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词赋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85
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游国恩版主编: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共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次:1963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2029 BC-256 BC)1. 上古文学(文学艺术的起源、古代神话)2.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关于诗经、雅颂、国风、地位和影响)3. 先秦历史散文(殷商至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影响)4.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影响)5.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楚辞名称和来源、屈原生平和作品、离骚、其他、影响、宋玉)第二编:秦汉文学(221 BC-23 AD)1. 秦及西汉前期散文,辞赋(秦代文学、贾谊和汉初散文、枚乘、司马相如)2. 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生平,著作、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地位,)3. 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辞赋(西汉后期、班固汉书及东汉散文、王充、张衡和东汉抒情小赋)4. 汉代乐府民歌(关于乐府、思想性、艺术性、孔雀东南飞、影响、民谣)5.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起源、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220 AD-581 AD)1. 建安和正始文学(曹操、曹丕、建安七子与蔡琰、曹植、阮籍、嵇康)2. 西晋文学(傅玄、张华、陆机、潘岳、张协、左思、刘琨、郭璞)3. 陶渊明(时代与生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影响)4.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北朝乐府民歌、影响)5.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和山水诗、鲍照和七言诗、谢朓和新体诗、梁陈诗人和宫体诗、庾信)6.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骈文、散文)7.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溯源、志怪小说、轶事小说)8.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曹丕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锺嵘诗品及萧统文选)第二册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581-907)1. 隋及初唐诗歌(隋代诗歌、从上官仪到沈佺期和宋之问、王绩和四杰、陈子昂)2.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3.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4.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生平和思想、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5.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平和思想、诗歌的思想性、诗歌的艺术性、地位和影响)6. 中唐前期诗人(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李益)7.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白居易诗论和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8.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9. 中唐其他诗人(韩愈、孟郊、贾岛、刘禹锡、柳宗元、李贺)10. 晚唐文学(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韦庄、司空图)11. 唐代传奇(唐代传奇兴起的原因、思想与艺术、地位和影响)12. 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变文、俗赋、话本、词文、民间歌谣)13. 晚唐五代词(词的起源、发展和民间词、温庭筠和花间派、李煜及南唐词人)第三册第五编:宋代文学 (960-1279)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西昆派和宋初诗文、欧阳修和诗文革新运动、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2. 北宋前期的词(晏殊、欧阳修、柳永)3. 苏轼(生平和思想、文论和散文、诗和词、影响)4. 北宋后期的诗词(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秦观、周邦彦)5. 南宋前期文学(李清照、张孝祥、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散文家)6.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7. 爱国词人辛弃疾(生平、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辛派词人)8. 南宋后期文学(姜夔、四灵,江湖诗人、朱熹、严羽、文天祥和宋末爱国诗人)9. 话本和宋代民间歌谣10. 辽金文学(辽金文学的发展、元好问、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编:元代文学(1271-1368)1. 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戏曲、元杂剧、元前期剧坛)2.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生平和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3. 西厢记(王实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4. 白仁甫、马致远5. 元前期杂剧其他作家和作品(康进之、高文秀、纪君祥、尚仲贤、杨显之、石君宝等)6. 元后期杂剧(杂剧南移及其衰微、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7. 元末南戏(南戏兴起、高明的琵琶记、拜月亭)8. 元散曲和民间歌谣9. 元代诗文(刘因和前期诗文、虞集和中期诗文、王冕、杨维桢和后期诗文)第四册第七编:明代文学 (1368-1636)1. 三国演义(章回小说的产生、成书过程和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2. 水浒传(成书过程和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3. 明前期诗文(宋濂、刘基、高启、台阁体、茶陵诗派)4. 明代的戏剧(明初到中戏剧、昆腔、浣纱记、鸣凤记、沈璟和吴江派、徐渭)5. 汤显祖(生平、牡丹亭、其他剧作、东郭记、红梅记)6. 西游记(成书过程和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7. 金瓶梅及明中叶后其他长篇小说(金瓶梅、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8. 明代的拟话本(冯梦龙与三言、二拍)9. 明代散曲和民歌(王磐、冯惟敏、民歌)10. 明中叶后的诗文(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归有光和唐宋派、李贽、公安派、竟陵派、爱国作家)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 (1636-1911)1. 清初诗文词(顾炎武等爱国作家、清初的诗派和诗人、清初的词派和词人)2. 清初戏曲作家(李玉、清忠谱、尤侗、李渔及其戏曲理论)3. 洪升和长生殿(生平和作品、长生殿故事的继承和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4. 孔尚任和桃花扇(生平和作品、内容和成就、昆曲衰落期的传奇和杂剧作家)5. 聊斋志异(蒲松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其后的文言短篇)6. 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醒世姻缘传、镜花缘)7. 儒林外史(吴敬梓、思想内容、艺术成就)8. 红楼梦(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影响)9. 弹词鼓词和民间歌曲10. 清中叶的诗文(乾嘉间的诗派和诗人、桐城派、江中及其他骈文家)第九编: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 (1911-1949)1. 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龚自珍、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诗文、古曲小说的衰落)2.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诗文(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宋诗派)3.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小说(新阶段、李伯元、吴趼人、老残游记)4.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章炳麟、秋瑾,柳亚子和南社诗人、孽海花)5. 近代戏曲(地方戏和京剧、传奇、杂剧、乱弹剧本、戏剧革新及话剧萌芽)6. 近代民间文学(民间歌谣、传说故事)。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这一部分认真看,了解秦汉文学的大致概况)一、秦代文学(一)《吕氏春秋》(二)李斯二、西汉文学(一)散文1.政论散文:贾谊、晁错2.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3.叙事散文:刘向《新序》、《说苑》4.抒情散文:司马迁《报任安书》(二)辞赋: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杨雄(三)乐府诗歌三、东汉文学(一)散文:1.论辩散文:王充《论衡》2.历史散文:班固《汉书》、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3.政论散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二)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三)诗歌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第一章西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西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一、《吕氏春秋》(一)组织编纂者:吕不韦(二)杂家著作。
(三)文学特征:寓言故事丰富多彩。
二、李斯:秦代唯一的一个文学家。
(一)《谏逐客书》(《上疏谏逐客》):铺排、对比。
(二)秦刻石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一、贾谊(一)生平(二)散文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三)散文创作特点:1.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2.铺排渲染。
二、晁错(一)生平(二)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上书言兵事》、《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三)散文创作特点: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2.具有纵横风气。
三、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第三节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一、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二、董仲舒(一)生平(二)对西汉中后期散文创作的影响(三)主要作品:《春秋繁露》(四)文章特点:三、刘向(一)生平(二)《战国策叙录》的特点:内容、文学特征(三)《新序》、《说苑》的文学特征四、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五、杨恽《报孙会宗书》的特点六、桓宽《盐铁论》第四节东汉散文的演变一、东汉散文发展大势二、桓谭文章的特点三、王充散文的创作特点四、王符文章的特点五、仲长统散文的创作特点六、冯衍散文的特点七、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一、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生平(二)《史记》的编撰体例: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三)《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精湛的剪裁功夫。
中国古代⽂学史——秦汉(汉代论说散⽂、《史记》、《汉书》、汉赋、汉代诗歌)⽬录2021年末,西安疫情,全市隔离在家。
利⽤这个机会,捡起来⾃⼰的⽂学修养吧,再⽴⼀个flag!为了督促⾃⼰,准备更新发布时间。
但⼀年前的笔记不允许更新时间,因此只能重新发布了。
其实⽬前已经看到两晋南北朝⽂学了,但苦于没有时间,⼀直没有整理。
倒不是没有⼀点点空闲,⽽是空闲时间都在摸鱼。
或许艰难的⼈⽣逆旅中,更需要⽂学⾷粮的⽀撑。
⽴⼀个flag,我要在闲暇时间开始整理秦汉部分了。
秦汉⽂学总论所谓秦汉⽂学,其实主要是两汉⽂学。
秦朝历时短暂,且⼜实⾏了严酷的⽂化专制朝历时短暂,且⼜实⾏了严酷的⽂化专制(法家排斥⽂学),导致了⽂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导致了⽂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可⾔。
秦代⽂学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的《吕⽒春秋吕⽒春秋》成书成书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的范畴。
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的范畴。
李斯作有《论督责》和《狱中上书》。
秦始皇到四处巡视,每到⼀处⽴碑刻⽯,故李斯还有为秦朝歌功颂德的碑刻⽂章。
注:李斯最有名的著作《谏逐客书》是战国时期写的,不属于秦代⽂学。
谏逐客书⾂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于晋。
此五⼦者,不产于秦,⽽穆公⽤之,并国⼆⼗,遂霸西戎。
孝公⽤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今治强。
惠王⽤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不内,疏⼠⽽不⽤,是使国⽆富利之实,⽽秦⽆强⼤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之⽟,有随和之宝,垂明⽉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