体的知识经验例:甲同学可以做到一目十行,而乙同学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阅读。
甲在一瞬间看到的数目比乙的多,说明甲注意的范围也就是注意的广度比乙大。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可称“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主体的精神状态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例:甲同学在一节课45分钟内,能够集中注意力30分钟,乙同学能够集中注意力20分钟。
此时,甲注意持续时间比乙长,说明甲注意的稳定性也就是持久性比乙强。
(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例:甲同学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此时他将注意力同时放在了听课和记笔记两件事情上,就是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3.明确的信号提示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例:课间,甲同学全神贯注的在下象棋,铃声一响,就将注意力放在了放在了课堂上。
简述注意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1 什么是注意力品质?注意力品质指的是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的注意力状态,包括注意力的强度、持续时间、广度、转移和控制等方面。
不同的注意力品质在不同情境和任务下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2 注意力品质的种类(1)选择性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是指人在信息处理时,主动把其他不相关信息的干扰排除在外,集中关注所需要的信息。
选择性注意力品质好的人更易于解决复杂任务。
(2)分散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是指人在处理信息时,即使存在干扰因素,也能够同时关注多种信息。
分散注意力品质好的人具有较好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3)细节注意力细节注意力是指对细节的关注程度。
细节注意力品质好的人详细、全面理解和记忆信息能力强,但容易忽略整体情境。
(4)注意力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指人能够在处理一个任务时,快速、灵活地将注意力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上。
注意力转移品质好的人适应能力强,适合处理灵活性强的任务。
3 影响注意力品质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注意力品质影响较大,注意力品质好的父母的孩子注意力品质也很可能很好。
(2)环境因素环境对注意力品质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交环境等方面。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注重注意力的培养。
(3)健康因素睡眠质量、营养、锻炼等都会影响注意力品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尤其需要注意健康因素的保障。
(4)心理因素情绪、焦虑、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注意力品质,需要通过心理调节等方式进行调整。
4 注意力品质的培养(1)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增加睡眠时间。
(2)多运动、活动身体,增强体力并缓解焦虑情绪。
(3)多接触新鲜事物,拓宽视野,培养分散注意力。
(4)逐步增加复杂度,提高任务难度,增强选择性注意力和注意力转移能力。
总而言之,注意力是对个体至关重要的认知能力,不同的注意力品质会影响到认知、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培养和调节方式,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品质,促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表现。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到特征:指向性、集中性三、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四、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化五、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到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③个体的知只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主体的精神状态③主体的意志力水平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
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学运算。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①同时进行的凡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凡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例如,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②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③明确的信号提示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了解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2.掌握注意的规律、注意分散的防止、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3、.掌握注意的品质及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注意概述二、什么是注意( 一 ) 注意的概念定义: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三、注意的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
(一)注意的指向性:定义:~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二)注意的集中性:1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2、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3 、注意与心理过程( 1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它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没有心理活动就谈不上有注意。
( 2 )注意贯穿到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没有注意就没有心理活动。
注意与心理过程是谁也离不开谁,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略讲)(二)注意的外部表现1 、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 、无关动作的停止。
3 、出现生理性变化。
(如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内部的心理活动状况,但要慎重,还应根据学生平时的一贯表现来综合分析判断。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略讲)1. 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2. 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3. 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节注意的种类、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一、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的目的性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1注意的广度(1)注意的广度的概念注意的广度也称为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平时说的“一目十行指的就是注意的广度。
(2)影响注意的广度的因素①知觉对象的特点。
在知觉任务相同的情况下,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广度会有一定的变化。
研究表明,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广度也就越大。
②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同样的知觉对象,由于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的不同,注意的广度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如果知觉活动的任务多,注意广度就小;知觉活动的任务少,注意广度就大。
个人知识经验丰富,注意广度就大;知识经验贫乏,注意广度就小。
2.注意的稳定性(1)注意的稳定性的概念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2)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①对象本身的特点。
在注意任务相同的情况下,刺激物的复杂性和活动性会影响注意稳定性。
注意对象内容复杂多样,注意容易稳定;注意对象内容单调乏味,注意难以稳定。
在一定范围内,注意的稳定性程度随注意对象复杂性的增加而提高。
人对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能保持稳定的注意。
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有利于注意的稳定。
③人的主观状态。
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就易于注意稳定。
反之,则不易于注意稳定。
注意的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
意志坚强、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有较好的注意稳定性。
意志薄弱又不善于自我调控的人,则容易受到干扰,注意稳定性较差。
(3)注意的起伏与注意的分散①注意的起伏。
人的注意不可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刺激,注意起伏的周期是不同的,声音刺激的周期最长,其次是视觉刺激,而触觉刺激的周期最短。
②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注意力的四种品质注意力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1、注意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
也就是听课质量;例如当孩子在听课时大部分时间处在“溜号"状态或者偶尔会出现“溜号”状态.导致孩子知识断点比较多,直接影响听课质量。
2、注意的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有多大,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研究表明,在一秒钟内,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6相互间联系的字母,5—7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3-4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几何图形。
当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注意广度。
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广度要比成年人小。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及不断地有意识训练,注意广度会不断得到提高。
3、注意的分配性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动当中。
比如,孩子能够一边看书,一边记录书中的精彩语言;你能够一边炒菜,一边听新闻。
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关注。
如果要求自己什么都注意,那最终可能什么东西都注意不到.但是,在注意的目标熟悉或不是很复杂时,却可以同时注意一个或几个目标,并且不忽略任何一个目标。
能否做到这一点,还和注意力能够持续的时间有关,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逐渐培养有效注意力的能力。
4、注意的转移性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
注意力转移的速度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也是快速加工信息形成判断的基本保证。
例如,在孩子看完一个有趣的片子后,让隔壁的姐姐给孩子来讲解数学的解题思路,如果孩子能迅速地把注意力从片子中转到解题当中,孩子的注意转移性就不错。
注意力集中和转移注意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孩子每天都在这两种状态下学习或生活,每天要上好多节课,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
上语文课的时候全神贯注,上数学课时无法让注意力从语文课转移到数学课上,那么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伴随着心理过程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1.注意具有指向性2.注意具有集中性3.注意具有稳定性4.注意具有分配性5.注意具有转移性6.注意具有无意性7.注意具有有意后,在活动中就表现出它与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联系,就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
如果不能巩固这些联系,不能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建立起联系,那么就会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失去联系。
二、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个人方面的原因:年龄特征、生活经验、认识活动水平、情绪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
外部条件的原因:活动的目的任务、学习材料的性质、作业难度的高低、工作的环境条件等。
注意的特点1.注意具有指向性2.注意具有集中性3.注意具有稳定性4.注意具有分配性5.注意具有转移性6.注意具有无意性7.注意具有有意后,在活动中就表现出它与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联系,就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
如果不能巩固这些联系,不能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建立起联系,那么就会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失去联系。
二、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个人方面的原因:年龄特征、生活经验、认识活动水平、情绪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
外部条件的原因:活动的目的任务、学习材料的性质、作业难度的高低、工作的环境条件等。
教育和训练方面的原因:教师讲课速度太快、教学过于分散、缺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教育等。
一、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对客观事物及其内容的选择上的指向和集中的程度,即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对象的感知觉的数量,包括空间广度和时间广度两个方面。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长期的保持在某一事物上的品质。
(3)注意的分配——对客观事物的多种感知觉的相互干扰或同时对几个对象的感知觉的相互干扰的抑制能力。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第一。
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品质。
第二,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其一。
注意范围的大小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知觉对象愈相似排列愈集中或有规则注意范围也就越大,反之注意范围则愈小。
其二。
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阅读同一篇文章,担任编辑任务的人与从事校对工作的人注意范围就不一样。
前者较大,后者较小。
其三。
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广度。
经验越多,知识越广,九月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来感知。
二,注意稳定性。
第一,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品质。
第二,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其一。
一个人的注意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很短。
其二,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当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把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
其三,个人的主观状态也影响注意稳定性。
三,注意分配。
第一。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这就是所谓的一心不能二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叫注意的分配。
它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和任务上的注意品质。
第二,注意分配的条件。
其一。
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她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
如听课,记笔记。
其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各种活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巩固联系,只要感知对象的一部分,就可以把全部对象反映出来。
做到注意可以在其中活动上迅速的更迭,即所谓轮流注意。
比如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既做到按讲稿讲课,又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同时还可以板书和掌握好时间。
其三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这些高频考点,你都记住了吗?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了,留给大家复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同学们是否焦头烂额,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呢?尤其是心理那个小妖精,简直是折磨人的一个好手。
不知道怎么才能降服这个磨人精的的同学看这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礼呦~~~~一、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2.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3. 注意的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因素;活动目的与组织二、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1. 记忆的分类: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2. 遗忘的规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指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的态度4. 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三、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认识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2)问题表征的方式(3)思维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与情绪状态(6)酝酿效应与原型启发四、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到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三、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化
五、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到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③个体的知只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主体的精神状态③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
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
甚至一心多用”。
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学运算。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①同时进行的凡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凡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例如,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②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③明确的信号提示
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