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伤春,男子悲秋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汉语中的伤春悲秋⽂化诗词解读汉语中的伤春悲秋⽂化诗词解读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1],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花前常病酒[2],不辞镜⾥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3],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楼风满袖[4],平林新⽉⼈归后[5]。
[1]闲情:闲愁。
[2]⽇⽇:⼀作“旧⽇”。
[3]青芜:形容草⾊碧绿。
[4]楼:⼀作“桥”。
[5]⼈:指游⼈。
冯延巳(903—960),⼜名延嗣,字正中,⼴陵(今江苏扬州市)⼈。
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两朝,三度⼊相,官终太⼦太傅,谥忠肃。
冯延巳当政时,南唐国势已⽇渐衰微,他⽆⼒扭转乾坤,同时⼜卷⼊激烈的党争中,这种现实处境所造成的内⼼⽭盾,在他的词作中时有反映。
冯延巳词的题材虽然与花间词并⽆⼆致,多写歌舞宴饮、相思离别,但是他并不醉⼼于描写⼥⼈的容貌举⽌和服饰,⽽是着重描写⼀种⼼理体验,表现⼀种感情境界。
这种创作倾向正如王国维所⾔“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堂庑特⼤,开北宋⼀代风⽓。
”(《⼈间词话》)解题《鹊踏枝》,⼀作《雀踏枝》,唐⽞宗时教坊曲名,后⽤为词调,即《蝶恋花》。
冯延巳有《鹊踏枝》⼗四⾸(其中部分作品与欧阳修相混),本词为其中之⼀。
全词抒写春天的闲愁,词旨隐晦,感慨深沉。
摊破浣溪纱李璟菡萏⾹销翠叶残[1],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2],不堪看。
细⾬梦回鸡塞远[3],⼩楼吹彻⽟笙寒[4]。
多少泪珠⽆限恨[5],依阑⼲。
[1]菡萏(hàndàn):荷花。
[2]绿波:⼀作“碧波”。
[3]韶光:美好的时光。
⼀作“容光”。
[4]鸡塞:即鸡⿅塞,汉朝的边塞,此处泛指边塞。
“鸡塞远”,⼀作“清漏永”。
[5]吹彻:犹指吹遍。
“彻”,本为⼤曲的最后⼀遍,故可以解释为曲终。
[6]多少:⼀作“籁籁”。
⽆限,⼀作“何限”。
李璟(916—961),字伯⽟,初名景通,徐州(今属江苏)。
南唐烈祖李昇的长⼦。
公元943年嗣位称帝,年号保⼤。
即位之初,曾⽤兵攻取建、汀、漳、泉等州,使南唐⼀度成为拥有35个州的“⼤国”。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和生活对治法 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女子伤春,男子悲秋”。
在中医看来,过度的情志状况会引发生理的病变。
一般说来,在春天,女子容易忧郁和情志不舒。
女子属阴,容易跟春天的生发之气相感。
所以,在这个万物生长发育的时候,就容易诱发女子对生育本能的冲动,其主要反应在肝肾。
男子属阳,他比较容易跟秋冬的阴气相感。
秋天的时候,万物都结果实了,男人到这个时候看到自己还一无所成的话。
就会悲从心来,易于焦虑或烦躁,其主要反应在心肺。
而往往这些病症是不容易用药而解的,于是聪明的古人采取了生活对治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秋天的时候征兵,把男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到边关去打仗,以建功立业来化解他们的悲情;或者在秋天的时候给男子订婚。
其实,在秋天的时候让男子去打仗,或给他们订婚,都是为了平息他们身上的肃杀之气。
用这些方法鼓励成年男子,让其明确社会职能及责任感,使他不放任自己的情感。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古人订婚送给女子的聘礼是用白茅包着的大雁。
大雁是只有秋天才有的东西,而射大雁是需要力气和眼力的。
有力气是肾气足、肺气足的体现,眼力好是肝经旺的体现,通过这一举动,女子就能判断出男子的基本素质。
我们现代很多女性结婚,要看对方是否有房子、有车,这是一个人能力和实力的体现。
而古人则更为本能一些,比起财物,他们更加重视男子的身体状况。
男子一订婚,就相当于他的人生大业有了新的进展,他的不平之“气”得到平复,就可以安心来好好劳作,好好地去秋收和冬藏。
当盛大的年终祭祀结束后,便可以利用冬闲来举办婚礼。
如果幸运的话,来年春天年轻的新娘便可以怀上宝宝……就这样,用结婚这一件事,既治了女子“伤春”,又治了男子“悲秋”,真可谓一举两得。
圣人告诉我们:生存之道才是解决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
只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太自负、太自信,甚至敢于反季节去行事。
比如,该结果时偏偏要去开花(临近40岁了才想起娶妻生子),该开花时偏偏要去结果(早恋、早孕),全然不顾“因天之序”,生理、心理自然百病丛生。
浅论宋代女性诗词中酒意象所蕴含的“春情”作者:孙睿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4期摘要:宋代女性涉酒诗词的数量极为丰富,酒意象所蕴含的具体内涵也是变化万千。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宋代女性涉酒诗词中体现女性伤春、惜春之情的酒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个人情感,甚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代女性主体意识的回归以及女性对于审美视角和生命个体独立的不懈追索。
关键词:宋代;酒意象;伤春;春情;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01四季的变换在敏感的诗人心中,就如同人生的起落沉浮。
熬过了寒冷、萧索的冬季,便是万物待发的春天。
古之性情中人,在残冬腊月把酒迎春,于春之将末又把酒送春,这一迎一送中,便将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情感寄托完美地融入了春情里。
宋代的女性诗人,也尤为偏爱春天,而酒则就成为了联系诗人与春情的“媒人”。
撩人的酒香,抒发了女性作家们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生命意识。
一、凭酒咏春——对蓬勃生机的礼赞春,是宋代女性诗人一个永恒的话题。
朱淑真的《断肠集》中,独写春景的诗前后就有四卷,这位“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
一生抑郁不得志”的女诗人,虽诗中多忧愁怨恨之语,但其写春情的诗词中,也不乏清新婉丽之作,例如《春园小宴》中所用之“酒”,就是诗人为春天所举的礼赞之杯。
《春园小宴》是诗人偶得春园游玩、小宴时所作。
此时春景怡人,诗人把酒吟诗,这杯酒,是欢愉的酒,是助兴的酒——“牵情自觉诗豪健,痛饮唯觉酒力微”。
这里的酒,是在为春天助兴,在为荣发的生命和蓬勃的生机助兴。
又如朱淑真词《鹧鸪天》,“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描绘的春景与《春园小宴》相似,春光明媚、景色宜人。
这首词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并未提到饮酒,却将“醉”的主体藏进了春天的景物之中,千般美景都在春光里沉醉了,更何况独倚阑干赏春景的人呢?颇有李清照“未成沉醉意先融”(李清照《浣溪沙》)的巧妙韵味。
为什么女人怀春,男人伤秋呢?
女人怀春,男人悲秋,大家可别想歪了。
1、古人说女人属阴,容易跟春天的生发之气相感。
春天来了,万物萌生意,包括很多情志类的病容易诱发。
而女人的愁思也多了。
女人多数感性,最大的梦想莫过和爱人相守到老的,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
春日暖暖,燕子双双回时,乱红纷飞之际,女人心中的思念情怀也被撩起。
恋爱中人思念情人,夫妻分隔的期待夫归。
未曾恋爱的女子,渴望真爱……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皆美好;唤醒了女人心中的情怀。
2、男子属阳,容易跟秋冬的阴气相感。
秋天,收获的季节,不久便是年关。
男人在这个时侯看到自己仍原地踏步,一无所成,便自然而然悲从中来。
他们的责任感使之心中焦虑、烦躁不安。
心系家国者,忧国忧民;普通人则忧家忧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这句诗,很好地表达了男人悲秋的情怀。
看那秋意萧瑟,很是伤感,悲叹自己万里漂泊常年在外,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世间的艰难和苦恨,白发苍苍,十分感慨。
女人怀春,男人悲秋,是生理也是心理使然。
四季养生—曲黎敏好好睡觉、好好用饭、掌控自己情志养生要那么:1、顺其自然2、四季的气机春天——生发之机(肝、胆)夏天——生长之机(肺、心)秋季——收敛之机(肺气伤,肾不纳气)冬季——收藏之机(藏精肾气)3、健康长寿靠自己富贵至三患:一、出那么以车,入那么以辇二、肥肉厚酒3、勿以相强4、传统养生1、养性情二、养睡眠(重要)3、养居处(起居不要过大)养生五难1、名利不灭,此为一难2、易怒不除,此为二难3、声色不去,此为三难4、滋味不绝,此为四难5、神虑转发,此为五难多思那么神怠,多念那么神散,多欲那么损志,多事那么形疲,多语那么气争,多怒那么百脉不定,多恶那么憔煎无欢。
(女子伤春—肾脏、男子悲秋—肾、肝、胆)春天养生——生发之机1、要注重气机二、要注重神明(五脏)春天的骨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天常见两种疾病1、痿厥(肌肉无力、手脚冰凉)二、宿疾(老病、流行病)养睡眠,夜卧早起,广步遇起(锻炼),披发缓行(精神放松),以使志生原那么:生而勿杀(肃杀),预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以后,养生之道也,逆之那么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饮食:春天——吃粮食(守生发之机)夏日——注意羹剂(不宜冷饮,温热汤。
脾胃虚弱注意消化)秋季——重视酱剂(发酵)冬季——重视饮剂(温热酒剂)面食:甘温入脾(适宜北方食用)米类:甘咸微凉(适宜南方食用)锻炼(玩)小孩:放风筝(接近大自然、舒发肝气)老人:一、静坐(维持气机疏通)二、念书(心灵有所寄托,人一辈子格局改变陶冶情操,专注养精神)3、远眺山水花木4、与朋友谈天说地五、教子弟念书(传承)夏日养生——生长之机夏日的骨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原那么: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苦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逆之悲伤,奉守者少。
得皮肤病的缘故1、情志上过度焦虑,想情形专牛角尖2、过度的利用空调,是皮毛的宣散功能被封锁3、夏天拼命的喝冷饮,(伤肺、伤皮毛)另外,易患肠、溃疡性结肠炎医治皮肤病的方式1、从情神和情志上解除自己的焦虑2、空调利用的问题(要出汗,宣泄出来)3、改变自己喝冷饮的适应夏天饮食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脾胃弱)温热食物(牛肉羹)忌夏天进补上床萝卜,下床姜早要多食(7-9点胃经当令,9-10点脾经当令)午要食好(13-15点小肠经当令)晚要食少注意事项过喜那么悲伤,恐那么气下,控制情感(汗、下、吐三法:汗法、泄法、吐法都可治病)秋季养生——收敛之机秋季的骨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原那么: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慢慢度过秋季的燥气、肃杀之气),收敛精气,使秋气平,元外息至,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逆之那么伤肺,冬为蕵泄(晚餐)多食酱剂(中焦如醧)秋季易患抱病1、小便数而欠(肺气虚)2、拉稀(肺、肝气虚,少饮酒)3、宿疾幸免旧病复发的方式1、不食新谷2、不要五味过度多食盐,脉凝远而变色(血脉不通)苦主降,那么皮槁而毛拔(皮肤干燥)多食辛,那么筋急爪枯(肝气人体弹性不行)过食酸味,那么肉灼翍而唇揭(脾弱)多食甘,那么骨痛而发落(肝肾)*肺-皮毛脾-肉肝-筋肾-骨心-血脉冬季养生——收藏之机冬季骨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原那么:使志假设状假设匿,假设有私意,假设己有得,祛寒就温,勿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那么伤肾泡脚的益处春天—升阳固脱夏天—解暑生凉秋季—肺润肠濡冬季—丹田温灼冬季饮酒冬季进补,多为滋黏难化的东西,就能够把人们食用的东西消化掉。
美文欣赏:秋日遐想时令刚过立秋,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退,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等过了处暑,天气真的凉了,诚所谓“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秋胡为而来。
一篇《秋声赋》揭开秋的序幕,秋似乎带着衰退的的迹象。
宋.楚玉《九辨》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其草木摇落为霜,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中国的文人,尤其是诗人,对于秋带着颓废的色彩。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多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是秋意,人意扑朔迷离,缠绵悱恻。
试想:面对秋色变化,片片秋叶坠地,连天的衰草,凛冽的秋风,草木无情,有意飘零,人岂能不感触于怀?动之以情。
我窃以为中国的诗人或浪漫亦或凄婉,登高做赋,对酒当歌,赠诗饯别,或遭贬谪,沦落天涯,离怀愁绪,点点滴滴酒入愁肠化作千丝万缕的`感触奔涌而来,赋予秋特别的伤感,形成蔚为壮观的悲秋曲。
我甚至想,不单是诗人,就是关在牢狱的囚犯,到了秋天,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面对着满目苍夷的秋色、秋声,怎能没有深沉悠远的感触?四季之中,我最爱秋。
春过于明媚娇艳,夏过于炎烈逼人,冬过于凛冽萧条,唯之于秋,皎月正圆,鱼虾肥嫩,橙黄橘绿,丹桂飘香,秋菊正开,寒潭映月,秋月青苔。
难怪林肯这么说,“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甚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齐,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郁丽。
我真可怜那些妇女短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秋之宏大的恩赐。
”郁达夫曾在《古都的秋》里赞叹,“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划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
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澄澈,偶尔飘过残云,像是垂玉欲滴,忽而一阵阵凉风,遽尔吹散,天空顿时明净,时而阵阵秋雁鸣叫着划破长空,皓首仰望,它们矫健的身影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子,愈飞愈远,成一点点,最后消失在云的边际,而对着这秋风秋雁,怎不令人意兴惴飞,酣畅淋漓。
廿四节气养生春雨蛰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雨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中国古代利用土寺实测日暑,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为短至、夏至)。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末年间,廿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廿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廿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廿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
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廿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
廿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春季养生短信(立春扶正驱邪,养肝清毒)1、立春立春,廿四节气的第一个,刚进入春天,乍寒乍暖,皮肤毛孔疏松,易感冒,春困,精神不佳等,建议放松头发,穿宽松衣服,多参加户外运动,让阳气顺利舒展开来。
2、雨水雨水节气到了,天气暖和,雨水逐渐增多,湿气容易困阻脾胃,加上肝气太旺,会抑制脾胃功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硬的现象,养生方面,一要疏通肝经,防止升发太过,二要健脾祛湿,多吃白扁豆,薏米,茯苓。
3、惊蛰惊蛰节气,春雷震响,蛰伏冬眠动物苏醒,细菌病毒也苏醒了,所以春季是流行病的多发季节。
如果体内气血充足,则旧病痊愈;如果正不胜邪,旧病就复发。
这提示我我,养生要有全局观念,冬天要进补,预防来年春天生病。
另外要注意个人卫生,提高人体气血能量是关键。
4、春分春分,易肝气郁,睡眠不好、头痛、目赤,人体这时要特别注重阴阳的平衡协调,尽量少吃煎炸,酸辣,冰冻,寒凉的食品,多吃平淡平和的食物。
否则身体容易出现偏差,出现阴虚火旺,阳虚寒重的体质,现在城市普通人群的体质都是上燥下寒,在注重“灭火”。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在古典文学中,与悲秋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伤春情结。
古人有云,士悲秋,女伤春。
说的就是男士习惯于面对萧瑟的秋景而悲秋,而女性则很容易对着美好的春天联系到自身,感到幽幽的感伤。
其实,我们统揽中国古典诗词后,会发现,伤春这一主题,并不主要是由女性来完成的。
当然,在伤春这一情结中,确实有不少伤春诗词,是借着男性文人笔下的女性之口来抒发的。
如果说悲秋是因为“愁是心上秋”,秋天的肃杀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伤感的话,那么绚烂的春天让人感伤,则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凡事过于完美之际,往往接下来就会走向不完美。
春天是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在这花儿完美绽放的季节,诗人词人们却在这繁华的背后隐约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美好的消逝,于是面对最美的季节,却有了最微妙细腻的感伤。
当然,伤春悲秋并非是从文学的发端就开始的,而是在长期的文人创作实践中,渐渐形成的一种情感范式。
这种情感范式,到了唐朝以后,逐渐稳固成熟。
在唐朝以前,人们对于春天的描绘,还多是惊喜的、热情洋溢的、充满着生命都欢欣。
在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人们对于春的热爱和欢欣是不言而喻的。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春天暖阳照耀,万物欣欣然,一幅和美的春景图。
在汉代的乐府辞中,春天也是充满温暖的。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温暖的春天施舍恩泽,滋润万物,使万物生长茂盛。
到了魏晋,春天依然是娇俏可爱的。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 (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兵荒马乱的南北朝时代来临了。
即使在这混乱的世界里,春天依然是带给人们浪漫和希望的季节。
南北朝诗人陆凯在《赠范晔》一诗中写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一枝折来的梅花,正寓意着一个奔放的春天即将到来,何等的浪漫,何等的别致新颖。
但对于春天的情感,正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诗人胸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
为什么“女人怀春,男人伤秋呢”?原来是这么回事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万物随四时而动,这句话包括的范围和内容很广,这里我们就说一下人在四时里的一个重要变化,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女子伤春,男子悲秋。
就是说女子在春天的时候容易感情特别抑郁,特别伤感,而男人却是在秋天。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女人怀春,男人伤秋”呢?在小编一番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
一般意义上来说,春天,在这个季节,女人一般思春,因为春天是生育的季节,想生育的本能决定了女人这个季节想找人结婚;若女人对一男子有好感,就会发狂的想他,见不到时,会时常梦见他。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一片真心何处寄?化作春雨泣未歇,正因如此,女人们才想方设法,多留片刻青春,当现实达不到,只能寄希望于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能在最美华的年华遇见最爱、最值得托付一生的男人。
其实,伤春情节的产生追溯到《诗经》时代,“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有人说,一部《诗经》仿佛就是一部伤春的情歌或哀歌。
与女人不同的是,男人一般伤秋。
男人的梦想就高远多了,对男人来说,抱得美人归更多是锦上添花的陪衬,最放不下的还是功名利禄,把事业做大是第一位的追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男人在这个季节,希望能看到自己的收获。
单身的男子一般都是比较感伤,觉得自己一无所获;假若到了中年以后,也就是人生的秋天仍心愿未遂,无所成就,那么这种悲凉感便显得尤其深刻和沉重。
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以证明。
那么,如何调理呢?加强日照和光照是快乐起来的第一要领。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秋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
其实,伤春与悲秋,都是中国诗歌的季节病,两者只是季节的不同,性质是一样的——触景生情,感物而动,不过由于古代诗人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这些男性文人比较耻于承认自己的伤春,往往都是借女人之口表达伤春,总会,无论“怀春”还是“伤秋”,都对自身的情志有一定的影响,加以陶冶情操,一切方为平静。
肝胆四期管理————————————————————————————————作者:————————————————————————————————日期:铺垫期理念:姐,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养生及健康,春季最脆弱的部位就是肝胆,也是肝的主季,肝气最旺,抵抗能力最弱的时候,中医讲女子伤春,男子悲秋,所以女人在春季更容易引发肝病,胆囊疾病及感冒,皮肤敏感,长斑,咽炎,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所以春季是养肝胆及提高自身免疫力最佳季节;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肝胆,姐,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有将军之官之称,肝帮助人体过滤垃圾毒素,肝储存人体25%血液,现代女性因生活压力大,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则等,容易肝脏受损,常面临着乳腺增生,乳痛症,经前综合症,痛经,月经量减少,提前闭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面部长斑,长痘,过敏,衰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肝胆超负荷工作,肝胆代谢慢,导致肝郁气滞,肝肾不调,经络不通,中医讲女怕伤肝,男怕伤肾专业:生理作用: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每分钟为1000-1200ml;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中医作用:•1、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生殖功能),中医讲气不顺则血不流,血不流则毒不排,毒不排则形成堵,久堵和久毒就易成瘤;2、调节生理功能:1).调理冲任二脉,主调节排卵,月经来潮;2).调节男子排精,精室;调节水液代谢:肝能调畅三焦,气机,促进肺,脾,肾三脏调节;什么叫水液代谢的功能:即脾之运化水湿,肺之布散水泽,肾之蒸化水液!;3、主藏血:肝血濡养视觉功能,不足:视力弱、青光眼上火:眼红、干、涩,眼屎•4、.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季节:《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提出:春季要使身体气机生发,早起则可受春日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把头发散开,不要扎起来,穿着宽松衣服,到庭院活动,以适应生发之机,养神以致欣欣向荣;注意:.春季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忧郁,夜卧早起(不超过晚上十一点),病在筋无食酸,“女子伤春”,“怒伤肝,怒胜思”,常敲肝胆经,久视伤血,百病生于气;销售期:诊断:(肝血虚)表现:情志不舒,懒言少语,郁闷不乐,委屈受哭,喜静,喜暗,眼睛凹陷,黑眼圈,目倦神疲,视力模糊,迎风流泪,花眼近视,色盲,白内障,眩鼻,两膝酸软,抽筋,麻木,手抖,摇头;肝阳亢:表现:性情急躁,易怒脾气大喜动眼袋大。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古人这话说的真有道理。
女人的最大梦想是有一个相守到老的爱人和一个温馨美满的家,每当春日融融,燕舞莺歌之时,女人心中的春情便也被撩起。
独身的女子思慕恋人,分居的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寡居的孀妇思念亡夫。
难怪古诗词中那么多的闺怨春情都发生在春天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了,那满面愁容、天涯遥望、追悔莫及的少妇着实让人怜惜;金昌绪的《春怨》可以看作是另一个代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个少妇可真是调皮啊,自己做梦想丈夫,关人家黄莺儿什么事情,它叫的多好听啊,你打它做什么?女子伤春起来是没有道理的。
可以这么认为,伤春是女子的一种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能治好它的只有那个令她们朝思暮想,魂牵梦系,神魂颠倒的“心上人”。
男子的梦想可谓多矣,不过大致概括起来,无非这么四项:功成,名就,朋友遍天下,抱得美人归。
这其中无所谓轻重,只是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它们才有轻重缓急之分。
比如在风华正茂,尚未成婚之时,“抱得美人归”便成为重中之重;待到家庭稳定和睦之后,若想使得生活更加和谐美满,日子过得更加充实快活,男人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不可无事业,此时“功成”即跃居第一位;待到中年之后,回首向来萧瑟处,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尽皆体味,而死亡之神的脚步
渐行渐近时,便总想在人间留下最后一点记忆,“名就”即攀居第一位。
那么,奇怪的是,为什么这几个人生阶段中,“朋友遍天下”始终没有排居第一位?因为所谓朋友不过是个人的一种帮扶和陪衬,在急难之时施以援手,同时在对方急难之时你也同样回报,朋友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利益之交罢了,他终究是走不进一个人的内在生命的。
视朋友为生命,朋友重于一切的义勇之士大概只能在《水浒传》之类的小说当中才能找到。
也正因此,送别这个主题似乎和秋天的关联不大,当然倘若关联则更添悲愁。
当然,这只是一般看法,没有必要拈出一个个活生生的男人一一验证,较那个真干嘛?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男子到秋天总不免发出一声悲叹。
悲友人远别,李白有“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老杜有“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伤恋人两隔,晏殊有“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柳七有“多情自古生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思亡夫,李易安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悼亡妇,纳兰容若有“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愁家国不再,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叹老大无成,朱熹有“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抒孤独无依,王绩有“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感漂泊沦落,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男人到了秋天,简直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历了大半年的耕耘和培育,倘若到了秋天居然仍两手空空,一种无法名状的悲凉感便油然而生。
从整个人生经历来看,倘若到了中年以后也就是人生的秋季仍心愿未遂,无所成就,那么这种悲凉感便显得尤其深刻而沉重。
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可为明证。
令人欣慰的是,总还是有希望的。
李白笑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刘禹锡高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王维给了我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王勃给了我们“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烂。
男人压抑苦闷的心不妨看看这些美景,发发几声豪言壮语,既以慰己,也以勉人。
“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长空万里,秋雁两行,何必悲愁,喝酒岂不更好?。