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人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说书人【学习目标】1.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饱含的真挚情感。
2.了解师陀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3.品鉴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习过程】导入语:“说”——是一门技艺,是一种方式,说的是古今轶事,说的是忠勇贤良。
“书”——是落墨成香,是聚页为章,是台上惊堂的木,是历史沉积的石。
“人”——是心酸的人,是苦命的人,撇是行江湖的腿,捺是讨生活的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一起聆听他诉说沧桑。
活动一:初读感知知人论世1.识作者师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河南祝县人。
1937年由著名作家杨振声、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巴金等人组成了《大公报》文艺奖金评选委员会,最终评出三部获奖文学作品:芦焚的短篇小说集《谷》、曹禺的《日出》与何其芳的《画梦录》。
建国前文学评奖甚少,故此这三部作品的获奖备受文学界的瞩目,师陀也因此而一举成名。
2012年,师陀的小说《邮差先生》被选为当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中文学类阅读文本。
其小说少有惊险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常呈现出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2.知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选自师陀最负盛名的小说集《果园城记》。
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以凄凉而温柔的抒情笔调,写了一小城市(果园城)的历史及各种小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个城市也成了当时中国社会停顿和倒退的缩影。
3.解文题“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
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
从广义上说,它还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是平民大众喜爱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而“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一类人。
4、整体感知,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城市的说书人潦倒一生、凄然死去的故事,饱含了作者对其深深的感情。
活动二:品读感悟鉴赏切磋(一)细味方见精彩,试从文中圈画出精彩的细节或令你的感动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
说书人教学设计引言:说书人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讲述故事、传递知识和观点来吸引观众。
在现代教育中,说书人技巧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说书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一、选择故事说书人教学的核心是故事。
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应具有吸引人的情节,有趣的人物角色和深刻的主题。
故事可以来自于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科学发现等各个领域。
在选择故事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来确定故事的难度和内容。
二、准备故事材料在设计说书人教学时,故事材料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故事材料可以是书籍、绘本、故事图片等。
为了提高故事的吸引力,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故事内容。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否则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培养说书人技巧说书人的技巧对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说书人应具备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和感染力。
他们应该能够运用声音、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说书人还应该善于把握故事的节奏,灵活运用语速和语调,以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在培养说书人技巧时,教师可以提供讲故事的训练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说故事的活动中来。
四、设计教学活动除了讲故事之外,教学活动也是说书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故事中的情节、角色、主题等方面。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手工制作、绘画或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探索故事的更多内容。
五、评估学习效果评估学习效果对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思考的逻辑性、合作的能力等。
通过评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说书人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与故事相关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说书人》教案主备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并概括《说书人》中“说书人”的特征,理解说书人形象的卑贱和可爱。
2、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城的意蕴。
3、了解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城的意蕴。
2、了解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解题“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
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
从广义上说,它还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人。
2、播放视频单田芳大师的《三英战吕布》(约2分半钟)【点评】听地我是心潮澎湃,意犹未尽,真是听君一回书,胜看一台戏。
我们看单大师展现出说书人的非凡气质。
师陀在小说中也塑造了一位说书人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在师陀笔下的说书人又是什么样的呢?3、知识点温故: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文本分析1、仔细阅读文本,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提示: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时,我们经常采用哪些描写手法)(§1、5、6、25)①正面描写说书人(前后相照应)(板书)A、三次外貌及声音(特别是长衫:(1)符合说书人的身份;(2)坚持穿长衫也体现了说书人对传统艺术的执着;(3)长衫的变化也暗示了说书人生活境况每况愈下;(4)推动情节的发展。
)表现了说书人身体每况愈下,经济越来越窘迫的情景。
尤其是第3次,没有看到脸,可以肯定“难看”至极;漏了脚,鞋都没穿,可能病得下不了床,最后病死在床上。
B、两次说书的道具(财物)两次道具一模一样,一个“仍旧”,蕴含无尽辛酸。
(穷困潦倒)C、说书时的动作“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
”(技艺精湛)D、两次“要钱”的经历(语言)(特别是第二次)第1次含蓄而又艺术,或者说是说书者与听书者之间的默契。
说书人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说书人》是作家师陀所著的一篇小说,收录在他的《果园城记》中,著有短篇小说集《谷》,长篇小说《结婚》、《马兰》。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说书人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说书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师陀,引发深入浏览其作品的爱好。
2、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小说细节,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体会小说散文化特点,掌控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说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扬州除了扬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还有一种曲艺情势叫“扬州评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说书人”的生活,看看师陀笔下的“说书人”有着怎样的命运。
【板书“说书人”(师陀)】二、预习检测:师:大家都已经根据导学案预习过,我们再简单认识下作者及背景。
(ppt 展现)1、作者简介: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与剧作家。
1937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谷》因艺术风格特殊而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从而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从1938年到1946年,历时八年,师陀以笔名“芦焚”完成了他“最中意的短篇结集”——《果园城记》。
2、背景简介:清朝末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官僚腐败,地主剥削压迫使得穷苦百姓处于贫困、饥饿、疾病和流离失所的境遇当中,这是一个黑暗的、动荡的社会。
作者师陀通过“说书人”这一特别的职业,同时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向我们揭示出在这一阶段底层人凄惨的遭受。
《说书人》原文浏览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
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
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
他的声音不高,并且常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吶喊。
*说书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饱含的真挚情感。
2.了解师陀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3.品鉴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饱含的真挚情感。
2.了解师陀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品鉴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语:“说”——是一门技艺,是一种方式,说的是古今轶事,说的是忠勇贤良。
“书”——是落墨成香,是聚页为章,是台上惊堂的木,是历史沉积的石。
“人”——是心酸的人,是苦命的人,撇是行江湖的腿,捺是讨生活的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一起聆听他诉说沧桑。
活动一:初读感知知人论世 1.识作者师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河南祝县人。
1937年著名作家杨振声、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巴金等人组成了《大公报》文艺奖金评选委员会,最终评出三部获奖文学作品:芦焚的短篇小说集《谷》、曹禺的《日出》与何其芳的《画梦录》。
建国前文学评奖甚少,故此这三部作品的获奖备受文学界的瞩目,师陀也因此而一举成名。
20XX年,师陀的小说《邮差先生》被选为当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中文学类阅读文本。
其小说少有惊险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常呈现出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2.知背景写于1942年,选自师陀最负盛名的小说集《果园城记》。
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以凄凉而温柔的抒情笔调,写了一小城市的历史及各种小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个城市也成了当时中国社会停顿和倒退的缩影。
3.解文题“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
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
从广义上说,它还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是平民大众喜爱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而“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一类人。
4、整体感知,简要概括所写的主要内容。
说书人教案教案标题:说书人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说书人的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重点:1. 了解说书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掌握说书人的表演技巧和讲故事的要素。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说书人表演视频或录音。
3. 讲故事相关的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开头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说书人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说书人的特点和作用。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介绍说书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分析说书人的表演技巧,如声音、肢体语言、表情等。
3. 解释讲故事的要素,如情节、角色、环境等。
步骤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播放说书人表演视频或录音,让学生观看或聆听,并注意其表演技巧。
2. 分组让学生互相练习讲故事,鼓励他们运用说书人的技巧。
3.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步骤四:文学作品欣赏(15分钟)1. 选取一段适合讲故事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等。
2. 请学生阅读或听老师朗读,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3. 鼓励学生尝试用说书人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说书人的技巧和要素。
2.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思考说书人对于文化传承和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说书人表演活动或邀请说书人到校进行讲座。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并进行说书人表演。
3. 组织学生参加说书人比赛或演讲比赛,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故事的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练习和个人表演中的表现,评价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讲故事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幼儿园说书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听说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体验说书人的经历,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说书人的故事。
3.说故事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游戏法、示范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节课我们要说说说书人,大家知道什么是说书人吗?(教师引导幼儿回答)说书人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通过讲述故事传递给大家,说书人常常会带着一些小道具来讲故事,让大家更加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说书人的故事吧。
(二)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1.出示图片,介绍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说书人的工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以及做这个工作有哪些要求。
(三)说书人的故事1.教师介绍说书人的故事,例如《一千零一夜》等。
2.用图片和道具展示说书人讲故事的情境。
3.教师示范讲故事,让幼儿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4.让幼儿们自己参与说故事,例如抽签选出一个孩子来展示讲故事的技巧。
教师指导他该如何讲故事,让其他幼儿进行回声模仿。
(四)说故事的技巧1.教师向幼儿介绍说故事的技巧,例如声音表现、肢体表演等。
2.让幼儿模仿教师,练习说故事的技巧。
(五)游戏活动1.鱼儿游回家:游戏中教师利用手势和动作来描述一个人的行动,幼儿们一起猜测并大声说出来。
2.动物拼音大赛:教师抽出动物图片,让幼儿说出动物名字和拼音。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说书人的故事和说故事的技巧,也玩了很多有趣的游戏。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说书人的世界,也培养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方案通过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游戏法和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幼儿获得了更加直观、形象和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使幼儿在课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听,而是可以积极思考、参与互动,并且在游戏和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延展和运用。
说书人-苏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背景苏教版必修二《说书人》是一篇文言小说,讲述了唐代故事“七贞女”的传奇故事。
本次教学是在高一人文陶冶实践中进行的,旨在通过文学艺术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古代文言小说的基本特点,了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感悟,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中国文学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深刻领悟古人的情感,把握作品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文言文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系统学习本篇小说的内容和内涵,深入领悟这个世界的人与事情。
3.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和敏感性。
4.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拓展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韵律节奏。
2.如何领悟文言文的表现手法和意象,把握文章整体情感。
3.如何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4.如何把握“小说”的文类特点和古代小说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结合讲解和朗读、讨论等方式,对全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与解读。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开班内、班间、班级之间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做到知音论辩、思考交流、相互启迪。
3.阅读体验教学法:结合个人情感体验和阅读品味,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内容和计划1. 教学内容(1)文言小说以及说书人•了解文言小说的基本特点、种类和演变规律;•趣谈说书人在古代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说书人》的故事•讲解《说书人》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分析,加深学生整个小说的理解和把握。
(3)文学欣赏•教授古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点;•通过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说书人的表达技巧,尝试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传统说书艺术的文化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认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运用。
3. 分析说书人:(1)说书人的特点:年龄老、说书技艺高超、富有激情。
(2)说书人在文中的作用:串连起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展现说书艺术的魅力,增强文章吸引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说书人的表达技巧的分析。
(2)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口头表达训练:学习说书人的表达技巧,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3. 分析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探讨说书人的表达技巧,并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对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是否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口头表达训练的表现,是否能运用说书人的表达技巧进行表达。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说书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发展文学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1.2 教学内容课文《说书人》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探讨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发展文学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提问和解答,深入解读课文,发展文学思维。
3.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说书人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与欣赏:学生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探讨与思考:学生探究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总结与评价: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分析与欣赏:20分钟探讨与思考:15分钟总结与评价:5分钟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说书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概括《说书人》中“说书人”的特征,理解说书人形象。
2.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意蕴。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说书人形象。
(重点)2. 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意蕴。
(难点)一、导入:同学们听过评书吗?评书是一门传统曲艺艺术,说评书不是简单地念文稿,而是要说得熟练、准确、生动,还要有表演。
当然,它有局限,比如,它很固定化,你听了《岳飞传》再听《杨家将》,往往觉得有些重复,你听完《三国演义》再听《隋唐演义》,往往发现有情节相似,而且它为了求生动、求吸引底层百姓,往往不尊重历史,信口而说。
然而,它有一个良好的作用,大家可能没有想到,那就是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培养你的历史感。
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师陀,走进说书人,一起聆听他诉说沧桑。
二、课文详解(一)、说书人形象分析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标题就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窗户”。
下面我们就从细读标题入手,整体感知说书人形象。
1、“书”。
“书”指说书人说书的内容。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概括这些故事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明确:第1段:“他说武松在景阳冈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字坡跟快活林,大名府与扈家庄”。
第4段:“其实只剩下了个数百年前的大盗刘唐,或根本不曾存在过的莽夫武松。
”第5段:“他说‘封神’,说‘隋唐’,说‘七侠五义’和‘精忠传’。
”第28段:“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截教的瘟癀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板书:义勇。
2、“说”。
找到文章中描写说书人“说”的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说书人“说”的特点。
明确:第1段:“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
他用折扇打、刺、砍、劈……”第4段:“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
”板书:妙绝。
3、“人”。
说书人说的“书”给听的人带来怎样的感受?找到相应语句并用词语概括。
明确:第4段:“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等到我们稍微安闲下来,他们便在我们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
说书人教案下面是由整理的说书人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说书人教案(一)】“折一把纸扇, 着上一身青衫/紫砂壶壮胆,拍案满堂惊叹??话不尽这千古流芳/言不止余音绕梁/故事里留下的思量/总让人向往。
” 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聆听他说古道今。
学习目标1. 概括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重点)2. 学习散文笔法的运用,体悟作者的情感。
(难点)走近作者师陀, 原名王长简, 笔名芦焚,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追求文学独创性的作家,河南杞县人。
师陀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前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
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
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从事创作。
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
了解背景《说书人》即《果园城记之十一》。
据师陀自述,他的这部小说集是取材于友人赵伊坪的河南郾城故乡,并交织着自己故乡河南杞县的风俗人事回忆的。
《果园城记》是师陀最富盛名的代表作。
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对果园城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环境作了细致的描摹,在优美的笔触中实则隐含着作者对民族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反思,也衬出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
字词积累1.注字音城隍(huáng )笸箩( pǒ ) 荒冢( zhǒng) 摊肆( sì )吹嘘( xū ) 玉墀(chí )唾血灵柩( jiù ) 枸杞( gǒu qǐ )踌躇(ch?u chú)tu? ) 间或(jiàn)2.释词语台衔:对他人名衔的敬称。
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
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玉墀:殿堂前的台阶。
重点突破1.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示】首先,照应题目,扣住“说书人”;然后引出本文要讲述的对象,引起下文。
2. 小说从哪些方面对说书人进行刻画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作者多方面塑造人物,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把握《说书人》的主要内容,了解说书人的艺术特点。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升文学素养。
培养对说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说书人》全文相关说书艺术的文化背景资料2.2 教学重点:理解《说书人》的主要内容,把握说书人的艺术特点。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说书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说书人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说书人》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说书人》,理解文本内容,感知说书人的形象特点。
小组讨论,分享对说书人的理解和感受。
3.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说书人的艺术特点。
3.4 表达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4.2 评价方式: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说书人》文本相关说书艺术的文化背景资料5.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展示工具教学PPT或教案手册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一:说书人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说书人的角色进行扮演。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说书人》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能够分析说书人的艺术特点,了解我国古代曲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观点。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说书人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的区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艺术、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说书人》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说书人的艺术特点,我国古代曲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说书人》的基本内容,说书人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我国古代曲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说书人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说书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说书人》,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说书人的艺术特点,了解我国古代曲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课堂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培养尊重艺术、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说书人的艺术特点,写一篇短文。
2. 推荐一位你喜欢的说书人,了解其艺术成就,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说书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说书艺术的魅力。
2. 对比分析:将说书人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如相声、评书等)进行对比,突出说书人的独特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说书人》教学案例永康市第六中学马操概述:本着在专题与板块视野内考量文本教学价值的原则,结合执教班级的学情,特制订本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分析:《说书人》是2014年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新增的课文,是一篇非传统意义小说。
写作背景离学生已经很遥远了,小说意蕴极其丰富,作者的感情倾向对当代中学生极有现实意义,教学中要大胆取舍。
是一篇自读课文,宜一课时完成;但又是必修教材篇目,在此文本定位上制订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1.概括说书人的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2.通过赏析蕴藉的语言,探究小说的散文笔法。
3.体悟作者的情感,探究小说的意蕴。
(二)、教学重难点:1.赏析语言,探究散文笔法。
(重点)2.体悟作者的情感、探究小说的意蕴。
(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执教班级的学生为普通高中学生,赏析蕴藉的语言、探究小说的散文笔法、体悟作者的情感、探究小说意蕴的能力不高;但他们渴望参与情感体验,又有三成为新永康人,从小远离家乡,他们的内心敏感细腻,为学习《说书人》创造了有利的情感条件。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体验、感悟、探究、合作、展示、交流。
一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慢慢品味),教师作适当引导和点拨。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白板、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学案。
书面作业与口头表达作业相结合。
课前准备:(设计意图:了解师陀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及炼句的能力)(一)师陀(1910—1988)及其作品简介原名王长简, 笔名芦焚,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追求文学独创性的作家,河南杞县人。
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
《果园城记》:师陀最富盛名的代表作。
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对果园城的人物(说书人、铁匠、锡匠、卖灯油者……)、性格、命运和环境作了细致的描摹,在优美的笔触中实则隐含着作者对民族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反思,也衬出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
(二)、细读课文,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说书人教案《说书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说书人》的基本情节和故事背景;b. 学习并掌握主要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以及故事发展过程;c.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学会通过阅读小说来分析描写人物的方式;b. 学会通过讨论和思考来理解小说中的隐含意义;c.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人性的兴趣和思考能力;b. 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人文关怀c.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b.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隐含意义;c.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a.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意义;b.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c. 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 导入(10分钟)a.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想并分享他们最喜欢的一部小说,以及他们为什么喜欢它。
b. 提问:你觉得为什么有些小说是经典,为什么人们会一代一代传读?c. 导入《说书人》: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的小说是《说书人》,并简要介绍故事大概和背景。
2. 阅读与分析(30分钟)a. 分小组把故事大概分成几个部分,每个小组负责其中一部分的阅读,并展示给全班。
b. 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不同人物形象的特征,并展示给全班。
3. 主题探讨(20分钟)a. 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 引导学生讨论和解读小说中描写的封建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c. 带领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动机,以及对于社会的探讨和讽刺。
4. 总结与评价(15分钟)a. 小组再次汇报每个部分的内容,并进行全班总结。
b. 让学生思考小说对于他们的启示和感悟。
c.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小说中的“说书人”的角色和作用?5. 作业扩展(5分钟)a. 要求学生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读后感并分享给全班。
《说书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和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体会和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3、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师陀写小说时的散文笔法。
教学重点:概括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散文笔法的运用,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是一门技艺,是一种方式,说的是古今轶事,说的是忠勇贤良。
“书”——是落墨成香,是聚页为章,是台上惊堂的木,是历史沉积的石。
“人”——是心酸的人,是苦命的人,撇是行江湖的腿,捺是讨生活的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一起聆听他诉说沧桑。
二、作者、背景1.解文题:“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
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
从广义上说,它还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人。
2.作者: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中国现代作家。
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
《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写于这个期间。
还有长篇小说《结婚》。
建国以后,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石匠》集中。
发表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
3.背景:师陀的生养地是河南省杞县化寨村,14岁到杞县县城读小学,后到开封上中学。
“这是我的果园城。
其中的人物是我习知的人物,事件是我习知的事件,可又不尽是某人的写照或某事的拓本”。
抗日战争爆发后,师陀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这一时期,他写了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说书人》就是师陀1942年创作的收录在《果园城记》中的一篇短篇小说。
三、检查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城隍()庙笸()箩扈()家庄踌躇()摊肆()吹嘘()玉墀()唾( ) 血间()或喑()哑灵柩()勉强()枸杞()荒冢()瘟癀阵()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说书人》教案
高三语文组潘登俊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
2、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
探讨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小说的主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说书这种传统艺术可能比较陌生,说书是一种传统曲艺,代表一种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师陀的《说书人》。
二、标题和作者
“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曲艺,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大约起源于宋代。
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
作者: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中国现代作家。
河南杞县人。
9.18事变后投身抗日运动。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谷》,散文集《江湖记》等。
他是一个滞留城市却不忘乡村的叙述者,写作总是突出乡村的文化背景,总是赋予平民百姓更多的关怀和热情;无论写人写景,都
着重从平凡的人生中细细品味,给予自己的人生理想。
读着他的作品,你会被那种哀伤的抒情基调、荒凉的自然界和辛酸的人事所打动。
三、梳理小说情节
合作讨论,明确:
开端:1~4段
说书人很黄很瘦、咳嗽、声音不高以及“我”的感受发展:5~7段
说书人更黄更瘦、吐血、嗓子塌了,喑哑了
高潮结局:8~27段
说书人死了,葬于乱坟岗
尾声:28段
说书人死后,“我”的感受
四、我和“说书人”三次相见,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
五、刻画人物的手法
明确:
(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2)侧面描写:A、相关人物:如“我”志愿做一个说书人;我们都被迷住了;抬灵柩的谈论说书人的死因和家庭状况等。
B、环境:如“天气是很好的,大路上照满了阳光;游丝在空中飞动,有的挂在草上;郊野上,一望几乎看不见行人”。
六、概括说书人人物形象
讨论、交流,明确:
(1)说书人技艺高超;
(2)身份低贱,生活艰辛;
(3)孤苦伶仃,命运悲惨;
(4)对说书艺术的执着。
七、探究小说主题:
本文通过说书人凄苦一生的叙写,刻画了一个技艺高超却不得不为温饱而挣扎最终贫困而死的小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同情和悲叹,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八、课后作业:
1、继续探究小说的情感意蕴;
2、复习所学内容并预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