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眼里有个我
- 格式:docx
- 大小:11.54 KB
- 文档页数:1
幼儿园大班幼教随笔:老师眼里有个我“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彩虹!”小手捧着画作,一双期待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哇,画得真漂亮!你真是个小艺术家!”我微笑着,目光里充满了赞许。
在这个幼儿园大班,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我。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词一句,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好奇宝宝“我”小宇是个好奇心十足的孩子。
有一次,他在沙坑里挖了一个大洞,然后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宝藏!”我看着他满脸的期待,忍不住笑出声:“那我们一起来找宝藏吧!”于是,我们开始在沙坑里寻找“宝藏”,发现了一个小石子。
小宇高兴地捧着石子,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二、勇敢小战士“我”小杰是个勇敢的孩子。
有一次,他在操场上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但他没有哭,反而坚强地说:“老师,我没事,我能自己站起来。
”我心疼地帮他擦去膝盖上的血迹,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这个小战士,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敢。
三、爱心小天使“我”小梦是个充满爱心的孩子。
她总是关心周围的人,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小伙伴摔倒了,立刻跑过去扶起来,还关切地问:“你没事吧?有没有摔疼?”那副担心的样子,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爱心。
四、机智小博士“我”小华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有一次,我在教他们认识形状,他突然说:“老师,我觉得三角形就像一座山,因为它有三个尖尖的角。
”我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他能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三角形。
这个小博士,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
五、乐观小太阳“我”小阳是个乐观的孩子。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能笑着面对。
有一次,他在画画时弄脏了衣服,我担心他会生气,没想到他却笑着说:“老师,没关系,我下次会更小心。
”这个乐观的小太阳,总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
在这个幼儿园,我看着孩子们成长,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独特,那么可爱。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知道,我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更是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勇气、有智慧、有乐观心态的人。
《老师眼里的我》教案教育目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鼓励他们改正,做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接受自己,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吗?想知道老师对你的评价吗?想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吗?那么,在本节课上,你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仔细琢磨老师的讲解,你便能看到老师眼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现在我们讲新课:老师眼里的我。
二、讲授新课教师先以讲做事的形式讲述课文,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从当班长以前的李勇的心里活动及情绪变化,我们看到了每位同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正确评价,希望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个好孩子。
你们呢?是否也有这样的希望。
我们在老师的评语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优势和不足,并按老师教给的方法,弥补个人的不是,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课堂活动1.想想议议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1)老师眼里的王超什么样?(2)你希望老师怎能样评价你?教师: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以上二个问题,然后各组派出代表发言。
目的是让学生分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并说出自己对老师评价的希望。
2.想想说说教师:(让学生将书翻到57页)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出你的答案。
交流。
3.案例分析默读58页回答两个问题。
4.交换意见教师:(让学生将书翻到59页)在表格里填出优点、缺点和老师给自己的评价。
5.请你思考演一演:班级里发生的小事。
五、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课堂活动,我们懂得了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还要认识自己,正视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要努力改正缺点,做一个乐观向上的好学生。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老师眼里的我小学心理健康教案:老师眼里的我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以《小学心理健康教案:老师眼里的我》为主题,探讨老师如何全面了解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个性、喜好和需求。
教育者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并且通过观察、交流和心理评估等方式来深入了解他们。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力,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其次,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行为和情绪表现。
有些孩子可能来自困境家庭,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支持。
而有些孩子可能来自富裕家庭,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老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关键。
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到的第一批师长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老师应当树立一个开放的心态,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他们应当及时地回应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并提供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当学生面临挫折和困难时,老师应当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老师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正面的影响。
第四,推行心理健康课程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必要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来进行。
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老师眼里的我 | 北师大版在四年级下册的心理健康教学中,我们着重介绍了“老师眼里的我”这一概念。
这是指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和评价,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学习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该教案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自身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和评价;•分析自身在老师心目中的优缺点;•提高自身在老师心目中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2.1 观看视频首先,我们会让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该视频主要通过小学生实际演绎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和不好学生。
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希望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老师对好学生和不好学生的评价和区别。
2.2 课堂互动与讨论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换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评价和形象,从而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更深入认识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和评价,并加深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
2.3 个人总结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将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希望学生能够根据之前的讨论和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和评价,并学会自我反思和反省。
2.4 分享交流最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在自己思考总结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从而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认为本教案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和评价;•并不是仅仅看到自己口头上的表现而已,更要了解自己的行为举止;•学生如何从讨论中对自己进行简单自我分析,提取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对自我提出改进措施并在分享交流中汲取经验和方法。
第十九课《老师眼里的我》(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老师眼中的自己,认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
2. 培养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老师眼中的我: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包括优点和不足。
2.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接受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把注意力放在改进自己上。
3. 主动与老师沟通:教育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4. 勇敢面对不足,努力改进: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主动与老师沟通,勇敢面对不足,努力改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主动与老师沟通,勇敢面对不足,努力改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老师眼里的我”这个话题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老师眼中的学生形象,包括优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主动与老师沟通,勇敢面对不足,努力改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对待老师评价、主动沟通、勇敢面对不足、努力改进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老师眼里的我”的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认真思考并撰写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第十九课《老师眼里的我》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6.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思考题: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老师眼里的我教案标题:老师眼里的我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老师眼中的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交流彼此的不同之处,并尝试理解和尊重他人。
活动步骤:1.让学生分组,每组3-4人。
2.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彼此了解。
3.让每位学生从自己的小组中选择一位同学来描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分享给全班。
4.引导学生评价别人时要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别人。
二、听取老师意见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为每个学生写下一些个人评价,并且让他们看到老师眼里的自己。
活动步骤:1.每个学生单独与老师沟通,听取老师对自己的意见和评价。
2.让学生思考和进一步逐步了解自己在老师眼中的优点和不足。
3.让学生借此机会,反思自己平时的表现,寻找自己的进步空间。
三、学生自我评价根据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确定如何改进。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写下来。
2.学生自我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重视自己的个人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3.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寻求支持和帮助,行动计划等。
四、正向思维的应用在活动最后,老师向学生介绍正向思维和其应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正向思维,对待自己和他人,强调正向心态的重要性。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掌握正向思维,认识其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2.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发现自己存在不足的学生,用正向思维去消除消极情绪和负面情绪,正面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老师眼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能够自我评价和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同时,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正向思维,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且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认知。
五、差异化教学考虑到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个人品质和发展需求,我们应该依据不同的学生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1老师眼里的我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1老师眼里的我一、教学目标1.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况,认识自我,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并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四年级学生的成长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和生命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预防道德品质,使心理和谐。
二、教学重点1.认识自我,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四年级学生的成长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老师可以发放一份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填写。
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
同时,老师也要宣布今天教学的主题:“老师眼里的我”。
(二)展开1.了解自己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句话介绍自己,并简单说出自己在学校的生活、脾性等。
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近期所完成的优秀作业,取得的成绩和特长才艺等,让每个学生感受自己美好的一面。
这将为孩子们后面的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心理基础。
2.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1)压力问题根据学生活动充实的实际情况,老师可以结合学年学习任务、班级职务等等,制定一份“压力监测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以及如何应对压力。
(2)情感问题老师可以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情感问题,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情感问题和想法。
同时,老师还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3)人际关系问题老师可以请学生谈论自己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互相过问、分享经验,共同探究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和生命观(1)品德教育老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人生的一些基本道理和观念,并通过多媒体教具、故事配图等形式来展示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2)生命教育老师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等多个角度来讲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道德品质,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十九课《老师眼里的我》(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为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老师眼里的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认识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老师眼中的我、理解老师的期望、如何满足老师的期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认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
2. 培养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3. 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满足老师的期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避免产生误解。
2. 引导学生学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3. 指导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满足老师的期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课堂活动道具3. 学生学习手册4.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和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二、认识老师眼中的我1.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老师在意的方面,如学习、纪律、品德等。
2. 老师总结并补充,让学生了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
三、理解老师的期望1. 学生讨论:为什么老师会有这样的期望?2. 老师引导学生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理解老师的期望。
四、如何满足老师的期望1.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如何做才能满足老师的期望。
2. 老师总结并给出建议,如主动沟通、积极参与、遵守纪律等。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 学生讨论: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2. 老师总结并给出建议,如尊重老师、关心老师、主动交流等。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一、认识老师眼中的我二、理解老师的期望三、如何满足老师的期望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业设计:1.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和如何满足老师期望的感悟。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九课《老师眼里的我》教案引言:《老师眼里的我》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和评价,增强自我认知与自尊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是如何形成的,并且学会肯定和接纳自己。
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是如何形成的。
2. 学生能够提升自我认知与自尊心。
3.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老师眼中的我。
2. 老师的评价对我有什么影响。
3. 肯定和接纳自己,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个人画像照片或头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个问题给学生:“老师对你们的评价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2. 分组讨论并汇报各组的答案。
第二步:学习(20分钟)1. 展示图片或视频表现老师的工作场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师是如何观察和评价学生的。
2. 通过讨论和举例子,让学生思考并理解老师眼中的我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步:实践(30分钟)1. 学生个人画像照片或头像展示。
学生在个人画像上写下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在图片下写下自己对老师评价的反思。
2. 学生交换画像,互相阅读并用积极的语言写下对方的评价,并在图片下写下自己对这些评价的接受和态度。
第四步:分享(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像照片,并分享对老师评价的反思以及对他人评价的接受和态度。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分享,互相鼓励和肯定。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向学生强调肯定和接受自己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个人的自我期望和目标。
课后延伸:1.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鼓励父母以肯定和支持的方式对待孩子。
老师眼里有个我
大班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
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设置了一个“智力大冲关”的环节。
可是,每每到这个环节,教室里的纪律……也曾多次想过去掉这个环节,可孩子们的兴至极高。
如果哪节课没进行闯关游戏,他们就会问:老师,今天为什么不闯关了?我们都想闯闯关呢!于是便又将它留了下来。
今天课堂上,又到了闯关环节了,如何让未闯关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这里呢?望着他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忽然来了灵感,说道:“谁是好孩子,老师的眼睛里就有谁。
”听到这里,孩子们马上做好了,特别是那几个调皮蛋坐的最好。
我马上表扬了他们,想当然,我们的环节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后来,我又将此方法用于学前班,效果同样不错。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
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