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课程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3)三、所需元件器材 (3)四、最小系统原理图及其说明 (4)1、最小系统原理图 (4)2、扩展接口电路如下 (5)3、最小系统PCB (5)4、A T89S52引脚图及说明 (6)4.1、主要性能 (6)4.2、引脚说明 (7)4.3、特殊功能寄存器 (9)4.4、存储器结构 (12)5、12MHz晶振作用 (12)6、单片机晶振电路 (13)六、软件编程 (13)七、程序解释说明 (14)说明书一、设计目的使大家对上学期学习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进一步的掌握和巩固,掌握电路板的焊接技术,会利用软件实现简单的程序设计和调试。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该课题基本思路是利用最小系统的接口扩展成流水灯。
要求电路开启后,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灯在时钟信号作用下按以下规律转换状态。
电路开启后,要求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灯在脉冲作用下顺序,循环点亮。
三、所需元件器材1、USB ISP下载线1根2、实验板3、A T89S52 1片U14、DIP40底座 1 个U15、1N4007 1个D16、30pF直插电容 2 个C1,C27、25V10uF电容 1 个C38、5.1K 9脚排阻 1 个R39、12MHz晶振,直插 1 个X10、10K电阻 2 个R1,R211、1K电阻 1 个R412、LED(绿) 1 个LED13、USB接口1个14、IDC10接口 1 个PD115、40脚排针 1 条P0-P316、两脚按键 1 个S117、USB延长线1根用于提供板上的5V电源18、杜邦排线20芯用于最小系统与扩展板连接四、最小系统原理图及其说明1、最小系统原理图8051最小系统原理图2、扩展接口电路如下3、最小系统PCB(2)8051最小系统PCB从原理图中可以看出,如果要让接在P2.0口的LED1亮起来,那么只要把P2.0口的电平变为低电平就可以了;相反,如果要接在P2.0口的LED1熄灭,就要把P2.0口的电平变为高电平;同理,接在P2.1~P2.7口的其他7个LED的点亮和熄灭的方法同LED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适用于0944121班)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2、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内外存贮器、I/O口、A/D、D/A等;3、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题目:【1】数字音乐盒设计要求:1、利用I/O口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驱动蜂鸣器,发出不同的音响,从而演奏乐曲(最少储存三首乐曲,每首不少于三十秒);2、采用LCD显示;3、开机时有英文欢迎字符,播放时显示歌曲序号(或名称);4、可通过功能键选择乐曲,暂停,播放;扩展功能:显示乐曲播放时间或剩余时间;【2】数字温度计设计要求:1、基本范围为-50℃—110℃;2、精度误差小于0.5℃;3、LED数码管直读显示;扩展功能1、可以任意设定温度的上下限报警功能;2、实现语音报数。
【3】交通灯设计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器。
用单片机控制LED灯模拟指示。
2、系统包括人行道、左转、右转以及基本的十字路口交通灯功能;3、系统除具有基本交通灯功能外,还具有显示倒计时、时间设置、紧急情况处理功能。
扩展功能:1、分时段调整信号灯的点亮时间2、根据具体情况实现灵活手动控制功能。
【4】电子密码锁设计要求:1、系统能完成开锁、超时报警、超次锁定、管理员解密、修改用户密码基本的密码锁的功能;2、还具有调电存储、声光提示等功能。
扩展功能:通过遥控器实现锁的基本操作。
【5】电子钟的设计设计要求:1、可以实现23h59m59s的显示,用六位LED显示出来,显示格式为“时时:分分:秒秒”。
2、可以利用按键设置任意的时分秒各位,并具有按键复位功能;扩展功能:1、实现整点语音报时功能。
2、实现年月日的显示。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软件编程。
2.要求学生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使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二、课程设计内容要求结合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经上机调试完成。
第1类题目一般1~2人一组,第2类题目一般2~3人一组,每组完成的内容不能雷同。
参考题目如下:第1类利用RADASM软件编程和调试要求从键盘输入10个以上字节的数据(以$结束),从显示屏输出的内容有:输入提示、输入错误检查提示、输出结果显示,完成以下之一内容。
1).将输入数据作为无符号数,对数据排序,并求平均值;2).将输入数据作为有符号数,把数据分为正数组和负数组,并求输入时相邻俩数之间符号的变化次数;3).将输入数据作为有符号数,把数据分为正数组和负数组,并分别求正数,负数及0的个数。
4).将输入数据作为有符号数,并求和;5)将输入数据作为无符号十六进制数,将输入的十六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以及二进制数;第2类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并加载可执行RADASM文件进行仿真要求使用计算机的外部接口进行实验,通过学习常见的接口电路设计,掌握通用的软硬件系统电路的设计方法。
完成以下之一内容。
1).利用8086控制8259可编程中断控制器,实现对外边中断的相应和处理。
要求程序中对每次中断进行计数,并将技术结果用8255的PA口输出到发光二极管显示。
2)利用8255的IO控制8位地段数码管显示实验,实现显示。
3)利用8255实现对步进电机的控制,编写程序,用思路IO实现环形脉冲的分配,控制步进电机按固定方向连续转动。
同事,要求按下A键时,控制步进电机正转;按下B键时,控制步进电机反转。
4)利用8255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实现输入、输出实验,实验中用8255PA口作读取开关状态输入,8255PB口作控制发光二极管输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串行通讯)一、设计意义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微机原理是机械工业控制设备的理论基础,学好了就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
理论课程学习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对课程内容和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只要从理论上理解,不用考虑实际的可行性。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不仅需要在理论上能实现而且还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不能纸上谈兵。
二、设计目的1、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2、掌握串行接口芯片8251的工作原理。
3、掌握8251芯片的编程方法。
4、了解8253的初始化。
5、巩固和加深在微机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掌握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
6、学会查阅相关手册与资料,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设计环境PC机一台,串行通讯接口芯片8251A一片,8253一片。
TC-1集成开发环境实验箱一台。
四、设计题目及要求4.1 设计题目2串行通讯4.2 设计要求设计一个串行通信系统,用软件编程和硬件实验来实现。
具体要求:用8253芯片作为计数器,用于产生8251的发送和接受时钟。
TXD和RXD连在一起。
从PC机的键盘输入一个字符,将其ASCII码加1后发送出去,在接受回来在屏幕上显示,实现自发自收。
8251的控制端口地址为2B9H ,数据口地址为2B8H.8253计数器的计算初值=时钟频率/(波特率*波特率因子),这里的时钟频率接1MHZ,波特率若选1200,波特因子若选16,则计数器初值为52。
收发采用查询方式。
五、设计原理5.1.8251A的基本性能8251A是可编程的串行通信接口芯片,基本性能:1.两种工作方式:同步方式,异步方式。
同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64K,异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19.2K。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微机原理部分在微机原理课程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CPU原理–内存原理–总线结构–输入输出控制器–DMA原理–系统时钟2.接口技术部分在接口技术课程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网络接口–图形接口–嵌入式接口三、课程设计流程1.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2.设计并搭建硬件实验环境,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各类接口设备。
3.学习并掌握各类接口的标准规范、通信协议和相关驱动程序。
4.设计并实现各类接口的应用程序,测试和调试各接口设备的正常工作。
5.针对常见的应用场景设计实际应用方案,并实现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
6.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记录整个课程设计的思路、方案和实现过程,并撰写总结和心得体会。
四、课程设计要求1.大家需要采用C语言、C++、VB等编程语言完成具体的编码工作。
2.上机实验前,要确保安全,防止电脑硬件因过流、过压等原因受损。
3.完成上机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环境,保持机房整洁有序。
4.报告要求规范、结构科学、语句通顺、内容完整。
五、参考书目1.电子工业出版社,《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2003年。
2.电子工业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2005年。
3.机械工业出版社,《接口技术原理与应用》,2007年。
4.清华大学出版社,《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技术》,2009年。
六、总结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相关的编程工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微机原理与接口(B)课程设计》一、教学任务和目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实践》是配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是机电学院测控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类必修的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熟悉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MCS-51单片机的应用系统,完成相对完整的测试、控制任务。
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题目的设计和确定,使课程设计的任务既能贴近工程实际应用,又能兼顾学生的兴趣。
1.课程设计的内容:(一)电子日历(M5832时钟/日历芯片)在多功能实验板上,扩充一片M5832时钟芯片。
要求做到:1.M5832的数据线接8031的P10~P13;2.M5832的地址线A0~A3接8155的PA0~PA3;3.M5832的WR,RD,HOLD接8155的PA5~PA7;4.能够对其年,月,日,星期,时,分,秒的内容进行读写;5.扩充功能键,用来选择显示年、月、日、星期、时、分、秒;6.走时准确。
(二)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在多功能实验板上,扩充一片ADC0809芯片和一片DAC0832芯片。
ADC0809其中一路输入模拟信号(可由电位器输入),DAC0832芯片输出到示波器,要求:1.用开关选择输出正旋波或三角波;2.当输入模拟量变化时,输出波幅值变化(0—5V);3.当按动按扭开关时,输出波频率变化,增到最大,再逐步减到最小,再逐步增到最大,如此循环。
4.实验板上的数码管显示输出波频率。
(三)交通灯控制在多功能实验板上,扩展两组指示灯,每组分为红,黄,绿代表交通灯。
方案一:设有一个十字路口1、3为南北方向(主街道),2、4为东西方向(付街道),初始状态为4个路口的红灯全亮。
2007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计划书一、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接口电路的应用和设计技术,充分认识理论知识对应用技术的指导性作用,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和锻炼。
通过这次设计实践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对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本次课程设计安排1、时间安排16、17周为课程设计时间,在该时段内,学生除仍然集中上理论课的时间外,其余时间一律专心作好课程设计。
2、人员安排本次课程设计共有2个班同时进行,指导教师2人:邓曙光、曾专武分别指导0712401-402班。
每个班分两批进行。
第一批,各班学号前18名,第16周做设计,第二批,各班剩余同学,第17周做设计。
3、地点安排物电系实验楼502、503室。
三、部分参考设计题目学生原则上自己选择课程设计题目,经过与指导老师商洽后,在设计的第一天确定题目,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里面完成设计。
下面的题目可供参考。
1、汇编语言部分2、闰年计算3、系统驻留时间程序4、代码转换5、输入输出显示6、BCD码相乘7、计算N的阶乘8、打字计时练习9、光条式程序菜单设计10、写文件11、微机内部接口部分12、微机串口通信内环自检13、微机串口通信功能综合检测14、音乐演奏15、硬件中断时钟设计16、鼠标接口17、打印接口18、系统接口部分19、串行通信20、红绿灯设计21、小键盘按键识别数码管移位显示22、8259A中断控制器实验23、RAM实验24、DMA数据传输25、定时器/计数器26、数模转换27、模数转换28、LED显示设计29、PWM脉宽调制30、步进电机四、设计安排第十六周设计安排名册(指导教师:邓曙光)第十七周设计安排名册(指导教师:邓曙光)第十七周设计安排名册(指导教师:曾专武)五、最终上交材料要求(1)格式要求:上交的课程设计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所要达到的要求思路及方案比较课程设计内容参考资料(2)材料要求上交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标题3号宋体加粗,小标题4号宋体加粗,正文小4宋体,单倍行距。
目录一、设计任务与目标 --------------------------------------------------------------------------------------------------------- - 2 -1.1设计课题 -------------------------------------------------------------------------------------------------------------- - 2 -1.2设计目的 -------------------------------------------------------------------------------------------------------------- - 2 -1.3设计任务 -------------------------------------------------------------------------------------------------------------- - 2 -1.4设计功能 -------------------------------------------------------------------------------------------------------------- - 2 -二、总体设计规划与方案论证--------------------------------------------------------------------------------------------- - 4 -2.1设计规划 -------------------------------------------------------------------------------------------------------------- - 4 -2.2设计方案论证-------------------------------------------------------------------------------------------------------- - 4 -2.2.1 流星灯中断选择 ------------------------------------------------------------------------------------------- - 4 -2.2.2按键扫描方法 ----------------------------------------------------------------------------------------------- - 5 -2.2.3数码管的显示方式----------------------------------------------------------------------------------------- - 5 -三、总体软件设计说明及总流程图 ------------------------------------------------------------------------------------- - 6 -3.1软件设计说明-------------------------------------------------------------------------------------------------------- - 6 -3.2总流程图 -------------------------------------------------------------------------------------------------------------- - 7 -四、系统资源分配及数据定义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微机原理与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一部分总则一、目的要求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在校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微机原理及接口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进行一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了解有关工业标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通过设计,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动脑动手的技术工作能力,而且还要逐步建立科学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设计步骤与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要求1、设计步骤1)选题与分组:根据分组,选择课题,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课题分析: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分析,并进行系统功能等设计。
3)课题设计:根据课题要求设计必要的电路,并利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模块功能。
4)调试与测试:利用计算机和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箱自行调试程序,成员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开发的系统,及每个成员开发的模块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2、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要求1)本课题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2)描述自己所分配到的设计任务。
3)进度安排与完成情况。
4)所涉及到的技术原理与解决方案。
5)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设计的结果与心得体会。
三、时间进度安排1、组织动员与分组,分组讨论,1天。
2、资料查阅,功能分析,1天。
3、电路设计与程序设计,1天。
《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课程设计说明书1.系统需求分析1.1DOS中断及功能调用简介目前DOS常用的9类中断(20H-27H和2FH)分为两种:DOS专用中断和DOS可调用中断。
(1)DOS专用中断。
DOS专用中断是指INT 22H、INT 23H 和INT 24H三个中断,属DOS操作时专用,用户不要直接使用。
(2)DOS可调用中断。
DOS可调用中断是指INT 20H、INT 21H、INT 25H、INT 26H、INT 27H和INT 2FH六个中断。
这六个中断都供用户直接调用,但都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入口条件。
1)磁盘读/写中断。
INT 25H和INT 26H分别用来读和写磁盘上的若干扇区,这实际上是两条BIOS调用。
2)程序退出中断。
“INT 20H”和“INT 27H”都为程序的退出命令。
其中“INT 20H”为正常退出命令,当用户程序执行完后,可用该命令退回操作系统;“INT 27H”为驻留退出命令,采用该退出命令时,留下的程序被DOS视为自身的一部分,不会被其他程序覆盖。
在其他用户程序中,可通过使用软中断调用这部分驻留程序。
3)假脱机打印文件中断。
“INT 2FH”用来实现假脱机打印文件命令PRINT。
该命令的功能是,当用户在机器上执行其他任务时,打印机仍可打印处在打印队列中的数据文件。
一个打印队列可容纳多至32个文件。
4)系统功能调用。
系统功能调用是指“INT 21H”中断。
它是可供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调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中断,内含近百个系统子功能。
操作系统的内核主要由它构成。
系统功能调用的近百个系统子功能已经标准化,调用它们时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硬件设备,因此,用这些子功能编写研制成的所有系统软件或应用程序可在任何支持DOS的机器上运行。
1.2时间日期系统功能调用“INT 21H”是一个使用方便的系统服务程序,它的功能丰富,共有84个子功能,此次课程设计中,主要用到时间日期系统的功能调用,如表1.1所示:表1.1 时间日期系统功能调用2.程序流程图图2.1 程序流程图3.程序设计STACK SEGMENT STACKDW 200 DUP (?)STACK ENDSDATA SEGMENTTIME_STYLE DB 8 DUP (':'),12 DUP (' ')DATE_STYLE DB 18 DUP (' ')STR DB 'PLEASE SELECT DATE(D) OR TIME(T) OR QUIT(Q): $' 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ES:DATA,SS:STACKSTART: MOV AX,0001H ;设置显示方式为40*25彩色文本方式INT 10HMOV AX,DATAMOV DS,AXMOV ES,AXMOV CX,0MOV AX,1300HINT 10HMOV DX,OFFSET STR ;显示提示信息MOV AH,9INT 21HMOV AH,1 ;从键盘输入单个字符INT 21HCMP AL,44H ;AL='D'?JNE ACALL DATE ;显示系统日期A: CMP AL,54H ;AL='T'?JNE BCALL TIME ;显示系统时间B: CMP AL,51H ;AL='Q'?JNE STARTMOV AH,4CH ;返回dos状态INT 21HDATE PROC NEAR ;显示日期子程序DISPLAY: MOV AH,2AH ;取日期INT 21HMOV SI,0MOV AX,CXMOV BX,100DIV BLMOV BL,AHCALL BCDASC1 ;日期数值转换成相应的ASCII码字符MOV AL,BLCALL BCDASC1INC SIMOV AL,DHCALL BCDASC1INC SIMOV AL,DLCALL BCDASC1MOV BP,OFFSET DATE_STYLEMOV DX,0C0DHMOV CX,18MOV BX,0007HMOV AX,1301HINT 10HMOV AH,02H ;设置光标位置MOV DX,0300HMOV BH,0INT 10HMOV BX,0018HREP: DEC BXJNZ REPMOV AH,01H ;读键盘缓冲区字符到AL寄存器INT 16HJE DISPLAYJMP STARTMOV AX,4C00HINT 21HRETDATE ENDPTIME PROC NEAR ;显示时间子程序DISPLAY1: MOV SI,0MOV BX,100DIV BLMOV AH,2CH ;取时间INT 21HMOV AL,CHCALL BCDASC ;将时间数值转换成ASCII码字符INC SIMOV AL,CLCALL BCDASCINC SIMOV AL,DHCALL BCDASCMOV BP,OFFSET TIME_STYLEMOV DX,0C0DHMOV CX,18MOV BX,007HMOV AX,1301HINT 10HMOV AH,02HMOV DX,0300HMOV BH,0INT 10HMOV BX,0018HRE: MOV CX,0FFFFHREA: LOOP READEC BXJNZ REMOV AH,01HINT 16HJE DISPLAY1JMP STARTMOV AX,4C00HINT 21HRETTIME ENDPBCDASC PROC NEAR ;时间数值转换成ASCII码字符子程序PUSH BXCBWMOV BL,10DIV BLADD AL,'0'MOV TIME_STYLE[SI],ALINC SIADD AH,'0'MOV TIME_STYLE[SI],AHINC SIPOP BXRETBCDASC ENDPBCDASC1 PROC NEAR ;日期数值转换成ASCII码字符子程序PUSH BXCBWMOV BL,10DIV BLADD AL,'0'MOV DATE_STYLE[SI],ALINC SIADD AH,'0'MOV DATE_STYLE[SI],AHINC SIPOP BXRETBCDASC1 ENDPCODE ENDSEND START4.运行结果和分析将程序编译成功后运行,从键盘输入字母“D”,运行结果如图4.1所示:图4.1 显示系统日期从键盘输入字母“T”,运行结果如图4.2所示:图4.2 显示系统时间该程序由主程序分别调用显示日期和显示时间的子程序,利用BIOS中对时间参数的调用方法,实现取时间和取日期。
由于取到的值与显示在屏幕上的字符有类型的差别,于是通过时间和日期的子程序,进行数值转换,得到需要的字符类型对应的ASCII码,从而显示在屏幕上。
5.心得体会这次微机原理的课程设计,我们的题目是系统时间显示程序设计,经过翻阅《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本,以及相关资料,还有在网上搜集的类似设计,最终我们确定了设计思路和电路原理图。
根据要求,程序设计中分为两个功能模块,一个是显示日期:年、月、日,一个是显示时间:时、分、秒。
这里可以将两个功能分别编写为一个子程序,分别实现相对应的功能,然后通过判断功能的选择来实现对应子程序的调用。
首先跟据设计思路,画出程序流程图,再用汇编语言实现单个流程,通过再次的翻阅课本及相关功能的实现程序,写出对应的汇编程序,然后通过条件控制语句将各个模块连接在一起,从而得到整个程序,完成程序设计。
接下来就是运行以及修改调试。
程序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利用BIOS中时间参数的调用方法实现功能,以及相关参数在作为字符显示时的数值转换,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程序的主要功能已达到要求,再加以完善和补充即可。
在程序编译过程中也出现了些小问题,如漏掉“,”,指令键入错误等,但经过检查和修改,终于编译成功了!通过这次微机原理的课程设计,我从中不仅学到了系统时间显示程序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思路,深入了解了汇编语言中BIOS时间参数的调用,而且也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汇编语言的指令功能和用法,了解了如何通过程序去实现功能,通过功能测试如何发现问题并通过修改程序而解决问题,更学会了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为我所用,成为自己的能力,这对于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姚燕南,薛钧义.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11.[2] 艾德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3] 沈美明.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致谢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加强了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其中离不开同组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课程设计不仅能检验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了解了设计的思路,在此我要感谢学校开设的这门课程,以及对我们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指引我们成功完成设计,在此表示万分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