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站桩功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武当软功—字混元桩功
一字混元桩功:
练者面南而立,头正身正,全身放松,抿唇闭齿,舌抵上腭,心宁神安,毫光内敛。
初时脚尖并拢,然后双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分别向外成一字形。
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分成一字。
最后以脚跟为轴再转脚尖向外成一字形。
此时两脚掌向左右成一直线,两脚之间相当于两只脚掌的距离。
然后双腿自然微屈,成蛤蟆式。
桩式站定之后,缓呼缓吸,意守
丹田。
两手向前轻轻上举至胸前,如抱婴孩。
两肩松垂,双掌向内成阴阳掌式,十指相对,缓缓气动,拇指与拇指相距三寸。
然后神气内敛,头向上顶,肛欲上提,沉肩松胯,气贯丹田,意入拇指,缓呼缓吸,使两拇指意气相通。
接着,用逆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内收,存气于胸喉之间,呼气时小腹隆起。
呼吸均用鼻,呼吸均要缓柔细长,有绵绵不绝之感,吸气时,男者意存左手无名指尖,女子意在右手无名指尖。
然后,将气收至喉间,缓缓将气呼出,并纳入丹田。
呼气时,男子将意念由喉间顺右臂入右掌中指尖溢出,女子则相反。
如此一呼一吸,意念随气由左手无名指入,贮于喉间,再一部分纳入丹田,一部分由右中指而发。
上法成功,再将气转入胎息,由气在胎息中先动。
久而久之口鼻俱停,而腹中如有物然,如此便练成了练神还虚之功。
太极拳混元桩太极桩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修炼太极拳的核心。
太极桩功是提高太极境界的关键,坚持练太极桩功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混元桩。
欢迎阅读!太极拳混元桩起式:1、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两手自然下垂,手不贴身。
2、将双手慢慢抬起,至胸前呈抱球状(似两手抱住一个气球),胸部开阔(但切忌有意挺胸)、肩要放松、腋下含空,双手距胸部尺许略远,掌心向内,指尖相对,双手之间距离为二至三拳。
双手五指自然微张即可。
臀部微有下坐之意(似坐于高凳上),背部、腰部似微*身后的大树或墙上,似*非*,体重大部分落于脚跟。
3、练功时,面部表情自然微笑,双目平视前方,不要仰头或低头,练功时也可闭眼去练。
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
只要能使身体自然直立,手臂抬起的姿式正确,即为达到站桩的要求。
4、放松训练:意识从上到下,反复放松三次。
顺序:头部、颈部、肩部、臂部、两手、胸部、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脚掌。
放松的正确做法就是:避免无意识的肌肉紧张用力,恢复自然状态。
5、不需要特定的意念,不需要刻意入静。
6、收式:两手放下,轻轻交叠抱盖在肚脐部位,静养1——3分钟。
然后两手搓热,轻轻搓面部几次到几十次。
说明:1、每次练习时间从10分钟开始,间隔5分钟再练习,共两次。
以后逐渐增加到一次30分钟以上,则只需练习一次。
2、站桩前应稍微活动一下各关节(各种体操动作均可);结束后可以散步3-5分钟。
3、地点的选择:室内(注意空气流通但不要正当风口),或空气清新但无明显风的室外。
树林里的空地是最佳地点。
4、两脚一般要求平行。
5、形体调整的要领:头顶似有一线把身体悬吊起来,则脊椎骨由于重力作用自然节节下垂拉开。
1、两手放在脐部高度,掌心相对、指尖向前,两手距离约20——30厘米,掌根距离腹部约5——10厘米。
此谓“丹元桩”。
2、静站1、2分钟,观想两手间抱一个无形的、有质感弹性的光球(一般可观为金黄色似太阳状),体会两手的感觉。
无极桩和混元桩,马步桩有什么区别?
无极桩,混元桩和马步桩都是练武术基础的站桩功。
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在站桩架了的高低不同,无极桩功,两腿成八字,与肩同宽,两手然下垂,双目平视,两腿稍有弯曲,呼吸细深绵长,全身放松,松静自然,思想上排除一切杂念,不意守身体上任何穴位,忘记自己,达到物我两忘。
混元桩练站桩时两腿向下弯曲,比无极桩更低,练混元桩为的是学内家拳打下坚实的基础,两手好似抱球,两腿弯曲下蹲,意守丹田,吸气时收缩肛门,收腹,呼气时放松,一直练到气与力合,运气发力要迅猛,劲力要顺达。
而马步桩功要求就更高了,双腿下垂到大腿和小腿成直角关系,双手怀抱在胸前,这就是武术中最难练的下盘功夫,马步桩站好后,就用意念和呼吸配合,先意守丹田穴几分种后,然后将竟念守脚底的涌泉穴,这时开始吸气,吸气要深长,呼气也要深长,吸气时全身崩紧,两腿崩紧,特别是两脚站在地上如同生根一般,呼气时放松全身,经过几年的苦练才能练成高深的功夫。
其实无极桩,混元桩和马步桩的区别是站桩架子的高低不同,无极桩架子高,混元桩架子稍为低一些,而马步桩架子特别低,呼吸也不同,意字也不同,我认为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道家秘传混元桩绝对⼲货
道家混元桩,浑圆桩,是现在最流⾏的道家养⾝桩功,《道德经》中⽼⼦说的抱元守⼀,说的就是它。
两⼿要像抱着⼀个球,或者⼤树,⼿臂内侧贴着⼤树,从技击的⾓度,可以练出整劲,框架⼒,从养⾝⾓度,可以内练精神⽓,外练筋⾻⽪,使⽓⾎流畅,笔者每天早晨站后,感觉神清⽓爽,⾮常舒服。
站姿:⼀般⾯南⽽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也可以双脚呈内⼋字,⾝体重⼼移⾄双脚外侧,脚趾抓地,沉肩坠肘。
顶头竖项,下颚微収,肩井⽳松开,双肩松开;沉肩坠肘,两⼿⾃然下垂,⾆微触上腭。
含胸拔背(不挺胸不凹胸即可,练拳就是练⼈,正⼤光明的),含胸是为了⽓贴于后背,便于⼒由脊发。
腹内松静⽓腾然,腰部向后撑平⽽下塌,松胯圆裆,站到⼊桩的时候,会感觉到腰髋于⼤腿的关节窝突然松开,腰髋的活动范围增⼤,且有向下,向后的沉坠感,则上下相通焉,便于合住周⾝之劲。
呼吸:⾃然呼吸,匀深细长,吸⽓时⼩腹⿎起,呼⽓时⼩腹凹下,腹式呼吸,可以让肺的底部产⽣扩展⾎管的激素,促进⾎液循环,防⽌⾎管堵塞。
避免⾼⾎压,⼼脏病等成年病,同时匀深细长的呼吸有规律的按摩神经末梢,更有利于⼤脑⽪层⼊静。
头顶蓝天,脚踏⼤地,意守丹⽥,(就是⼩腹处,意守就是关注,意念不要浓,似有似⽆),丹⽥发热后,会有内动,全⾝⽓⾎旺盛,经络畅通,⼿脚发热。
收功:⾆内⽣津,咽下。
两⼿重叠如图,按摩⼩腹,顺时针,逆时针都可,24下,49下都⾏,可以强肾,哈哈。
两⼿摩擦⾄发热,中指贴⿐外侧由上向下⾯部按摩,可以使⾯部⽓⾎畅通,⽪肤好。
然后也可以⽤⼿指头,指肚像梳⼦⼀样梳头,从前往后,可以对⽩发,脱发有⼀定效果。
陈式太极拳混元桩⼝诀陈式太极拳混元桩⼝诀 如果练太极拳的⼈是⼀棵树,那么站桩功就像在为这棵树浇⽔,以便使根扎得更深。
以下的是陈式太极拳混元桩⼝诀,希望你会喜欢! 陈式太极拳混元桩⼝诀 懂劲就是明⽩⼒,化⼒发⼒⼒中庸。
⾸先受⼒卸⼈⼒,学会控制再进攻。
练出结构最佳形,练沉练整练放松。
松化松顺松即变,沉实沉稳沉上擎。
那处挨上那处照,不需强求⽤七星。
推⼿多时感觉灵,节节控制⽪⽑听。
⼀臂⼒量总有限,协调全动⼒难封。
⼒向对⽅⽆腿处,顺⼈加⼒效能增。
懂⼈必须规矩⼰,避免得机不能攻。
练出杠杆拨撬⼈,练出虚实再⽤空。
明⽩沾粘不丢顶,发挥动能悟静功。
快捷还须名师喂,真懂必须实践经。
经打经验经磨练,各家各劲铭⾻中。
尝试⼀次⼜⼀次,反复多遍境界升。
先找⼒尾化⼈劲,再找化解在途中。
学会发⼈微有动,掌握化解同时攻。
初⽤往往四肢⼒,渐渐使⽤腰腿⼸。
弯⼸曲⼸之字⼸,周⾝⼀家六张⼸。
初学⽤⼸要如⼸,弯曲四肢肾后撑。
增⼤幅度练耐⼒,⼀切渐回⾃然中。
化劲都有不同味,发劲⼈⼈有特征。
功夫与理要符合,技巧实⽤相适应。
⼈⽣有竟学⽆涯,蹬上⾼⼭更见峰。
艺不得法⾏路远,学⽽不练空谈兵。
循序渐进适⽼弱,超强训练宜年青。
学来⼈家⽤成⼰,举⼀反三四五通。
⽤功还须⽤⼼计,熟知⼈时⼼不惊。
⼼平⽓舒胸有数,应对总在预料中。
太极拳劲好弹性,太极拳劲整长惊。
太极拳劲较圆活,太极拳劲虚幻空。
太极拳劲静待动,太极拳劲绵中钉。
太极拳劲阴与阳,太极拳劲灵和轻。
太极拳劲沾⼜粘,太极拳劲化⼜封。
太极拳劲变不尽,太极拳劲巧妙精。
懂劲就是知规律,懂劲练出明⽩功。
懂劲⼀般练有⽤,套路劲别随意更。
懂到动时再懂静,懂劲反复境界升。
万⼈千姓⼀百劲,难能劲劲都适应。
不懂劲时似神秘,真懂也觉很普通。
懂劲⾃认已明⽩,清楚背⾯有陌⽣。
陈式太极拳基本桩功 ⽆极桩 两脚略宽于肩,全⾝放松,肩⾃然垂下。
两⼿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
⼝微合,⾆轻抵上齿龈。
呼吸⾃然,可按需要发声。
站桩,浑圆桩就够啦!道家修炼、道家绝学、打坐修行、站桩养生打坐站桩道家修炼 | 道家绝学站桩养生 | 打坐修行浑圆桩要点一、浑圆桩,也称混元桩、两仪桩,站姿简单,仅以养生而言,具体要求不多。
二、头部保持端正,下颌微收,两眼平视前方,目光远眺,也可将眼睛微闭。
意念空灵,不要想东想西。
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三、嘴唇微合,舌顶上颚。
用鼻子自然呼吸,气息尽量轻松、绵长。
四、肩部放松,两臂放松,五指舒张,整体感觉是怀抱一颗参天大树的树干,或一个巨大的气球。
五、双膝微曲,高低因人而异,适度即可。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避免站外八字或内八字。
六、中心平均放在双脚,脊椎中直,头顶与“会阴”相对,屁股不能向外翻翘。
浑圆桩视频演示浑圆桩详解浑元桩,一作“浑圆桩”,又有“抱云桩”“云门桩”“养气桩”等异名。
其档步成二字马步,或作八字马步。
详细方法如下:两足并行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
两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略成八字。
两腿屈膝下蹲,初学或体弱者,可采用稍微屈膝的“高桩”;久练者应采用大、小腿之间弯成135度角左右的“半桩”。
重心放在两腿之间,足心含虚,全足踏实。
上体自然正直,头顶起、裆落下,精神提起,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立身安舒(图一)。
其身法基本要领与太极拳架全然相合。
在屈膝下蹲的同时,两手由两侧回环上提,环抱于胸前,使两掌心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半。
两手十指和掌心也遥相对应,两手指尖之间,相距一横拳左右。
两掌心朝里而略为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虚。
两肘须略低于腕部,并用意里裹。
全身务须有下沉的气势。
这种两臂环抱的站桩姿势,在技击意义上含有“守中”的意思。
即:以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一线为中心线,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两足之间的中心,这样,身法与裆步自然中正安舒,稳定性好,其所以置两臂、两手于圆周线上,乃是含有防御和待机反击、抢攻之攻守意识。
因此,腋窝要虚,而两胁空隙相对的要实。
两腋虚,则臂部弹性充足,伸缩余地较大;两胁实,则边门不易受侵。
【⽩话站桩】混元桩—腰胯膝探秘(站好桩功的重中之重)【前⾔】上⼀篇【⽩话站桩】混元桩—⾜(开步)的秘密,咱们说了开步(⾜)的要领,收到了⼀些朋友的讨论与交流,为此我⾮常⾼兴,在此表⽰感谢,动作技术发完之后统⼀整理,到最后再交流讨论。
好,闲⾔少叙,开始⼊题吧,这⼀篇,聊聊腰、胯、膝的动作要领。
【动作分解】1、开步站好之后,重⼼下坠,膝微微放松。
2、卷胯(翻胯)下坐【⼤话知识点】看了上边的动作分解,如果是初学者是不是犯嘀咕了?如果谁这么教你,是不是有种花冤枉钱的⼼痛?⼼⾥想⽼师是骗⼦的感脚。
先控制下情绪,别急。
看标题是三个部位,其实就⼀个胯。
胯做好了,下半⾝就都有了。
胯是练传统功夫⾥最重要的部位。
可以这么说,找到了胯,就掌握了⼀半。
为啥这么说呢,从站桩这⾥来看它都解决了圈外⾃学初学者常见的但听起来迷糊的术语问题?命门外撑(凸),收腹、松腰落胯、坐胯溜臀、膝盖不过脚尖。
⼀步步来,先说膝为啥会要微微放松,直⽴不⾏吗?当然不⾏,这是⼈体结构的限制,咱们试⼀下,正常的站⽴,胯还能活动吗?所以要放松,让胯没有阻碍的动起来。
然后把我们胯卷起来,向前卷,卷到头之后呢,放松下坐。
向⼤了做,初学⼀定要往⼤了做,做到极限,等能灵活运⽤了,就可以往⼩了收,注意不管练拳还是练功,从⼤了往⼩了找,等⼩了也能找到了,功夫就有了。
此时我们再看外相:1、腰曲那个弯弯不见了,——命门外撑。
2、此时我们如坐⾼凳,臀部两侧⾃然收紧,再也不是平常翘屁股了,好像屁股也收起来了,——坐胯溜臀。
3、我们的腹部正常是放松的,随着胯翻起来,⾃然会向上挤压⼩腹,我们⼩腹也就紧了,同时也可有点收的意识——收腹。
4、胯卷是盘活胯关节的重要部分,拉动脊柱,腰曲拉直,给脊柱⼀个向下的拉伸⼒,通过卷胯坐胯,也盘活五节腰椎,就是松腰的要义,同时腰部肌⾁放松不要僵——松腰落胯5、膝盖不过脚尖。
这句可看作废话。
膝盖微放松供卷胯之⽤,怎么可能过脚尖呢。
但⼜不能说这话是错的,做对了是没错嘛。
混元桩动作要领混元桩动作要领站桩之初以轻松愉快为度,站起来费力、腿酸是正常的,不过告诉你行功的意念与假借,不用多久你就会轻松愉快,而且能够体会到劲力的存在,通常的内家拳手所说的“摸到劲”了,这样你就开始入门了。
我先说说基础的简单动作要领与意念假借:首先是放松精神,动作轻盈,两脚略比肩宽一点,微向下蹲。
蹋腰(指盆腔骨向前顶,从而达到腰椎向后凸的脊柱直),胸向后含空(胸后靠,两肩峰就自然向前争了,呼吸才能畅通)下颌骨与颈之间象夹了一个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从而达到颈椎向后凸的直)。
两手向前环抱于胸前,掌心向内,中指相对,掌高与颈平,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达到上面的动作后,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放松,一是数吸,二是沐浴,三是听风吹,四是阳光浴等等,以达到轻松愉快为度。
站的时间略久一点,就会出现手累、腿酸、腰胀,胸闷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反映。
这时我要告诉一些假借之法,你的这些现象就会减轻,久之就会消失,而延长站桩的时间与收到好的效果。
累一点后,你的动作不要变,如果自己发现变了,就得马上纠正,这是关键,此时你可以意想一条绳子从天上吊下来,系在自己的头顶,自己的体重由这条绳子担着,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感,从而轻松许多。
然后意想嘴里叼着一条绳子,一头系在左手腕上,一头系在右手腕上,由嘴叼之法,而减轻手的重量,还可意想身前是一个扶手,两支手放在扶手上休息,这样手就不会累了。
再意念自己坐在一个凳子上休息,坐法只能挂角(也就是屁股占在凳子的一个角上,借一点力休息,这样腿就不会酸了。
当然一次站柱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些意念,不过在站桩过程中,想到一点,就做一点,久之就能全面做到了,从而轻松愉快地站桩。
这只是站桩的意念假借,以此来减轻累软,不然身体就会僵紧,而没有收到应得的效果。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在上面的基础上的练功初级意念。
心平气和,保持桩形后,就可以开始自然的鼓荡与悠起来。
悠起来是关键,不然就没有好的收宜。
此时意想怀中抱了一个很大的气球,这个气球它是一个圆形的,帖着你的整个身体及两个手臂,人的身体也随之成为弧形,双手抱着它,但不可太用力抱了,因为抱力太大,它的外形就会瘪,但也不可太小了,因为用力过小气球就会掉下来。
浑圆桩功千古不传之秘浑圆桩的正确站法浑圆桩练法与功效术业有专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毕竟欲知上⼭路,需问下⼭⼈!【站桩养⽣功】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传承上古流传下来的智慧,知⾏不断⼊境⼊道修⾏之⼈的寻道之旅,问道之途,成道之基浑圆桩-混元桩-浑源桩-浑元桩-⼤成拳站桩-⼤成扶阳桩-养⽣桩等诸多称呼,各家各派均有各⾃讲究,哪怕传承⼀脉,因诸般弟⼦体悟际遇不同,经历,悟性,功⼒深厚程度不同,故此,讲法练法均有细节上差别,⽆好坏之分,具体详情,唯有实证!毕竟好处是骗不了⼈的,如果不是实证体悟诸般好处,⼜怎会坚信不疑?浑圆桩的绝密练法细节,站桩必读!1、臀部像坐在板凳上:先看臀部是不是还能够保持坐在板凳上的感觉。
这时,臀部肌⾁应该被动随着姿势轻轻收紧(被动的),尾闾⾻、肛门内收上提,这叫“⾕道紧闭”。
似坐⾮坐,⽽⾮坐实。
2、腰部放松:要感觉到腰是挺拔向上,肌⾁放松的,没有什么僵硬点。
贯穿整个练功流程!3、腹部松柔、背部紧绷:⼿依次触摸背、腹、腰,你要把⾃⼰想象成⼀只⽼虎,腹部(阴⾯)要松柔,背部(阳⾯)要稍微绷紧些。
另外,⽤⼿轻轻触摸双侧腹股沟,这个地⽅必须要松软。
4、⼿抱⽓球:双⼿抱圆要像抱着⼀个⽓球。
这个⽓球你要⼩⼼点抱,得钩住,要不然它就得⾃个⼉往下掉了。
这主要就是体会劲⼒达到⼿指这⼀块,是练出内劲,普通⽼师根本不懂这个,⽼廖在此点出。
5、头顶报纸:肩胛上窝(肩膀靠脖⼦⼀⼩块地⽅)松开;头微微上顶,如同顶着⼀张薄薄的报纸;下颌轻轻内收,把喉结的地⽅轻轻盖住。
头枕⾻往上提(动作),被动做好下颚微收。
6、脚趾像定海神针抓地:你得脚趾头⽤⼒,尤其是⼤脚趾要像定海神针似的,⼀动不动,这有稳固重⼼的作⽤。
⼤脚趾时肝经循⾏起始的位置。
肝主什么?肝主⾎、主筋。
你这五个脚趾这么⼀提⼀抓,整个⽓⾎就能⾃然周流,灌注全⾝。
⼗指抓地初学者轻微扣在地上即可,练劲的才需要⽤⼒,那得建⽴在⼀定基础和是哪个,能起到巩固⼼神的⽬的。
浑圆站桩功一浑圆站桩功姿势、要领1、浑圆桩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相距20厘米,两手离胸约20厘米,环抱成半圆形;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鄂微内收。
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
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
臀部似坐非坐。
作用:坚持炼浑圆桩不但健身而且治疗多种慢性病,能使内功渐臻化境。
2、单腿浑圆桩单腿直立自然站稳,另一腿提起,膝关节与大腿平齐,能高于大腿部更好;脚尖微向上勾起,脚后跟距直立脚大腿内侧不应大于30厘米,两手如同浑圆桩。
作用:①长期坚持练习本桩法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减肥效果,而且能炼就一般人推拉不动的武功。
②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延缓衰老。
3、扶按浑圆桩两脚成丁八步自然站立,脚间距约为一脚长;两膝微屈,臀部上提,左右臀部平齐,不可一前一后;两手臀抬起平伸,前手高不过肩,后手比前手稍低;两手一前一后环抱成椭圆形,五指微张开,掌心向前下方,即阴阳掌;前手前伸不得超过前脚尖,后手不得巾于身,与前胸不得少于一拳之距离。
作用:本桩法可练出向前的按弹力、扶按力、前直力、前撞力、朋托力,是练习双推手的最佳姿势之一。
4、提抱浑圆桩其姿势如同扶按浑圆桩。
唯独两手臂与怀间如同抱一棵大树,两掌心向里,五指张开。
作用:锻炼向前横臂的冲撞力。
增加内抱外拔的力量,此桩法是练习散手防护面部的最佳姿势之一,也是双推手必练的桩法。
5、提插浑圆桩其他要求如同扶按浑圆桩。
唯将两手扶按变成为两掌心相对,五指叉开前上挺直。
作用:练习向上向前插的力量,以适应推手的实战要求。
二浑圆站桩功的意念诱导——内视与假借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
浑圆站桩功的意念诱导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分为两部分: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外部活动的称假借,又称假想;意念的对象在身体内部活动的称为内视,古人称之为返观内照,外国人叫生物回授法。
(一)内视浑圆站桩功的内视分三层功夫。
第一层功夫即皮下肌肉层通。
初炼者不论先炼浑圆功或扶按浑圆功、提抱浑圆功,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
站浑圆桩的五大好处、动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站桩的种类很多,在这里给大家首推的是太极浑圆桩。
浑圆桩,也作“混元桩”,又有“抱云桩”、“云门桩”、“养气桩”等异名。
一、站桩的作用1、拉伸脊椎,练就龙骨。
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
站浑圆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
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
再摸一下颈椎,会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
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从而使全身之力连为一体,局部发力即可引发全身之力,在武学中称之为“浑身无处不弹簧”。
用劲时可连绵不绝,武学中称之为“浑元力”。
2、浑然一体,练就“六面浑元力”。
站浑元桩,并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桩,而应练就一身“六面浑元力”。
当两臂呈椭圆抱球状时,肘部要有外扩之意,使得双臂之间如同有一气球向外撑的充实感,称之为左右横撑力;背有后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形成前后抵力,称之为前后抵靠力,颔微收,头略顶,两髋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势拉直脊椎,称之为上下拉伸力。
身体处于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气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自感浑身上下充实一体,收功后应神清气爽,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需注意的是,六面浑元之力并非肌肉收缩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与血气运行结合自然产生之力,练习时全身应保持放松,不可有肌肉紧张感,用意不用力是诀窍。
不过这松与不松,初学者最难把握,要勤加练习体悟之。
3、培元气,通经络,练就意气合一。
气的涵义颇广,概括言之,一谓物质,一谓功能。
以自然而论,宇宙间的万物生长、发展与变化,都赖于气的运动。
浑元桩的练习可以调和人体经络的气血,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
当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心息相依,以意领气”的锻炼,随心所欲地“意到气到”某个部位或脏腑,从而练就“意气合一”。
练拳先站桩,一文带你学会太极混元桩无极之后,便是太极。
而此时的太极虽然已孕阴阳,但尚未分出,仍处于混元一气的状态,仍然是混元为一的统一体。
今循此原理,炼此太极混元桩,顾名思义,这一桩功主要修炼混元一气,即修阴阳中和之气。
今天,小编就为您分享太极混元桩的战站法。
一、站桩姿势1、平行站立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平行而立,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目视前方。
特别要注意两脚与肩同宽,以便脚掌的涌泉穴与肩部的肩井穴上下相互对应,使涌泉穴的“泉眼”与肩井穴的“井眼上下流通交感,使人体气血上下畅通,这是站混元桩的基础。
2、稳坐高凳接着腰胯微微向下松沉,带动双膝微屈,臀部微微下去,宛如坐在高凳子上,叫做“稳坐高凳”。
此时须提顶吊裆,颈项松正,躯干中正,尤其要注意尾闾下坠,臀部内敛,膝尖不超过脚尖,做到“前后不过”,即身前双膝不能超过脚尖,背后臀部不能超过脚跟,应与脚跟上下一线。
3、环抱圆球随即两臂松松提起,高不过肩,低不过脐,肘不过膝,肩不过胯;两手旋腕翻掌,两掌劳宫穴遥遥相对,手指松展;手臂半圆,两臂环抱于胸前,宛如抱了个大气球,形成一个人体混元气场。
4、五官自然下颏微敛(不要低头),意念鼻尖与肚脐相对(便于任督两脉流通),脸含微笑,自然闭嘴,牙齿合拢,舌抵上腭,双目垂帘,似闭非闭,神光内视肚脐眼,抱元守一。
5、心静体松此功的松静法,也是“其机在目”。
先让眼皮松弛下来,继则面部肌肉放松,连带大脑皮层放松。
大脑一松,就能促使心神入静;心一静,又能促使引导全身关节逐节松开,连肌肉也随之放松。
周身的松静,宛似打开了闸门,使内气畅流无阻,逐步迈向“气圆、劲圆、神亦圆”的浑元一气的境界。
二、站桩要领做到上述五点后,浑元桩的站桩姿势就告站成,意念上可分三个层次:1、少意起初呼吸自然,与平时一样。
不必多用意念,只要意守脐轮就行,其他不用去管。
这是初始阶段。
2、用意就是用意念引导炼气。
这里可以用意念诱导产生“热、麻、胀”的功能态感觉。
混元桩站桩的方法
混元桩站桩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练习功夫的方法。
首先,要选择一根适合自己身高的桩子。
然后,站在桩子旁边,双手放在腰间,双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
接着,抬起一只脚,脚尖向上,缓慢地放在桩子上,使整个体重都落在脚上。
然后,轻轻地抬起另一只脚,脚尖也向上,慢慢地放在另一侧的桩子上。
这就是混元桩站桩的基本动作。
练习时,要保持身体平衡,双腿要稍微弯曲,以便更好地抵抗外力。
同时,练习者要保持呼吸平稳,专注于自己的身体感受。
通过长期的练习,混元桩站桩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度,还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
此外,混元桩站桩还可以帮助练习者调整心态,舒缓身心压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总之,混元桩站桩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功夫练习方法,有助于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 1 -。
您知道站混元桩对身体的好处吗?笔者之前先后给大家介绍了打坐、睡功等养生基础功法,有朋友私信我,催我更新站功的养生功法。
原本想等大家先练习坐功和睡功一段时间,有了一定体验后,再更新站功。
既然有朋友想先睹为快,那笔者今天就先兑现承诺。
在佛道门中,常听说一句话:“行住坐卧皆可修行”,在生理层面就是:通过打坐、睡功、站桩等多种方式,皆可修行。
在心理乃至灵性层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需要系统阐述,本文先不作介绍,后续若有朋友感兴趣,可另出作品介绍!这里的站功,一般指的是内家拳的站桩功(这里着重给大家介绍养生桩法,技击桩不在讨论范围)大家如果对内家拳有所研究,就会发现很多内家拳都要求先练好桩功。
比如太极拳、形意拳/意拳/大成拳等内家拳法,桩功名字也有多种叫法:混元桩、浑圆桩、抱树桩等。
若追求实战,不同桩法里会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出的功夫也会有所区别,而若只追求养生,则大同小异!之前也有不少朋友对练内家拳的整体寿命做了统计,发现这部分人群寿命总体偏高,以意拳(大成拳)为例,活到90岁以上的寿星不在少数。
如:王玉芳92岁、袁敬泉102岁、张恩贵99岁、韩星樵(桥)95岁、秘静克98岁、于永年93岁、马骥良90岁、赵华舫98岁等等,80岁以上的人群就更多了。
现在依然在世的曾广骅先生现年已100岁、李见宇先生现年也已97岁。
很多人归因为:站桩功法,功不可没!《黄帝内经》中也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对站桩功法的修炼!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具体功法:练功前的状态准备:身体务必要心静体松,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自然呼吸。
周边不能有风,温度适宜。
姿势要领:1.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脚尖略有内扣之意,膝盖似屈非屈;2. 在放松的前提下,确保脊柱正直,百会穴与会阴穴在同一垂线;3. 两手抱圆,十指相对,指尖相距约一拳距离,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两手高度: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浑圆桩功基本姿势和要领桩功的形法分为站、扶、坐、卧多种桩式。
根据习练者身体素质等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桩式练习,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站式为主,以其它桩式为辅。
站式桩又以浑圆桩为主,若有身体不适或者疾病反应阶段,可以站相应桩式辅助。
这里将常用和治疗效果较好的几种介绍给读者。
(一)站式桩1.浑圆桩两脚同肩宽,自然平行站立,既不外撇,也不内勾,两膝向前微曲,身体正直;胸背自然放松,既不外挺也不内收,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环抱,手指微张,两手相距不应小于30厘米,距胸约20厘米,环抱成椭圆形,两手十指微曲,稍有内扣之意,高不过肩;头正直,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亦可);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
2.扶按式基本要求同浑圆桩。
两手臂抬起,高不过胸,低不过脐,两掌心向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可稍稍内扣。
久练此桩对于高血压病,肠胃病,多种眼病,耳鸣,牙病,咽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肺病,肺气肿,食管瘤,胃瘤,贲门瘤,心脏病,肝病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低血压,胃下垂,子宫下垂,肾下垂,脱肛患者禁用此式)。
当疾病消失或稳定以后,要及时改练浑圆健身桩。
3.高手托式其它姿势要求同浑圆桩。
两手臂抬至胸前环抱,两手掌心向上托起,高不过肩部,低不过乳下部位。
两手距离胸部不大于20厘米,两手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两手上托仍应自然,手指微曲、内扣,此式适宜于低血压病的治疗,血压恢复正常仍要改练浑圆健身桩。
4.低手托式两手距离胸部、两手间距、手指等姿势要求同高手托式,唯两手下落至小腹两侧,约与肚脐齐即可。
本桩式适宜于胃下垂,子宫下垂、肾下垂、脱肛、月经过多经期过长等病的治疗。
疾病消失或稳定后,改练浑圆健身桩。
5.扶助式自然站立于椅背后(桌前或床头前)两脚与肩宽,周身放松;两手与肩同宽扶按在椅背上,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亦可)此式适合站立困难者,为偏瘫,多病体弱者锻炼。
6.休息式其它姿势要求同浑圆桩,唯两手背放在左右腰部(腰带上方),手心朝腰身,手背朝外。
浑圆桩站桩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展开全文站桩的功法有很多,但是原理基本相同,今天我推荐大家站的这个桩叫“浑圆桩”,浑圆桩动作简单,极其易炼,能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简单易行。
脚:双脚平行,双膝微曲,呈似坐非坐状态。
高低因人而异,适度即可。
不管怎么站,膝盖不过足尖,不然你老了的时候膝盖会出问题。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避免站外八字或内八字。
头:要正,舌抵上颚。
嘴唇微合,用鼻子自然呼吸,气息尽量轻松、绵长。
百会上领,下颏微收。
头顶的百会穴和会阴部的会阴穴要垂成一根轴,而且始终保持在一根轴上。
眼睛:一定要平视,有一个盯着前方某一点看,但是不要把这个神透出去,就是看到什么不往心里装,不要让外物分神。
手: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
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
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
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的运行受阻。
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背部要领:含胸拔背/背要直/要挺。
人的脊柱呈S形,经筋也成S 形,尽量拉伸直了,将力量从臀部贯通道脖子及后脑。
不知道什么叫直的,贴墙站感受一下。
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
胸部微含,把背拉直。
腹部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
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
如果身体太差,不能练这种蹲式的站桩,也可以练站式站桩。
具体要求:直接站在那里不懂,浑身放松,尤其是腰间,上身不偏不倚,正好坐在腰中。
保持姿势不懂,是一动不动,连脚趾都不要动一下,时间久了就会经静极生动,静极生热,只要静定不动,你会感觉到下肢发热。
混元站桩功
行无极之功当首推心静,心静始能体松,四肢百骸犹如荡然无存,念中渐呈一派虚无缥缈的空寂之象,惟有一线气机蕴含之间,待其静至极时气机方始流动,气动则太极生成所有的气功功法皆来源于无极之中
无极站桩功的做法是:
两腿微屈膝,两脚开立,距离同肩宽,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两手先松垂于胯侧,后渐渐搭拢在腹前,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舌舐上腭,二目轻闭,内视丹田待姿势站好后,先在意念中将头顶上的浊气降下,可试想着一团云雾自头顶直落到脚底,而后缓缓地向周围散开,同时身体也随着下行的浊气逐段放松全身放松后,意念移至祖窍处,与闭眼后的内视线同时下达丹田此时便在潜意识里放弃了眼、耳、口、鼻对外界的感知作用,只是用意念去想、听丹田的细微变化,静心练气这便是封闭四门指眼、耳、口、鼻,也叫做“锁心猿、拴意马”后冥冥之中渐觉内气透过周身的毛孔与自然界的外气交融合一,身心产生陶然欲醉飘飘欲仙之感这便是入静,意念仍蓄守丹田,静立45 分钟至1 小时后收功收时两手轻贴腹部,围绕肚脐边缘,沿逆时针方向左上右下女子是沿顺时针方向,右上左下地转环揉摩度要徐缓而均匀,并渐渐将双手揉转的圆圈扩展开来,转到第36 圈时,两手上行可摩挲乳上之胸,下运可揉按脐下小腹转足36 圈后即转向右上左下,沿顺时针方向女子逆顺时针方向转环揉摩,双手揉转的圆圈由大渐小,转至第24 圈时,两手沿脐部边缘揉转一圈,随后轻轻
按贴脐部静立片刻当两手贴腹圆转揉摩时,意念的活动恰似在腹腔内与两手同时移转习之日久,则此内动之意渐渐明显,且与外动之形逐渐融成一体,这样便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收功效果待意念的活动与两手的动作完全静止后,两眼缓缓睁开,两手手心搓热,由两耳侧向头顶复经额前向下颌处连续熨摩颜面20 次,功毕
行无极站桩功重在意气合一、气沉丹田,意念也集中到丹田,由丹田用意微微引导呼吸为意气相合丹田位于人体中央,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称之为“中央戊己土”,行功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等于把种子撒到地里一样,会逐渐生根开花结果所以在练功时要意想丹田,闭目内视丹田,耳听丹田的自由收放,使心神专一,才能达到入静的练功效果久守丹田可生气血、增元气所以前人有“抓住丹田练气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