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之:东汉辞赋、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386.50 KB
- 文档页数:35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将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线索、各阶段文学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过程。
大致来说,各历史阶段文学史课程的知识要点如下:1、先秦文学:上古歌谣、上古神话,诗经、屈原和楚辞,《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2、秦汉文学:秦及两汉散文,两汉辞赋,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太康诗坛、玄言诗、陶渊明、元嘉诗歌、永明体、宫体诗,志怪志人小说,六朝辞赋与骈文。
4、隋唐五代文学: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盛唐诗人群体、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古文运动,唐传奇,花间词人、南唐词人。
5、宋金辽文学: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江西诗派、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柳永与北宋词风的演变、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与辛派词人、姜夔与宋末词坛。
6、元代文学:关汉卿等元曲四大家及其创作、郑光祖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高明与南戏,元散曲,元代诗文。
7、明代文学: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明代诗文。
8、清代文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清初诗文、清中叶诗文。
9、近代文学:黄遵宪、顾炎武、王夫之的诗歌、近代小说、近代的文学批评(梁启超、王国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除了完成以上基本知识点的教学外,我们还特别强调对学生人格的教育,理想的启迪,思想情感的陶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强调学生健康、完善的审美理念的教育,这些充分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优秀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之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实现古今衔接,承传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历史与现实、指导人生的最现实意义,这是我们这门课程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
第三章 汉代辞赋 理解: ①汉赋发展脉络。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是赋体⽂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 ②汉赋溯源。
赋是⼀种特殊⽂体,从形式上看,它⾮诗⾮⽂,⽽⼜具有诗、⽂的不少特点,是诗、⽂的综合体。
《诗经》、楚辞、先秦散⽂,都是孕育赋的源泉。
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它们抒情、说理⽐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的《赋篇》。
第⼀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简单运⽤: 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是汉代第⼀位卓有成就的辞赋作家。
他的骚体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如《吊屈原赋》。
⼆、在表现⽅法⽅⾯,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如《旱云赋》(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时代、政治和⼈⽣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
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溶⼊时代新的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则⽐较质朴少致。
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②枚乘开创⼤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枚乘对汉代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今存赋作《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标志着他开创⼤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七发》在以下⼏⽅⾯体现了汉⼤赋的基本特点: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风。
如“曲江观涛”⼀段摹写江涛的汹涌澎湃,铺叙夸饰,排⽐譬喻,富丽⽽细致。
⼆、完全失去了作者的⾃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不同于贾谊的质朴⽆华。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赋这种全新的⽂体正式登上了汉代⽂坛。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练习题库(填空题)1. 《》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
2.《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共60篇);(共64篇);(共3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3. 的《》被称为“骈体初祖”。
堪称碑铭之祖。
4.贾谊散文58篇,收录于《》,其《》是总结秦亡教训的名篇;《》则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从“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等九个方面指陈了社会现时危机和潜在隐患。
5.晁错的政论文以《》为代表, 上承贾谊《》,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6.《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致门客编成,原称《》,思想上以为主而杂有孔、墨、申、韩之说,艺术上带有鲜明的色彩。
7.刘向的《》、《》二书是采集群书轶闻琐事编录而成,上承《韩非子》的《内、外储说》、《说林》之体,下开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
8.以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章和桓宽的《》为代表,西汉中期的散文出现追求对偶工整的趋向。
9.西汉时期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著名作品如邹阳的《》、枚乘的《》、的《报任安书》、的《报孙会宗书》等。
10.《史记》原名《》,鲁迅称它是“,”(《汉文学史纲要》)1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
”12.《史记》为体通史,全书由十二、十、八、三十、七十组成。
13.列举《史记》十二本纪的篇名:《》、《》、《》、《》、《》、《》、《》、《》、《》、《》、《》、《》。
14.列举《史记》八书的篇名:《》、《》、《》、《》、《》、《》、《》、《》。
15.《史记》的世家传述的是的历史;列传是的传记。
16.《史记》中孔子传、陈涉传属;汉代功臣传记列入世家的有《》、《》、《》、《》《》。
17.《史记》中为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设立的类传有《》、《》、《》、《》等(任举四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秦汉散文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
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
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
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
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
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
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东汉散文知识点总结一、时代背景东汉散文产生于东汉时期,东汉王朝自25年建立,延续至220年结束。
祖氏宗族世卿世家的新兴士大夫,以及一些源远流长的旧族豪强,官宦世家、学士门第,新旧交替,社会阶层对比尖锐,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新增异变,文风也同步出现变迁。
二、文学特点1. 多样性东汉散文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包括散文、辞赋、文章等形式。
在内容上,东汉散文作品既包括了关于政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作品,也包括了描写风景、抒发感情、吟咏自然的作品。
形式上,东汉散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有志怀抒情、议论辩证、描写记载、赋诗文章等等。
2. 崇尚自然在东汉时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散文作家们崇尚自然,讴歌山水风物,提倡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3. 抒发感情东汉散文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如《阿房宫赋》、《出师表》等作品,均以真挚的情感,真实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深入人心。
4. 辞赋之美东汉散文中辞赋的运用十分广泛,形成了东汉散文独特的写作风格,使得散文具有了浓厚的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
三、代表作品1. 《阿房宫赋》作者:司马相如内容:描写了秦始皇的阿房宫的奢华壮观,反衬了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痛苦和不满。
2.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内容:表达了作者诸葛亮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刘备的忠诚,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政治理想和家国情怀。
3. 《沉香令》作者:刘植内容: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兰沉香的美丽画面,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四、影响和意义东汉散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文学成就,也为后代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创作素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对东汉散文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通过对东汉散文的内容、形式、代表作品以及影响和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东汉散文的特点和价值。
对于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深入了解东汉散文,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成就。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
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
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文学绪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第一章先秦文学1、古代神话a神话: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b神话的性质:1、神话都是想像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c神话的起源1、劳动起源说。
2、宗教起源说。
d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e中国神话的内容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f中国神话的特征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
汉代散文知识点总结一、汉代散文的发展历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散文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
从秦汉之际开始,文学开始由楚辞和古文逐渐转向汉赋和汉赋体散文。
汉代散文经历了初期的探索与形成、中期的繁荣与发展以及后期的衰落与消亡。
汉代散文的发展与演变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汉代散文的特点1. 主题广泛:汉代散文的题材丰富多样,涉及政治、文化、风俗、自然、人情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
2. 对象多样:汉代散文既有以宫廷文人为代表的宫廷散文,也有以田园隐士为代表的田园散文,同时还有商旅游历等形式多样的散文。
3. 文体灵活:汉代散文不拘泥于形式,既有辞赋性质的高古派散文,也有平实自然的叙事性散文,其文体多样,风格各异。
4. 情感真挚:汉代散文注重真情流露,真挚、朴实、直接,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
5. 文笔优美:汉代散文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生动的描写著称,自然流畅,意境深远。
三、汉代散文代表作及其特点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的一部较为重要的百科全书体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散文,涵盖了政治、军事、礼仪等各类内容,对后世学习汉代散文具有重要意义。
2.《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歌集,其中除了诗歌外,还包含较多的散文形式。
其散文表现出了浓烈的个性特色与高度的艺术成就。
3.《汉书》:《汉书》是东汉时期司马迁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优美的文学语言著称,其中汉代散文也有较为丰富表现。
4.《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汉代散文,多为随笔杂记形式,对研究汉代散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四、汉代散文的影响汉代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借鉴,而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散文的创作风格和文学理念延续至今,仍然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五、汉代散文的价值和意义汉代散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宏大的史诗气质、优美的艺术语言,为中国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辞赋发展史_辞赋辞赋发展史下面是有关辞赋发展史的内容: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样式之一。
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赋即铺陈之意,以铺采摛文直书其事为特点。
两者都兼有韵文和散文的性质,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独特文体。
结构宏大,辞藻华丽,讲究文采、韵律,常用夸张、铺陈的手法。
辞赋,是赋的别称。
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鲁南辞赋滥觞于骚,盛于汉,世称汉赋。
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辞赋,后来转为诗文之总称,理由:⒈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
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而已。
余尝谓《渔父》,及楚人《以弋说襄王》,宋玉《对王问遗行》,皆设辞无事实,皆辞赋余耳。
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
汉世校书有《辞赋略》,其所列者甚当。
⒉清吴曾祺《文体刍言》:辞赋类,辞为文体之名,犹之论也,盖语言之别称,惟论则质言之辞,则少文矣。
故《左传》称子产有辞是也,而后之文体,亦由此而分。
曾氏每以无韵者入之论著类,中华辞赋以有韵者入之辞赋类,即其义也。
春秋以后,惟楚人最工此体,故谓之楚辞。
⒊《汉书·王褒传》: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
⒋《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年十岁余,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⒌晋左思《咏史诗》: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⒍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
赋演变: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赋篇》,由铺陈到以赋为称的肇始。
《左传》里面多有某人赋某篇的记载。
赋是诵说的意思,不指文体。
《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周礼·春秋宗伯·大师》中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之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据郑玄的注解,陶渊明辞赋赋是铺的意思,即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不指文体。
汉代辞赋知识点归纳总结汉代辞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代辞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本文将归纳总结汉代辞赋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这一古代文学形式的精髓。
一、汉代辞赋的起源与发展汉代辞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赋,但在汉代达到了巅峰。
在汉初,辞赋主要通过散文的形式来表达,到了汉武帝时期,辞赋逐渐独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自汉武帝时期以后,辞赋的创作曲高亢多变,体现了汉代文人的理想和情感。
二、汉代辞赋的主题与题材汉代辞赋的主题和题材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以归为七类:赞颂功绩、感叹人生、道德感悟、仕途得失、乡土田园、怀古忧国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些主题和题材体现了汉代社会的现实和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三、汉代辞赋的艺术特点1. 雄浑豪放:汉代辞赋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而著称,表现了汉代文人对于壮丽气象和豪情壮志的追求。
2. 形象生动:汉代辞赋通过形象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情感和思想,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3. 艳丽夺目:汉代辞赋在修辞手法上崇尚夸张和夺目的表达,通过形容词和修饰语的使用,营造出绚烂多彩的意象。
4. 思想深刻:汉代辞赋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索。
四、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品1. 《离骚》:这是屈原创作的一篇辞赋,被誉为汉代辞赋的典范之作。
《离骚》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辞章之美,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范本。
2. 《九辩》:这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之一,以巧妙的修辞和深刻的思想闻名于世。
3. 《吊屈原》:这是贾谊为纪念屈原而创作的辞赋,以其悲壮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赏。
五、汉代辞赋在后世的影响汉代辞赋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豪放、雄浑的风格对唐宋辞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被不断传承和发展。
汉代辞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16.“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沭猴而冠”出自《》。
Copyright © 2000-2010.Huaxia Dadi Distance Learning Service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华夏大地教育网版权所有1 第二编 秦汉文学重点:1、《史记》成书的原因、内容、体例、艺术特色,思想内涵。
2、汉代辞赋的形成阶段、主要作家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4、汉乐府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一章 秦汉散文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
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一、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
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
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
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文采不足。
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从远古时代到秦朝统一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散文等。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作者多为佚名。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代表了先秦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汉代文学汉代文学是指西汉至东汉时期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辞赋、散文、诗歌等。
•辞赋:以西汉司马相如、东汉班固等人为代表,辞赋成为汉代文学的重要体裁。
•散文: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汉代散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诗歌:以《乐府诗集》为代表,收录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如《江南曲》、《长歌行》等。
3.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文学理论得到发展。
•诗歌:以曹操、曹植、陶渊明、谢灵运等人为代表,诗歌创作呈现出多元风貌。
•散文: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为代表,散文创作丰富了表现手法。
4.唐代文学唐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以诗歌最为突出,有“诗唐”之称。
•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传颂千古,如《春望》、《将进酒》、《相思》等。
•文学理论: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词最为突出,诗歌、散文也有很高成就。
•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如梦令》等。
•诗歌:宋代诗歌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在现实主义方面有所发展,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6.元明清文学元明清文学以小说、戏剧最为突出,诗歌、散文也有较高成就。
•小说: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戏剧:以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等为代表,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